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村屋的歷史

2007-02-04 12:25 am
有無人可以話比我知1D關於村屋的歷史呀?

回答 (2)

2007-02-04 12:52 am
✔ 最佳答案
羅屋

柴灣原有多條客家村,但隨著市區的拓展,村落相繼荒廢,現只剩下碩果僅存的「羅屋」。「羅屋」原屬於一羅姓客家人所擁有,因此得名。羅氏族人的先祖在乾隆年間(1736-1795)興建這間村屋,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1989年香港政府將「羅屋」列作法定古蹟,永久保留,見證柴灣的歷史發展。

「羅屋」是一間典型的客家村屋,以廳堂為中心,左右兩邊的建築,對稱工整。屋內中央為廳堂,兩側為建有閣樓的臥房和工作間。廳堂的正前方是天井,兩側分別是廚房及雜物房。屋內放有民俗藏品如傢俬、農具、日用品等,以復原村屋的面貌,充分反映出客家人儉樸刻苦的生活方式。「羅屋」外的空地現設有一系列的展板,以文字及圖片分別介紹柴灣的歷史、羅屋的歷史和建築特色,以及客家人的習俗。

參觀三棟屋

為了專題研習報告,老師作嚮導,帶我們參觀三棟屋博物館,沿途為我們介紹三棟屋的歷史和建築特色。

老師說,三棟屋建於1786年,為姓陳的客家人所有,是一條擁有二百多年歷史的圍村。這歷史建築於1981年被列為法定古蹟。三棟屋形狀像棋盤,左右互相對稱,分別建有四間獨立房間。大屋中間建有前廳、中廳和祠堂,左右及後排的橫屋把整個村莊圍攏起來,儼如一個小城市。

三楝屋博物館內陳列着各種農具及日用品,並設有「話當年」展館。館內的展品都可以讓人觸摸的,我們當然不會放過感受農村生活的機會。

老師告訴我們,博物館的專題展覽廳會定期推出不同題材的展覽,我們組為了多搜集資料,已決定再次來這參觀。
http://www.heritagemuseum.gov.hk/chinese/branch_sel_stu.htm簡介

 
三棟屋原是一條有二百多年歷史的圍村,於1981年列為法定古蹟;重修成博物館後,於1987年正式開放讓市民參觀。博物館的面積約2,000平方米,建築佈局有如棋盤,左右對稱,中軸線上分別建有前廳、中廳及祠堂;兩旁分別為四間獨立的居室,左右及後排的橫屋把整個村莊圍攏起來。  


深水埗區原有幾條村落﹐均以x屋村為名:李屋村﹐鄭屋村﹐蘇屋村等。現存的僅有蘇屋村。據古籍記載﹐蘇屋村似乎的歷史比較長。而原來李屋和鄭屋村的原址﹐因為發現了漢代古墓聞名。但原有屋村已經不復存在了。這幾個屋村都在山坡之上﹐選址是香港或華南地區常見的聚落形式。

漢墓所在﹐座西北向東南﹐位於一個海蝕階地之上。墓前當年有一小海灘﹐然後便是海邊。由東漢到現代﹐千多年來﹐泥沙沉積﹐加上填海﹐便使到這漢墓遠離海邊。山上原有的河流要疏導﹐故建成了小明渠流經墓前。這條明渠就是今天的東京街。迄今仍可見此明渠流向新的海邊。

這條東京街﹐由街名英文可知與海南島北部的東京灣有關。現在東京灣稱為北部灣。

香港各地以x屋村或x屋圍為名的很多。新界現存的就有很多客家村以這種方式命名。例如元朗凹頭附近便有吳﹑黃﹑楊屋等村。
2017-03-23 8:23 pm
三棟屋原來是香港古老的圍村之一,大約在18世紀中葉,清朝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由陳姓在廣東的支系所建立。雖然經歷了百多年歷史,但三棟屋卻保存得很好。 1970年代,由於香港地鐵荃灣綫的工程,三棟屋村村民放棄原址。1987年,三棟屋村遺址經當時的區域市政局修葺後,改為三棟屋博物館開放讓公眾人士參觀


收錄日期: 2021-04-12 16:13:5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03000051KK0260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