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應該係b篲竹
在網頁
http://www.hkherbarium.net/Herbarium/Topics/Vegetation/hk_vegetation_s.htm提到: 本港的竹林主要由灌木型散生竹组成,常见的种类有篲竹、托竹、华箬竹等。
另外查過幾個網頁, 都係呢種講法‧
篲竹 Arundinaria hindsii Munro, (館藏編號: NSF-358559) 本種和秀英竹極相似, 主要分別在於竹稈和竹籜之間的差異, 詳參閱畢培曦、賈良智、馮學琳、胡秀英 著《香港竹譜》市政局出版, 1985。
种中文名:篲竹
种别名 :笛竹、四季竹、四时竹(植物学大辞典),寒山竹、邢氏苦 竹(台湾植物志)
国内分布:原产香港(模式标本产地)。生于沿海山地,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有栽培。
形态特征:竿高3—5米,粗约1厘米,深绿色;节间长20—30厘米,无毛,幼时节下方具白粉,竿上部节间被微毛;竿每节分3-5枝,枝直立,贴竿;二级分枝通常每节1或2枝。箨鞘宿存,革质,背部疏生白色或淡棕色刺毛,先端圆拱形;箨耳镰形,生有弯曲的缒毛;箨舌拱形,高2—3毫米;箨片直立,宽卵状披针形,基部略向内收窄,与箨鞘顶部几等宽,先端渐尖。每小枝具4—9叶;叶鞘长2.5-4.5厘米,质坚韧,枯草色或淡棕色,无毛或疏生贴伏小刺毛,毛脱落后留有小凹痕,边缘具短纤毛;叶耳无,有几条流苏状鞘口继毛;叶舌截形,坚硬,高1—1.5毫米;叶片线状披针形或狭长椭圆形,长7-22厘米,宽10—16亳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无毛或下表面被微毛,次脉3—5对,小横脉显著,在叶下表面呈狭长方格状,叶缘的一边较平滑,另一边具向前倾斜的刺状锯齿,叶柄长约2毫米。总状或圆锥花序着生在叶枝下方的侧枝顶端或混生仅有1叶片的枝顶,花序细长,具2-5枚小穗,基部复以具纵肋的叶鞘,后者顶端有极为退化的叶片;小穗柄直立,小穗含4-16朵小花,长2.3—5.5厘米,淡绿色;小穗轴节间粗壮,长约4毫米,其顶端呈杯状,边缘生小纤毛;颖2,近于等长或第一颖较小,先端尖或渐尖,无毛或背面于脊上和边缘常生纤毛,第一颖长6—10毫米,第二颖长7-12毫米;外稃卵状披针形,长10—14毫米,具9—12脉,先端渐尖,背部有毛或近于无毛,上部边缘生纤毛,基盘有髯毛,小横脉明显;内稃长8-10毫米,背部具2脊,脊上和截平的顶端均有纤毛,两脊之间有小刺毛或短柔毛;鳞被3,倒卵状披针形,长约3毫米,下部具脉纹,先端边缘生纤毛;雄蕊3,花药长约5毫米;子房近呈三棱形,无毛,花柱极短,柱头3,呈稀疏羽毛状。果实未见。笋期5—6月,花期7—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