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德國麻疹之命名起因於十八世紀時德國醫師 der Bergen 及 Orlow 為區別此病與其他出疹子疾病而來。西元 1841 年,英籍醫師報導印度一所男童學校發生群突發( outbreak ),他用 rubella 此字眼,其拉丁文原意為「小紅點」。
1941 年,澳洲眼科醫師 Norman McAlister Gregg 報導先天性白內障與母親感染德國麻疹有關,他發現在 1940 年之群突發病例中有一些母親在懷孕初期感染德國麻疹,導致爾後許多嬰兒有白內障。緊接著陸續有澳洲、瑞典、美國、英國的流行病學者亦提出報告,除確定德國麻疹與先天性白內障有關外,同時心臟疾病及耳聾也會出現,形成先天性德國麻疹三要素( congenital rubella triad )。
往後的二十年,學者們均嘗試著分離此致病原, 1962 年在美國波士頓的 Weller 及 Neva 及在華盛頓特區的 Parkman 、 Beuscher 與 Artenstein檢測出德國麻疹病毒。 Parkman 與其同僚研發出培養德國麻疹之技術。當年在歐洲發生大流行( 1962 年~ 1963 年),而於次年( 1964 年到 1965 年)傳到美國,導致 1964 年到 1966 年成千上萬人次的孕婦受波及造成大量之不正常嬰兒及流產。此次大流行對生物醫學有兩大影響:一是將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除先前所稱耳聾、白內障、心臟病外,再加入肝炎、脾腫大、血小板減少、腦炎、心智障礙等異常;其次便是引發疫苗之研發。
1965 年及 1967 年間,有好幾種減毒型之德國麻疹菌株被研發出,到 1969 年~ 1970 年間,市面上開始有德國麻疹疫苗,自 1970 年代後,疫苗便對德國麻疹及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之流行情形產生重要影響。
在 1991 ~ 1992 年大流行期間由於疫苗接種失敗,導致美國加州洛杉磯有 25 例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更顯示德國麻疹疫苗之重要性。
打針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