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憂愁和害怕
你憂愁苦惱嗎?如果你有這種感覺,就請你把這本小書看下去吧。這篇文章就是要獻給你和那些被不應有的苦惱所籠罩的人。
憂愁和苦惱是孿生的壞東西,它們形影相隨,一齊出現在世界上。如果你憂愁就一定苦惱;如果你苦惱也就一定憂愁。我們得面對事實,但不能讓事實征服我們。我們要克服它們。我們能以容忍和決心,運用意志,確立見解,善用智識來控制感情,消彌憂愁和苦惱。
憂愁是由我們自己製造的,我們在腦海中把它創造,這是因為我們無能、沒有了瞭解或認清主觀情緒,對事物發生錯覺。如果我們能正確透視事物,就能發現這世上並無一事物是永恆的。主觀的我,就是幻想在沒有經過訓練的腦海中亂撞的成果,那麼我們就能找出補救的辦法來驅除憂愁和苦惱。我們得學習把自私心忘掉,把心眼轉向服務人群,這是使人們能找到真正的和平快樂的方法之一。
許多人有期望、渴望、害怕和憂愁等情緒,但他們不懂怎樣有效地使這些情緒昇華,他們甚至感到害羞,不敢對自己承認有這些情緒,不論他們如何掩飾,把這些情緒窒塞起來,這些情緒總要找一個出口發洩,影響身體的機能活動不正常,引致種種慢性疾病。這些憂愁的主因,來自沒經訓練的腦筋,能正確施行精神修養或修禪,就能把這些不良的情緒驅散。
當你有心事時,不要在人前拉長臉兒,你能把心事向那些真正能幫助你的人和盤托出。如果你能在困難重重中依然保持笑容,那是多麼好的一回事,如果你真正要嘗試這麼做是可以做得到的,而且並不困難。許多青年對於失去異性的友誼而過度憂愁,他們作種種打算,有的甚至走向自殺之途,想把那份失意的苦痛消弭。有些人因此進入精神病院,許多心碎的人過著苦惱的生活,這些不幸的事件都由於缺乏對生命的真正情形瞭解而產生。無論如何,生離和死別是不可逃避的。這種情形或在人生早期發生,或在中途發生、或在晚期發生,總是不能避免的。當這種離別發生時,我們要嘗試找出原因在那兒;如果離別是不可避免的,我們要有勇氣來接受它,應明白這是生命性質的表現。在另一方面來說,如果有需要,我們並不難找新的朋友以彌補心靈上的空虛。
佛陀說:「只有愚昧的人才會產生恐懼。有智慧的人是不會發生這種情緒的。」恐懼只是心理作用,它是可以受控制和受指揮的。反面的思想作用產生恐懼,正面的作用希望和理想。這些作用都由我們自己選擇。每人都有能力完全控制自已的內心,自然賜予人們唯一可以完全控制的就是思想。還有:人們創造事物開端於思想,這兩項事實聯繫起來引導我們接近恐懼可以控制這個原則。
有一次,一位英國著名解剖學家被一學生問甚麼是醫治恐懼的良方,他的答案是:「試替別人服務。」這學生聽了感到驚奇,要求他加以說明,他說:「你的內心不能同時存有兩套心思,一套心思常把另外一套趕掉。例如你內人心已充滿無私助人的念頭,你不能同時也害怕的。」
煩惱比歲月更易催人老,少量的恐懼、憂愁和苦惱是自衛的本能,但經常或長期的憂慮卻是人身的大敵,它要擾亂身體正常的作用。 如果你常常使別人快樂,自己一定也常常快樂,因為你的內心不容許煩惱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