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鴉片戰爭(1839-1842)

2007-02-01 1:35 am
I want to know who is in the 中英鴉片戰爭(1839-1842)?Which 8 countries?Answer in Chinese is the best. English accept

回答 (3)

2007-02-01 1:44 am
✔ 最佳答案
正確應該係1940~1942,呢個係第一次鴉片戰爭,
而有8個國家係第二次鴉片戰爭,即係英法聯軍之役.
我比晒兩個戰爭資料你.
8個國家係奧地利,英國,美國,法國,俄國,日本,德國&意大利.


第二次鴉片戰爭,又名英法聯軍戰役或亞羅號戰爭,是十九世紀中葉英國、法國與清朝之間的戰爭。
公元1860年,英國借亞羅號事件與法國合派聯軍侵入北京,最後在俄羅斯公使的調停下,雙方簽訂《北京條約》:除了開放更多港口以外,還把九龍半島割讓給英國,及承認法國在中南半島的權益。而聯軍在戰爭期間,也搶奪燒毀了清朝皇室花園圓明園,造成大量中國文物的損毀與流失。
這場戰爭可以看作是鴉片戰爭的延續,所以叫第二次鴉片戰爭。






目錄[隐藏]

1 導火線
2 戰爭
3 俄國干預
4 條約簽訂
5 參見



[編輯] 導火線
湖廣總督葉名琛當時縱容廣東人民排外的活動, 包括襲擊英軍艦, 對一切外國的投訴均置諸不理。 亞羅號事件當中, 葉名琛對英態度惡劣, 毫無誠意,不賠償、不道歉, 只答應放人。 此舉於英國方面極為不滿. 而英國企圖修約(南京條約),亦遭清朝拒絕。 另一邊廂, 關乎法國神父馬賴之西林教案, 廣西知縣並無遁正確途徑處理事件, 在沒有告知法國領事管的情況下處死馬賴, 令法國方面極為不滿。 英法兩方乃以此為籍口聯合攻打中國。

[編輯] 戰爭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2/Second_Opium_War-guangzhou.jpg/300px-Second_Opium_War-guangzhou.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進入廣州
1851年太平天國事件爆發後,列強各國認為這是加強從中國獲取利益的大好時機,英、法、美三國在1854年和1856年兩次提出修約要求,俄國也會同響應。但四國的修約要求,並沒有得到清政府的允許。於是英、法兩國分別以1856年亞羅號事件和馬賴神父事件為理由,發動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持續了四年多(1856年10月到1860年11月),最後戰爭以中國戰敗,聯軍攻入北京、清皇室西狩逃難而告終。戰爭中,英法聯軍除了對抗中國軍方的正規軍事行動,也做出了不少非正規的掠奪行為。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在北京洗劫和燒毀了融匯中外建築藝術精華的皇室園林——圓明園和靜宜園。

[編輯] 俄國干預
1856年,英法聯軍進攻廣州,派普提雅廷為公使,與清政府談判邊界問題。1858年5月,俄國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乘英法聯軍攻陷大沽口,以武力強迫清廷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根據這個條約,中國割讓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予俄國;同時,把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作中俄兩國共管。
1860年11月,中英、中法《北京條約》簽訂後,英法聯軍開始撤離北京。俄國駐中國公使伊格納切夫以「調停有功」為由,提出了新的領土要求。14日,清政府與俄國簽訂了《北京條約》,將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歸俄國,增開喀什噶爾為商埠,並在喀什噶爾、庫倫設領事館。同時,俄國還將由其提出的中俄西部邊界走向強加給中國。1864年,俄國強迫清政府訂立《勘分西北界約記》,割佔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4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編輯] 條約簽訂
1858年5月,英法聯軍侵佔大沽炮台,並以進攻北京作為威脅。6月23日,迫使清政府與英、法、俄、美四國分別簽訂了《天津條約》。
主要內容:

公使進駐北京
開放牛莊、登州、臺南、淡水、潮州、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江為通商口岸
外國商船可以自由駛入長江一帶通商口岸
外國人可以到內地遊歷經商
外國傳教士可以到內地自由傳教
中國賠償英國四百萬兩、法國二百萬兩白銀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佔領北京。聯軍以焚毀皇宮作為威脅,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條約》,作為《天津條約》的補充。
續增的條款包括:

開天津為商埠
割九龍司地方給英國
准許外國人在中國買賣人口
將已充公的天主教教堂財產發還,法國傳教士可以在各省任意租買田地,建造教堂
對英、法兩國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
《北京條約》剛一簽字,英、法、俄等公使就立即表示,只要清政府認真「履行條約」,就可以得到「任何援助」。1861年1月,清政府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1862年1月,清政府對太平天國事件確立了「借師助剿」的方針,引用了外國的資源來幫助鎮壓內亂。

[編輯] 參見

鴉片戰爭
咸豐帝
圓明園

香港殖民地史




清代對外戰爭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c/History_of_China.gif/40px-History_of_China.gif

字數問題,你去呢度睇番第一次鴉片戰爭資料:
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1842年



2007-02-12 2:33 am
"而有8個國家係第二次鴉片戰爭,即係英法聯軍之役"

錯,有8個國家既戰爭係八國聯軍之役(1900)

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之役)係1858-1860年發生。
2007-02-01 1:42 am
早在十四世紀,意大利北部的一些城市已出現資本主義的萌芽。十六至十七世紀,隨著新航路的開闢,一個世界性的市場逐步形成,英、法等國也迅速發展起來。到十八世紀晚期,英、美、法等國相繼都建立起資產階級的強勢政權。伴隨經濟發展的是各國的「殖民」擴張:十五世紀末,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國侵佔美洲新大陸;十六世紀,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了中南美洲,葡萄牙人於1553年最先在中國獲得在澳門的居住權。到十七至十八世紀,英、法等國後來居上,大勢是向北美洲、非洲沿海、印度及東南亞等地不斷擴張。至「鴉片戰爭」前夕,英國「殖民」勢力已擴展到印度、波斯(今伊朗)、阿富汗、緬甸和印尼等中國周邊國家。
「鴉片戰爭」前,中國把自己看作「天朝上國」,文明富裕,其他民族都是野蠻人。統治者對於國際環境茫然無知,一味實行「閉關政策」,只開放廣州一地與外國通商。1792年,清乾隆皇帝在給英國女王的信函中說,中國什麼都不缺乏,沒有必要和英國人做生意;跟他們通商純粹是恩惠。「鴉片戰爭」進行兩年後,道光皇帝還不知道英國在哪裏,詢問從英國到新疆有沒有旱路可走。至於普通百姓,除在廣州的「行商」外,幾乎沒有人聽說過有「英國」這麼個國家,更談不上講英語和跟英國人交流了!
「鴉片戰爭」前,英國在對華貿易一直有大量逆差。為了抵償巨額的貿易逆差,英國不惜從事可恥的「鴉片」貿易。十八世紀六十年代,每年輸入中國的鴉片一般不超過二百箱;六十年代以後上升到一千箱;1786年達二千箱。19世紀後,增長更加迅速。1800至1801年,為四千五百七十箱;1830至1831年,驟增至二萬一千八百四十九箱;1838至1839年,竟高達三萬五千箱。除英國外,法、美、俄等國也向中國走私鴉片。「鴉片戰爭」後,鴉片貿易雖未合法化,但實際上獲默許,免徵稅收,大量輸入。第二次「鴉片戰爭」使清政府被迫准許「鴉片」貿易「合法化」,納稅後即可正式進口。鴉片貿易使白銀源源不斷流往國外,造成白銀短缺。
鴉片大量流入中國,造成了巨大災難。吸食成癮者,身體逐漸虛弱,精力耗散,精神委靡,久成廢人,錢財耗盡,往往還禍及家人鄰里。鴉片貿易使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鴉片戰爭」前十年,總數高達七千至八千萬兩。這造成銀荒,國家財政更趨拮据,百姓生活更加惡化。「鴉片」還侵蝕清朝的國家機關,嚴重威脅清朝的統治。綠營、八旗的官兵,有不少手持煙槍,吞雲吐霧,軍隊戰鬥力愈形下降。鴉片走私中的行賄受賄,使清朝的吏治更加敗壞。正如林則徐所說,如果不重視鴉片問題,數十年後,中國就會沒有可以抵抗外敵的士兵,也沒有用來發餉的白銀。
1838年底,一直被「鴉片」問題困擾的道光皇帝痛感煙患氾濫,政府財源枯竭,軍紀廢弛,於是決定嚴禁。1839年1月,道光帝命欽差大臣林則徐南下廣東禁煙。林在廣東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查禁措施。同年6月,他將收繳的「鴉片」在虎門全部銷毀。然而,滿朝文武在討論禁煙問題時,都未能充分考慮禁煙運動的最大阻撓者──英國──如何反應。道光帝希望林則徐做到,既杜絕鴉片,又避免戰爭。而在當時,這無疑是一個大難題,任何人都無法執行。林則徐禁煙的消息傳到英國後,不久就爆發了「鴉片戰爭」。
1839年3月,林則徐抵達廣州,立即開展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會同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整頓水師,加強海防,嚴緝煙販,還一再曉諭吸食者限期戒煙。同時,他一改清政府只強調查拿「國人」販售的老方法,將矛頭對準「外商」。3月18日林則徐要求外國商人交出鴉片,外商早習慣了廣東當局雷聲大、雨點小的恫嚇,並未當作一回事。3月24日,林下令斷絕貿易,包圍商館,斷絕供應,迫使以英國為首外商繳出鴉片二萬二百八十三箱(合二百餘萬斤)。6月3日至25日,下令將繳獲的鴉片在虎門全部銷毀了。
1840年6月,英國遠征軍到達廣東的珠江口,戰爭一觸即發。按照英國外相巴麥尊的指示,英軍「有效的打擊應當打到接近首都的地方」。因此,英軍用少數部隊封鎖珠江口後,主力於7月攻陷浙江定海,繼續北上。同年8月抵達天津海口,清政府萬分震驚。英軍遞交了巴麥尊的照會,清政府直隸總督琦善立即上呈道光帝。該照會有五分之三的篇幅是對林則徐禁煙運動的指控,其餘則要求清政府割讓土地,賠償軍費和煙價等。道光誤認為英軍是衝著林則徐前來訴冤的,於是罷免林則徐,改命琦善為欽差大臣南下。而英軍鑒於北方海口將封凍,也於同年9月中旬回到廣東。
1841年2月「虎門之戰」後,英軍選擇廣州作為其下一步的攻擊目標。道光皇帝此時堅決抵抗,他罷免了琦善,任命楊芳和奕山為主帥,並調集湖南、江西等七省軍隊到廣州參戰。此後,至同年5月27日訂立廣州的「停戰協定」之前,中英雙方一直作戰於廣州一帶。楊芳和奕山無法戰勝,在廣州內河、廣州城等戰鬥中,清軍一敗再敗。為了不被皇帝懲罰,楊芳和奕山虛報戰功,奕山甚至將廣州城的慘敗說成大勝。對清政府而言,廣州戰局就籠罩在這樣的謊言中。
廣州戰局結束後,1841年8月,英軍再度進攻廈門。此後至1842年8月29日《南京條約》訂立的一年間,東南沿海的福建、江蘇、浙江地區成為英軍進攻的重點。道光皇帝下令堅決抵抗,他任命的主師顏伯燾和裕謙也是積極抵抗派。他們在各自的防區內,修建堅固的防禦工事,但都抵擋不了堅船利炮的新式西方軍備。顏伯燾鎮守的廈門有守軍五千六百人,大炮四百多門,來犯的英軍有二千五百名陸軍,十艘戰艦,結果英軍只以戰死一人,受傷十六人的微弱代價奪了廈門。隨後,定海、鎮海、寧波、乍浦、吳淞、上海、鎮江也相繼失陷。1842年8月初,英軍兵臨南京城下。
1842年8月初,英軍兵臨南京城下。8月29日,清政府代表耆英、伊里布、牛鑒,被迫與英國全權代表璞鼎查(港譯:砵典乍)簽署《南京條約》,第一次「鴉片戰爭」宣告結束。1843年10月8日,中國又與英國簽署了《虎門條約》。1844年7月3日,中國與美國簽署了《望廈條約》。同年10月24日,中法締結《黃埔條約》。這些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批「不平等條約」。稱為「不平等」的原因,第一,這些條約是清政府在被迫之下與英、美、法各國簽訂的;第二,中國在這些條約中,喪失了很多本應擁有的權益,包括割讓領土,轉讓對外國人的司法審判權等。
「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這件事對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戰前,中國領土完整,清政府獨立行使主權;戰後,香港島割讓,部分司法和關稅權力轉讓給外國。戰前,清政府嚴格限制中外貿易,中國經濟的主體是「自給自足」的農業和家庭手工業;戰後,外國商品大量湧入,衝擊這樣的經濟模式。戰前,中國人學習和研究的是中國傳統學問,他們不了解西方,以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戰後,中國人逐漸了解西方,也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和文化。

2007-01-31 17:44:08 補充:
1845年1月,英國駐上海領事巴富爾要求在上海劃出一個特定區域,供英國人居住、生活,這是外國在華設立「租界」的開始。仿照英國的榜樣,1848年和1849年,美、法兩國也先後在上海謀取本國的「租界」。後來,西方國家在中國的其他口岸城市也都設有「租界」。「租界」初設時,清政府還能干預其中的行政和司法,但西方國家通過各種約章條款,逐漸將「租界」中的行政、司法權力據為已有,一套一套外國訂立的行政、司法、經濟、社會架構和制度建立起來,「租界」成為中國境內的「國中之國」。


收錄日期: 2021-04-29 18:28:2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31000051KK0221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