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建國年份

2007-02-01 6:07 am
新加坡的建國年份,新加坡的建國歷史 ,新加坡的歷史(必須要中文)

回答 (3)

2007-02-01 6:26 am
✔ 最佳答案
新加坡共和國是1965年獨立。
新加坡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Singapore,馬來語:Republik Singapura,泰米爾語:சிங்கப்பூர் குடியரச,Cingkappūr Kudiyarasu),獨立前舊稱星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城市島國,位於馬來半島南端,馬六甲海峽南口。南面有新加坡海峽與印尼隔海相望,北與馬來西亞相隔柔佛海峽,以長堤相連。新加坡的國土除了本島之外,還包括周圍數島。
181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史丹福·莱佛士與柔佛蘇丹簽訂條約,獲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由於地理位置特殊,新加坡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前一直是大英帝國在東南亞最重要的據點,經萊佛士努力,逐漸發展成繁榮的轉口港。1942至1945年曾被日軍佔據三年半之久,之後回歸英國管轄。1965年獨立後,由李光耀總理領導,新加坡在一代人的時間內從第三世界國家轉變為富裕的已開發國家,不僅是「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此外,新加坡亦是亞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新加坡以廉潔的政府、清潔的市容、良好的治安、高效率和完善的法制聞名於世,同時也以「家長式」管理著稱。

獨立前
新加坡早期主要有馬來人居住,其最早的文獻記載源自中國公元3世紀。14世紀中國明朝時把新加坡叫作「淡馬錫」。1819年1月29日英國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僱員史丹福·莱佛士登陸新加坡,並開始管轄該地區,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最初隸屬於英屬印度殖民當局管轄,1867年升格為海峽殖民地,受英國直接統治。

1941年太平洋戰爭時期,新加坡被日本佔領達3年6個月,取「昭和年間所得之南地」改稱「昭南特別市」。1945年8月英國重新管轄新加坡並恢復舊稱。1959年取得自治地位,1963年新加坡、馬來亞聯邦、砂勞越和北婆羅州(現沙巴)成立馬來西亞聯邦,完全脫離英國統治。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佈退出聯邦,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

建國後
獨立後的新加坡,在1970年之後,雖然政治上的自由空間逐漸被壓制,經濟上卻取得高速發展,很快就成為東南亞重要的金融和轉口貿易中心,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新加坡人民的生活水準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住房、教育、交通等問題都得到解決,到1990年李光耀卸任總理時,新加坡已經成為區內乃至整個亞洲經濟發展的楷模。在第二任總理吳作棟的帶領下,這個東南亞小國又平穩地度過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但到21世紀初第三任總理李顯龍接任時,新加坡卻再度面臨了如何面對區內其他經濟體崛起的新難題。

人民生活
官方語言 :馬來語為國語,英語為行政用語,英語、漢語、馬來語、泰米爾語為官方語言

總人口:4,452,732人
主要節日是獨立日:1965年8月9日(自馬來西亞)

國家元首:總統
政府首腦:總理

國家形象:獅子頭標誌、魚尾獅
國花:卓錦·萬黛蘭

國定假日與節日
1月1日 元旦 新年
1月10日 哈芝節(Hari Raya Haji)
1月29日、1月30日 農曆新年 春節
4月14日 耶穌受難日(Good Friday)
5月1日 勞動節(Labour Day)
5月12日 衛塞節(Vesak Day)
8月9日 新加坡國慶日 獨立日
10月21日 屠妖節(Deepavali) 印度新年
10月24日 開齋節(Hari Raya Puasa)
12月25日 聖誕節(Christmas Day)
12月31日 哈芝節 (Hari Raya Haji)
參考: 自己編輯自wikipedia
2007-02-01 6:28 am
新加坡早期的历史记载并不多,使用的名字也各不相同。古时新加坡的马来语名为Negeri Selat,意为海峡之国。公元3世纪,中国将新加坡叫作“蒲罗中”,即马来语的“半岛末端的岛屿”。《新唐书》称“萨庐都”,《宋史》称“柴历亭”,而后来有华人称新加坡为石叻,这些名字都是“Selat”(海峡),的对音。史料记载,1320年,元朝派人到“龙牙门”寻找大象,1325年龙牙门派使臣到中国。“龙牙门”就是新加坡南岸的海峡,古称Selat Panikam,今天的岌巴港。1330年,中国元代航海家汪大渊首次来到新加坡岛,在所著《岛夷志略》一书中将之称为“单马锡”,据他记载当时已经有华人居住。在该书中还记载“近年”速古台王朝曾派七十多艘兵船攻打单马锡,一月不下。绘制于明代宣德五年(1430年)的《郑和航海图》称新加坡为“淡马锡”,1365年的《爪哇史颂》也把新加坡叫做“淡马锡”(Tamusik,海城)的。类似的名字还出现在同一时期的一份越南文献上。单马锡、淡马锡都是马来文Temasek的对音,来自梵文tamarasa(黄金)。一直到14世纪末,梵文名字Singapura(意为“狮城”)才首次出现。

暹罗(即泰国)以及位于爪哇岛的满者伯夷曾争夺着新加坡的控制权。根据马来文献《马来纪年》的记载,新加坡在一次与满者伯夷的战争中失败。但是后来一名巨港的三佛齐王子,杀了当地的暹罗摄政王,并自己宣布成为新加坡的新统治者。五年后,他因暹罗的威胁而逃亡马来半岛上的麻坡,然后到了马六甲,建立了马六甲苏丹国。新加坡成为该苏丹国中重要的一部分。

新加坡的开埠
18世纪中叶,英国正在扩张其在印度的版图以及与中国的贸易。他们急需找到一个能够让其船只停泊、维修的港口,以在与荷兰人的贸易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他们在槟城(1786年)和新加坡(1819年)建立了贸易站。

1818年末,印度总督哈斯丁勋爵,决定授权明古连总督斯坦福·莱佛士爵士在马来半岛的南端建立一个新的贸易港。1819年1月29日,莱佛士在考察了附近岛屿后登陆新加坡。第二天,他就与天猛公签订了初步的协定,在当地建立一个贸易港。虽然天猛公是实际的统治者,新加坡仍是柔佛-廖内-龙牙马来苏丹国的一部分。柔佛苏丹阿都拉曼在前一年已经和荷兰人签订了条约,他的王国其实已经处于荷兰的统治之下。显然莱佛士面临的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英国政府在1819年8月之前并不知道莱佛士与荷兰人的冲突。而当他们知晓时,新加坡已经成为英国重要的一块殖民地。而且,英国曾经在拿破仑战争中对荷兰施与援助。到1820年时,新加坡开始为英帝国产生利润,三年后,新加坡的贸易额已经超过槟城。1824年,新加坡的殖民地地位进一步地得到确立,2个新的条约正式签署。

第一个是1824年3月的《英荷條約》。根据此条约,荷兰撤销所有对英国占领马来亚、新加坡的反对意见,并将他们在马来半岛和印度的所有殖民地让给英国人。作为回报,英国同意将其在苏门答腊的明古连让给荷兰。两国在马六甲海峡中划出一条分界线,两国各自取其南北两端。英國也依此条约從荷兰手中获得马六甲。该条约也有效地削减了柔佛苏丹国的影响力,它的国土被分成三份:位于马来半岛的柔佛(仍属苏丹管辖),新加坡(已经正式属于英国),和廖内群岛(由荷兰控制,今为印度尼西亚的一部分)。

第二个条约是8月与新苏丹东姑胡申和天猛公签订的,两个人同意将岛屿的管辖权让给英国,而因此他们获得了更多的现金回报。


走向独立(1963~1965)
合并后,新加坡开始和中央政府发生矛盾,对治国方针也有不同的看法。新马政府第一次发生公开的矛盾是在1963年12月21日。总理李光耀批评马来西亚的年度预算案没有给予提升社会状况足够的预算。新加坡在合并前,和马来亚政府谈判时,就提到了设立单一市场。马来亚政府当时也同意在合并后逐步实行单一市场政策,条件是新加坡要给沙拉越和沙巴贷款一亿五千万元,在15年内还清。新加坡因此希望在合并后能够加强贸易。但是,由于印尼实行对抗,使得新加坡的经济受到很大的影响。马来西亚中央政府也没有实行单一市场的进展,于是新加坡决定延迟贷款。双方都称对方在拖延时间,不遵守承诺。新加坡的商人也开始投诉中央政府歧视他们,没有给他们和其他州属一样的利益,反而对他们实行固打制。

双边经济的矛盾在1964年12月,中央政府要求新加坡将上缴中央的税收从40%增加到60%后升温。当时马国财政部长陈修信说这是因为印尼的对抗活动而导致军备预算案增加。新加坡则认为这对自己不公平,因为其他州属并没有因此增加缴税。

同月,中央政府宣布将关闭新加坡的中国银行的分行,原因是中国银行在资助马来亚共产党的武装活动。由于该银行对新中贸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新加坡极力反对。但是,中央政府还是宣布要在1965年7月关闭银行。

两地在政治上也有冲突。1963年,由巫统、马华和国大党组成的联盟党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参加了新加坡州选举。然而,联盟党不仅未添一席,原本控制的芽笼士乃、甘榜景万岸和南部岛屿这三个选区也被人民行动党夺取。事实上,这场大选不像是联盟党和行动党的竞争,更像是社阵和行动党的竞争。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对此表示非常失望,甚至亲自来新加坡表达不满。联盟党原先以为新加坡的马来人会支持他们,结果大失所望。

1964年,行动党参加了联邦选举。他们认为既然联盟党可以在泛马来亚的名义下参选,行动党应该也可以这么做。从一开始,行动党只表达了对马华的挑战,而不是巫统。行动党认为他们如果在联盟党内会比马华更有作为。然而,巫统把行动党的参选看成了对国内马来人的统治地位的挑战。最后,行动党由蒂凡那赢得了一席,成为马国会最大反对党(行动党在新加坡州议席有12个,总共有13个议席)。巫统和行动党的冲突加深了。

巫统内部一些激进的领袖开始抹黑行动党,说行动党的政策导致许多马来人流离失所,贫困和低教育,是个华族政党。新加坡的华人和马来人原来的和睦也开始淡化,种族冲突最后于1964年7月21日,先知穆罕默德的诞辰,在芽笼爆发。当天,25000名马来族游行者本来是要沿着芽笼路走到一所回教堂,路上由于有一群人走散了,华族警员于是叫他们归队。那群马来人不满,就将他痛殴一顿。消息传出去后,华人开始在街上殴打马来人,种族暴乱开始。政府开始从中央政府请来镇暴警察,但是由于警察偏袒马来人,当解严后,有23人死亡,454人受伤。首相东姑阿都拉曼、总理李光耀、副首相阿都拉萨都来新加坡巡视,安抚民心。

然而,1964年9月,由于印尼特务的挑拨离间,新加坡又发生了种族暴乱。印尼特务将一名马来族三轮车夫谋害后逃走,马来人认为是华人干下的,所以展开报复行动。共有12人死亡,109人受伤。巫统内的极端分子将李光耀比喻成马来西亚的公敌。双边关系持续恶化。

1965年5月,行动党和其他主要的反对党成立了马来西亚团结联盟,要求建立“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巫统党内激进人士非常不满李光耀的行为,甚至要求东姑将他逮捕。东姑怕纷争将会进一步恶化,决定将新加坡驱逐出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8月9日,马来西亚国会以126票赞成,0票反对,同意将新加坡驱逐出联邦。新加坡共和国正式成立,李光耀为总理,尤素夫为总统。


独立后(1965~ )
独立后,新加坡寻求国际承认,深怕有朝一日会被马来西亚强行合并或被印尼攻击(印尼的对抗活动还没结束),所以与1965年9月21日加入联合国。同年10月新加坡加入共和联邦。1967年8月8日新加坡也协立亚细安(东盟)。

新加坡开始一连串的措施,发展工业及经济。裕廊工业区(Jurong Industrial Park)于1968年成立,除此之外在加冷(Kallang)、红山(Redhill)等地也建立了小规模的工业基地。同年,经济发展局重组,裕廊镇政局以及新加坡发展银行(現稱星展銀行)也在该年成立。

1979年石油危机之后,政府惊觉发展中的问题,并对经济进行重组。政府修改了相关的教育制度,提升人民的技术水平。在这一年,新加坡的华校被撤销,所有学校使用英语教学。

住房问题被放在首位。建屋发展局负责建筑所有的政府组屋,廉价提供给民众。新加坡公民还可以使用自己的公积金户头购买组屋。

英国于1967年突然决定撤除其在新加坡驻扎的所有部队,使新加坡政府决定组建自己的军事力量。新加坡相仿以色列,规定所有年满18岁的男子都必须服兵役。1967年,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成立了东南亚国家联盟。


今日新加坡:繁荣的东南亚金融中心和忙碌的世界港口进入1970年代的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政局稳定。然而新加坡政治舞台却被一个政党,人民行动党所主宰。执政党经常利用各种司法程序,压制反对派的声音。比较著名的反对党政治人物包括了J.B Jeyaratnam和邓亮洪。

然而,完全怪罪新加坡政府对反对派的打压也不全是公正的。例如,当局并没有主动进行出版审查制度,而主要由公民的“自我审查”。独立后的新加坡政治舞台上从来没有过重要的反对党,主要也是由于执政党长年的宣传与执政的结果。

2006年5月6日,由总理李显龙领导的人民行动党在国会选举中获得压倒性胜利,在总共84个议席中获得82席,另外2个议席分别被工人党和民主联盟获得。
2007-02-01 6:16 am
新加坡歷史簡介:歷史上有關新加坡的最早記載是在公元3世紀。當時人們對新加坡的了解甚少,中國人則把新加坡稱為蒲羅中 (意為“半島尾端的島嶼”)。到了14世紀,新加坡已成為強大的 Sri Vijayan 帝國的一部分。


由於新加坡座落在馬來半島南端,是航海必經之地,所以不斷有中國帆船、印度船、 阿拉伯獨桅帆船、葡萄牙戰艦和武吉士人的縱帆船造訪。因此,人們也貼切地把她稱之為淡馬錫 (Temasek) (意為“海城”)。


之後,這個具有重要戰略位置的小島又獲得了一個新名字--新加坡拉 (Singa Pura) 即獅子城 (Lion City) 的意思。根據傳說,一位來訪的 Sri Vijayan 王子在這裡看見了一頭野獸,把它誤認為一頭獅子,由此產生了今天的新加坡名稱。


新加坡接下來的重要歷史篇章是由英國人為她撰寫的。 在18世紀時期,英國人急需一個戰略性的“中轉站”以便為日益強大的帝國艦隊提供維修、補給和保護,從而遏止荷蘭人在這一地區的擴張。史丹福萊佛士 (Stamford Raffles) 爵士就是以此政治背景塑造新加坡為一個貿易中轉站。新加坡的自由貿易政策吸引了亞洲各地,甚至美國和中東的商人。到了 1824年,即現代新加坡成立 5年之後,當地人口已從 150 人增至 10,000 人。


在 1832 年,新加坡成為檳城、馬六甲以及新加坡海峽殖民地的行政中心。蘇伊士運河于 1869 年的開通,以及電報和蒸汽船的發明加強了新加坡作為東西方貿易中心的重要性。


14世紀的新加坡捲入了暹邏(現泰國)和爪哇的 Majapahit 帝國爭奪馬來半島的鬥爭中,因此其領土也成為了戰場的一部分。

5個世紀後的新加坡又捲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盡管它曾被認為是固若金湯的堡壘,但還是於 1942 年被日本占領。二戰後,新加坡成為英國直屬殖民地。隨著民族主義情緒的不斷增長,自治政府在 1959 年成立。 1965年 8月9日,新加坡獲得獨立。

人口
  
儘管地理位置是新加坡成功的因素之一,但人民卻是其成功的支柱。這個國家缺乏自然資源,但她勤勞、樂觀、開朗的人民造就了她今天的繁榮。


新加坡有近 400 萬人口,其中77%是華人,14%是馬來人,8%是印度人,1%是歐亞混血人和其他民族。馬來漁民是當地的土著居民,但自從史丹福萊佛士爵士來到並建立英國貿易中轉站後,新加坡逐漸成為一塊吸鐵石,吸引了成千上萬的移民和商人。為了給他們自己和家人尋覓更好的生活,許多人從中國南方省份、印度尼西亞、印度、巴基斯坦、錫蘭和中東來到這裡。儘管異族通婚早就開始了,但各個種族在融入新加坡這個整體的同時保持了自己的文化。

語言

新加坡有四種官方語言--馬來語、華語、淡米爾語和英語。英語是商務和官方語言,使用最為廣泛。大多數新加坡人都會講自己的母語和英語兩種語言。




宗教

新加坡的多民族決定了其宗教也多元化。新加坡的宗教建築各式各樣,在這裡您可以看到回教堂圓頂、哥特式教堂尖頂、帶有神秘神像的興都教寺廟以及中國寺廟。新加坡的主要宗教有回教、佛教、基督教、興都教、錫克教、猶太教以及拜火教。


收錄日期: 2021-04-15 21:01:1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31000051KK0421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