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慶圍的歷史

2007-02-01 2:28 am
吉慶圍自古以來有什麼的習俗.....當時的習俗與今日的的習俗有什麼的轉變??

回答 (3)

2007-02-01 2:32 am
✔ 最佳答案
吉慶圍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d/d4/Kat_hing_wai_kamtin.jpg/300px-Kat_hing_wai_kamtin.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早期的錦田吉慶圍的平面圖
吉慶圍是香港一個著名的客家圍村,位於元朗錦田錦田路側,與永隆圍、泰康圍、南圍、北圍和新圍合稱「錦田六圍」。









歷史
吉慶圍呈長方形,佔地45畝(長約100公尺,寬約90公尺),設計整齊、對稱,是典型的圍村建築。鄧氏遠祖鄧符協早於北宋時來此定居,後來族人鄧伯經與另外兩人於明朝成化年間(1465年至1487年)建築圍村居住,至今已逾500年歷史。這裏住有400個鄧氏後人。
初無圍牆,及至清朝康熙初年,由於地處瀕海,為防寇盜,鄧珠彥和鄧直見才加建了6公尺高的青磚圍牆。牆基用石築砌而成,壁上有砲口,圍牆四角,均築砲樓,並加連環鐵閘。圍外原有一道10多公尺的護河圍繞,後來被填平。吉慶圍只有一個出入口,門口外有一塊記載鄧氏歷史的銅牌。
圍村內設有一座小廟,供奉15位神祇。
時至今日,吉慶圍仍被18英尺厚的城牆包圍,但隨著城市發展,已大為失色。圍牆內的舊屋大多改建成西班牙別墅,尤如空殼。

鐵門事件
吉慶圍以「鐵門事件」著名。1898年,英國強迫清廷簽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後於1899年4月接管新界。錦田居民不甘做英國的屬民,以吉慶圍為據點,與接管新界的英軍展開血戰,最後關閉鐵門,以圍牆、護河抵抗。英軍屢攻不下,最後以大砲攻擊,並把連環鐵門拆除,運回倫敦作戰利品展覽。
及至1924年,族人鄧伯裘要求交還鐵門,港府遂將事件轉達英廷。1925年5月26日,香港總督司徒拔親臨主臨主禮,舉行交還鐵門儀式。
鐵門事件曾被拍成電影,在香港相當受歡迎。

交通

九廣西鐵錦上路站下車,再步行約15分鐘
九巴51號、54號、64K
2016-03-07 3:49 am
我姓鄧,吉慶圍原住民,吉慶圍並非是一個客家圍村,我們講的是圍頭話/本地話,與客家人所講的客家話及習俗很不同,請勿誤導。
2007-02-01 2:39 am
簡介:錦田是位於元朗東邊的廣闊農村地帶,這裡有一座著名的古老村圍─吉慶圍。吉慶圍已500多年歷史,其先人鄧氏遠祖鄧符協於北宋時來此定居,後來子孫繁衍頗眾,便於公元1400年左右建築此村圍供族人居住。村圍呈方形,長100公尺,寬約90公尺,裡面是一幢幢齊排列的家屋。到清朝康熙年間為了防禦盜,匪在四周用青磚築了一道堅固的城牆,四角還有砲樓,牆外並有護城河,是具有高度防禦作用的建築。在錦田區同樣的村圍還有好幾座,如北圍、南圍、永隆圍、泰慶圍等,但以吉慶圍最完整,並開放參觀。
然而,很多來此參觀的遊客都有一種感覺,就是這裡已經過於觀光化了。一走進門口,就可以看到兩側整齊排列的幾家販賣紀念品的商店,裡面的婦女為了吸引觀光客的注意,特地穿上表演用的黑色民族服裝,並不斷地向遊客推銷紀念品。至於村圍內住家的感覺,則和其古老陳舊的外貌完全不同,每個家庭的設備都相當新穎且現代化。如果有人期待在這裡看到新界的古老鄉村風情,大概要大失所望了。

至於入口處的那扇鐵門,在歷史上還留下了段小插曲。1899年(英國租借新界的第二年),吉慶圍的居民堅決抵抗英國的租借行動,與英軍發生血戰。憤怒的英國人用大砲攻擊,奪下這扇鐵門帶回倫敦,做為勝利的紀念品。 1924年,經鄧氏家族不斷向英國提出歸還鐵門的請求之後,鐵門終於平安地返回舊址。這件歷史事件曾被拍成電影,在香港相當受到歡迎。 吉慶圍是香港一個著名的客家圍村,位於元朗錦田錦田路側,與永隆圍、泰康圍、南圍、北圍和新圍合稱「錦田六圍」。

北宋時期,吉慶圍的祖先鄧氏從遙遠的北方遷居到錦田。而吉慶圍則建於明憲宗成化年間,是鄧伯經等所建。初無圍牆,至清康熙初葉,為防盜寇才增建青磚圍牆。圍牆四角,均築炮樓,並加連環鐵門。圍外有深壕,圍內列築居室,作為住宅之用,每宅有廳房、室、及炊廚等,建來給子孫分居。

一八九八年,英國強迫清廷簽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政府於一八九九年四月接管新界時,錦田居民初不知道清政府與英國訂有租借條約而據守吉慶圍,抗拒接管。最後,英軍攻入吉慶圍後,將吉慶圍的大鐵門搶走,運往英國蘇格蘭。

至一九二四年,鄧族後人才向港督史塔士(Sir Reginald Edward Stubb K.M.G.)請求發回鐵門修復。次年,鐵門終於平安地運返原處。

(三)文物簡介

(1)外圍建築:從外面觀察,吉慶圍猶如一座嚴密設防的小型監獄般。圍邊長八十米,牆高七米。四角有炮樓,炮樓上有槍孔,用作發射槍炮。入口則只有一個,位於城圍的西側。
2)鐵門:這扇門十分特別,以連環扣形式鑄造,沒有連接口。
(3)鐵門碑文:為了紀念鐵門回歸一事,鄧氏後人在鐵門旁刻了一塊石碑。
(4) 內圍建築:整個圍村內部設計井然,在佈局上呈對稱的縱軸架構。由圍村直達末端的祖廟,有一條南北互通的主要街道,將整個圍村分為左右兩半。左右兩旁作為住宅,住宅間又以街道分隔。圍村內的房屋原以磚塊砌成,屋頂以杉木為標,再鋪以瓦面。可惜,現時不少原有村屋已改建為西方別墅式建築。

(四)遊覽小錦囊

大家可先參觀鐵門,了解新界居民奮勇抗英的史事,然後再閱覽碑文。入內後,可漫步於南北大道,然後才遊經其他小巷。離開圍村時,不要忘記觀察宏偉的城牆及已荒廢的護城河。




歷史
吉慶圍呈長方形,佔地45畝(長約100公尺,寬約90公尺),設計整齊、對稱,是典型的圍村建築。鄧氏遠祖鄧符協早於北宋時來此定居,後來族人鄧伯經與另外兩人於明朝成化年間(1465年至1487年)建築圍村居住,至今已逾500年歷史。這裏住有400個鄧氏後人。

初無圍牆,及至清朝康熙初年,由於地處瀕海,為防寇盜,鄧珠彥和鄧直見才加建了6公尺高的青磚圍牆。牆基用石築砌而成,壁上有砲口,圍牆四角,均築砲樓,並加連環鐵閘。圍外原有一道10多公尺的護河圍繞,後來被填平。吉慶圍只有一個出入口,門口外有一塊記載鄧氏歷史的銅牌。

圍村內設有一座小廟,供奉15位神祇。

時至今日,吉慶圍仍被18英尺厚的城牆包圍,但隨著城市發展,已大為失色。圍牆內的舊屋大多改建成西班牙別墅,尤如空殼。


鐵門事件
吉慶圍以「鐵門事件」著名。1898年,英國強迫清廷簽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後於1899年4月接管新界。錦田居民不甘做英國的屬民,以吉慶圍為據點,與接管新界的英軍展開血戰,最後關閉鐵門,以圍牆、護河抵抗。英軍屢攻不下,最後以大砲攻擊,並把連環鐵門拆除,運回倫敦作戰利品展覽。

及至1924年,族人鄧伯裘要求交還鐵門,港府遂將事件轉達英廷。1925年5月26日,香港總督司徒拔親臨主臨主禮,舉行交還鐵門儀式。

鐵門事件曾被拍成電影,在香港相當受歡迎。


交通
九廣西鐵錦上路站下車,再步行約15分鐘
九巴51號、54號、64K


收錄日期: 2021-04-12 16:12:4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31000051KK0264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