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問題 (40分)

2007-02-05 7:41 am
"最高攝氧量" 是一個準確測量心肺機能的指標. (3分)

(a) 解釋為什麼這指標並不常用.


(b) "最高攝氧量"指數對哪類運動員最有用處?

有答就有40分

回答 (2)

2007-02-06 2:42 am
✔ 最佳答案
(b) "最高攝氧量"指數對哪類運動員最有用處?
=跑步(個人見介)



活力指標:最大攝氧量(1)


氧氣

  空氣中佔20.93%的氧,是動物存活不可或缺的珍寶;人體的腦細胞,約僅4分鐘缺氧,就會發生功能障礙;我們吃下的食物,脂肪與蛋白質,需要氧才能分解產生ATP ;醣類雖然在氧氣不介入的情況下,可產生少量的ATP,但是,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則更能發揮它產能(ATP)的本事。

  一個人每分鐘約需消耗 0.3公升的氧,此數值稱為安靜攝氧量(或稱為休息代謝率)。安靜攝氧量主要受身體塊頭大小的影響:塊頭大的人,安靜攝氧量較多。不過,人是動物,安靜的時間並不多,我們稍一活動,由於能量的需求增加,人體必須燃燒(氧化)更多的食物(主要為醣類與脂肪),以致於氧攝取量就跟著水漲船高。

  人體的氧攝取量與運動強度呈正比關係,因此,人體的氧攝取量高低是身體活動水準的指標。輕鬆的運動,每分鐘攝氧量在0.75至1.50公升間(心跳率在120以下);中等強度的運動,每分鐘攝氧增加至2.0至2.5公升(心跳率在140至160間);令人筋疲力竭的激烈運動,每分鐘攝氧超過3.0公升 (心跳率在200上下)。

  大杯的木瓜牛奶,一杯約為0.5公升,3.0公升等於六大杯的量。當人大口大口喘氣呼吸時,六大杯量、無色無味的氧氣,進出我們的肺部,只是我們不覺得而已。


何謂最大攝氧量呢?

  每一個人一分鐘所能攝取消耗的氧氣量有一定的限度。從事最激烈運動時,每分鐘所能攝取消耗的氧氣的最高值,稱為最大攝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最大攝氧量與有氧動力(aerobic power)、最大氧吸收量( maximal oxygen intake)、最大耗氧量(maximal oxygen consumption) 與心肺耐力(cardiorespiratory endurance capacity)經常交換使用,意義幾乎相同。為測量一個人的最大攝氧量,通常讓人在跑步機或腳踏車上,逐漸增加運動強度,直到「衰竭」為止。整個過程中,連續採氣,每分鐘分析攝氧量,各分鐘攝氧量最高者 (通常在運動的最後一分鐘) ,即為最大攝氧量(升/分) 。70公斤的人,最大攝氧量絕對值每分鐘3.5升時,除以體重的相對值為50 ml/kg/min(3.5 l/min ÷ 70 kg=0.05 l/kg/min =50 ml/kg/min)。

  由於攝氧量與身體塊頭有關,因此,最大攝氧量常除以個人體重,也就是用每公斤體重每分鐘的攝氧量來表達(毫升/公斤/分鐘)。如一位60公斤的人,最激烈運動中,測得的最大耗氧量 3.0公升時,則其最大攝氧量為每公斤體重每分鐘50毫升。通常,除以體重的最大攝氧量與心肺耐力密切關連。由於最大攝氧量與心肺耐力的密切相關,最大攝氧量公認是心肺耐力的最佳單一指標。

  一般而言,奧林匹克運動會中,男中長距離選手想得名次,最大攝氧量要在80毫升/公斤/分鐘左右,女子則須在75毫升上下才有希望。一般大學生的最大攝氧量,男女各分別僅為45與40毫升/公斤/分鐘而已。


影響最大攝氧量高低的因素

  體重、性別、年齡、高度、遺傳與活動水準等因素,皆會影響一個人的最大攝氧量。

  最大攝氧量受到體重的顯著影響。人體身體的組成中,運動器官(骨骼肌)的量與最大攝氧量的相關相當高(相關係數約0.90),因此,最大攝氧量往往以單位體重內的相對氧氣消耗量,來代表身體使用氧氣的能力。

  性別因素也是影響最大攝氧量的主要因素。通常,男性的最大攝氧量(除以體重的相對值)比女性多約 15%。男性的肌肉量比例較高、血液中紅血球比例較多等,可能是促成男性最大攝氧量顯著高於女性的主要原因。

  男女兩性的最大攝氧量在18至20歲時,達一生之最高值;如果不考慮體重的因素,那麼,單位體重的最大攝氧量並不會隨著身體的生長發育而成長。如果沒有適當的身體活動,25至30歲以後,隨著年齡的增加,不管有沒有考量體重的因素,人體的攝氧能力每年皆會下降1%。

  自海平面開始,高度每升高1000英尺,最大攝氧量降低 3至3.5%;據此推算,在喜馬拉雅山上,最大攝氧量約僅剩下40% 的海平面正常攝氧能量而已。

  遺傳對最大攝氧量的影響力,約佔 93.4%;研究發現,雙胞胎的最大攝氧量即成正比關係。訓練(活動水準)則可讓人體的攝氧量往先天遺傳限制的水平推移。常活動的人,可以維持較佳的體能,規律的運動可以保持較高的心肺功能水準,最大攝氧量較高。座式生活型態的人,最大攝氧量則會隨著年齡的增加,每況愈下。


最大攝氧量是活力指標?

  氧氣是人體維持生命的最重要元素之一,身體器官那一個地方缺氧(血液循環不通),那裡的組織就會壞死。通常,耐力運動項目的運動員,皆具有高於常人的最大攝氧量。人體在最激烈運動時,骨骼肌使勁收縮,肺部拼命張合,鼻口大口呼吸,氧與二氧化碳在血中迅速交換,心臟賣力輸血,加上神經與內分祕系統總動員的結果,造就了最大攝氧量。此最大攝氧量的測量,雖然牽涉的身體組織甚多,不同時間測量的結果卻總是相當的接近。

  我們現階段極力推展的體能活動,體能要素中,最重要的一個即是最大攝氧量所代表的心肺功能。數十年來,舉世所推崇的運動訓練主軸,也是為了最大攝氧量的提昇。事實上,當您有空造訪大醫院的心肺功能室 (運動生理學實驗室當然也能測量) ,並告訴醫生為你(妳)測一下心肺功能時,醫生們準會讓你在原地的跑步機或腳踏車上,作激烈的體能考驗,並且在運動過程中採氣,測量您最激烈運動時,到底能攝取消耗多少氧?由於這種體能的最大考驗,幾乎是全身性的身體機能動員,因此,稱最大攝氧量是人體活力指標,相對於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患者應不為過。事實上,人體用氧能力越高,即表示心肺功能越好。

  最大攝氧量高的人,展現較高的生命力,讓人遠離疲勞的困擾,日常工作時「心平」「氣和」,有時縱使須作體能付出的工作,也能快速恢復。此外,研究也顯示,最大攝氧量高的人,較不會罹患心血管疾病,縱使得病了,也能過較好的存活日子。
參考: 阿 de
2007-02-05 10:12 pm
(b) "最高攝氧量"指數對哪類運動員最有用處?
=跑步(個人見介)

活力指標:最大攝氧量(1)


氧氣

  空氣中佔20.93%的氧,是動物存活不可或缺的珍寶;人體的腦細胞,約僅4分鐘缺氧,就會發生功能障礙;我們吃下的食物,脂肪與蛋白質,需要氧才能分解產生ATP ;醣類雖然在氧氣不介入的情況下,可產生少量的ATP,但是,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則更能發揮它產能(ATP)的本事。

  一個人每分鐘約需消耗 0.3公升的氧,此數值稱為安靜攝氧量(或稱為休息代謝率)。安靜攝氧量主要受身體塊頭大小的影響:塊頭大的人,安靜攝氧量較多。不過,人是動物,安靜的時間並不多,我們稍一活動,由於能量的需求增加,人體必須燃燒(氧化)更多的食物(主要為醣類與脂肪),以致於氧攝取量就跟著水漲船高。

  人體的氧攝取量與運動強度呈正比關係,因此,人體的氧攝取量高低是身體活動水準的指標。輕鬆的運動,每分鐘攝氧量在0.75至1.50公升間(心跳率在120以下);中等強度的運動,每分鐘攝氧增加至2.0至2.5公升(心跳率在140至160間);令人筋疲力竭的激烈運動,每分鐘攝氧超過3.0公升 (心跳率在200上下)。

  大杯的木瓜牛奶,一杯約為0.5公升,3.0公升等於六大杯的量。當人大口大口喘氣呼吸時,六大杯量、無色無味的氧氣,進出我們的肺部,只是我們不覺得而已。


何謂最大攝氧量呢?

  每一個人一分鐘所能攝取消耗的氧氣量有一定的限度。從事最激烈運動時,每分鐘所能攝取消耗的氧氣的最高值,稱為最大攝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最大攝氧量與有氧動力(aerobic power)、最大氧吸收量( maximal oxygen intake)、最大耗氧量(maximal oxygen consumption) 與心肺耐力(cardiorespiratory endurance capacity)經常交換使用,意義幾乎相同。為測量一個人的最大攝氧量,通常讓人在跑步機或腳踏車上,逐漸增加運動強度,直到「衰竭」為止。整個過程中,連續採氣,每分鐘分析攝氧量,各分鐘攝氧量最高者 (通常在運動的最後一分鐘) ,即為最大攝氧量(升/分) 。70公斤的人,最大攝氧量絕對值每分鐘3.5升時,除以體重的相對值為50 ml/kg/min(3.5 l/min ÷ 70 kg=0.05 l/kg/min =50 ml/kg/min)。

  由於攝氧量與身體塊頭有關,因此,最大攝氧量常除以個人體重,也就是用每公斤體重每分鐘的攝氧量來表達(毫升/公斤/分鐘)。如一位60公斤的人,最激烈運動中,測得的最大耗氧量 3.0公升時,則其最大攝氧量為每公斤體重每分鐘50毫升。通常,除以體重的最大攝氧量與心肺耐力密切關連。由於最大攝氧量與心肺耐力的密切相關,最大攝氧量公認是心肺耐力的最佳單一指標。

  一般而言,奧林匹克運動會中,男中長距離選手想得名次,最大攝氧量要在80毫升/公斤/分鐘左右,女子則須在75毫升上下才有希望。一般大學生的最大攝氧量,男女各分別僅為45與40毫升/公斤/分鐘而已。


影響最大攝氧量高低的因素

  體重、性別、年齡、高度、遺傳與活動水準等因素,皆會影響一個人的最大攝氧量。

  最大攝氧量受到體重的顯著影響。人體身體的組成中,運動器官(骨骼肌)的量與最大攝氧量的相關相當高(相關係數約0.90),因此,最大攝氧量往往以單位體重內的相對氧氣消耗量,來代表身體使用氧氣的能力。

  性別因素也是影響最大攝氧量的主要因素。通常,男性的最大攝氧量(除以體重的相對值)比女性多約 15%。男性的肌肉量比例較高、血液中紅血球比例較多等,可能是促成男性最大攝氧量顯著高於女性的主要原因。

  男女兩性的最大攝氧量在18至20歲時,達一生之最高值;如果不考慮體重的因素,那麼,單位體重的最大攝氧量並不會隨著身體的生長發育而成長。如果沒有適當的身體活動,25至30歲以後,隨著年齡的增加,不管有沒有考量體重的因素,人體的攝氧能力每年皆會下降1%。

  自海平面開始,高度每升高1000英尺,最大攝氧量降低 3至3.5%;據此推算,在喜馬拉雅山上,最大攝氧量約僅剩下40% 的海平面正常攝氧能量而已。

  遺傳對最大攝氧量的影響力,約佔 93.4%;研究發現,雙胞胎的最大攝氧量即成正比關係。訓練(活動水準)則可讓人體的攝氧量往先天遺傳限制的水平推移。常活動的人,可以維持較佳的體能,規律的運動可以保持較高的心肺功能水準,最大攝氧量較高。座式生活型態的人,最大攝氧量則會隨著年齡的增加,每況愈下。


最大攝氧量是活力指標?

  氧氣是人體維持生命的最重要元素之一,身體器官那一個地方缺氧(血液循環不通),那裡的組織就會壞死。通常,耐力運動項目的運動員,皆具有高於常人的最大攝氧量。人體在最激烈運動時,骨骼肌使勁收縮,肺部拼命張合,鼻口大口呼吸,氧與二氧化碳在血中迅速交換,心臟賣力輸血,加上神經與內分祕系統總動員的結果,造就了最大攝氧量。此最大攝氧量的測量,雖然牽涉的身體組織甚多,不同時間測量的結果卻總是相當的接近。

  我們現階段極力推展的體能活動,體能要素中,最重要的一個即是最大攝氧量所代表的心肺功能。數十年來,舉世所推崇的運動訓練主軸,也是為了最大攝氧量的提昇。事實上,當您有空造訪大醫院的心肺功能室 (運動生理學實驗室當然也能測量) ,並告訴醫生為你(妳)測一下心肺功能時,醫生們準會讓你在原地的跑步機或腳踏車上,作激烈的體能考驗,並且在運動過程中採氣,測量您最激烈運動時,到底能攝取消耗多少氧?由於這種體能的最大考驗,幾乎是全身性的身體機能動員,因此,稱最大攝氧量是人體活力指標,相對於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患者應不為過。事實上,人體用氧能力越高,即表示心肺功能越好。

  最大攝氧量高的人,展現較高的生命力,讓人遠離疲勞的困擾,日常工作時「心平」「氣和」,有時縱使須作體能付出的工作,也能快速恢復。此外,研究也顯示,最大攝氧量高的人,較不會罹患心血管疾病,縱使得病了,也能過較好的存活日子。
參考: 唔洗比分我喇,因為我都唔識解!


收錄日期: 2021-04-12 01:46:0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04000051KK0559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