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同漢朝

2007-02-06 3:34 am
那個朝代更為鼎盛??

回答 (5)

2007-02-06 3:38 am
✔ 最佳答案
我認為唐朝為鼎盛

唐朝 (618-907)
隋煬帝-楊廣的暴政,兵變,民變宮廷政變紛紛,使剛剛統一的中華帝國又一次面臨大混戰。

最後,勝利屬於李淵-唐王朝的開國君主。李淵是一位平凡的領導者,但他的次子-李世民卻是中華帝國史上最偉大的領導者之一,在李世民的輔助下。又一次統一中國。經李世民的「貞觀之治」使中華帝國進入另一個輝煌的時代,海外的中國人現在叫「唐人」,聚居的地方叫"唐人街"。

「唐王朝是中國歷史上貢獻最巨,國力最強,歷時最長的王朝之一,共二百七十六年,其中一半時間在黃金時代之內。」(柏楊.《中國人史綱》)。

唐朝最明顯的特點是帝國擴張。 通過一系列大的戰役,它的疆域甚至超過漢朝。 唐朝在中亞建立了中國的宗主權,并在朝鮮的平壤,越南的河內等設有長住官叫(都護府)。當時世界上,只有中東的穆斯林阿拉伯人的帝國能與之匹敵。其中唐太宗李世民大帝是中國人公認的好皇帝,他勵精圖治,廣納善言,任用賢能。太宗李世民被北方部落尊稱為「天可汗」。被中國人真心稱頌,不單是由於他創立的偉大的唐朝,更主要的是他的美德,他的言行被紀錄在《貞觀政要》裏,為後世帝王的模範。

唐朝在政治制度上經過不斷的改革形成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完整而嚴密的職官制度。中央的最高權力機構仍為三省六部制。為「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吏,戶,兵,刑,禮,工」六部。最重要的是唐玄宗在周邊地區設置十個節度經略使,統領重兵,為後來安史之亂的爆發埋下了禍根。

唐朝的科舉和教育制度影響中國達1300年之久。 除各地有州學和縣學等學府外,首都長安有三間最高學府為尚書省禮部的"國子監",門下省的「弘文館」皇太子的「崇文館」,唐初時國子監的學生已達三千余人,太宗李世民大帝也常常去國子監視察,學生更來自「東方的高句麗王國,新羅王國,百濟王國,渤海王國,日本帝國;西方高昌王國,後來還有吐蕃王國,南方的南詔王國」成為世界上最可觀的高等學府。

學校教育的發達,促使科舉制度的發達,唐王朝通過考試制度,向平民階層選拔人才,凡考試及格的知識份子,不分等第一律委派官職,并使之成為一種制度為「科舉」,科舉在中國成為儒家學派知識份子所追求的最高目標。考得第一的「狀元」第二的「榜眼」第三的「探花」成為人生的最高峰,李世民大帝看到考生們魚貫而入試時,興奮地說:「天下英雄都被我裝到口袋裏了」。702年武則天又首創武舉,為選舉武官。在此之前統治者的門是關閉的,通過科舉這道窄門,有才華的人可以進入政府。在統治者的方面,可以廣納賢能,并限制百姓的思想,有利社會的穩定。「科舉制度」為中華帝國提供了一種贏得歐洲人敬佩的有效穩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是這一種制度,扼制了創造力,培育了順從性。只要中國孤立再東亞,他就會繼續提供穩定性和連續性。但是隨生氣勃勃的西方的侵入,它轉而起了阻止中國人作出有效的調整和反應的作用,直到1905年最終被徹底廢除為止。

唐初,佛教在中國的影響達到頂峰。由於帝國疆土的擴張,陸上海上貿易線的開放,至使外國的宗教能大批涌入中國,尤其是佛教,但在此佛教卻完全中國化了,各種宗派逐漸形成。其中著名的「禪宗」,是唐後唯一繼續朝氣蓬勃,富有理智的教派。

文學方面,唐朝有驚人的發展,唐詩的黃金時代就在這時達到巔峰。著名的有李白,杜甫等。


漢朝(前202年[1] - 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之後出現的朝代,分為「西漢」(前202年—8年)與「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合稱兩漢。西漢為漢高祖劉邦所建立,建都長安;東漢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建都洛陽。其間曾有王莽短暫的自立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另外,部分亦將蜀漢列入漢朝的延續而將其歸入漢朝的一部份,如此漢朝滅亡則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說法均將由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歸入三國朝代史中。[來源請求]

漢朝是一個強大的帝國,創造了輝煌的文明,和之後的唐朝合稱為「強漢盛唐」。漢帝國和同時期的羅馬帝國與印度的孔雀王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2]。漢朝統治時期所確立的社會與政治制度,一直延續到20世紀。到現在,中國人仍然稱呼自己為「漢人」,而中華民族中以華夏族為主的中原部族集團亦慢慢被統稱為「漢族」,其文字系統亦稱為「漢字」。 由於西漢(又稱先漢)和東漢(又稱後漢)國號都是「漢」,皇室未改,習慣上被看作同一個王朝。漢朝或漢代其實是指這兩個王朝統治時期的時代名稱。史書中常常以「秦、漢」並稱,這裡的「漢」指的就是包括西漢和東漢的「兩漢」。

西漢以長安為都城,東漢以洛陽(當時稱雒陽)為都城,稱「西京」和「東京」。兩個首都合稱「兩京」,後世以此常與「三代」並稱,代指「兩漢」。

早期部份典籍或史書亦以「前漢」和「後漢」區分兩漢,可是,此卻容易與五代十國的第四個政權後漢作混淆。因此,後世以光武帝劉秀復漢時的首都從西漢的長安改為東邊的洛陽而將兩漢以「東」、「西」分別。
2007-02-06 8:03 am
漢朝更為鼎盛,
文治、武功、國力及國土以至名聲,各有千秋。
漢朝統一時間自秦以後是最長久。
2007-02-06 4:01 am
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認中國史上最興盛的時代之一,往往與漢朝並稱「漢唐」。李淵於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長安(今陝西西安)為京,又設洛陽為東都,太原為北都,合稱「三都」。其鼎盛時期的公元7世紀時,中亞的綠洲地帶也受大唐支配。690年,武則天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一直到705年唐中宗再次繼位才恢復大唐國號。唐朝的國力在玄宗開元年間達到巔峰,但在天寶十四年(755年)爆發的安史之亂是轉折點,其後,國力迅速衰落,至907年遭梁王朱全忠篡位而亡,共延續了289年,傳了20位皇帝。唐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有輝煌的成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當時的東亞鄰國如新羅、渤海國和日本等國的政治體制、文化等方面都受到了唐朝的很大影響。

「唐」這國號是晉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傳說君主堯號稱「陶唐」氏。周朝時在現今湖北省有一小國唐國,是周成王之弟叔虞的封國。北魏時,李虎為八柱國之一,封隴西郡公,其子李昞後來晉封唐國公。573年,李昞之子李淵繼承唐國公爵位;在隋恭帝禪讓帝位後便以唐為國號。唐朝滅亡後,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後唐和十國的南唐都自稱是唐朝的承繼者而用「唐」作為國號。南唐的建國者是唐太宗次子李恪之後。後唐則因功受賜姓李。

唐朝皇族李氏自稱出自漢族的隴西李氏,且《舊唐書》和《新唐書》中則稱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的子孫,十六國的西涼開國君主李暠亦是其遠祖,但這一說法被普遍置疑。現代學者陳寅恪考證則認為李唐是趙郡李氏之後。隴西李氏從秦代開始就是中國著名的武將軍人世家,這個家族湧現過漢朝飛將軍李廣等著名將軍,而到南北朝門閥制度興起之時,被列為漢族大姓,和趙郡李氏一起屬於門第最高的家族之一。北周時推行鮮卑化政策,李氏被迫改成「大野氏」,這是一個新創立的姓氏。北周滅亡後,又恢復為李氏。不過也有人對此說法表示懷疑,認為李唐皇族有混合鮮卑的血統。

唐朝連同宋朝被歷史學者黃仁宇認為是相繼於秦漢之後的中國第二帝國時期,日本歷史學者則普遍認為唐朝是中國「中世」時期的結束。唐朝國力在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因此華人也被稱為「唐人」,現今西方華人聚居處的雅號也稱「唐人街」。

漢朝(前202年[1] - 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之後出現的朝代,分為「西漢」(前202年—8年)與「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合稱兩漢。西漢為漢高祖劉邦所建立,建都長安;東漢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建都洛陽。其間曾有王莽短暫的自立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另外,部分亦將蜀漢列入漢朝的延續而將其歸入漢朝的一部份,如此漢朝滅亡則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說法均將由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歸入三國朝代史中。[來源請求]

漢朝是一個強大的帝國,創造了輝煌的文明,和之後的唐朝合稱為「強漢盛唐」。漢帝國和同時期的羅馬帝國與印度的孔雀王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2]。漢朝統治時期所確立的社會與政治制度,一直延續到20世紀。到現在,中國人仍然稱呼自己為「漢人」,而中華民族中以華夏族為主的中原部族集團亦慢慢被統稱為「漢族」,其文字系統亦稱為「漢字」。
2007-02-06 3:42 am
好!!我地就黎一齊分析吓~

<<制度內容>>
1.「貞觀之治」
A.太宗實行均田制與租庸調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使人民衣食有餘,安居樂業。
B.在文化方面,則大力獎勵學術,組織文士大修諸經正義和史籍;
C.在長安設國子監,允許四夷君長遣子弟到來留學。
D.太宗又屢次對外用兵,經略四方,降東突厥、平薛延陀、征高麗、服吐蕃、平回紇。
2.「開元之治」
A.注意任賢納諫,澄清吏治。
B.任用姚崇、宋璟、張九齡等賢相;
C.規定內外官吏遷調之制,選部分京官外調為都督、刺史,而地方官吏中表現優異者則提為京官;又令各道採訪使巡視地方,整飭吏治,加強中央權力。
D.在經濟上,玄宗即位之初自奉甚儉
E.不得開採珠玉、製造錦繡,使武后以來後宮奢靡之風有所改變。
F.親自在殿廷複試吏部新放的縣令,對儒士甚為優禮,
G.令臣下訪求遺書,得圖書近五萬卷,使科技文化大放異彩。
H.在軍事方面,玄宗招募壯士充當京師宿衛和鎮戍邊地,又在邊鎮重地設節度使。
<<目的>>
目睹隋朝的覆亡,用隋煬帝作為反面教材警誡自己及下屬。
<<利弊>>
令經濟繁榮,國庫充裕,民生安定,國威遠播。唐代盛世至此進入了光芒萬丈的時代。



<<制度內容>>
(一) 消除藩鎮割據:為扭轉地方擁兵自重、尾大不掉之勢,太祖大力加強中央的權勢,削弱地方的力量。如在州以上置路,各路均設「帥、漕、憲、倉」四官分掌地方之軍民、財政、刑法、糧食,直接向中央負責。
(二) 防止兵變重演:五代十國時,武人專政篡弒、兵將譁變擁立之事迭生,後周太祖郭威如此,宋太祖本人亦藉「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而得國。為防止此類事件重演,遂實行重文輕武政策,提倡文人典軍,嚴禁武人干政。他又借杯酒言歡之機,曉喻諸將告老辭職,史稱「杯酒釋兵權」。
(三) 增加中央收入:唐朝中葉以後,地方擅行收稅自肥,造成中央國庫空虛。為改變這種反常狀態,太祖便將財權統制於中央,在全國十五路設轉運使,直接向中央負責。
(四) 維持王朝久安:太祖的「強榦」不僅在加強中央政權,尤其在加強皇權,其總目的是使趙氏天下長治久安、宋朝國祚連綿不絕。為此,他大力削弱宰相(中書令)實權,在其下添設副宰相(參知政事),以分其權。另又以樞密使分取中書令的軍政權,以三司使分取中書令的財政權。
<<目的>>
削弱了地方權力,使宋朝國祚延長
<<利弊>>
成兩宋的積貧積弱,使財政拮据、地方凋敝、外患深重


因此我地得到個結論係唐朝的制度是較宋朝為鼎盛,繁榮~
2007-02-06 3:39 am
唐朝!因為有很多外國留學生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03:3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05000051KK0328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