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當時的背景資料和曹操,劉備,孫權這3個人的資料!

2007-02-01 1:08 am
三國時代當時的背景資料和曹操,劉備,孫權這3個人的資料!
如他們的個人簡介,事跡,威水史,用人方面等等.....
最好是精而簡,不用長篇大論!
thx!

回答 (6)

2007-02-01 1:15 am
✔ 最佳答案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又名吉利,沛國譙縣(安徽省亳州市)人,生於東漢桓帝永壽元年(西元一五五年)。他的父親曹嵩本姓夏侯,因幼年被大宦官曹騰收為養子,所以改姓曹。

少時,曹操就機警過人,喜歡飛鷹走狗,圍獵比武,不拘禮俗,放浪無度。他叔父看不慣他的所作所為,經常向他父親告狀。曹操受了父親斥責後,決定尋找機會對叔父進行報復。一天曹操看到叔父走過來,就馬上倒下,口吐白沫,一副中風的樣子,他叔父立刻跑去報告曹嵩。等曹嵩慌忙的跑了過來,曹操卻安然無恙,曹嵩就問他病是不是好了。曹操說:「我根本就沒病,可能是叔父不喜歡我,所以才誣陷我。此後,曹嵩不再相信兄弟的話了。

公元一八九年,漢靈帝病死。少帝劉辯即位,年僅十四歲,由何太后臨朝聽政。何進與袁紹謀劃誅滅宦官,太后不同意,袁紹就提議召請并州牧董卓進京,脅迫太后。曹操認為殺幾個首惡的宦官,只需交給獄吏處理就可以了,不可引外兵進京。何進不聽曹操勸告,結果消息走漏,宦官先發制人,伏兵殺死何進。這時,董卓帥兵開進洛陽,不久廢掉另立劉協為獻帝。

袁紹、袁術都不想與董卓同流合污而逃離京師,董卓就拉攏曹操,任命曹操為驍騎校尉。曹操痛恨董卓暴行,就逃出了洛陽。董卓就派人捉拿曹操。曹操東行,借宿於父親好友呂伯奢家。晚上,曹操聽到磨刀聲,以為呂家要殺他,就先殺死所有的人,之後才發現呂家要殺豬宴請他。曹操就仰天長嘆,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一九六年九月,曹操領軍護送漢獻帝東遷許縣。從此曹操牢牢地控制了東漢朝廷,「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政治上佔據了很大的優勢。

二一六年五月,漢獻帝晉封曹操為「魏王」。

二二○年正月,曹操在洛陽病逝,終年六十六歲,被葬在鄴城西面的山崗上,與戰國時作過鄴令的西門豹祠堂相鄰,稱「高陵」。九個月後,曹操的兒子曹丕代漢稱帝,追尊他為「武皇帝」。


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祖先是漢景帝的兒子─中山靖王劉勝,到他這一帶,家業已敗落,只能靠與母親一齊販履織席來維持生活。劉備身高七尺五吋,垂手過膝,大耳自見,為人寬厚,胸懷大志,沉默少言,喜好結交豪俠人物。

公元二一一年三月,曹操進攻漢中,討伐張魯。劉璋非常害怕,就派法正前往迎接劉備。劉備遂留諸葛亮、關羽、趙雲守衛荊州,自率步騎數萬人,以龐統為軍師,隨法正進入益州。公元二一二年十二月,龐統向劉備提出上、中、下三條計策:上策為秘密派出精銳部隊,直接襲擊成都;中策為假稱荊州有急,誘殺楊懷、高沛,吞併白水軍,再向成都進軍;下策為撤軍至白帝,與荊州聯合,在圖進取。劉備決定按中策進行。正好曹操攻打孫權,孫權要劉備回軍救援。劉備乘機寫信給劉璋,要求增派一萬軍隊及糧草物資,以便東歸。劉璋答應只給四千人馬,劉備很不高興,以此激怒部下,此時張松被人告發,劉璋處死張松、與劉備斷絕關係。劉備大怒,殺死了楊懷、高沛,吞併了他們的軍隊,進祝涪城。公元二一四年,諸葛亮與劉備會師於成都城下,劉璋被迫投降,益州全為劉備所有。

稱帝不久,劉備為替關羽報仇,奪回荊州,決定率軍親征孫權。蜀漢文武群臣紛紛勸阻,劉備一概不聽,孫權求和,也被劉備拒絕。張飛思念關羽,鞭打將卒,部下將他殺死,投了東吳。劉備痛上加痛,遂一意孤行,率軍東下。公元二二二年正月,劉備率軍來到秭歸。他一方面派馬良拉攏當地少數民族首領,爭取他們出兵助蜀攻吳;一方面統領大軍自江南攀山越嶺,向東進軍,深入吳境達五、六百里。吳君主率陸遜誘敵深入。然後堅守不戰,雙方一直相持了七、八個月,蜀軍疲倦不堪。陸遜乘機以火攻燒毀蜀軍營帳,蜀軍大亂,吳軍進攻,大獲全勝。史稱夷陵之戰。劉備逃到白帝城,羞愧難當,加上年老和勞累,終於一病不起了。

公元二二三年二月,劉備自知將不久於人世,派人去成都招請丞相諸葛亮,安排後事。他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勝過曹丕十倍,必能安邦定國,完成統一大業。如嗣子劉禪可以輔佐,你就輔佐他;如果不行,你可取而代之。」諸葛亮痛哭流涕,答應全力輔佐幼主。劉備又把劉禪和其他兒子叫到面前,囑咐他們認真讀書,把丞相看成父親。四月,劉備死於白帝城永安宮,終年六十三歲,諡號為昭烈皇帝,葬於惠陵。

劉備在東漢末年群雄紛爭的環境下,以帝室之胄、布衣之身,白家起家。為興復漢室,他思賢若渴,總攬英雄,百折不撓,終與曹、孫三分天下。只可惜晚年,一心為兄弟報仇,招致夷陵之敗,創業僅半,含恨去世。

孫權 仲謀 孫堅次子,承父兄基業統治江東, 為吳開國皇帝,長得碧眼紫髯。為人多謀善斷, 曹操亦曾道:「生子當如孫仲謀」。有點心狠手辣, 常成人之危。 他敢於用人,一用周瑜取得赤壁的勝利; 二用魯肅鞏固孫劉聯盟;三用呂蒙奪回荊州; 四用陸遜取得彝陵之戰的勝利。惜晚年變得猜忌,失去了英主本色。代表作:建東吳、敢於用人、被曹操稱讚、晚年猜忌
2007-02-02 3:05 am
吳大帝 孫權 (182-252)
孫權字仲謀,三國吳帝國的創建者,孫堅次子。聰明機智十四歲便隨兄長孫策轉戰,參與平定江東,孫策猝亡後,孫權接掌江東。再一代名將周瑜的輔佐下領導東吳在赤壁戰勝曹操。使天下成三國鼎立之勢。北拒曹操,西抗劉備。為一代明主,孫權在外交上能屈身忍辱,以柔克剛,有勾踐之奇,這方面超過了曹操,劉備。

但稱帝後,變得剛愎自用,寵信小人,猜忌群臣,終給身後東吳留下禍根。
魏武帝 曹操 (155-220)
字 「孟德」 又名 「吉利」,小字阿瞞

三國時魏國的真正創業者,一代奸雄,他通過"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手段,控制東漢王朝,為其子曹丕代漢建魏,最終平蜀滅吳打下了堅實基礎.

他以權謀,奸詐,殘暴聞名,同時他也是卓有成就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此外,其書法,音樂,圍棋技藝亦接近國手的水平.
漢昭烈帝 劉備 (161-223)
字玄德,河北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與關羽、張飛一道討黃巾賊有功,遂為安喜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二二一年,於成都即位稱帝,國號漢,年號建章。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二,諡號昭烈帝,史稱為劉先主。
參考: 自己
2007-02-01 10:28 am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年,在與黃巾軍作戰中起家,獻帝初平二年(192年)據有兗州,並收編青州黃巾,用其精銳建成「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將漢獻帝迎到許(今河南許昌),自任丞相,把持朝政。在諸侯爭戰中佔據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他收降了張繡,擊殺了呂布,在官渡之戰中戰勝了袁紹,統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在赤壁被孫劉聯軍打敗,退回北方。以後又打敗關中的韓遂、馬騰。他在北方大興屯田,興修水利,實行鹽鐵專營,使轄區的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在政治上,他任人唯賢,唯才是舉。在軍事上,他戎馬一生,身經百戰,精通兵法,在戰略戰術及軍事理論上都有建樹。他還擅長詩歌,一些作品如〈短歌行〉等更是千古名篇。曹操可說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劉備(161-223),字玄德,涿郡涿縣(今屬河北)人。東漢皇族的遠支,自幼家貧,以販鞋織蓆為業。在東漢末諸侯割據中,起初無自己的地盤,先後投靠過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後在荊州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助。赤壁之戰中,聯合孫權打敗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以後又進兵益州,奪取漢中,建立了橫跨荊益兩州的政權。後來荊州又被孫權佔領。公元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年號章武。第二年,為報吳奪荊州及殺關羽之仇,發動了對孫吳的進攻,在夷陵之戰中為吳將陸遜所敗,狼狽逃回白帝城,不久病歿。臨死前將蜀漢及後主劉禪託孤於諸葛亮。



孫權(182-252),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孫堅次子,孫策之弟。建安五年(200年)孫策死後繼任統領江東諸郡。曹操進攻荊州,他與劉備聯合,在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曹操退回北方後,他又與劉備爭奪荊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乘荊州關羽北上伐曹魏襄樊之機,派呂蒙、陸遜偷襲荊州,並殺死回援荊州的關羽。此舉令劉備興兵伐吳。權遣陸遜於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後來由於北方曹魏的壓力和蜀漢放棄奪回荊州,孫權和蜀漢又重歸於好,共同對付曹魏。公元229年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稱帝,國號吳,不久又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死後被追尊為大皇帝,史稱吳大帝。孫權統治江東五十餘年期間,江南地區的經濟、文化都有長足的發展。
2007-02-01 6:55 am
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年,在與黃巾軍作戰中起家,獻帝初平二年(192年)據有兗州,並收編青州黃巾,用其精銳建成「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將漢獻帝迎到許(今河南許昌),自任丞相,把持朝政。在諸侯爭戰中佔據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他收降了張繡,擊殺了呂布,在官渡之戰中戰勝了袁紹,統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在赤壁被孫劉聯軍打敗,退回北方。以後又打敗關中的韓遂、馬騰。他在北方大興屯田,興修水利,實行鹽鐵專營,使轄區的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在政治上,他任人唯賢,唯才是舉。在軍事上,他戎馬一生,身經百戰,精通兵法,在戰略戰術及軍事理論上都有建樹。他還擅長詩歌,一些作品如〈短歌行〉等更是千古名篇。曹操可說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劉備

劉備(161-223),字玄德,涿郡涿縣(今屬河北)人。東漢皇族的遠支,自幼家貧,以販鞋織蓆為業。在東漢末諸侯割據中,起初無自己的地盤,先後投靠過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後在荊州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助。赤壁之戰中,聯合孫權打敗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以後又進兵益州,奪取漢中,建立了橫跨荊益兩州的政權。後來荊州又被孫權佔領。公元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年號章武。第二年,為報吳奪荊州及殺關羽之仇,發動了對孫吳的進攻,在夷陵之戰中為吳將陸遜所敗,狼狽逃回白帝城,不久病歿。臨死前將蜀漢及後主劉禪託孤於諸葛亮。

孫權

孫權(182-252),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孫堅次子,孫策之弟。建安五年(200年)孫策死後繼任統領江東諸郡。曹操進攻荊州,他與劉備聯合,在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曹操退回北方後,他又與劉備爭奪荊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乘荊州關羽北上伐曹魏襄樊之機,派呂蒙、陸遜偷襲荊州,並殺死回援荊州的關羽。此舉令劉備興兵伐吳。權遣陸遜於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後來由於北方曹魏的壓力和蜀漢放棄奪回荊州,孫權和蜀漢又重歸於好,共同對付曹魏。公元229年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稱帝,國號吳,不久又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死後被追尊為大皇帝,史稱吳大帝。孫權統治江東五十餘年期間,江南地區的經濟、文化都有長足的發展。

2007-01-31 22:58:35 補充:
=v+加埋孫策同孫堅””因為冇左兩個人孫權好難起國孫堅 孫堅(155-191),字文台,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中平元年(184年)率千餘人跟隨朱鎮壓黃巾起事,官長沙太守,後積功封烏程侯。董卓專權,堅兼併荊州刺史和南陽太守兩支力量,參加反董聯軍,多次取勝,為卓所忌。初平二年(191年)攻克洛陽,擊走呂布,得漢帝傳國璽。當年堅奉袁術命攻荊州劉表,為表部將黃祖的士兵射死。

2007-01-31 22:58:49 補充:
孫策(175-200),字伯符,孫堅之長子。少居江淮間,頗有聲望。堅死,從袁術,不得志。興平二年(195年),率其父所部千餘人渡江,攻揚州刺史劉繇、會稽太守王朗諸部。策善用兵,軍紀嚴明,得周瑜等地方豪族支持,先後攻佔吳、會稽等郡。建安二年(197年),袁術稱帝,策奉漢帝詔討之。拜討逆將軍,封吳侯。四年術死,策攻敗廬江太守劉勳,得術、勳兵兩萬餘,遂統一江東,割據東南。後為仇家刺殺,臨終囑弟權繼承其事業。

2007-01-31 23:02:29 補充:
本人自己意見+v+劉備:統率78..可以響對付黃巾賊時見到,當時劉備帶同其他武將一齊攻付佢地智力75能夠搵到世上知名軍師諸葛亮同龐統....勁啦..連曹操都搵唔到政治84能夠同諸葛亮於西蜀地上治到蜀到井井有條武力74-79關張挑呂布都打唔掂..要加埋劉備先打走佢..武力唔會低魅力98全個三國計靚仔嫁話佢屈指可數啦

2007-01-31 23:05:47 補充:
曹操:統率力96..能夠帶領數萬兵士打贏十萬雄兵嫁袁紹..勁啦智力93""打仗時侯成日用頭腦...好似官度咁""放火燒糧政治96..係三國時侯有名嫁政治家""武力71-75都唔算好好..一生人之中冇乜仲人揪過魅力93...都算幾靚仔..相貌堂堂

2007-01-31 23:08:28 補充:
孫權:統率力73..雖然係打過好多仗..不過由佢帶領嫁勝算唔高..次次都打敗智力83能夠搞掂成個東吳""勁政治88同上武力64-68...唔識單挑= ="" ..如果佢同劉備..曹操挑嫁話一定輸魅力96有紫眼加紫髮...世上難得一見
參考: 自己
2007-02-01 3:44 am
三國是中國的一個歷史時期。東漢末年,曹操統一中國北方並實際上以丞相的職位掌握東漢政權,取得「魏王」稱號,加九錫。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繼承其位,同年強迫東漢的末代皇帝獻帝劉協將皇位禪讓給他,建立了曹氏政權,國號「魏」,史稱「曹魏」,至此東漢政權正式滅亡,三國時代正式開始。221年,以益州為根據地的劉備自立為皇帝,國號「漢」,史稱「蜀漢」。同年,割據揚州、荊州、交州等地的孫權接受曹魏政權的冊封,開始稱「吳王」。229年,他正式稱帝建國,國號「吳」,史稱「東吳」。已經事實上控制曹魏政權的司馬家族於263年吞併蜀漢後,司馬炎於265年廢魏元帝自立,國號「晉」,史稱「西晉」。西晉於280年攻克江南的孫吳政權,正式統一中國,三國時代就此結束。

古代中國地區中,皇帝稱號只能由一個人使用,但是這時同時出現了三個。西晉時陳壽編撰的史書《三國志》從公元184年黃巾之亂之後的東漢末年的動亂時期開始記述,所以歷史學家多以黃巾之亂的結束為三國時代開始。明代羅貫中根據這個時代的歷史為藍本而撰寫的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也成為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

漢昭烈帝劉備(161年—223年),字玄德,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三國時期蜀漢的建國者。

吳大帝孫權(182年—252年),字仲謀。222年在金陵稱王,229年稱帝,建立吳國,即東吳,史稱孫吳。222年—252年在位。父孫堅,兄孫策。

孫權文武雙全,年少時經已有將帥之才,統率大軍之能力,故與之為敵的曹操也誇讚「生子當如孫仲謀」。
2007-02-01 1:30 am
劉備:劉備(161-223),字玄德,涿郡涿縣(今屬河北)人。東漢皇族的遠支,自幼家貧,以販鞋織蓆為業。在東漢末諸侯割據中,起初無自己的地盤,先後投靠過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後在荊州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助。赤壁之戰中,聯合孫權打敗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以後又進兵益州,奪取漢中,建立了橫跨荊益兩州的政權。後來荊州又被孫權佔領。公元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年號章武。第二年,為報吳奪荊州及殺關羽之仇,發動了對孫吳的進攻,在夷陵之戰中為吳將陸遜所敗,狼狽逃回白帝城,不久病歿。臨死前將蜀漢及後主劉禪託孤於諸葛亮。

孫權:孫權(182-252),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孫堅次子,孫策之弟。建安五年(200年)孫策死後繼任統領江東諸郡。曹操進攻荊州,他與劉備聯合,在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曹操退回北方後,他又與劉備爭奪荊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乘荊州關羽北上伐曹魏襄樊之機,派呂蒙、陸遜偷襲荊州,並殺死回援荊州的關羽。此舉令劉備興兵伐吳。權遣陸遜於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後來由於北方曹魏的壓力和蜀漢放棄奪回荊州,孫權和蜀漢又重歸於好,共同對付曹魏。公元229年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稱帝,國號吳,不久又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死後被追尊為大皇帝,史稱吳大帝。孫權統治江東五十餘年期間,江南地區的經濟、文化都有長足的發展。

曹操: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最初參與鎮壓黃巾軍,後起兵討伐董卓,勢力逐漸增強。建安元年(196),迎漢獻帝定都許昌,挾天子而令諸侯,取得政治上的優勢。同年,於許下屯田積穀,得以解決軍糧問題。五年(200),在官渡大敗袁紹,隨後逐漸統一中原。十三年(208),率軍南擊劉表,在赤壁戰敗。此後改取守勢,平定關隴、漢中,於二十五年(220)病死。曹操用兵如神,持法峻刻,知人善察,唯才是舉。又長於文學,今存樂府詩二十餘首,氣魄沉雄,慷慨悲壯。



曹操的功績首先是統一北方。自東漢末年以來,中國在很長時間內處於分裂狀態,割據勢力之間連年混戰,社會生產遭受嚴重破壞,普通百姓深受其苦。曹操東征西討,最終將北方大體統一,起到了安定社會的作用。在統一的過程中,曹操實行屯田積穀,推動了經濟的恢復與發展;主張唯才是舉,利於糾正漢末以來尚名背實、朋黨交結、重視門第的弊端;打擊豪強勢力,緩解了當時的社會矛盾。曹操愛好詩歌,積極創作,在文學方面也是功不可沒。



後世非議曹操,主要是指他顛覆漢室一事,在君主制時代,這是違背綱常的行為,理應受到責罰。在君主制早被廢除的今天,作討論便沒有太大的意義。但撇開這一層不論,曹操的有些行為還是應當受到指責,如他曾兩次征討徐州牧陶謙,凡是經過的地方,無不肆意誅殺;在官渡打敗袁紹後,將其數萬士兵全部活埋;北伐烏桓時,又盡屠柳城。另外,曹操實行法治,有時也未免過於苛刻,有的只是政見不一,有的只是不合心意,有的只是小有過錯,便隨意處死,如孔融、崔琰、許攸、婁圭、華佗等都是此類。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04:0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31000051KK0203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