蕭紅的生平

2007-02-06 3:38 am
急急急急急.....

回答 (4)

2007-02-06 3:40 am
✔ 最佳答案
蕭紅(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原名張迺瑩,筆名蕭紅,悄吟,1911年6月2日(端午節)出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一個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27年在哈爾濱就讀東省特別區立第一女子中學,接觸五四以來的進步思想和中外文學。尤受魯迅、茅盾和美國作家辛克萊作品的影響。

1930年,她逃婚出走至北平,考入女師大附中,後來被未婚夫汪殿甲追到,1932年,待她懷孕後汪卻將她拋棄在哈爾濱道外正陽十六道街的東興順旅館,險些被旅館老闆賣到妓院以抵還六百多元的食宿費。孤苦無助、重病纏身的她向報社投稿求助,報社編輯蕭軍趁著松花江發大水的混亂救出蕭紅。兩人在道里商市街二十五號大院的一間小房同居。蕭紅也從此走上寫作之路。1933年與蕭軍自費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1934年6月,蕭軍與蕭紅移居青島觀象一路1號的一座兩層小樓。9月,在這裡寫完了長篇小說《生死場》。這部小說以「女性作者的細緻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魯迅序),生動地寫出了幾個農婦血淋淋的的悲慘命運。

10月,他們又移居上海法租界拉都路福顯坊的一個亭子間。1935年12月,在魯迅的幫助和支持下,蕭紅的成名作《生死場》作為奴隸叢書之三,由上海容光書局出版,魯迅為它寫序。蕭紅由此蜚聲文壇,取得了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魯迅曾說,將來取代丁玲成為女作家中佼佼者的必定是蕭紅。同年,兩人一同完成自傳型的抒情散文集《商市街》。

1936年,蕭紅為擺脫感情問題的困擾而東渡日本,在東京寫下了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短篇小說集《牛車上》等。1938年,蕭紅寄居在西安「西北戰地服務團」時,與同居了六年的蕭軍分手,1939年與端木蕻良在武漢結婚。

1940年1月,蕭紅與端木蕻良從重慶同抵香港,擠住在九龍尖沙咀樂道八號的小屋。在這裡她寫下最成功的回憶性長篇小說《呼蘭河傳》,以及一系列回憶故鄉的中短篇如《小城三月》等。

這位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卻有著寫作天才的女性命運悲涼,1941年12月8日,日軍從深圳開始進攻香港,同年12月25日,香港淪陷。1942年1月22日,蕭紅死在戰亂中的香港一個臨時醫院(聖士提反臨時醫務站)里,年僅31歲。死前又被誤診為喉瘤,喉管開刀,不能發聲,痛苦萬狀。這時,她生命中的兩個男人都不在身邊。25日黃昏,葬於香港淺水灣。詩人戴望舒寫了一首悼念蕭紅的詩,「走六小時寂寞的路/到你頭邊放一束紅山茶/我等待著,長夜漫漫/你卻臥聽著海濤閒話」。
2007-02-06 3:42 am
蕭紅,劃過中國現代文學天空的一顆燦麗流星。曾經發掘並論證了沈從文、錢鐘書、張愛玲作品,尤給張愛玲高度評價從而促使了「張學」形成的夏志清教授,為自己當年在耶魯大學看不到東北作家的書,《中國現代小說史》遺漏了蕭紅而十分遺憾,80年代才讀到蕭紅的夏志清,稱她為20世紀中國最優秀的作家之一。

都已故去的兩位同時代女作家,張愛玲越來越紅,「張學」已是顯學。對蕭紅的談論肯定沒那麼熱鬧,但她並未被遺忘。幾年前《生死場》里岩畫般的東北農民群像還鏗鏘有力地登上了舞台。她在家鄉黑龍江呼蘭縣城東的故居,近年也修復成蕭紅紀念館。一代才女的耀眼光芒和31歲坎坷人生情愛恩怨,至今仍是相當數量文學粉絲們神經的敏感點。

很巧,49年後7月這天夜晚,偶然從余傑書中讀到一段關於蕭紅與魯迅的文字。余傑說,魯迅曾悄悄喜歡蕭紅,而蕭紅也悄悄喜歡魯迅,「他們之間,除了師生之情外,時常產生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撞擊。」

「魯迅暗戀蕭紅」的說法,並非自余傑始。早年就有人因魯迅與蕭紅都過早蒙受婚姻創傷,都有肺病和熱烈沉鬱的鄉土情感,共同語言多對話範圍廣,認為魯迅和蕭紅曾在潛意識中彼此暗戀。

這似乎只是猜測。余傑觀點的來源不同,他說是憑自己的「直覺」,在魯迅和蕭紅文字的縫隙里感覺到的。換言之,是他多年讀魯迅和蕭紅的結果。逝者的文字至今還在透露著幽秘的資訊嗎,讓敏感的後來者接收到了?

余傑說,魯迅和許廣平的《兩地書》是一個世紀以來中國最純粹的情書之一,兩人真正的精神合作。但魯迅和許廣平既有親密之愛,也有難言的隔膜。許廣平回憶,魯迅晚年常夜不能寐,獨自走到陽台上,和衣躺在冰冷的水泥地上,而年幼的海嬰夜里起床拉尿,看見爸爸睡在陽台地上,便也不聲不響躺在他身邊。這個場景說明,魯迅心中有解不開的結。從魯迅逝世後,特別是20世紀後半葉許廣平寫的回憶錄可以見到,她筆下的魯迅,和魯迅本人文字中體現出來的「魯迅」,有著很大距離。

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被余傑認定是所有回憶魯迅文字中最感人的,遠比許廣平寫得好,不僅因蕭紅才華超越後者,更重要的是她更理解魯迅,更深入他的內心。

從東北流亡到上海後,蕭紅蕭軍受到魯迅多方關照。寂寞的蕭紅常常一個人到魯迅家去,有時一天去兩次。魯迅家客人不少,但純真活潑的蕭紅到來,總讓魯迅開朗快樂許多。余傑引述了蕭紅所寫她和魯迅夫婦間的一個小小細節——

有天下午蕭紅要去赴宴,讓許廣平給她找一點布條或綢條束一束頭髮。許廣平拿來了米色、綠色還有桃紅色的,兩人一起選定了米色的綢條。可是為了取笑,許廣平把那桃紅色的舉起來放在蕭紅頭髮上,很開心地說:「好看吧!好看吧!」

蕭紅也非常得意,很規矩又很頑皮地等著魯迅往這邊看。魯迅這一看,臉是嚴肅的,他的眼皮往下一放:「不要這樣粧她……」許廣平頓時有點窘了。蕭紅也安靜下來。

余傑說:「這個細節很能夠說明魯迅心中複雜的感受,他想說漂亮而沒有說,故意裝出一副嚴肅的樣子來。他想掩飾自己內心深處細微的波動,卻更加明顯地表露了出來。先生的心靈也有無比脆弱的時刻。」

說實話,品味這個場面,我也有點相信魯迅是暗暗喜歡蕭紅的了。但蕭紅呢?憑何說她對魯迅的愛與尊敬逾越了父輩兼導師的範疇?余然餘傑認為後來許廣平也感覺到其間的幽微了,曲折地向友人抱怨蕭紅來得太多,擾亂了一家人的作息,有一次更連累魯迅受涼生病。

杜拉斯說,「每個人生活里都保留著一塊空地,任意堆放一些東西,那里,稱之為‘禁區’。」企圖闖入魯迅「禁區」的餘傑,遭到許多魯迅研究專家的批評,仍固執地堅持自己的「發現」:「況且,有一絲淡淡的、憂鬱的情緣,並無損于先生的偉大。」



蕭紅(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原名張迺瑩,筆名蕭紅,悄吟,1911年6月2日(端午節)出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一個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27年在哈爾濱就讀東省特別區立第一女子中學,接觸五四以來的進步思想和中外文學。尤受魯迅、茅盾和美國作家辛克萊作品的影響。

1930年,她逃婚出走至北平,考入女師大附中,後來被未婚夫汪殿甲追到,1932年,待她懷孕後汪卻將她拋棄在哈爾濱道外正陽十六道街的東興順旅館,險些被旅館老闆賣到妓院以抵還六百多元的食宿費。孤苦無助、重病纏身的她向報社投稿求助,報社編輯蕭軍趁著松花江發大水的混亂救出蕭紅。兩人在道里商市街二十五號大院的一間小房同居。蕭紅也從此走上寫作之路。1933年與蕭軍自費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1934年6月,蕭軍與蕭紅移居青島觀象一路1號的一座兩層小樓。9月,在這裡寫完了長篇小說《生死場》。這部小說以「女性作者的細緻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魯迅序),生動地寫出了幾個農婦血淋淋的的悲慘命運。

10月,他們又移居上海法租界拉都路福顯坊的一個亭子間。1935年12月,在魯迅的幫助和支持下,蕭紅的成名作《生死場》作為奴隸叢書之三,由上海容光書局出版,魯迅為它寫序。蕭紅由此蜚聲文壇,取得了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魯迅曾說,將來取代丁玲成為女作家中佼佼者的必定是蕭紅。同年,兩人一同完成自傳型的抒情散文集《商市街》。

1936年,蕭紅為擺脫感情問題的困擾而東渡日本,在東京寫下了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短篇小說集《牛車上》等。1938年,蕭紅寄居在西安「西北戰地服務團」時,與同居了六年的蕭軍分手,1939年與端木蕻良在武漢結婚。

1940年1月,蕭紅與端木蕻良從重慶同抵香港,擠住在九龍尖沙咀樂道八號的小屋。在這裡她寫下最成功的回憶性長篇小說《呼蘭河傳》,以及一系列回憶故鄉的中短篇如《小城三月》等。

這位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卻有著寫作天才的女性命運悲涼,1941年12月8日,日軍從深圳開始進攻香港,同年12月25日,香港淪陷。1942年1月22日,蕭紅死在戰亂中的香港一個臨時醫院(聖士提反臨時醫務站)里,年僅31歲。死前又被誤診為喉瘤,喉管開刀,不能發聲,痛苦萬狀。這時,她生命中的兩個男人都不在身邊。25日黃昏,葬於香港淺水灣。詩人戴望舒寫了一首悼念蕭紅的詩,「走六小時寂寞的路/到你頭邊放一束紅山茶/我等待著,長夜漫漫/你卻臥聽著海濤閒話」。
2007-02-06 3:42 am




魯迅愛過蕭紅?
2006-7-28








【大公網訊】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49年前的7月,1957年7月22日,女作家蕭紅的骨灰在香港淺水灣被一些文化人找到,是當時很轟動的事件。
蕭紅,劃過中國現代文學天空的一顆燦麗流星。曾經發掘並論證了沈從文、錢鐘書、張愛玲作品,尤給張愛玲高度評價從而促使了「張學」形成的夏志清教授,為自己當年在耶魯大學看不到東北作家的書,《中國現代小說史》遺漏了蕭紅而十分遺憾,80年代才讀到蕭紅的夏志清,稱她為20世紀中國最優秀的作家之一。
都已故去的兩位同時代女作家,張愛玲越來越紅,「張學」已是顯學。對蕭紅的談論肯定沒那麼熱鬧,但她並未被遺忘。幾年前《生死場》里岩畫般的東北農民群像還鏗鏘有力地登上了舞台。她在家鄉黑龍江呼蘭縣城東的故居,近年也修復成蕭紅紀念館。一代才女的耀眼光芒和31歲坎坷人生情愛恩怨,至今仍是相當數量文學粉絲們神經的敏感點。
很巧,49年後7月這天夜晚,偶然從余傑書中讀到一段關於蕭紅與魯迅的文字。余傑說,魯迅曾悄悄喜歡蕭紅,而蕭紅也悄悄喜歡魯迅,「他們之間,除了師生之情外,時常產生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撞擊。」
「魯迅暗戀蕭紅」的說法,並非自余傑始。早年就有人因魯迅與蕭紅都過早蒙受婚姻創傷,都有肺病和熱烈沉鬱的鄉土情感,共同語言多對話範圍廣,認為魯迅和蕭紅曾在潛意識中彼此暗戀。
這似乎只是猜測。余傑觀點的來源不同,他說是憑自己的「直覺」,在魯迅和蕭紅文字的縫隙里感覺到的。換言之,是他多年讀魯迅和蕭紅的結果。逝者的文字至今還在透露著幽秘的資訊嗎,讓敏感的後來者接收到了?
余傑說,魯迅和許廣平的《兩地書》是一個世紀以來中國最純粹的情書之一,兩人真正的精神合作。但魯迅和許廣平既有親密之愛,也有難言的隔膜。許廣平回憶,魯迅晚年常夜不能寐,獨自走到陽台上,和衣躺在冰冷的水泥地上,而年幼的海嬰夜里起床拉尿,看見爸爸睡在陽台地上,便也不聲不響躺在他身邊。這個場景說明,魯迅心中有解不開的結。從魯迅逝世後,特別是20世紀後半葉許廣平寫的回憶錄可以見到,她筆下的魯迅,和魯迅本人文字中體現出來的「魯迅」,有著很大距離。
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被余傑認定是所有回憶魯迅文字中最感人的,遠比許廣平寫得好,不僅因蕭紅才華超越後者,更重要的是她更理解魯迅,更深入他的內心。
從東北流亡到上海後,蕭紅蕭軍受到魯迅多方關照。寂寞的蕭紅常常一個人到魯迅家去,有時一天去兩次。魯迅家客人不少,但純真活潑的蕭紅到來,總讓魯迅開朗快樂許多。余傑引述了蕭紅所寫她和魯迅夫婦間的一個小小細節——
有天下午蕭紅要去赴宴,讓許廣平給她找一點布條或綢條束一束頭髮。許廣平拿來了米色、綠色還有桃紅色的,兩人一起選定了米色的綢條。可是為了取笑,許廣平把那桃紅色的舉起來放在蕭紅頭髮上,很開心地說:「好看吧!好看吧!」
蕭紅也非常得意,很規矩又很頑皮地等著魯迅往這邊看。魯迅這一看,臉是嚴肅的,他的眼皮往下一放:「不要這樣粧她……」許廣平頓時有點窘了。蕭紅也安靜下來。
余傑說:「這個細節很能夠說明魯迅心中複雜的感受,他想說漂亮而沒有說,故意裝出一副嚴肅的樣子來。他想掩飾自己內心深處細微的波動,卻更加明顯地表露了出來。先生的心靈也有無比脆弱的時刻。」
說實話,品味這個場面,我也有點相信魯迅是暗暗喜歡蕭紅的了。但蕭紅呢?憑何說她對魯迅的愛與尊敬逾越了父輩兼導師的範疇?余然餘傑認為後來許廣平也感覺到其間的幽微了,曲折地向友人抱怨蕭紅來得太多,擾亂了一家人的作息,有一次更連累魯迅受涼生病。
杜拉斯說,「每個人生活里都保留著一塊空地,任意堆放一些東西,那里,稱之為‘禁區’。」企圖闖入魯迅「禁區」的餘傑,遭到許多魯迅研究專家的批評,仍固執地堅持自己的「發現」:「況且,有一絲淡淡的、憂鬱的情緣,並無損于先生的偉大。」
來源:中新網
2007-02-06 3:41 am
蕭紅(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原名張迺瑩,筆名蕭紅,悄吟,1911年6月2日(端午節)出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一個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27年在哈爾濱就讀東省特別區立第一女子中學,接觸五四以來的進步思想和中外文學。尤受魯迅、茅盾和美國作家辛克萊作品的影響。

1930年,她逃婚出走至北平,考入女師大附中,後來被未婚夫汪殿甲追到,1932年,待她懷孕後汪卻將她拋棄在哈爾濱道外正陽十六道街的東興順旅館,險些被旅館老闆賣到妓院以抵還六百多元的食宿費。孤苦無助、重病纏身的她向報社投稿求助,報社編輯蕭軍趁著松花江發大水的混亂救出蕭紅。兩人在道里商市街二十五號大院的一間小房同居。蕭紅也從此走上寫作之路。1933年與蕭軍自費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1934年6月,蕭軍與蕭紅移居青島觀象一路1號的一座兩層小樓。9月,在這裡寫完了長篇小說《生死場》。這部小說以「女性作者的細緻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魯迅序),生動地寫出了幾個農婦血淋淋的的悲慘命運。

10月,他們又移居上海法租界拉都路福顯坊的一個亭子間。1935年12月,在魯迅的幫助和支持下,蕭紅的成名作《生死場》作為奴隸叢書之三,由上海容光書局出版,魯迅為它寫序。蕭紅由此蜚聲文壇,取得了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魯迅曾說,將來取代丁玲成為女作家中佼佼者的必定是蕭紅。同年,兩人一同完成自傳型的抒情散文集《商市街》。

1936年,蕭紅為擺脫感情問題的困擾而東渡日本,在東京寫下了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短篇小說集《牛車上》等。1938年,蕭紅寄居在西安「西北戰地服務團」時,與同居了六年的蕭軍分手,1939年與端木蕻良在武漢結婚。

1940年1月,蕭紅與端木蕻良從重慶同抵香港,擠住在九龍尖沙咀樂道八號的小屋。在這裡她寫下最成功的回憶性長篇小說《呼蘭河傳》,以及一系列回憶故鄉的中短篇如《小城三月》等。

這位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卻有著寫作天才的女性命運悲涼,1941年12月8日,日軍從深圳開始進攻香港,同年12月25日,香港淪陷。1942年1月22日,蕭紅死在戰亂中的香港一個臨時醫院(聖士提反臨時醫務站)里,年僅31歲。死前又被誤診為喉瘤,喉管開刀,不能發聲,痛苦萬狀。這時,她生命中的兩個男人都不在身邊。25日黃昏,葬於香港淺水灣。詩人戴望舒寫了一首悼念蕭紅的詩,「走六小時寂寞的路/到你頭邊放一束紅山茶/我等待著,長夜漫漫/你卻臥聽著海濤閒話」。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47:0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05000051KK0331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