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盈月虧為一個月
地球環繞太陽一週大約要三百六十五日為一年
但一日的時間單位可長可短,點解一日要劃分(中國)十二份或(西方)二十四份呢,不約而同都是十二的倍數呢?有沒有其他深意呢?
請不要抄這個答咗等如無答的答案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072900081
多謝Hong Kong咁快的回答,那個答案是先有十二或廿四作一天的分段才解釋。而提問者是問點解會是二十四小時,所以回答者是冇答到問題(似乎答案也是抄來的)。 十二星座似乎不難解釋,因為一年大約是十二個月,星座很明顯是由天文而來,所以有十二個星座也是合理的。而生肖可能是由十二時辰而來,因為單位相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辛酉戌亥),是耶非耶在下都會照單全收。 但明顯的一天可分為日和夜(所以是二的倍數是理解的),但為何是十二,而不是五、十、十一、十三的倍數呢?我們的手指腳指都是十隻為何不用?十一和十三是質數不是更有意思嗎?
多謝steventtw20,對不起!在下是包拗頸形的人。 在下也聽過這樣的解釋,但明顯的六十要比廿四為好,因有五這個因數,為何要分六十分鐘,而不分六十小時呢?不是分得更清楚嗎?
其實如果把半日分成二的倍數(如十六份或八份)在下都不會那麼驚訝。因為中國人的八卦一早已是二進制,而一磅十六安士亦說明西方人也不難適應這樣的計算方式。 而且把一個時段分八份或十六份是相當容易的,但要分帶有三的倍數就要困難得多了。如果數學水平不是到達相當的地步,要把一條直線平均分三份也不是易事。 那麼困難的事,古人都要分十二份而不是十六份或八份,不是很奇怪嗎?
而單位一旦定了下來,要改的話便很困難(除非真的是很有理由而又由當權者來推行,單看不同的重量單位在今天依然存在便可知一二),所以加進這神奇的三來作因數來厘定時間單位,而東西方都有這同一念頭就使在下覺得更驚奇了。 在下本來估計當中有抄襲成份,不過相去距離那麼遠要抄又真的很困難。會否是因為商貿原因,大家要時間單位共通而要作改動因而接軌呢?例如一方本來是分八份,而為了接軌因而改成廿四份。但這就算放在歷史欄也未必有答案了。 所以很同意Hong Kong所講:前人的想法真的令人費解; 亦很同意steventtw20所講:古人真的很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