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鄧小平

2007-02-01 7:17 am
你們認為他的為人如何,是否過於自大?他有什麼功蹟?
請介紹埋鄧小平,他和毛澤東有咩分別?
誰較出色?!

回答 (2)

2007-02-01 7:27 am
✔ 最佳答案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詠芝(或潤芝、潤之),筆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衝人,中國政治家,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1],三大改造、反右、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政治運動的主要發動者與領導人之一,對二十世紀的中國及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正面評價



共產黨一直主張二戰的遠東大陸戰場上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對日軍產生了巨大的牽製作用,對美軍在太平洋的作戰起到了戰略策應的效果,對國民政府內部的投降傾向通過敵後戰場的勝利予以遏制,並發表一系列關於抗戰策略的著作,毛澤東在抗日戰爭中起到重要作用。

支持者認為他前半生指導中國大陸的革命消滅800萬國民黨軍隊和腐敗的國民政府,通過土地改革徹底廢除了幾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占中國人口大多數的無地和少地農民獲得了自己的土地,建立起一個以普通大眾為服務對象的政府,並統一了中國大陸,將中央政府的有效治理推行到此前的國民政府不能有效治理的中國部分地區(如新疆、西藏)。

在毛澤東領導下,中國和奉行大國沙文主義的蘇聯決裂,拒絕美國、蘇聯等國家操控中國內政,被支持者認為是自1840年以來中國徹底擺脫任何外來大國的干涉。

毛澤東主政期間中國人的人均壽命由1949年的35歲提高到1976年的65歲。

毛澤東所締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工人農民獲得很高的政治地位,婦女獲得解放,社會地位與1949年以前相比大幅度提高,破除了傳統的封建等級制度,使中國走上了平民化的發展道路。

1949年後,毛澤東堅持獨立自主的發展原則,在蘇聯的援助下,使中國從一窮二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發展成為工業門類基本齊全的工業農業國。

許多農民認為毛澤東主政時期推行合作化,通過發動集體勞動大力發展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農村水利,開墾荒山,取得了在單幹的情形下很難取得的成就。

支持者認為毛澤東堅持主張派遣志願軍參與韓戰阻擊美國的進攻,並取得了恢復北韓原有領土的勝利,有力地屏蔽了中國當時的重要東北工業區,為後來中國的發展贏得了和平的周邊環境,在朝鮮的軍事勝利也大大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

很多經歷過毛澤東時代的中老年人認為,毛澤東時代的勞動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官員貪污腐敗現象很少。


負面評價




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軍隊在抗日戰爭中盡量避免與日軍發生正面衝突,以保存並發展實力,積極地擴張勢力範圍,為日後奪取全國政權作準備。將主要的軍事壓力轉移給蔣介石領導國民黨軍隊。

毛主政時期多年「左」傾政策尤其是文革給中國帶來巨大災難,中國文化和教育遭到破壞:大躍進和反右打壓了知識界正常的學術爭鳴,一些社科學科被取消;文化大革命中,很多國家領導人、幹部、知識分子等以及平民遭到了各種程度的迫害,大量的文物、古跡遭到毀壞。一代中國人無法正常接受高等教育,造成了知識斷層,影響了中國後來的發展。是整個中華民族的空前浩劫。

有觀點認為,三年困難時期是毛主導政策下的人禍,並且導致了中國幾千萬人民的死亡。毛澤東的政治掛帥和以階級鬥爭為綱的作法和不顧實際盲目趕超,打亂了中國的經濟發展,破壞了1950年代前期的良好發展勢頭。在他主政時期,中國的經濟政策極不穩定,經濟發展常常被政治運動干擾,人民物質文化生活匱乏,落後於日本,1970年代後落後於亞洲四小龍。

毛澤東所奉行的獨立自主政策一方面斷絕了美蘇兩大集團可能的支持,同時卻在左傾的外交思想指導下不顧本國實際國力去援助眾多第三世界國家,給中國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三年大饑荒、唐山大地震,這種天災人禍發生的時候中國無法及時取得外界的援助,減輕災難的損失。

有觀點認為毛澤東因為害怕赫魯曉夫的"反個人崇拜"會在中國重演,才是他反對赫魯曉夫主因,從而導致了中蘇決裂。而此事不單另中國失去了蘇聯援助,更惡化了中國周邊的地緣戰略,其一事例是以後的中越交惡。

一些反對者認為他是20世紀與希特拉、史達林並列的三大獨裁者,認為無產階級專政是「一黨專政」,也有人批評毛澤東是「一人專政」。由此,一些自由派人士認為毛澤東與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政權是一個社會退步。

許多人認為毛澤東雖然主持了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制定,卻缺乏憲政觀念,封建帝王思想濃厚,阻礙了中國大陸社會的法制建設和民主改革,這是他晚年一系列錯誤的根源,也是大躍進、文化大革命失去控制,給國家造成深重災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人認為毛澤東是民粹主義者,同時也是舊帝王式的人物,沒有推進憲政讓中國徹底擺脫封建政治的影響,對民主的理解不同於西方,不進行權力分立制衡,始終保持著權力的高度集中。

有批評者認為毛澤東為維護跟蘇聯的關係,在法理上承認外蒙古的事實獨立,承認蘇聯佔領中國領土唐努烏梁海(17萬平方公里);且認為在1929年的中蘇衝突中(國民政府時期),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出於意識形態的一致站在蘇聯人一邊。

鄧小平(原名鄧先聖、學名希賢,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男,四川廣安人,中國政治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981年至1990年擔任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稱作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黨和國家的第二代領導核心(第一代領導核心是毛澤東)。


影響與評價

他把中國大陸推入現代化之路,並使其發展之勢成為定局。他的最大貢獻就是主張改革開放。「鄧小平在1979年至1993年的改革是任何時期對人類福利的最大提高」,這句話大概也是對鄧小平改革的真實評價,因為他的改革影響了億萬人,並確實提高了他們的生活水準。



鄧小平的政策打開了中國的國門。通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的經濟取得了巨大發展。鄧小平去世後,中國經濟保持平均每年8%的高增長,即時是在世界經濟低迷時依然如此,而八十年代的高通貨膨脹也得到抑止。政治上中國人也拋棄了以往的條條框框,能夠更自由地與國際接觸,中國共產黨的管理以及人事安排在某種程度上實現制度化。中國今天的成就有目共睹,鄧小平無疑起了重要、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



鄧小平的另一大成就是重開了全國高考。與他的另一大事計劃生育齊名,高考是中國20年來,被最公正公平執行的制度。高考讓中國大批有能青年有了獲得普遍承認的機會,讓廣大貧困家庭有了另一個改變命運的途徑。在海外,現在有很多學者認為,鄧的理念是,先推進科學,然後民主。



鄧小平還在全國推行了強迫性的英語教育。這在西方很多學者看來,是中華民族5000年歷史上一次巨大的讓步。歷史上,少數民族統治中國的時期,曾經嘗試過同時推行漢語和統治民族的語言,但先後都告失敗;每次都是實質上接受了漢族的同化。



鄧小平在六四事件中的處理,被很多人認為是他一生中的污點,這直接導致了中國政治體制變革的停滯甚至倒退。但也有很多人認為這是為了維持國家統一和政局穩定的被迫和必要之舉。



鄧小平的改革也帶來了許多問題。市場化令中國國有企業面臨危機,鄧小平對農業的改革到90年代已經不再管用,農民的生活質量與人均收入增長明顯不如八十年代, 貧富分化急遽加大,這些都是巨大的社會不安定因素。鄧小平主張的「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最終走向共同富裕」,從今天的現實來看,中國還明顯處於「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階段,貧富差距的急劇擴大已經得到了海內外的關注。為此近來中共中央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新理念,力圖在經濟效率和公平間找到平衡點。
2007-02-02 3:31 am
毛澤東(普通話發音 說明 · 關於 )(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詠芝(或潤芝、潤之),筆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衝人,中國政治家,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1],三大改造、反右、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政治運動的主要發動者與領導人之一,對二十世紀的中國及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鄧小平(原名鄧先聖、學名希賢,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男,四川廣安人,中國政治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981年至1990年擔任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稱作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黨和國家的第二代領導核心(第一代領導核心是毛澤東)。

鄧小平一生從來不曾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的頭銜(僅在五十年代曾擔任黨的總書記——當時的最高領導人是毛澤東),但他被認為是1970年代末至1990年代中期中國大陸的實際最高領導人。他是改革開放及一國兩制提議者,中國共產黨將以他的政治理念為核心的理論稱為鄧小平理論。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他的政策幾乎影響到了20世紀後期每個中國人,也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了世界。他共有八次成為《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兩次當選該刊「年度風雲人物」(1978年和1985年)。

they 一樣出色!!!


收錄日期: 2021-04-19 21:28:0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31000051KK0463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