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給我三種樂器介紹(長編)

2007-02-01 12:05 am
要有關連(要寫出關連)但不可以說都是西方樂器or中國樂器這樣的關連

回答 (4)

2007-02-01 12:22 am
小提琴

-介紹
小提琴是管弦樂的樂器中,最重要的一種。它能夠表現出非常完美的音質, 是一種表情豐富的弦樂器。不論是纖細的聲音或是光輝的聲音,都能隨心所欲地發出。

-歷史
小提琴的前身是十五世紀的古提琴'viole da braccio', 放在肩上須用弓拉奏的弦樂器。

-結構
小提琴由大約六十塊不同的木片組合而成, 四根弦以五度的間隔, 共有G D A E的音,G弦能發出最深沉的聲音, E弦能發出高而光輝的聲音。弓的形狀由古代狩獵用的弓演變而成, 小提琴弓略為彎, 多數用白色馬尾作為弓毛, 松香塗在毛上, 弦磨擦振動而發出聲音。除了用弓拉奏外,間中亦以手指彈撥弦線, (撥弦pizzicato)。

-在弦樂團中的地位
在弦樂團中, 小提琴被分為第一和第二聲部, 佔有重要的地位。第一小提琴在指揮的左側, 第二小提琴則在指揮的左前方、第一小提琴的右側。

-保養
小提琴一定要注意保養, 不要把它放在潮濕的地方, 也不要放在太陽光下曝曬,令琴身過度受熱時會爆裂。不要放一些物件壓在琴身上, 若琴身受壓, 有可能壓破琴身。此外, 要防止小提琴和其它物件產生碰撞、由高處掉下來等。在演奏和練習時, 切密讓琴弓刮破琴邊。要保持琴身清潔, 每次演奏和練習完畢後, 都應用紙巾或軟性帶棉質的布把琴身和四根弦線上的松香清擦幹淨, 並要將琴弓的毛放鬆, 弦線則不用放鬆。



中提琴
中提琴的外觀和小提琴相似,奏法也一樣,只是比小提琴略大一點,弦也比較粗,調成比小提琴低五度,音色上欠缺光輝,柔和略帶寂寞感。由於弓也重一些,因此演奏起來,沒有小提琴的華麗。   
長久以來,中提琴一直擔任管弦樂中強化低音的部份,演奏內聲部的和聲,直到近代,才開始演奏重要的旋律或擔任獨奏樂器。表面上看來,中音實在不是什麼大不了的聲部,但是,一個樂團是否擁有良好的中提琴手,往往影響其合奏的效果甚鉅,因為中音的良莠,大大地左右了作品的充實感。在十八世紀的最後二十年間,許多音樂家逐漸承認中提琴獨特優美的音色,因而常用於海頓和莫札特的弦樂四重奏中,到了十九世紀,白遼士的交響曲「哈羅德在義大利」,有一個樂章以中提琴的獨奏為主,自此,中提琴的地位可謂大大的提升了。   

在弦樂團中,中提琴的位置在指揮的右前方,也就是第二小提琴的右方,大提琴的左方。


大提琴

大提琴屬於弦樂器中的低音樂器,其在弦樂四重奏中的地位和男低音在合唱中之地位相等。它的前身是公元十五世紀初的古提琴 "viola da gamba",這種樂器源於歐洲,原本有六根弦,最初是放在腿上演奏的,後來為方便演奏,加上了支腳,才演變成今日的大提琴。

大提琴在早期只是小型樂隊中的伴奏樂器,負責低音部的和聲。自十六世紀末,意大利大提琴家加布里埃利(Domenico Gabrielli 1659-90) 嘗試以大提琴擔任獨奏後,大提琴才逐漸成為一種表現力豐富的獨奏樂器。

2007-01-31 16:24:39 補充:
參考資料: http://hk.geocities.com/judynicemusic/mviolin.htmlhttp://ited.yingwa.edu.hk/~ywc00524/Viola.htmhttp://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MusicOffice/MusicTool/west_chi_cello.html
2007-02-01 12:13 am
小提琴屬於弓弦樂器,是現代管弦樂團弦樂組中最重要的樂器。作為現代弦樂器中最具份量的樂器,小提琴主要的特點在於其輝煌的聲音、高度的演奏技巧和豐富、廣泛的表現力。
現代的樂器大多數都是歷盡歷史的考驗而倖存下來的。人們從先人那裡繼承樂器的製作和操持技術,然後自己作出種種改進。中世紀的歐洲,在還沒有出現正式的樂隊之前,對樂器的標準化沒有要求,於是人們對自己手裡的樂器不斷地進行著試驗,一種又一種新式的樂器被製造出來。
製造各種弓弦樂器的工匠對當時各種各樣的提琴類樂器無一例外地進行了改革(以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里為佼佼者),直至17世紀初,現代意義上的四種提琴才誕生在義大利巴爾幹半島上的一個毫不起眼的小鎮——克雷莫納。
小提琴有四根弦,從細到粗的定音依次是E、A、D、G。每一根空弦之間相差的音程都是純五度;每根空弦都能在不同的把位上奏出完整的音列;每根空弦能奏出的音域都在兩個八度左右。
小提琴能自如地演奏音階,音程跳動和各種裝飾音,熟練的演奏者可以在速度允許的情況下演奏半音階。在速度不快的情況下,小提琴還可以演奏雙音,較容易演奏的有:大六度,小六度,減七度,大三度,小三度。比較困難的有:純四度,增四度,增五度,減五度,八度,大二度。演奏有困難的雙音有:小二度,純五度。在把位和空弦運用合理的情況下,小提琴還可以演奏3個音或者4個音組成的和弦。並能輕鬆演奏各種調的音樂作品.
除了用常規的弓法來演奏外,小提琴還可以用撥奏,跳弓,擊弦,加弱音器等色彩性奏法來表演。
· 特別的情況下,小提琴還可以通過改變定弦音高來獲得特殊的音色色彩。這時,小提琴聲部的樂譜就要進行移調處理。

小提琴的每一根弦都有自己的特點,在音樂作品中,經常標明單獨用G弦來演奏,G弦的特點是音響豐滿,渾厚。
小提琴的音色具有人聲的特點,演奏靈活,攜帶方便,表現力十分豐富,既能演奏抒情的旋律,也能演奏充滿技巧性的華彩樂段,也可以作為節奏樂器來使用。無論是在管弦樂隊中還是在喜愛音樂的人家中,小提琴都成為一件不可取代的樂器,被人稱之為樂器中的皇后。

中提琴是一種弓弦樂器。約比小提琴長1-4英寸。其音域比小提琴低完全五度。其空弦從粗到細依序是c-g-d'-a'。音色相較於小提琴、大提琴顯得相對隱晦。平時使用中音譜記號(alto clef)記譜,高音域則使用高音譜記號。
在18世紀中葉之前,中提琴只在管弦樂團中使用。之後隨著弦樂四重奏的興盛,成為室內樂中不可或缺的樂器。但當作獨奏樂器使用則要一直到18世紀後半。著名的中提琴獨奏曲有史塔密茲(C. Stamitz)的《D大調中提琴協奏曲》,白遼士的《哈羅德在義大利 Harold en Italie》等。

大提琴是一種弦樂器也是提琴家族的一員。
古大提琴被稱為viola da gamba,「兩腿之間的提琴」。大提琴最初是兩腳夾住、演奏者坐著演奏,後來改良增加金屬製的腳棒支撐琴體。演奏者持弓,水準劃過琴上的弦,或作撥奏、敲奏等其他奏法。
大提琴有五度調音的四根弦:C弦(最低音弦,第四弦;最低音Do位於樂譜上低音譜表下二線),G弦(第三弦),D弦(第二弦),以及A弦(第一弦;La音低於中央C);音高比中提琴低八度。大提琴音樂通常使用低音譜號樂譜記錄。較高音時,有時使用中音譜號樂譜或高音譜號樂譜。
大提琴的英文名字 cello 是來自義大利文 violoncello 。
大提琴與歐洲古典音樂關係密切。在管弦樂團、弦樂四重奏或室內樂團所演奏的音樂中,皆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此外也有許多由大提琴所擔任演出的協奏曲及奏鳴曲。

低音提琴是西洋弦樂器中的一種,也是現代交響樂隊中弦樂組中發音最低的樂器。
低音提琴與弦樂組中其他樂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有明顯的區別:
1. 低音提琴的外形更多地來源於維奧爾琴,與其他三種提琴的外形不同。比如琴肩部分,低音提琴呈斜型,其他的三種提琴成圓形;
2. 低音提琴的弓子可以用維奧爾琴弓的演進型(現在叫做德國弓,需要反手持弓,類似我國胡琴),也可以使用類似大提琴的弓子(現在叫法國弓)。其他三種提琴只能使用後一種弓子。
3. 低音提琴是四度調音的。其他三種提琴是五度調音的。所以其他提琴上天然可以使用的畢達哥拉斯律在低音提琴上只能有條件的使用,低音提琴更多地使用純律。
4. 低音提琴是交響樂隊中唯一的一種首席演奏員不坐在指揮面前的弦樂器。
5. 低音提琴是唯一在低把位只用3個指頭按弦的交響弦樂器,其把位距離過大導致無法均勻使用四個手指。
6. 低音提琴是唯一在爵士樂中佔據標準地位的交響弦樂器。
低音提琴負責的是交響樂隊最低音的聲部(但不是最低音的樂器。低音巴松管和大號的音域可以比低音提琴的最低音弦,不管是E弦還是C弦更低,甚至一個有意往低音吹的次中音長號也能超出常用音域而做到這一點),主要是因為低音提琴齊奏的低音是整個樂隊里最好的低音,渾厚而有彈性,比相同音域的木管或銅管樂器都要顯得潤澤有活力一些。另一個原因是低音提琴的演奏技術是靈活的(和近似音域的樂器比),讓優秀的樂隊低音提琴演奏很快的段落,並不是特別吃虧,但讓低音巴松管吹奏很快的段落,就比較吃虧了。
在交響樂里,低音提琴最常見的演奏方式是和大提琴演奏同一段樂譜。當他和大提琴演奏同樣的樂譜的時候,實際上二者是在隔八度演奏。這樣的低音,是效果非常好的。如果沒有低音提琴,光大提琴,則聲音不夠深沉有力;如果沒有大提琴,光低音提琴,則聲音不夠清晰靈活,二者結合是最好的。這種方式的演奏,在低音區,是低音提琴的聲音主導的,在中高音區,則是大提琴聲音為主導。有不太常見的例子,是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先後演奏同一段旋律,造成特殊的對比效果,例如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七交響曲第一樂章。
19世紀後,大提琴逐漸從純低音樂器中解脫出來,在交響樂中經常脫離低音提琴而演奏旋律。這時,低音就全留給低音提琴了,但為了讓其低音線條清楚,往往在其上面附加管樂,來重複低音提琴的音符,這樣,低音提琴雖然是弦樂中的一員,卻經常有機會和長號、大號、巴松管等樂器演奏同一段旋律。
低音提琴在現代交響樂隊里是相對比較不起眼,卻十分重要的角色。如果著意聽聽他們的聲部,會大大擴展對早已熟知的某首樂曲的認識,聽到自己原來聽不到的地方。

2007-02-01 12:10 am
在這個拿破崙大展的時間裡,與拿破崙習習相關的英雄交響曲勢必被加入這種風潮。貝多芬英 雄交響曲與拿破崙之間的連結,己經有太多的文章觀念;『英雄』與『英雄交響曲』的辯證關係,也受到非常多的關注。面對這麼多有價值的論述,我這篇文章還能 算什麼意義呢?我嘗試想指出,也許應該回歸音樂的基本面;不要說因為這是『英雄交響曲』所以我們就一定會在第一樂章『聽到』拿破崙的感覺或『英雄』的感 覺,反過來,到底第一樂章的那些特性,使我們會有類似英雄的感受?這是我這篇文章所要關注的。

● 第一樂章

   英雄交響曲的第一樂章是最簡單的樂章,也最複雜的樂章。短短的前六小節不到六秒鐘,一個是兩聲管弦樂重擊式的強烈合奏,另一個是由大提琴呈現的主要旋 律。這兩個素材居然能成為長達近二十分鐘的樂章,真的是最簡單的,也是最複雜的。主旋律總共有十個音符,前四個音樂有上升有下降,構成一種『迴旋動機』; 再來三個音符皆是上升音型,構成一種『上升動機』;最後三個音符承接上升音符的下降,卻停止在一個臨時轉調的音階上,構成一種不完整的結束感而產生『遲疑 動機』。就這樣,短短的十個音符,幻化出三種動機,構成這個偉大樂章的主要部份。同樣的,一開始重擊式的強烈合奏,蘊育出一種『壯烈動機』,成為最主要色 盤,勾勒出最強烈的情緒。


大衛:拿破崙 1808
  我完全同意這個樂章是『英雄』的,它給我的感覺與大衛所繪的『拿破崙』騎馬英姿是同一種感覺;在此我得辨明我並非把『大衛畫的拿破崙』當成拿破崙來崇拜,而是把幅畫當成一幅畫來欣賞。

  樂章呈現完整個主要旋律後,木管依續表現『遲疑動機』再交給小提琴,一陣管弦樂或強或弱的合奏之後,使用『壯烈動機』與節奏感烈的第一小提琴合奏出本樂章第一個讓我感覺『英雄』的燦爛樂段。

  隨後是平凡不起眼的第二主題,沒一會兒後,『壯烈動機』引導各種樂器出現;最後樂團以六個激烈的『壯烈動機』,完全違反三拍子規則地結束第一樂章之呈示部。如此大膽反作曲規則的手法,正是這首樂曲最引人注目之處,也是我第二個感受到『英雄』之處。

  巨大的發展部才是貝多芬最天才的成果。木管的『遲疑動機』開始,引出第一個英雄感的音 型,隨及第二小提琴配合第一小提琴以反覆音模仿出軍隊踏步前進的感受。這是我在本曲最強烈感受到與軍隊前進如此密切連結的樂段,也是我個人對指揮家詮釋本 曲的一個苛求,若是無法突顯此處的第二小提琴踏步前進效果,真是太浪費這麼美的樂段了。

  又是一段木管的『遲疑動機』後,旋律線開始模糊不清,各樂器逐漸加入並增強音樂,只有第 一小提琴固執地逐漸增高音階點出節奏感,最後再度以管樂與強樂交替出現的『壯烈動機』達到高峰。曲風一轉帶出雙簧管最優美的旋律,這一旋律充滿英雄氣短日 暮途窮的悲壯感;不久,弦樂以『迴旋動機』否定掉悲壯感,並利用『上升動機』結束掉整個發展部而回到再現部。

  本樂章終曲(Coda)的巨大也是令人驚異的。首先第一小提以賦格模仿式的主題吸引注意,事實上主題潛藏在第二小提琴的『迴旋動機』。悲壯氣氛一閃而過,『迴旋動機』以各種不的變型手法出現,第一小提琴也一直模仿各種音型去助奏;最後,結束在『壯烈動機』之中。

  這樣的樂章中,主要的情緒一直與英雄主題相關,並且不斷地繁衍、轉化、變形。偶爾出現的其他情緒,如平和的第二主題或發展部與終曲的『悲壯動機』,都是一瞬即過立即被否定。這樣的一個樂章,真的是非常貼近『英雄』。

● 第二樂章

  這個樂章被稱為『送葬進行曲』,的確,無論是主旋律本身,或是弦樂部令人驚嘆的三連音節奏音型,都積極刻劃出本樂章的送葬情緒。然而,這個樂音究竟是『那一種』英雄之死?還是得回到音樂本身。


米開朗基羅:彼得受難 1550

  我並不反對以文字意象或繪畫意象來類比音樂,不過,類比也會有正確性的差異。英雄之死有非常多種,拿破崙被放逐而死是英雄末路,浪漫派大師泰納所畫的『夕照』正是最佳代表,但卻不是貝多芬的英雄。

  貝多芬的音樂心靈一直是尋求對話與和解(請參考心靈小憩站http: //life.fhl.net),這意謂著他不可能如『夕照』一般安於放逐,他應該如米開朗基羅筆下的彼得一樣,即使被倒釘十字架,仍然轉頭堅毅地直視著 觀眾:『雖然我就要死了,可是你們這些人知道我死亡的真正意義嗎?』

  這種不甘現況的詢問,一直是貝多芬音樂的主題;同樣的,在這首英雄交響曲的第二樂章, 固然有強烈的送葬特性;但是那只是該樂章的第一部份。本樂章的第二部份,小提琴以斷奏式的三連音加以伴奏,帶出木管們依續出現的第二主題,最後以管弦樂強 烈的合奏做結。老實說,這段音樂一反送葬曲風,甚至有點談笑風生、凜不畏死了。

  如此強烈的風格對比,這說明了貝多芬在本樂章己經開始進行『對話』,也就是第一部份的 送葬與第二部份的安逸進行對話。這種英雄只可能是米開朗基羅式的英雄,無論是對抗人或對抗上帝,總是要進行最激烈的對話與詢問。正是這樣的音樂心靈,引導 貝多芬走向藝術成就最高的後期音樂。

● 第三、第四樂章

  我得老實說,英雄交響曲的第三樂章是非常失敗的樂章,與第七交響曲的第三樂章一樣都是最失敗的作品;或者首度使用詼諧曲式是一種創新,但是創新之餘卻沒有相對應的音樂美感,再怎麼創新也是無意義的。

  第四樂章使用貝多芬常用的『英雄主題』進行變奏曲,不過我個人傾向認為這樂章是一首賦格曲。

  『英雄主題』本身有兩主題:第一主題是樂章開始後出現以撥弦奏出的簡單音型旋律,第二主 題是木管加入後由雙簧管與單簧管合奏出的複雜音型旋律。在貝多芬是英雄主題鋼琴變奏曲中,這兩個主題幾乎都是獨立呈現的。而在本樂章,木管開始第二主題 後,仔細聆聽,第一主題同時出現在大提琴與低音大提琴的撥弦中,這明顯的是『雙主題賦格』之作曲方法。


雙主題賦格結束後,第一小提琴演奏出第一主,並開始以『單主題賦格』的方式發展。突然第一小提琴帶出第二主題,隨及以變奏曲的方式接續,直到發展成附點音符式節奏式的壯麗合奏,低音弦仍固執地表現第一主題的音型。到此可以說,這是『英雄賦格曲』的第一部份。


英雄賦格曲的第二部份,由第一小提琴與長笛呈現出第二主題開始,低音部仍點出第一題音型。隨著法國號承接第一主題,開始進入第二部份的『反行 主題賦格』:這是由第二小提琴開始演奏,而以第一小提琴的華麗快速音群伴奏。整個第一主題的反行賦格,仍然不時有長笛或其他樂器點出第二主題的氣氛,最後 結束於整個樂的合奏。

  最後是一個行板的終曲,這部份我就很難附會成『英雄賦格曲』了。整個終曲從木管合奏的行板第二主題開始,加上許多伴奏,變化更種樂器,但是扣緊第二主題,一直到轉入急板,整首樂曲光輝地結束。

  比起第一樂章英雄的光輝,第二樂章英雄的對話,這個樂章偏向『純粹音樂』;上述的賦格曲風我們實在很難附會成各種英雄傳說,我們只能得到最純粹直接的音樂之美。

● 結語

  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與拿破崙有多少關係呢?從音樂的基本面來看,這首音樂就算是題獻拿破崙,也只有第一樂章才適合。那麼,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果真是描述英雄嗎?從第四樂章的純粹音樂特性看來,好像也不是那麼一回事。那,到底英雄交響曲是什麼交響曲呢?

  我們回歸音樂的基本面,就表明我們不在乎貝多芬的『第三號交響曲』是否是『英雄交響 曲』。前面說過,我們也認為使用文學或藝術意象來描述音樂是很好的方法;然而,方法終歸只是方法,不是音樂的本質。貝多芬的第三交響曲有非常多黃金,戴上 『拿破崙』或『英雄』的有色眼鏡之後,反而難以全見該音樂的純粹型式之美了。

  唯有我們超越文學藝術意象的方法,直接探詢音樂的本質,我們才能更理解一首音樂。
2007-02-01 12:09 am
鋼琴and大鼔和....................


收錄日期: 2021-04-12 17:44:5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31000051KK0170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