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資料

2007-02-01 2:05 am
唔該,我想要一些常見動物的資料!

回答 (2)

2007-02-01 2:42 am
✔ 最佳答案
美洲虎
Panthera onca
綱 哺乳綱
目 食肉目
分布 由美國西南部向南伸展至阿根廷一帶(原產地美洲虎的數目現已極少,甚至已經絕跡)。

生境 熱帶和亞熱帶森林、疏林、紅木林、沼澤和矮樹叢林。

保育狀況 瀕危物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

習性 貓科動物中,美洲虎的體型屬第三大,僅次於老虎和獅子。肉食性。除交配期外,習慣獨居。牠們肌肉結實、強壯有力,擅長以偷襲伏擊的方法捕捉獵物。善於攀爬及游泳。雌獸妊娠期約九十三至一百零五天,每胎產子一至四頭。幼虎會留在母虎身邊至兩歲為止。美洲虎也有全身黑色的,但不及豹那般常見。



食糧 西貒、鹿、貘、刺鼠、水豚、雀鳥、龜、蛙和魚類。





馴鹿


在世界其他地方的食草動物中,比兔子再大一點的種群應該是羊科動物。但在北極,由於氣候嚴寒和植物稀少,只有適應性最強的動物才能生存,所以這裡並無羊科動物,兔子之上就是馴鹿了。

  馴鹿的個頭比兔子大得多,雌鹿體重可達150多公斤,雄鹿較小,為90公斤左右。雄雌都生有一對樹技狀的犄角,幅度可達1.8米,是由真皮骨化後,穿出皮膚而成的,每年更換一次,舊角剛剛脫落,新的就開始生長。馴鹿的冬毛十分濃密,長毛中空,充滿了空氣,不僅保暖,游泳時也增加了浮力。貼身的絨毛厚密而柔軟,就像是穿了一身雙層皮襖似的。但它的中文名字卻有點名不符實,因為馴鹿雖然溫順善良,卻並非人工馴養出來的。北美的馴鹿是純粹野生的,而分布於北歐,主要由拉普人管理的馴鹿則屬於大範圍圈養的。

  從進化的角度來看,地球上所有的鹿類可能都是來自於同一個祖先,而現存的北極馴鹿則更接近於其原始祖先的自然狀態。就歷史而言,鹿類與人類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大約在200多萬年以前,地質上稱之為更新世的初期,分布在歐亞大陸上的馴鹿曾經是原始人類的主要食物來源,這樣的狀態維持了大約幾千年。

  馴鹿最驚人的舉動,就是每年一次長達數百公里的大遷移,也是逢山過山、遇水涉水、勇往直前、前仆後繼。但與旅鼠不同的是,馴鹿的遷移不是集體去自殺,而是一種充滿理性的長途旅行。春天一到,它們便離開賴以越冬的亞北極森林和草原,沿著幾百年不變的既定路線往北進發。總是由雌鹿打頭,雄鹿緊隨其後,浩浩蕩蕩,長驅直入,日夜兼程,邊走邊吃,沿途脫掉厚厚的冬裝,而生長出新的薄薄的長毛。脫掉的絨毛掉在地上,正好成了天然的路標。就這樣年復一年,不知已經走了多少個世紀。平時它們總是勻速前進,秩序井然,只有當狼群或獵人追來的時候,才會來一陣猛跑,展開一場生命的角逐。因此,有人把馴鹿的遷移叫做"勝利大逃亡"。

  幼小馴鹿生長速度之快是很多動物也無法比擬的,更使人類望塵莫及。母鹿在冬季受孕,春季的遷移途中產仔,幼鹿出世後兩三天即可跟隨母鹿趕路,一星期後就能和父母一樣跑得飛快,時速可達48公里。這也是生存需要,或者說是逼出來的,因為馴鹿無論走到哪裡,都擺脫不了飢餓的狼群和貪婪的獵人的捕殺和追趕,如果不能飛快地奔跑,則只有死路一條。

對世世代代生活在北極的愛斯基摩人來說,馴鹿是他們極其重要的物質來源,肉是上好的食品,跟牛肉的味道差不多,皮是縫製衣服、制作帳篷和皮船的重要材料,骨頭則可做成刀子、挂鉤、標槍尖和雪橇架等,還可以雕刻成工藝品








北美叉角羚



分布美國西部、墨西哥北部。 棲息於開闊的草原、沙漠地區。雌雄皆有角,角座接近眼窩上,公羚的角較暗色,角於十月脫落,翌年六月再生,每年脫一次。臉面和喉部有黑斑,頸有二個白環。每小時跑速約70公里。





小熊貓(尾巴上有9個環)
小熊貓又叫紅熊貓,火狐。只產於尼泊爾,緬甸,印度及中國四川,西藏,雲南等地,數量正日益間少,已被頻危野生動植物園國際貿易公約列為附錄I中。

小熊貓長相十分惹人喜愛,提醒胖乎乎,很像貓,身披棕紅色的毛,胸部,腹部及四肢為黑褐色,棉布有白色斑塊,伐毛厚密,有一天又粗又長的尾巴,尾上還鑲著9個赤色與白色相間的環紋,故又有(九節狼)之稱。它的伐重3.6-5.9公斤,全身長0.51-0.63米。和大熊貓一樣,也有一假(拇指),用於幫助抓握竹子。

小熊貓生活在海拔2000-3000米山地林區的山林和茂密的竹林中,最愛吃竹子,也吃樹葉果實,小鳥和鳥卵。小熊貓靈活善攀爬,常氣息于很高的細樹枝上睡覺或休息。而在地面上卻行動遲緩,加上其性情溫和,自衛能力差,很容易被敵獸所害。小熊貓多結成家族小群活動,夜間以空樹或石洞為穴,清晨和傍晚出來覓食。

春天是小熊貓的繁殖季節,它們三五成群擇偶交配,發出(咯-咯)的嘶叫聲,此時雄獸在岩石,樹樁上留下小便作為信號,到交配時,父母就將子女驅散,讓它們各自擇偶組成新的家庭。小熊貓孕期為90-150天,每胎下1-4仔,新出生的小熊貓只有113-142克,全身乳白色,一周或伐毛逐漸變為深灰色,再以後就慢慢變得也父母一樣了。







河馬(能分泌天然防曬劑) ........

............................................................................
河馬原來在非洲大部分深水河與溪流中都有分佈,但批於棲息地遭到人類的開發利用,現在它們生活的範圍正逐漸縮小。

河馬的伐重是陸棲動物中的季軍,僅次於大象和犀牛,可達3噸。它全長3.8-4.6,尾長0.6米,肩高1.5米。河馬有兩顆很大的下犬齒,重達3公斤。河馬有一特點就是它的耳朵,眼睛,鼻孔都在一個水平線上。因此只要把頭頂露出睡眠即可進行呼吸。它還有一特點就是皮膚非常敏感,如果長時間離開水,皮膚就會分泌一種紅褐色的液伐,被稱為(汗血),據說這時候一種天然防曬劑。

河馬虛幻生活在熱帶湖泊,河流等水草非常豐盛的地方。通常5-15只在一起,以水聲植物和雜草為食,大部分時間在水中度過,只有睡覺時才上岸。一般晚上覓食,有時會順水遊出30多公里覓食。它們不長期停留在一個地方,每隔幾日便遷到新的電告去生活潛伏在水下時每隔5-10分鐘把頭露出水面呼吸一次,最長可達半小時才出水面換氣。

河馬在全年均可繁殖,每胎只產1仔,孕期8個月,幼仔剛出生伐重就有三四十公斤重。幼仔五六歲時性成熟。

人類殘忍地掠取河馬的肉,脂肪和皮以及和用來刻雕工藝品的牙,河馬因此常遭到捕殺,加上棲息地減少,目前野生數量越來越小





白犀牛(喜愛家庭生活)
白犀牛又叫方吻犀,產于薩伊,蘇丹,肯雅,烏幹達。

白犀牛是世界上現存的第二大陸地動物,僅次於大象,其伐長3.6-5米,肩高1.6-2米,伐重可達2.3-3.6噸。白犀牛的膚色並不是純白色,而是灰白色,只比黑犀牛稍白些。白犀牛的角也不是雙角,前長或短。

白犀牛棲息於草原及叢林地帶。與其他幾種不同的是通常結成小群或整個家族在一起生活,其他犀一般都是獨居的。它們主要是在傍晚,夜間和清晨活動,白天在茂密的叢林或草叢中休息,休息場所有時距水源數公里遠。白犀牛同其他犀一樣視覺差,嗅覺,聽覺十分靈敏。在棲息地內就連最兇猛的獅子也對它們無可奈何,因此沒有天敵,唯一的天敵就是人類。白犀牛全年都可進行繁殖。

白犀牛與黑犀牛現存數量只有幾千頭。主要是因為它們有一對極其珍貴的犀牛角,被雞婪的人類人為是名貴的藥材,還是用以雕刻各種精美工藝品的原料。多年來人類對非洲的兩種犀牛可以說趕盡殺絕。1970年至1976年,非洲願望其他地方的犀牛就有24噸之多。之說明至少有1萬頭犀牛慘遭殺害。在此之後,非洲的白犀牛和黑犀牛仍在槍口小掙紮生存,有更多的被捕殺,時至今日,非洲仍時有獵殺犀牛的槍聲響起。

2007-02-01 20:14:57 補充:
塞舌耳斑鳩 (Streptopelia picturata rostrata)班鳩與鴿子同屬鴿形目,鴿科。產於歐洲和非洲的北部。斑鳩身長約28釐米,身體呈紅褐色,頭呈藍灰色。尾巴尖端有白色的標誌。斑鳩依靠在地面上尋覓食物為生,它們每天都要吃大量的小粒種子。斑鳩是遷徙性鳥類,每到天氣寒冷的季節,歐洲的斑鳩就飛往北非洲過冬。也有人把環鴿和環頸鴿叫作斑鳩。這些身材苗條,飛行速度很快的獵鳥布在舊大陸的溫帶和熱帶地區 。加利福尼亞和佛羅里達州也能找到野生的環鴿和環頸鴿。同樣也叫斑鳩的笑鴿和斑鴿也被引進了世界的許多地區。唯有塞舌耳斑鳩因數量稀少,已陷入瀕危狀態。

2007-02-03 20:00:42 補充:
v-good!!!!!!!!!!!!!!!!!!!!!!!!!!!!!!!!!!!!!!
2015-10-11 9:37 am
鴿子生活習慣


收錄日期: 2021-04-20 13:45:5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31000051KK0245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