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蘋果日報的歷史(請詳細介紹)

2007-02-02 1:25 am
(10分)蘋果日報的歷史(請詳細介紹)

回答 (1)

2007-02-02 1:28 am
✔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c/cf/AppleDailyLogo1.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5/51/Appledaily_Uncle_Bus.jpg



類型
日報

版式
寬板





擁有者
壹傳媒

創刊日
1995年6月20日

政治立場
自由主義

語言
中文(繁體)

售價
港幣6元

總部
壹傳媒

發行量
平均每日約30萬份





網站: appledaily.atnext.com
《蘋果日報》是香港的一份繁體中文的報紙,僅次於《東方日報》成為香港第二大日報,由香港上市公司壹傳媒集團全資擁有及管理,並由壹傳媒的大股東黎智英所創立。





目錄[隐藏]

1 歷史
2 特色

2.1 前瞻性
2.2 立場
2.3 娛樂性
3 爭議

3.1 花邊消息爭議
4 參考
5 外部連結



[編輯] 歷史
蘋果日報在1995年6月20日於香港創刊,2003年5月開始發行臺灣版。蘋果日報創立時的最大特色是著重圖片及奪目標題、採用一般報紙所沒有的全份報紙全彩印刷,以及不在頭版刊登全版廣告,因此甫創刊便吸引大量讀者,這些改革亦使其他傳統報章陸續跟隨,並使一些老牌報章因抵受不住競爭而結業。印紙量和週末版的《紐約時報》相若。

[編輯] 特色

[編輯] 前瞻性
蘋果日報在很多方面都在香港具有前瞻性的領先,例如:蘋果日報是香港較早把報章內容上網的報社——該報早在1998年就已經提供網上版。此外,他們亦是最早容許讀者把報章作非營利用途的轉載到個人網頁上的報社。
2006年8月21日開始,蘋果日報在A疊新聞版推出「news@pple網聞」,報導日益重要的網路世界上之熱門話題、奇聞怪事、精采圖文,並歡迎讀者報料,開香港同業先河。

[編輯] 立場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7/74/Appledailyhead_20030701.jpg/180px-Appledailyhead_20030701.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2003年7月1日蘋果日報的頭版
《蘋果日報》是少數不屬於親北京的港報,該報在中國大陸長期被禁止發行。
由於壹傳媒和黎智英的政治傾向屬於自由主義(liberalism),報紙評論帶來濃厚的「小政府、大市場」色彩,其立場亦被指親西方和親泛民陣營,與較親中和親政府的左派報章相左。
2006年4月25日,壹傳媒總部豎立已故香港財政司郭伯偉的半身銅像,以表揚他奉行「積極不干預」的經濟政策,該報更連日發表文章表揚郭伯偉的新自由主義思想。社論部份由盧峯執筆,而2004年2月4日開始己經有專以「自由市場」角度評時事第二社論,由筆名「何洋」的評論員執筆;至同年9月22日,改由「智庫」組織「獅子山學會」的傳訊總監李兆富撰寫。該欄於2006年2月20日改名為〈蘋果批〉,由獅子山學會政策總監李兆富、獅子山學會研究總監孫柏文、西貢區議員兼獅子山學會政策研究員何民傑、宋漢生、謝毅、高明輝等人輪流撰寫。孫柏文同樣於該報財經版擁有粵語專欄—〈金手指〉。
2006年香港領導人曾蔭權在施政報告內宣稱會實行幼稚園學券制後,蘋果日報為了表示對該制度的不滿,多番在報導使用「偽學券制」字眼。[1]
在對泛民主派政黨的態度方面,該報起初是對民主黨持支持的態度;然而因為該黨的分裂、內訌頻仍,加上該黨於政治及民生取向上有所改變,脫離了「司徒華模式」,令該報開始對民主黨有所不滿。當公民黨未組黨,仍然是「四十五條關注組」時,該報對關注組的評價傾向正面並抱有希望;但於組成公民黨之後,由於該黨將「消除貧窮、公平貿易、爭取社會公義」列入政策綱領,並對最低工資採取正面態度,該報開始變得對公民黨不友善,甚至在該黨宣佈成立的翌日,於社論中直斥公民黨是「共產黨」。至於民協,因為她們對中央採取「一邊談判,一邊抗爭」的手法,加上她們曾參加「臨時立法會」,因此時常被該報指責為「牆頭草」、「民主叛徒」。
蘋果日報亦較其他報章更多報導天主教的消息,常成為頭條新聞。

[編輯] 娛樂性
蘋果日報的新聞對排版、圖片非常重視,文字為副,且常以大版面的圖片或照片置於頭版,對娛樂新聞常以大篇幅報導之。

[編輯] 爭議

[編輯] 花邊消息爭議
一般的報紙多以香港政治及經濟大事作為該刊物的頭版,但是蘋果日報的頭版則常常是以八卦新聞、社會新聞為主,且往往以大篇幅報導此類新聞。這個特色讓許多公眾人物對蘋果日報抱持反感態度,普遍印象是該報過於集中市場口味,往往喜愛大篇幅報道色情、暴力或新奇事件,拍照時對入鏡者並不尊重。蘋報常以連環插圖,鉅細無遺介紹罪案或交易意外的流程,令新聞走向漫畫化。
不過該報創立後,已先後揭露多宗政治醜聞,包括前稅務局局長黃河生、前立法會議員程介南、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等,使他們入獄或被迫辭職。2003年7月1日七一遊行舉行前,該報亦多次呼籲市民上街,遊行當日報紙更預先印好橫額,讓市民高舉,有論者認為這作風有違新聞中立的原則,但亦有指香港傳媒自主權移交後,對北京政府噤若寒蟬,蘋果或有助帶出另類聲音。

[編輯] 參考

壹傳媒
蘋果日報台灣版
香港報紙列表
香港傳媒爭議

[編輯] 外部連結

蘋果日報
壹蘋果網路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98%8B%E6%9E%9C%E6%97%A5%E5%A0%B1_%28%E9%A6%99%E6%B8%AF%29&variant=zh-tw"

頁面分類: 中立性有爭議的作品 | 香港報紙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47:0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01000051KK0217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