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節目《鏗鏘集》

2007-02-04 9:57 pm
之前鏗鏘集咪播過一集叫:《同志‧戀人》既節目既 之後因為有d人唔滿意佢地偏但同性戀
所以就向影視處投訴 我想問下咁樣做會對本地傳媒有咩影響??

回答 (3)

2007-02-04 10:24 pm
✔ 最佳答案
以合法方式投訴,即使投訴內容不合理,也是人權之一,應被尊重。問題不在於宗教團體本身,而是在於政府本身。我們應該尊重別人投訴的權利,問題的核心是政府如何處理投訴,而更核心的問題係政府企圖利用公權力影響媒體生態。

表面上,這次政府的處理是偏袒家庭價值。一般的親子節目(或重視家庭價值的節目),並不需要向觀眾介紹其他性傾向的責任,但相反,係介紹其他性傾向時,政府卻偏偏要求節目以家庭價值角度作反論,是偽平衡,偽理性,偽中立。

政府要求時評節目需要平衡中立,但是考慮到電視電台的電波資源珍貴,而且鏗鏘集做左咁多年大家都知每集只有半小時,「平衡中立」的原則必然令討論淺簿與抽象,正反都要分十五分鐘,不能深入討論。傳媒的時評淺簿與抽象,造成大眾更依賴「速食時評」,甚至有些人以為看了標題就算是看了新聞,對政治的喜惡只建立於議題操作者的手中。

新聞虛無化未必令媒體經營困難,反正明報都虛無了十年有多,但是這對有使命感的時評人傷害很大,大眾習慣「速食時評」反而不慣仔細閱讀,當時評係吹水或犬儒。新聞虛無化亦降低新聞的公信力,另類新聞(八卦新聞/網誌新聞)更為豐富。前者八卦新聞比傳統新聞更有吸引力,而傳統新聞的資訊性卻不比八卦新聞更多,此乃一弊。後者網誌新聞雖然不及傳統新聞更有實時性,但是因為無需遵守政府規則,反而常見精闢而深度重深的時評,水準所高是那些在知網+ 只懂抄報紙作回答的人所不能理解的。

說政府偽中立,有時更加雙重標準。依道理看,時評訪問了一次溫家寶,就應該訪問一次蘇貞昌。訪問了一次曾蔭權,就應該訪問一次何俊仁。但是,標準跟本唔係咁,係一時一樣。正如我以前說,不是每一集的親子節目都需要講解不同性傾向的價值,這已是大細超。

還有,並不是只有時評節目才有政治的,政治跟本係生活的一部分。我所舉的親子節目為例,親子節目不一定是時評節目,但其政治訊息卻是清楚的。不准時評節目尖銳,並不會終止政治對生活的影響,只是減少市民的政治意識,這樣當然是政府的目的,因為在政治意識低的社會,政府就是最政治的,所以就係「唔好俾人知唔好俾人見」。

2007-02-06 23:50:26 補充:
第一,問題不應該係影視處,而係廣管局。第二,不單只時評理所當然不可能中立持平,就連新聞都無中立持平。所謂新聞有所謂中立持平,根本係美麗而且不切實際的誤會。第三,廣管局的馮華健政治傾向強烈,辦事又多雙重標準,如果時評係爛仔,政府就係香港勢力最大的黑社會。
2007-02-08 6:10 am
香港是一個自由的社會,每位市民都可以對公眾廣播節目發表意見。有任何不滿的地方,絕對有權利向影視處投訴,至於他的投訴是否合理,影視處有沒有需要跟進事件,則是影視處的權限,亦取決於影視處認為事件對公眾的影響。

影視處的表態是否就是「政府」的立場,影視處認為有問題是否就是「政府」的施壓和處理,我不敢下評論。對有人說成「政府企圖影響傳媒」,我很懷疑影視處這個表態有沒有「政府」的企圖成份在內。因為這個話題原本沒有政治因素,處理不論成立或不成立都有反對聲音,亦對社會文化有一個指引,難以評論是否有偏袒那一方。

這次事件對本地傳媒是一件好例子,傳媒利用廣播節目發表一個事件,尤其是香港電台的節目,它用公帑去製作,應該是公平、中立和平衡,不因負責人的傾向而製作有立場且具爭議性節目。須知現今的傳媒的公信力比政府還不如,是時候反省什麼是傳媒應有的道德和責任,不再是一個執筆的流氓。
2007-02-04 10:26 pm
無影響!

因為支筆係傳媒手上,有錯時不認、不報導,模稜兩可時就誤導市民,且一窩蜂去反擊。

因此,有人向影視處投訴根本沒有用,他們都是我行我素。

收錄日期: 2021-04-29 18:52:0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04000051KK0188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