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中國戰國時武將的裝備可以從史書 & 出土文物中得知一二:
武將的裝備質量一般都比普通士兵用的高!
根據西安秦兵馬俑坑中各款將軍俑可大概了解戰國後期至秦統一期間武將的裝備概況:
e.g.: 掌握金鼓指揮軍隊的高級將領俑身穿雙重長衣,外披彩色魚鱗甲,雙肩有短小的披膊(即護肩甲),脛部縛護腿,足穿方口齊頭翹尖履,頭戴鹖冠。雙手交垂于腹前作拄劍狀,其附近伴出青銅長劍1柄。
http://211.147.225.32/gate/big5/www.bmy.com.cn/view_zhanlan.asp?classid=37 (詳細資料可瀏覽此頁)
戰國時代常用武器:
===============
青銅劍, 青銅鈹, 青銅金鉤, 青銅戟 (戈 & 矛聯合體), 青銅矛, 銅弩機, 銅殳, 銅鏃 等等...
戰國時代防具:
===============
武將會穿鎧甲, 戰馬會裝備馬鎧
a) 鎧甲 - 這是中國古代將士穿在身上的防護裝具。
先秦時,主要用皮革製造,“甲”、“介”、“函”等;
戰國後期,鋒利的鋼鐵兵器逐漸用於實戰,促使防護裝具發生變革,鐵鎧開始出現,改稱從“金”的“鎧”,皮質的仍稱“甲”。
b) 馬甲 - 這是中國古代用於保護戰馬的專用裝具。又稱馬鎧。可分為兩類,一類用於保護駕戰車的轅馬,另一類用於保護騎兵的乘馬。商周時期,戰車是軍隊的主要裝備,馬甲用於保護駕車的轅馬。主要是皮質的,面上髹漆,並常畫有精美圖案。分為保護馬頭及軀幹的兩部分。至今發現的時代最早的實物,是湖北省隨縣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戰國初期髹漆皮馬甲。秦漢以來,騎兵成為軍隊中的重要兵種,馬甲用於保護騎兵的乘馬。
李牧,趙奢,田單,烏獲等人的兵器
中國的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前475年,一說前403年~前221年),或稱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歷史上秦統一中國前屬於東周的一段歷史時期。關於戰國從什麼時候開始史學家有不同的爭議。《史記》定戰國的開始於前475年(周元王元年),《資治通鑒》定戰國的開始於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戰國的結束是在秦統一中國(前221年),請參見秦統一中國之戰。戰國的名稱來自於西漢劉向編的《戰國策》。
戰國時期諸候混戰,社會非常不穩定。戰國初期中國境內尚有十幾個國家,但小一些的很快都被吞併了。剩下來的七個大國秦、楚、韓、趙、魏、齊、燕被稱為戰國七雄。參考:春秋時期
戰國時期,諸侯兼併土地戰代替了春秋時期政治上的霸權爭奪,在這個時期鐵器代替了石器和青銅器,春秋時的井田制被取消,牛被用來耕地。各國之間的商業貿易得到發展。手工業的進步也很快。
這些發展也使社會結構發生了變化。世襲的等級制度被瓦解,一些過去的貴族失去了他們的地位,而另一些那個時候的平民通過經商或其他的機會致富,甚至成為政治集團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官僚制度發生了變化。
為了應付這些變化,各國採取了不同的變法,魏文侯任用李悝為相,進行李悝變法;楚悼王用吳起實行吳起變法,「損其有餘而繼其不足」;秦國商鞅的變法為秦吞併其餘六國創造了條件,史稱商鞅變法。
戰國時期,出現了諸子百家,這是中國思想、學術發展的黃金時期,史稱百家爭鳴。墨子的墨家主張兼愛、非攻,韓非、商鞅(重法)、申不害(重術)、慎到(重勢)的法家自立一見,厲行嚴刑峻法,莊子發展道家的無為而治,孟子為儒家在秦後的地位奠定了基礎,楊朱學派的為我、貴己,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為也,鄒衍的陰陽家「五德終始說」,張儀、蘇秦、范雎等縱橫家,以謀略游說天下;許行的農家主張君民並耕而食。惠施、公孫龍、鄧析子等名家主張辨別「名實同異」的邏輯;兼取各家學說的雜家,以《呂氏春秋》的帝王學為代表,還有喜歡引用歷史典故和寓言故事的小說家虞初、燕丹子,世稱「九流十家」。
中原邊境的少數民族與中原的發展也息息相關。匈奴、東胡、林胡、樓煩等游牧民族的威脅導致了戰國長城的修建,秦、燕、楚、魏等國都修築「限戎馬之足」的萬里長城。
戰國時期的連年混戰使軍事理論和技術得到了很快的發展。《孫臏兵法》、《鬼谷子兵法》、《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就是這個時候出現的。
目錄 [隱藏]
1 戰國時期的大事記
2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
3 戰國時期的重要人物
4 相關條目
[編輯]
戰國時期的大事記
前403年 - 三家分晉
前386年 - 田氏代齊
前356年 - 商鞅變法
前344年 - 魏惠王稱王,是七雄中第一個稱王的。
前325年 - 秦惠文王稱王
前316年 - 秦滅蜀
前307年 - 趙武靈王採納胡服騎射
前293年 - 伊闕之戰, 秦擊敗魏韓聯軍
前286年 - 齊滅宋, 宋王偃死亡
前260年 - 長平之戰, 秦坑趙降兵四十多萬人
前256年 - 秦滅周
前237年 - 嬴政執政
前230年 - 秦滅韓
前228年 - 秦滅趙
前225年 - 秦滅魏
前223年 - 秦滅楚
前222年 - 秦滅燕
前221年 - 秦滅齊,統一全中國
請參見戰國歷史年表
[編輯]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
秦國
楚國
趙國
韓國
魏國
齊國
燕國
越國
宋國
魯國
鄭國
衛國
莒國
鄒國
周國
東周國
西周國
杞國
蔡國
郯國
任國
滕國
薛國
費國
郳國
曾國
邳國
許國
中山國
仇由國
蜀國
巴國
苴國
[編輯]
戰國時期的重要人物
商鞅
墨子
韓非
莊子
孟子
孫臏
荊軻
屈原
李冰
荀子
張儀
公孫衍
蘇秦
呂不韋
李悝
鄒忌
申不害
吳起
日本戰國一詞出自甲斐國(今山梨縣)大名武田信玄(1521-1573)所制定的分國法「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條;其開頭就記著「天下戰國之上」。換言之,生處在被後人稱為戰國時代的人們,當時已有「如今是戰國之世」的認知了。
嚴格說來,日本戰國並非正式的歷史名詞,一般用來稱呼室町時代爆發之應仁之亂後到安土桃山時代之間(也有把江戶時代初期列入的說法)百多年間政局紛亂、群雄割據的日本歷史。在這個時代,以幕府和幕府分封在各地的守護職威信下滑,原本輔佐守護的守護代、各地土豪、甚至平民崛起成為大名。各地大名進而稱霸一方甚至於成為掌控天下的「天下人」都成為可能。另外此時日本與歐洲人之間的貿易交流正式展開,基督教和火槍的引進改變了社會和戰爭型態。到了戰國中、後期,過往封建制度下的農奴地主關係也逐漸遭到破壞。以織田信長為首的各國大名逐漸擺脫以往的兵農合一制度,改採以現金僱用職業軍人為其作戰。同時早期各諸侯的國人土豪聯合體制也逐漸轉型成集權獨裁的軍國政體。於是大規模的會戰成為常態,統一的新幕府也自戰火中歷練誕生…。
目錄 [隱藏]
1 戰國歷史
1.1 應仁之亂,戰國豋場
1.2 明應之變,關東大亂
1.3 以下剋上,將軍被弒
1.4 霸王崛起,幕府滅亡
1.5 安土桃山,二攻朝鮮
1.6 關原合戰,元和偃武
1.7 總結
2 戰國經濟與社會
3 戰國文化與學術思想
4 對外關係
5 參考書籍
6 參見
7 外部連結
[編輯]
戰國歷史
雖然室町幕府自足利義滿之後便分擾不斷:政治上,除了關東的古河公方與幕府之間的對抗外,層出不窮的政治謀殺以及各地諸侯的反抗或私戰破壞了各地的政治生態。社會上,各地爆發的一揆暴動如同一顆顆不定時炸彈,對整個社會秩序造成大小不一的傷害。可是室町幕府從未放棄穩定全國局勢的決心,直到這一切努力因1441年的一場意外引發的全國混戰而化為烏有…。
戰國時代的起始一般以1467年的應仁之亂為主,但結束時間則大致上有以下幾種說法:
1568年織田信長上洛(進入京都)成功。
1573年織田信長攻陷二條御所,室町幕府滅亡。
1590年豐臣秀吉消滅關東地方的後北條氏,降伏東北地方各大名,完成日本大致上的統一。
1603年德川家康創立江戶幕府。
1615年德川家康於大阪夏之陣打敗豐臣秀賴,豐臣氏滅亡。
故在此採用最後一種說法,以完整表述這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