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is 蘇軾?

2007-02-02 6:08 am
Do you know who is 蘇軾?I know a litter bit,but I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him....
更新1:

please help me,I rellay want to know things about he,(it is my homework,tormorrow need to hand it,please help me!!!)

更新2:

ams1077,very thank you you

回答 (5)

2007-02-02 6:11 am
✔ 最佳答案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史上罕見的全才。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

家世
宋代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和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並稱「三蘇」。


仕途
他既反對王安石比較急進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馬光盡廢新法,因而在新舊兩黨間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進士,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神宗時蘇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元豐二年,四十三歲時,發生了著名的李定「烏臺詩案」,他因此事入獄,幾死,其弟蘇轍自請貶職以輕其罪才得以保全,翌年被貶至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被章惇貶謫至惠州、儋州。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終年六十六歲。南宋時追諡文忠。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他在各地居官清正,為民興利除弊,政績頗多,口碑甚佳,杭州西湖的蘇堤就是實證。


軼聞
宋仁宗嘉佑二年,蘇軾與蘇轍一同進京參加會考。蘇軾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的論文得到考官梅堯臣的青睞,並推薦給主試官歐陽修。歐陽修亦十分讚賞,原本欲拔擢為第一,但又怕該文為自己的門生曾鞏所作,為了避嫌,列為第二。結果試卷拆封後才發現該文為蘇軾所作,而取為第一的卻是曾鞏的作品,正是陰錯陽差,弄巧成拙。到了禮部複試時,蘇軾再以《春秋對義》取為第一。

關於刑賞忠厚之至論中的一段內容:「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當時眾考官評議時皆不知其典故,後來拆封放榜後知道是蘇軾所作,歐陽修便問蘇軾出於何典。蘇軾回答在《三國志·孔融傳》中。歐陽修翻查後仍找不到,再次詢問蘇軾,蘇軾答:「曹操滅袁紹,以紹子袁熙妻甄宓賜子曹丕。孔融云:『即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操驚,問出於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當然耳』。」,歐陽修聽畢恍然大悟,大大稱讚蘇軾博學強記又能活用。原本歐陽修只是讚賞蘇軾的文才,一番問答後更是對蘇軾的膽識與聰穎讚譽有加。

宋哲宗元祐四年七月三日,到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五、六月間,浙西一帶大雨不止,太湖氾濫,莊稼大片被淹。組織民工疏濬西湖,築堤建橋,使西湖舊貌變新顏,是為蘇堤。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謝蘇軾做的這件好事,人人都誇他是個賢明的父母官。於是到過年的時候,大家就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蘇軾收到後,便指點家人將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然後分送給參加疏濬西湖的民工們吃,大家吃後無不稱奇,把他送來的肉都親切地稱為「東坡肉」。


風格

文風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答謝民師書》中曾自謂:「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 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黃州詞,是蘇詞的奇觀;黃州文,則是蘇文的高峰;《赤壁賦》是其高峰之巔。


詩風
現存約四千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對後人影響也最大的是抒發人生感慨和歌詠自然景物的詩篇。表現出宋詩重理趣,好議論的特徵。《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元豐四年暮春三月,東坡寫下《黃州寒食詩帖》。此帖為兩首五言古風,詩句沉鬱蒼勁,低回長歎,極富感染力。其書法筆力沉勁,氣勢磅礴,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後世譽為《蘭亭序》、《祭侄文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黃庭堅在此帖後題跋:「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台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


詞風
現存三百四十多首,衝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在中國詞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詞派,對後代很有影響,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衝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


書法
擅長行書、楷書,取法李邕、徐浩、顔真卿、楊凝式,而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


畫風
能畫竹,學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認爲「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


著作
詩文有《東坡七集》等。存世書跡有《答謝民師論文帖》、《祭黃幾道文》、《前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等。畫跡有《枯木怪石圖》、《竹石圖》等。另,今傳《蘇沈良方》是在沈括《良方》基礎上,增益蘇軾的醫藥雜說而成。


評價
作家李敖評論蘇軾雖是達者,「但他的思想水準只是超級文人式的,最高境界止於《赤壁賦》,並沒有思想家式的細膩與深入。又摻入佛、道及民間迷信,行為上搞求雨、煉丹,境界有低段出現。他的政治觀點尤其舊派,比王安石差多了,真所謂「汝唯多學而識之,望道而未見也」了。
國學大師錢穆說:「蘇東坡詩之偉大,因他一輩子沒有在政治上得意過。他一生奔走潦倒,波瀾曲折都在詩裡見。但蘇東坡的儒學境界並不高,但在他處艱難的環境中,他的人格是偉大的,像他在黃州和後來在惠州、瓊州的一段。那個時候詩都好,可是一安逸下來,就有些不行,詩境未免有時落俗套。東坡詩之長處,在有豪情,有逸趣。其恬靜不如王摩詰,其忠懇不如杜工部。」


注本
從宋代開始,蘇軾作品的注本不斷出現,較著名有:

詩注
查慎行《補注東坡編年詩》
馮應榴《蘇文忠詩合注》
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
孔凡禮點校的《蘇軾詩集》,中華書局1982年出版
文注
南宋邱曄編注的選本《經進東坡文集事略》
明末茅維的《東坡先生全集》,
孔凡禮點校的《蘇軾文集》,中華書局1986年出版。
詞注
近人朱祖謀的編年本《東坡樂府》
今人龍榆生的《東坡樂府箋》。
2007-02-02 6:53 am
(一)
蘇軾 ( 1037 - 1101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山縣 )人。北宋大文學家、書畫家,世稱蘇東坡。蘇軾自小聰敏好學,二十一歲便考取進士,早年曾任翰林學土兼侍讀、龍圖閣學士、兵部尚書等職,後期他的仕途就非常坎坷。曾因謝景溫的誣陷,被貶為杭州通判。元豐二年,他四十三歲時,發生了著名的李定「烏臺詩案」,他因此事入獄,幾死,翌年被貶至黃州。但在他被貶黃州的這個時候,卻是他作品創作最多之時,如〈承天寺夜遊〉、〈東坡〉、〈惠崇春江曉景〉等都是這個時期的作品。這時真可說是他一生文學的發展的最高峰,也因此留下了許多不朽的文學作品。宋神宗年間,王安石推行變法,蘇軾因批評新法而入獄,並多次遭貶謫,先後到過杭州、密州、徐州、黃州、惠州等地任官職,最遠更被貶至瓊州(今海南省)。宋徽宗年間,蘇軾遇赦北歸,病卒於常州,諡文忠,終年六十六歲。

蘇軾學問淵博,在仕途上雖不得志,但在文學上卻有極大成就,無論詩詞、散文、書法、繒畫、無一不精,尤以詞方面成績最為突出、蘇軾的詞題材廣泛,無論是寫景、敘事、詠懷、說理等都意境清新、豪邁奔放,改變了晚唐、五代以來綺靡的詞風。蘇軾的古文亦寫得很好,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與父親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

蘇軾的著作很多,現存的有詩文集《東坡全集》及詞集《東坡樂府》等。
(二)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史上罕見的全才。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1]」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

仕途
他既反對王安石比較急進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馬光盡廢新法,因而在新舊兩黨間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進士,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神宗時蘇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元豐二年,四十三歲時,發生了著名的李定「烏臺詩案」,他因此事入獄,幾死,其弟蘇轍自請貶職以輕其罪才得以保全,翌年被貶至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被章惇貶謫至惠州、儋州。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終年六十六歲。南宋時追諡文忠。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他在各地居官清正,為民興利除弊,政績頗多,口碑甚佳,杭州西湖的蘇堤就是實證。

軼聞
宋仁宗嘉佑二年,蘇軾與蘇轍一同進京參加會考。蘇軾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的論文得到考官梅堯臣的青睞,並推薦給主試官歐陽修。歐陽修亦十分讚賞,原本欲拔擢為第一,但又怕該文為自己的門生曾鞏所作,為了避嫌,列為第二。結果試卷拆封後才發現該文為蘇軾所作,而取為第一的卻是曾鞏的作品,正是陰錯陽差,弄巧成拙。到了禮部複試時,蘇軾再以《春秋對義》取為第一。

關於刑賞忠厚之至論中的一段內容:「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當時眾考官評議時皆不知其典故,後來拆封放榜後知道是蘇軾所作,歐陽修便問蘇軾出於何典。蘇軾回答在《三國志·孔融傳》中。歐陽修翻查後仍找不到,再次詢問蘇軾,蘇軾答:「曹操滅袁紹,以紹子袁熙妻甄宓賜子曹丕。孔融云:『即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操驚,問出於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當然耳』。」,歐陽修聽畢恍然大悟,大大稱讚蘇軾博學強記又能活用。原本歐陽修只是讚賞蘇軾的文才,一番問答後更是對蘇軾的膽識與聰穎讚譽有加。

宋哲宗元祐四年七月三日,到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五、六月間,浙西一帶大雨不止,太湖氾濫,莊稼大片被淹。組織民工疏濬西湖,築堤建橋,使西湖舊貌變新顏,是為蘇堤。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謝蘇軾做的這件好事,人人都誇他是個賢明的父母官。於是到過年的時候,大家就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蘇軾收到後,便指點家人將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然後分送給參加疏濬西湖的民工們吃,大家吃後無不稱奇,把他送來的肉都親切地稱為「東坡肉」。

2007-02-01 22:55:18 補充:
著作詩文有《東坡七集》等。存世書跡有《答謝民師論文帖》、《祭黃幾道文》、《前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等。畫跡有《枯木怪石圖》、《竹石圖》等。另,今傳《蘇沈良方》是在沈括《良方》基礎上,增益蘇軾的醫藥雜說而成。
2007-02-02 6:19 am
蘇軾生平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人。蘇軾與父蘇洵、弟蘇轍都在文壇上享有名望,人稱「三蘇」。

蘇東坡很有才識,在官場上卻很不順利。他要求變革,但反對急躁的改革;認為變革的關鍵在用人,而不在變法。他反對王安石變法,卻又認為新法中有合理成分,反對盡廢新法。因此,不論哪派掌權他都受到打擊,一生多次被貶,還因為作詩諷刺新法被捕入獄,差點送了命。

文學成就
蘇軾多才多藝,詩詞文都有成就,是歐陽修所倡導的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主將,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在繪畫、書法、音樂等方面都很有造詣,是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

蘇軾的詞
蘇軾在文學上貢獻最大的是詞。雖然蘇詞很多作品仍然是傳統的婉約風格,但大量的作品能使人耳目一新。他有意與柳永相區別,使詞擺脫了只供樂工歌妓演唱的地位,雅化為士大夫抒寫人生感慨的工具,取得了與詩同等的地位,著有《東坡樂府》。

蘇詞的突出表現有三個方面:

一是擴大了詞的題材。蘇軾突破了「詞為豔科」的傳統,使詞和詩歌一樣可以反映社會和人生,懷古傷今、悼亡送別、說理言志、詠物記事等等都可以用詞表達,整軍修武、邊疆家園、農村田園、山川景物等都是蘇詞的內容,做到「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劉熙載《藝概》卷四)的境界。

二是胸襟寬廣,寄寓深沉。蘇軾能通過日常瑣事,提升出對人生、社會乃至宇宙的體認,以小見大,富有哲理。

三是以意為主。蘇軾寫詞有意突破音律的束縛,務求使詞成為可以離開音樂,而獨立於詩歌的文學體裁,能夠自由的反映豐富的生活內容。宋人王灼指出:「東坡先生非醉於音律者,偶爾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碧雞漫志》卷二)

總之,蘇軾把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推廣到詞的寫作之中。隨著詞的題材擴大,此前的柔弱纏綿,帶有脂粉味的風格,變為奔放豪邁、慷慨激越的壯士氣概,胡寅《題〈酒邊詞〉》說:「及眉山蘇氏,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垢之外。」蘇軾把詞的面貌煥然一新,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詞派。為南宋的愛國詞人如辛棄疾、陸游、陳亮等開闢了一條寬廣的道路。
2007-02-02 6:15 am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史上罕見的全才。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1]」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
姓名 中文: 蘇軾 拼音: Sū Shì 威妥瑪拼音: Su¹ Shih⁴ 字: 子瞻,一字和仲 別稱: 蘇東坡
東坡居士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蘇軾
生平
[編輯] 家世 宋代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和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並稱「三蘇」。其名「軾」原意為車前的扶手,取其默默無聞卻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編輯] 仕途 他既反對王安石比較急進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馬光盡廢新法,因而在新舊兩黨間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進士,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神宗時蘇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元豐二年,四十三歲時,發生了著名的李定「烏臺詩案」,他因此事入獄,幾死,其弟蘇轍自請貶職以輕其罪才得以保全,翌年被貶至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被章惇貶謫至惠州、儋州。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終年六十六歲。南宋時追諡文忠。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他在各地居官清正,為民興利除弊,政績頗多,口碑甚佳,杭州西湖的蘇堤就是實證。
軼聞 宋仁宗嘉佑二年,蘇軾與蘇轍一同進京參加會考。蘇軾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的論文得到考官梅堯臣的青睞,並推薦給主試官歐陽修。歐陽修亦十分讚賞,原本欲拔擢為第一,但又怕該文為自己的門生曾鞏所作,為了避嫌,列為第二。結果試卷拆封後才發現該文為蘇軾所作,而取為第一的卻是曾鞏的作品,正是陰錯陽差,弄巧成拙。到了禮部複試時,蘇軾再以《春秋對義》取為第一。
關於刑賞忠厚之至論中的一段內容:「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當時眾考官評議時皆不知其典故,後來拆封放榜後知道是蘇軾所作,歐陽修便問蘇軾出於何典。蘇軾回答在《三國志·孔融傳》中。歐陽修翻查後仍找不到,再次詢問蘇軾,蘇軾答:「曹操滅袁紹,以紹子袁熙妻甄宓賜子曹丕。孔融云:『即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操驚,問出於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當然耳』。」,歐陽修聽畢恍然大悟,大大稱讚蘇軾博學強記又能活用。原本歐陽修只是讚賞蘇軾的文才,一番問答後更是對蘇軾的膽識與聰穎讚譽有加。
宋哲宗元祐四年七月三日,到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五、六月間,浙西一帶大雨不止,太湖氾濫,莊稼大片被淹。組織民工疏濬西湖,築堤建橋,使西湖舊貌變新顏,是為蘇堤。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謝蘇軾做的這件好事,人人都誇他是個賢明的父母官。於是到過年的時候,大家就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蘇軾收到後,便指點家人將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然後分送給參加疏濬西湖的民工們吃,大家吃後無不稱奇,把他送來的肉都親切地稱為「東坡肉」。
2007-02-02 6:13 am
佢咪係蘇東坡囉!!


收錄日期: 2021-04-18 20:41:2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01000051KK0418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