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論題(一) 香港可如何在九十年代為青年人提供良好教育, 而同時能夠使社會的需求及家長和學生的期望相配合?
「小學至專上教育制度的轉變」
1. 香港小學及中學的教育制度如何得以改善?
2. 現代的教學法, 如活動教學法, 對香港小學帶來什麼影響?
l 在香港, 中學和公開考試所採用的評核方法是否恰當?
l 在上述方面, 香港和其他國家出現什麼新趨勢?
l 又香港有什麼獨特的要求?
3. 香港政府急速擴充專上學位對專上院校及中學有什廚影響?
l 學位的增加會否引致教育質素下降?
「教學媒介及中,英文在香港的角色」
4. 香港中學採用中文/英文作為教學媒介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l 使用「混合語言」教學會產生什麼問題?
在家長和學生明顯地重視英語的前提下. 為什麼設計一個 能滿足他們在這方面的要求而又能對大部份學生的教育不會造成損害的制度是如此困難?
5. 英語﹑普通話和廣東話在香港社會擔當什麼角色?
6. 現時語文水平的狀況如何配合香港的需要?
l 可如何提高語文水平?
「為中六學生及社會而設的教育目標」
7. 修讀通識教育科的學生在什麼程度上認為他們在中六學習生活中能實現「課程發展議會」特別為中六教育而訂立的目標?
l 什麼因素阻礙此等目標的實現?
「高中學生選修科目過份專門化」
8. 競爭對學生在中四/中五及中六/中七決定選修哪些科目及學校應為他們提供哪些科目的問題上造成什麼影響?
「以教師為中心相對於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
9. 是否過於強調教授而非學習?
「期望與資源的配合」
10. 政府在教育的支出是否足夠?
l 這些支出的運用是否明智?
11. 若政府提高現時教育經費在國民生產總值所佔的百份比, 這對社會其他部份有什麼影響?
12. 很多香港青年人在海外接受中學及專上教育, 這是否好現象
最近的趨勢是怎樣的?
這趨勢對香港社會﹑教育制度及經濟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