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市場的起源?

2007-02-03 2:48 pm
第一間超市在什麼地方出現?香港呢?

回答 (4)

2007-02-07 7:04 am
✔ 最佳答案
超級市場的起源:

超級市場是美國人的一大發明,它不僅改變了零售業傳統的櫃式銷售方式,而且也改變了消費者的購物方式和生活方式。因此,超市的出現被譽為“零售業的革命”。 超市是零售業自身改良與社會經濟環境變遷的結果。

早在1912年,A&P針對傳統的食品零售店經營成本較高的狀況,在美國開設了第一家“現金與帶走”的實驗店,即經濟商店(the economy-my store)。這種商店的經營特點是:毛利比一般商店低10%;盡可能控制經營費用,如店址設在市街中間而不設在轉角處,運用“套裝概念”,按同一模式快速開店。在1914~1917年之間,A&P以平均每週20家的速度發展,到1917年分店數已達3700家,持續到1925年,經濟商店發展到了14 000家。經濟商店的經營方式為現代超市確立“廉價售貨”的經營哲學奠定了基礎。

超市的鼻祖是桑德斯(Clavence Saunders), 1916年他在美國田納西州盂菲斯市開了一家自助商店(self service),取名叫“滾地小豬”(Piggly Wiggly)這個名字是他看見一頭莽撞的小豬穿過籬笆逃跑時偶爾萌發的。自助商店的人口處裝有回轉欄,只進不出;店中央是彎彎曲曲的通道,兩旁擺滿了各種食品雜貨,顧客可隨意挑選;在出口處有一個結賬櫃檯,顧客在那裏排隊付款。這種自助購物的方式方便了顧客,同時又節省了商店的人事費用,因此商店的售價比別處便宜,這也頗受顧客青睞。由此,“滾地小豬”的生意日益興隆起來,以後陸續在美國各地開設了近3000家分店。這種連鎖經營的方式又使它可以大批量進貨,這對於農場主與製造商來說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滾地小豬”因此而左右逢源。但在當時,這種經營手法主要用於“乾貨部門”,主要原因是1905年美國實施了商標法,從而使大量具有商標的小包裝商品替代了散裝商品,這就為開架售貨提供了條件。

一般認為,世界上第一家現代超市是一個名叫卡倫(Michael Cullen)的美國人開設的金·庫侖(King Kullen)食品商場。現代超市的英文名稱是supermarket,最早起用這個名稱的並不是卡倫,而是1933年在美國辛辛那提市開設的奧拉斯超市(Allers Supermarket)。卡倫出身貧寒,18歲就進雜貨店當店員,一直幹到45歲才升為克羅格食品雜貨公司屬下一家分店的經理。多年的經營實踐使他積累了經營食品的豐富經驗,他潛心勾勒出一幅超市的藍圖,並熱情洋溢地給公司總裁寫了一封長信,詳談了超市的各方面細節:哪些商品按成本銷售,可以造成市場轟動效應;哪些食品營業額極高,因而最能盈利;超市最好設在哪里,為什麼要有停車場等等。他甚至預言:顧客們一定會擠破我的大門,一場騷亂在所難免,我還得請員警來維持秩序,每次只許一批顧客進店;我得領著顧客擺脫高價的桎梏,走向低價的樂園。然而公司總裁把他的建議當作海外奇談,嗤之以鼻。卡倫一氣之下辭了職,舉家遷往紐約。他在那裏找到了一位食品雜貨批發商當合夥人,在紐約的郊區租下一個空閒的大車庫。美國第一家現代超級市場開張營業了。一切如卡倫所料,顧客蜂擁而至,踏破了門檻。隨後,他接二連三地開了15家超市,此事轟動了美國。

為什麼開在郊區的這樣一家新型的食品商場能吸引美國顧客呢?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適應了美國人的生活方式。當時,美國已是一個汽車社會,人們大都住在郊區,家中有大容量冰箱,他們喜歡每隔一二個星期開車去集中購買一次食品。卡倫把超市開在郊區,並設有寬敞的停車場,這就適應了消費者的生活方式。二是自助購物的方式給顧客帶來了便利,並迎合了顧客的消心理,使顧客能在完全自主的前提下挑選商品,這就能增強顧客的購買欲望。三是“薄利多銷”的促銷策略從經濟利益上誘導顧客大量購物。卡倫在當時出售的1100種商品中,300種以成本價出售,200種以成本價加5%的毛利出售,300種以成本價加15%的毛利出售,300種以成本價加20%的毛利出售。他在報紙上所做的廣告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價格突破者”。


卡倫所採取的低價促銷策略,引起了全國各地食品的“大殺價”。於是,傳統的食品零售商開始抵制超市,並對報紙施加壓力,不允許超市在報紙上做廣告。因而很多超市(如Big Bear)只好改用發宣傳單做廣告。可見,即使在美國,超市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但只要迎合了消費需求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就能最終取得勝利。


在超級市場的發展過程中,為了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以及在競爭加劇的市場經營中尋求增加利潤的新途徑,又出現了便利商店、折扣商店等多種零售業態,同時還出現了購物中心、商業步行街等新穎的購物場所。
~~~~~~~~~~~~~~~~~~~
Q:香港呢?

A:至於香港第一間超級市場,則在1960年代初牛奶公司收購了一所大型辦館(惠康)後,跟連卡佛的子公司大利連﹙Daily Lane﹚合組而成。他們揚棄了辦館原有的名字,改了一個極合「意頭」的寶號─大利超級市場。1970年代大利連曾在銅鑼灣珠城大廈設有分店。

跟現時相比,40年前的超級市場,除了分店少一點、貨物種類少一點、裝潢簡陋一點,本質上跟現時沒有兩樣,故實在沒必要在此大書一筆。唯一有趣的是,牛奶公司後來不知是否嫌「大利」這名字太俗氣不合潮流還是因為別的原因,他們在70年代發覺原本那間辦館的名字其實更好聽,於是便改回一個我們熟悉的名字:惠康超級市場。

http://www.szrba.org/center/retail_list.asp?id=363
http://www2.uzone21.com/uplus/index.epl?id=704
2007-02-03 5:13 pm
超級市場(簡稱超市)是售賣很多不同種類物品的商店。它通常是連鎖式的。
超級市場售賣的貨品除了日常生活所需之外,有些超級市場更會售賣時裝。
超級市場以現代化的方式經營,力求有效率的物流,達至薄利多銷。 它有大量的不同品牌、價格、種類的貨品,貨品有序地排列,以方便顧客可以在同一所店舖購買所有所需,用貪方便的心理留著客人。顧客選好貨品後,到櫃臺排隊付款,減低僱員的需求,節省成本。
超級市場通常有手推車和籃子這類工具以便顧客拿,有些超級市場甚至有送貨服務。
超級市場和街市
超級市場通常售賣急凍食品,但街市賣的通常是當天早上收割或捕獲的魚類和蔬果,因此超級市場的貨品被指不及街市的新鮮和便宜。
超級市場看來比街市乾淨、衞生、方便。超級市場通常有大財團在背後支持,其競爭力和各自為政的街市強得多。
超級市場的收入來源不單只是貨品買賣之間的差額(利潤),也包括供應商給予的上架費等等協助推銷的費用。 成功的超市可以做到市場壟斷的地步,現金流也是一項強勢,例如有收款快、還貨款期長之特徵。
各國超市概況

加拿大超市文化
因為加拿大人較為喜歡在連鎖商店購物,所以大部份的超級市場都是由大集團連鎖經營的,加拿大的超級市場大至上分為三類:貨倉式超級市場、地區性超級市場、及少數民族超級市場。

貨倉式超級市場

這種貨倉式超級市場通常佔地數十萬平方尺,用接近批發的價錢售賣各特大家庭裝的食物,家庭用品、衣服、傢具、甚至電器用品。這類超市在一個城市裡通常只會有兩至三間分店,而且位於離市中心較遠而沒有公共運輸公具的地區。因加拿大天氣寒冷,很多家庭都習慣每星期甚至每月駕駛車輛到這些貨倉式超級市場購買大量食品及日用品。

地區性超級市場

這些地區性超級市場規模較少,但分店遍佈每一個社區,有些地區甚至會有三至四間屬於不同集團的地區性超級市場。因為貨倉式超級市場只會售買家庭裝的東西,一些小家庭通常會到這些地區性超級市場購買份量較少的食物及用品。而且這類超市分店較多地點方便,加上一些新鮮食品如肉類,水果等等存放期較短,所以很多人都會每隔數天到這類超級市場購買新鮮食物。但因為地區性超級市場規模較少,所以產品的售賣價錢會較高。

少數民族超級市

最後一種是售賣非主流食品的超級市場,通常都是家庭式經營的。因為加拿大是一個多元文化社會,所以這類售賣民族食品的超級市場擁有很大的生存空間。這類型的超級市場規模通常比地區性超級市場較少,而且只會售賣某一種民族的食品及只會售賣少量主流社會的西方食物。因為大部份少數民族超級市場都是家庭式經營,所以全市甚至全國只會有一家商店。
2007-02-03 4:22 pm
第一間超市係“self-serve market”
2007-02-03 3:30 pm
http://en.wikipedia.org/wiki/Piggly_Wiggly
Piggly Wiggly was the first true self-service grocery store. It was founded on September 6, 1916, at 79 Jefferson Street in Memphis, Tennessee, by Clarence Saunders.

The first supermarket, known as a “self-serve market,” was. introduced to Hong Kong in 1954 (Ko 1981)
www.atypon-link.com/AMA/doi/ref/10.1509/jppm.24.1.90.63886


收錄日期: 2021-04-18 00:00:2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03000051KK0044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