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蒙古包是滿族對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稱呼。但這類住房形式不限於蒙古族,而是在中亞地區游牧民族中很常見。
漢語中的蒙古一詞始於清代。"包",滿語是家、屋的意思。也稱為穹廬、氈帳或氈包等。
外形結構
呈圓形,有大有小,但其基本構造都是一樣的,由網狀編壁哈那、條木楞子烏尼、圓形天窗和門等構成,外面蒙上氈子,再用鬃毛繩子勒緊即可。蒙古包規格的大小,是由每頂包所用編壁(一般高一米五六,長2米多)的數量來決定的,如4扇、6扇、8扇、10扇、12扇、18扇、24扇等等。普通牧民一般多住6至8扇編壁的。蒙古包的架設很簡單,一般是先選好地形,鋪好地盤,然後豎立包門、支架編壁、系內圍帶、支撐木圓頂、安插椽子、鋪蓋內層氈、圍編壁氈、蒙包頂襯氈、覆蓋包頂套氈、系外圍腰帶、掛天窗帘、圍編壁底部圍氈,最後用毛繩勒緊系牢即可。
[img]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c/Prokudin-Gorskii-42.jpg/200px-Prokudin-Gorskii-42.jpg[/img]
內部結構
蒙古包的內部門一般朝向東南方向。包內中央為炊飲和取暖用的爐灶,煙筒從天窗伸出。爐灶的周圍鋪牛皮、毛氈或地毯。正面和西側為長輩的起居處,東面為晚輩的起居處。周圍擺設的傢具主要有木質的碗櫃、板櫃、板箱、方桌等,其特點是小、低,占地少,搬挪方便,不易損壞。蒙古包看起來外形很小,但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室內空氣流通(除天窗外,編壁牆底部還有一層圍氈,夏天可掀開通風,冬天放下保暖),採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
最大優點就是拆裝容易,搬遷簡便。搭建時將哈那拉開便成圓形的圍牆,折卸時將哈那摺疊合回體積便縮小,又能當牛、馬車的車板。一頂蒙古包只需要兩峰駱駝或一輛勒勒車就可以運走,兩三個小時就能搭蓋起來,非常適合於經常移場放牧的游牧民居住和使用。
蒙古包的結構、材料等有新的發展。出現了鋼架結構的蒙古包,包的前後加開了窗戶,使採光和通風性能更好。室內還增加了床、電視機、收音機等各種現代生活用品。蒙古族古老的建築藝術又煥發出了新的青春。
[img]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a/Karakul-yurt-d01.jpg/200px-Karakul-yurt-d01.jpg[/img]
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92%99%E5%8F%A4%E5%8C%85&variant=zh-hk(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