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作者在下列三個觀察點上,所見竹林的景色是怎樣的:
遠望竹林的地方從竹林外遠望,看見在平地開始就全鋪著竹,一層又一層的,不但分不出竹枝、竹幹和竹葉,連房子、小徑和小橋流水都看不到,彷彿全被竹的海洋淹沒了。當風吹過時,竹海湧著起伏有勢的竹浪,非常深沉。
深入竹林深入竹林,路旁高大的竹密得看不見底,把路的上空蓋著,看不見陽光,彷彿置身在竹海的海底隧道裡;在竹林路上走,有時會看到前面有一叢像屏風一樣的竹擋著去路,以為到了路的盡頭,但走近時卻又發現另一條山路讓出來。
登臨竹塢在竹塢裡舉目四顧,滿眼盡是竹子,整個世界都是綠色,看不見前面的山勢、泥土和竹林的缺口,大自然的本身和人們在上面勞動過的痕跡全給竹子蓋上了。
在文中,作者先後把竹林描寫成海洋、隧道和屏風。用海洋描寫竹林:作者置身高處遠眺竹林,看見茂密的竹林一片綠色,像大海裡的海水;而當風吹過時,竹子起伏不定,像大海上湧著的暗浪。
用海底隧道描寫竹林:作者進入竹林之內,看到大路兩旁高大茂密的竹林把路的上空蓋著,像置身在海底隧道裡。
用屏風描寫竹林:作者走在竹林路上時,有時會遇到一叢像屏風一樣的竹擋著去路。
第一個描寫說明了竹林廣闊深沉的特點。第二個描寫說明了竹林高大茂密的特點。
第三個描寫說明了竹林茂密、小徑曲折的特點。
面對竹海,作者、畫家和護林員的感受各有不相同
作者面對茂密的竹林時,感到竹子之多,有如一望無際的海洋,把其他景物全淹沒了,使人很難知道竹海有多深,只感覺到它是非常深沉的。畫家在竹海面前,感到竹林茂密得難以找到一點層次,彷彿整個大自然都是竹林所構成,如果要把竹林畫出來,實在束手無策。護林員從茂密的竹林中想到竹林和竹筍的豐收,感到十分滿意。因為三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觀看竹林。作者描寫竹林,於是著眼於竹林的形態和氣勢;畫家繪畫竹林,想到的自然是竹林的層次;護林員專管栽種竹樹和保護竹林,所以只想到竹林的豐收。
這段文字通過畫家和護林員對竹林的感受,間接說明了竹林的茂密和廣闊。
竹鄉的人們怎樣徹底地運用竹?從衣、食、住和日用品四方面加以說明。
衣:鞋子是用竹箬製成,斗笠是用蔑片和竹葉製成。
食:竹的嫩芽可製成鹽筍乾,當作小吃,而竹筍可以煮成蠶豆鮮筍飯,竹葉可製成竹葉鍋巴湯。
住:竹鄉的屋子都是用當地出產的竹材建成的,不論是棟樑、天棚,板壁、地板、門窗,全是利用竹子製造。
日用品:竹子可用來製造家庭用具和盛物器具。家庭用具如凳子、椅子、檯子、涼床,碗櫥、衣櫃、茶几等;盛物器具如搖籃、雞籠、兔籠、匾簞等。
文中說:「在這樣的人家裡,我呼吸到一種濃郁的鄉土氣派和青春氣息,使人感覺到非常的舒適。」鄉土氣派:指富有當地農村特點的事物和氣氛。青春氣息:指富有生命力、創造力和活力的表現。
作者會在竹鄉裡感受到濃郁的鄉土氣派和青春氣息作者在竹鄉裡感受到濃郁的鄉土氣派是因為那裡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竹鄉;到處可見與竹有關的東西,無論是路邊、空地或人家門口,幾乎全晾著筍乾和曬著竹箬;鄉民更就地取材,把當地出產的竹材用得非常徹底, 舉凡衣、食、住和各種日用品都是用竹造的,表現了竹鄉樸實自然的鄉土氣息。
作者在竹鄉感受到濃郁的青春氣息是因為鄉民用竹所製成的各種東西,都是無須髹漆和借助木頭和釘子一類的材料,而是憑著他們巧妙的手藝,創造了許多精美而實用的家具和用具。而不同的竹子形態、色彩和斑點又使它呈現著優美的裝飾花紋,這充分表現出鄉民的創造力和活力。
文中說:「今年竹和竹筍豐收,在他們來說這是預期的結果。」因為竹農早在去年黃梅天就加意栽培竹樹,把野草拔得一根不剩,而且又落了許多肥料,加上雨水好,陽光充足,所以竹和竹筍便自然豐收。
作者寫竹和竹筍豐收的一段文字,這段文宇表現出竹農的辛勞和勤奮,寄託了作者對竹農的欣賞和崇敬之情。
綜合全文,作者對竹林和竹鄉的感受。作者對竹林和竹鄉的感受,包括:驚歎竹林的廣闊茂密:作者多次強調竹鄉竹子之多,給你的印象是,那裡除了竹,其他植物都不存在了,形成一個「竹的世界」。欣賞竹農的勤勞:作者提到竹的豐收是竹農辛勤工作的成果,他對於辛勤的竹農產生了一份崇敬之情。讚揚竹農就地取材的創造力:作者提到鄉民很徹底地把竹利用到衣、食、住和日用品各方面,使竹鄉充滿濃厚的鄉土氣派和青春氣息。懷念竹鄉柔和寧靜的環境:作者在文中表示他每次回憶起竹林深處,便好像立刻聞到竹香,感覺周圍是一片柔和、寧靜的青綠。
作者善於從多個角度去描寫竹的特點,
a)描寫竹子的色彩的句子.「當一陣風吹過的時候,竹海上湧著暗浪,一浪推著一浪,一直湧到很遠,你很難知道那一片嫩青色和墨綠色的竹海有多深,只是你看竹浪的起伏和它的氣勢,就意味著它是非常深沉的。」
「在竹塢裡面對著遼闊的竹的海洋,看到整個世界都是綠色。」
「彷彿感覺到周圍都是一片柔和、寧靜的青綠。」
b)描寫竹子的聲音的句子:「在竹塢裡面對著遼闊的竹的海洋,看到整個世界都是綠色,除了近處的竹葉在微風中擺動發出沙沙的響聲,再也聽不到別的吵音。」
c)描寫竹子的氣味的句子: 「事實上這裡連空氣也是充滿了竹的清香。」 「當我回憶起竹林深處,好像立刻就聞到了竹子發散出來的芳香。」
作者寫下這篇文章原因有二:作者過往曾到江南鄉下作客,看到竹林的奇景,吃到當地的特產鹽扁尖筍,體味到竹鄉人家樸素、勤勞的生活,留下深刻的印象。適逢這次朋友請吃飯,有扁尖筍做的菜式,而因為扁尖筍是江南特產,所以這種食品引起了作者過往在江南作客的回憶。
本文題為竹林深處人家,但作者卻用了過半篇幅來描寫竹林,本文題為竹林深處人家,旨在描寫竹林深處人家恬靜悠閒的生活,而為了寫出當地寧靜閒適的環境,以襯托表現竹林「深處的人家」,作者有意地運用了極多的篇幅,從不同角度描寫竹林的廣闊、茂密、深沉,因為只有在竹林「深處」,才能顯出竹鄉人家恬靜的生活特點。所以作者極力寫竹林之深,是為後來對竹鄉人家的描述作好鋪墊,不但沒有偏離了主題,而且與題旨相當配合。
作者表達竹鄉人家在竹林的深處的方法有二:描寫竹林時預埋伏筆:作者先描寫竹林的廣闊、茂密、深沉,人們從遠處眺望或登高瞭望,看到的除了竹子之外,始終還是竹子,為描寫竹鄉所處之深埋下伏筆。
敘述發現竹鄉人家的經過表現竹林之深:作者在高處竹塢裡面對著竹海,發現山麓的竹林上出現竹林深處人家的炊煙,於是便向深藏在竹海裡的山村進發。鑽入竹海後,還要經過以下三個階段才可抵達山村:
a)越山澗,過竹橋,爬石路,走了一段比想像還要遠的路。
b)後來逐漸聽到雞鴨一類家畜的叫聲,才知道山村近了。
c)再後來又看見孩子們趕著山羊回來,知道自己已踏在村莊的街道上了。
由此可見山村的確在竹林的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