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問題

2007-02-04 6:26 pm
屈原是什麼朝代?屈原是幾時出世,幾時死?佢有咩故事?

回答 (4)

2007-02-04 7:02 pm
✔ 最佳答案
出身貴族 卓越才能任左徒



公元前三四O年,屈原出生在楚國一個家道中落的貴族家庭。屈原名平,原是他的字。屈原的名字與他的生日有關,他生於寅年寅月寅日,依照古代歷算,以「人年於寅」為吉祥,因此,他父親便給他取名「平」有「平正」的意思;「原」象徽大地。他在年少時候便努力學習,博覽群書,知識十分淵博,他的詩、詞、文章都寫得很好,有遠大的抱負,一心想使自己的祖國強盛起來。因此二十多歲時就被楚懷王選為左徒,這是兼管內形外交的重要職務,相當於後代的副宰相。



忠君愛國 卻被兩次流放



在政治上,屈原以忠君愛國為出發點,積極入世。他堅持「美政」的理想,主張舉賢授能和修明法度。這種帶有法家色彩的政治主張,雖然能給國家帶來生機,卻衝擊了貴族的既得利益,因此遭到一些小人的誣害。



楚懷王二十四年間,屈原因起草限制貴族特權的〈憲令〉,遭靳尚誣陷,致使懷王免去屈原左徒的官職,只叫他做個管理宗廟祭祀的三閭大夫。而屈原外交上的主張-----聯齊抗秦與懷王親秦的政策相悖,屢次犯顏諫止,開罪懷王和連橫派,因此被放逐於漢水上游,當時楚國都城郢﹙今湖北江陵縣﹚的北邊。



公元前二九六年,剛愎自用的楚懷王死在秦國的囚禁中。消息傳到楚國,舉國震驚,個個悲憤。老百姓想起楚懷王是被令尹﹙相當於宰相﹚子蘭等人硬勸到秦國去的,他的死與他們有直接的關聯,因此對當政掌權者怨聲四起,同時,人們自然回憶起屈原竭力勸諫楚懷王千萬不要入秦的情景,紛紛頌贊起他的義膽忠心,富有政治遠見,並為他鳴不平。



但民眾對屈原的熱愛,卻讓執政的子蘭以及繼位的頃襄王十分妒恨,就將屈原逐出郢都,再放至江南。

`

懷石投江 萬世流芳



當時江南的地方很大,有許多無邊無際的草原林莽,屈原從郢都出發,順大江﹙即今長江﹚東下,在洞庭湖和湘南,沅水流域的廣大地區,走著艱難曲折的道路,過著貧病交加的生活。



在長期顛沛流離的流放歲月裡,屈原懷著滿腔的憂憤,用自己的心血凝成了《離騷》、《九章》、《天問》等光輝詩篇。這些作品充份反映了屈原愛國愛民,追求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尤其是他的代表作《離騷》,長達三百七十多行,共計三千四百多字,幾乎概括了屈原一生的政治生涯和楚國從衰落到滅亡的史實,屈原的詩歌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被後人稱作為「楚辭」,它對中國文學傳統的形成和發展,有重大的影響。



公元前二七八年,秦國軍隊攻破了郢都,頃襄王倉皇出逃,已是六十二歲的老人屈原眼見亡國在即,不願做一個亡國之民,決定以死殉國。



五月初五那天早晨,屈原深情地朝郢都方向凝望許久,然後抱著塊大石頭,跳進了滾滾的汨羅江。滔滔的江水激起悲哀的浪花,嘩嘩的江水聲奏起悲愴哀曲,詩人結束了自己悲劇的一生。



屈原離開人世已有兩千多年,但是,人民記住了他,歷史記住了他。唐代詩人李白曾讚頌屈原:「屈原詞賦懸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而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人們包粽子祭祀屈原,划龍舟,紀念當年楚國人民打撈屈原的情景。這種紀念活動沿襲至今,人們把這一天稱為端午節。



一九五三年,屈原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在中國及世界文學史上萬世流芳。
2007-02-10 1:45 am
屈原 (約前340~約前277)
名平,又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楚人。傳為湖北秭歸人。出身貴族,曾做左徒、三閭大夫,懷王時,主張聯齊抗秦,選用賢能,但受貴族排擠不見用,遭靳尚等人毀謗,被放逐於漢北,於是作《離騷》表明忠貞之心;頃襄王時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譖言而流放至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汩羅江而死。其忌日成為後人紀念他的傳統節日 -- 「端午節」。重要著作有《離騷》、《九章》、《天問》等賦,對後代文學影響極大。

《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國古代最長的一首抒情詩,全詩共二千四百多字。是一首浪漫主義作品。比喻生動,語言瑰麗,誇張大膽,詩中融入大量的神話傳說及歷史人物故事,使詩篇波瀾起伏,千變萬化,雄偉奇觀。屈原創造了騷體,即「楚辭」為後世詩人的創作開闢了無限的空間。
參考: 自己
2007-02-04 6:32 pm
端午節簡介

端午節裏,流傳著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據說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忠臣,卻被奸臣陷害,報國無門,只能暗自憂心後,在農曆五月五日( 端午節 )這天,投江自盡。人民都紛紛划船去拯救他,這就是端午節划龍舟的起源。人民又有感於他的忠誠國,恐怕他被大魚吃了,就用竹筒裝了糯米,做成粽子,拋入江裏,希望魚兒只吃粽子,不吃屈原,後來改用竹葉包粽子,在端午時吃用,以為紀念屈原。

節日活動

讓兒童用泥膠、粉糰製粽子,製龍船,摺紙船或以端陽競渡為題材,繪製合作畫,作划龍船遊戲,聽屈原的故事等等,都可以使他們認識習俗的由來,在活動中發展兒童體力和技巧,培養合作的精神。
2007-02-04 6:29 pm
屈原本為楚國重臣,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懷王二十四年,屈原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鬱悶,開始文學創作,在作品中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後來曾經被召返。懷王三十年,楚懷王不聽屈原勸阻,執意入秦,被扣留,後來客死秦國。在屈原的名作中常常將君王比喻成美人,自己則為香草,有人就因此懷疑屈原與當時的楚懷王有不可告人的關係,是現今所說的同性戀,其實此種說法並無實質根據。古人常會以這種相對的手法作比喻君臣。楚頃襄王即位後昏庸無道,聽信令尹子蘭的讒言,再次驅逐屈原。屈原流落在今湖南沅水湘水一帶。

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大石投汨羅江而死。傳說當地百姓投下粽子餵魚以此防止屈原遺體被魚所食,後來逐漸形成一種儀式。以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人們吃粽子,劃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據聞一多考證在屈原投江之前,吳越一帶已有端午節存在,但從屈原2200多年前逝世一直到今天,中國社會主流所公認的一直是端午節祭祀屈原。

其他的說法還有很多,比如有人根據《哀郢》中「至今九年而不復(郢)」,認為屈原是在郢被攻下9年後(公元前269年)才逝世的。也有學者認為他根本就沒見到郢被攻下,早在前283年就逝世了。還有學者認為他是高壽而終,並非自投汨羅江。關於屈原的絕筆作,《涉江》、《哀郢》、《懷沙》、《惜往日》的先後順序的分歧也相當大。

屈原作為詩人,是楚辭的代表作家。留下了《離騷》、《天問》等二十多篇著名詩篇。


收錄日期: 2021-04-19 20:44:1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04000051KK0084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