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科學與科技的發展如何影響我們的環境?(10分)(不少於50字)

2007-01-31 12:36 am
你認為科學與科技的發展如何影響我們的環境?(不少於50字)

回答 (2)

2007-01-31 12:41 am
✔ 最佳答案
這問題的最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一) 封閉性
所謂封閉性,是指中國科學技術成果不易傳承及發展,造成停滯不前或失傳的命運。可從以下幾方面看出:

1. 技術發明沒有在實際中得到充分的應用
例如在河南省南陽、鞏縣、澠池等地出土過多種漢代球墨鑄鐵的鐵器具,但在其他地方、其他年代再沒有發現了。這就表明球墨鑄鐵這樣重要的技術發明沒有得到過推廣傳播。

2. 科學發現處於被隔離的孤立狀態,沒有發揮到應有的作用。
如元代趙有欽通過小孔成像實驗,發現光源的遠近、強弱和小孔、像屏的遠近諸方面因素的相互關係的規律。這本來是很重要的科學發現,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就會探索到光度的一系列問題。但是,趙有欽就此停步了,並沒有再作進一步探討。

3. 不同地區、不同時代科學技術及其研究的相互隔絕。
例如,指南針車、記里鼓車無論在戰爭中或交通運輸中都有重要的意義,可是它們多次失傳,至使對它們的研製工作在不同朝代多次重複。指南車內部有複雜的齒輪結構系統,無論車怎樣轉彎抹角,豎在車杆上的木偶的手總是指著南方。此車最早出現在周成王時期,後來失傳,至三國時馬鈞又研製成功。此後指南車幾度失傳,又幾度重新研製出來。記里鼓車也有相類似的歷史。

4. 科學技術知識傳授途經狹窄,不易繼承流傳。
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往往被局限於很窄的範圍之內。由於技術普遍缺乏理論的總結和概括,技術的發展只靠自身經驗的積累,技術的傳授只靠人的感官通過實際操作才能完成。“父子秘傳”或“師徒親授”是傳授技術的主要形式。很多著名的技術專家的工藝,都是從實踐中直接悟知的,往往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都是科技封閉性的表現。

(二) 極端實用化的傳統
所謂極端實用化,就是將科學技術的發展、應用絕對化,以能否直接應用於實際,直接創造物質財富作為判斷科學技術價值的唯一標準,並以這一標準來決定科學技術發展的方向和道路。這一傳統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1. 科學技術只有能直接應用,迅速見效,才能以存在和發展,否則就不加研究。
中國古人很早就掌握了水法煉銅技術,曾青這種銅鹽與鐵接觸得到銅即鐵銅置換反應,但一旦銅被直接應用於生產、生活實際的成果後,這種現象的科學價值就完結了,科學的研究就終止了。實際上往往在這裏才可希望得到最後科學價值的東西,而理論的成果卻被埋藏,因此就難以存在和發展了。又比如燃燒現象,儘管中國古代比歐洲早一千年就知道氧氣,但是,卻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更沒有因此而促進化學的產生和發展。甚至連認識氧氣這一偉大成就也是在流散到外國的中國古籍中發現的,而國內資料竟毫無記載。

2. 能用的就不思改進,更無理論的總結提高,科學技術極難深入發展。
在中國歷史上沿用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技術工藝並不罕見。其中以農業最為突出。無論耕作工具、作物品種的改造提高甚為緩慢,特別宋元之後並無根本性進展。例如汲水工具起源於商代,但直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廣州郊區的一些地方還在使用汲水機械。至於建築方面也是數百年甚至上千年一貫制的,特別是民房建築。其他領域也屢見不鮮。

(三) 封建的政治、經濟環境限制、阻礙了科學技術的發展
古代中國封建勢力異常強大,一切事物只能在封建勢力所允許的秩序下才能得到發展,任何觸動到封建制度的東西都會馬上被扼殺。這一方面可從中西航海科技事業的發展情況就可看到。
鄭和下西洋不是為了發展海外事業,掠奪財富,而是推行懷柔政策,宣揚中華帝國的富強,希望海外各邦臣服王朝。每次出海,裝卸大量金銀、銅錢、瓷器、絲綢、棉布、銅器、鐵農具和生活用品,而換來的是專供皇室和貴族官僚享用的奇珍異寶。因此,鄭和七下西洋,不僅沒有像後來西歐冒險家的遠航那樣帶來巨額利潤,反而使國庫空虛。
相反,西方地理大發現的艦隊卻是為了掠奪財富,開闢殖民地,開闢市場,掠奪原材料。因此,遠航帶回來的價值往往超過遠航耗資的幾倍幾十倍。因此,遠航不斷發展壯大,並由此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為航海事業的進一步發展,為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更可靠的基礎。
可看出封建政治如何扼殺科學技術的發展。
2007-01-31 12:43 am
全球化」雖已成為時髦的流行語,但又是一個甚具爭議的、趨向繼續發展的概念,甚

至有人高舉「反全球化」的旗幟。無可置疑,實質和虛擬的跨境活動正日趨頻繁,地域

的距離再不能限制人們之間的交流和相互影響。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全球化已有密切的關

係。他們可以利用電子媒介即時目睹各項國際大事;可以消費不少風行全球的品牌和經

濟產品;也可以穿梭於電子世界。國家的改革開放、作為一個國際金融和物流中心的香

港,同樣面對全球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可是,世界不同地方的人對於全球化的經歷各

有不同,其差異存在於國與國之間,也存在於國家之內。



透過基礎教育的學習經歷,學生對全球的背景和發展已有基本的認識。在本單元,他們

將會認識全球化這一具爭議的概念和相關的發展趨勢,並探討和分析全球化的影響和不

同人、不同群體對此的回應,特別是香港和內地對全球化的回應。



基礎教育的相關學習經歷

透過基礎教育對「單元四:全球化」有關課題的學習,學生應有以下的學習經歷:



主題: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

科學與科技如何改變世界各地人民與人民之間的交往方式與關係;人們交換貨物及服務

的重要性;人們在地球上聯繫的方法;地理環境及社會情況對世界各地區文化發展的影

響;全球體系內不同文化群體的互相推動方式及其發展;國際時事;東西方的接觸;國

際紛爭及危機;國際合作及為和平作出的努力;科學與科技的發展;工業遷移;人口分

布及問題;資源與發展;發展與互相依賴;二十世紀戰爭的原因和影響等。


收錄日期: 2021-04-12 23:32:5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30000051KK0179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