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老會是什麼?

2007-01-30 11:51 pm
什麼是哥老會?它在中國歷史中有何事件?

回答 (2)

2007-01-30 11:55 pm
✔ 最佳答案
袍哥會是清末民國時期四川(包括現在的重慶,以下相同)盛行的一種民間幫會組織名稱,在其他地區被稱為哥老會。袍哥會發源於晚清,盛行於民國時期,與青幫、洪門為當時的三大民間幫會組織。袍哥會在清代的四川曾經是少部分人的秘密組織,在辛亥革命之後,它長期成為四川大多數成年男性都直接加入或間接受其控制的公開性組織。袍哥會對四川社會各方面都有極為重要的影響,甚至在今天也能看到它的很多痕跡。這一特點,是中國其他任何地區都從未有過的。

在四川的哥老會成員被稱為袍哥,有兩種解釋,一說是取《詩經·無衣》:"與子同袍"之義,表示是同一袍色之哥弟;另一說是袍與胞諧音,表示有如同胞之哥弟。兩種解釋大致相同。

目錄 [隐藏]
1 產生
2 成員
2.1 五堂
2.2 分類
2.3 規模
3 組織形式
3.1 稱呼
3.2 地位
3.3 內部等級
3.4 三大會
4 歷史事件
4.1 保路運動
4.2 護國戰爭
5 紅色袍哥
6 政府的態度
7 消亡
8 其他
8.1 嗨袍哥
8.2 茶館
9 相關重要人物



[編輯] 產生
清朝乾隆以後在四川社會中出現的以劫奪謀生的異姓結拜團體,被稱為嘓嚕,其成員被稱為嘓嚕子。他們具有分散性,各群之間沒有聯繫,並在陝南、湘鄂西、貴州、雲南等地活動。這些游民團夥平時在各州縣場市,或偏僻的道路地區、或在江、河、湖上,帶刀搶掠民間財物,並從事賭博、殺人、放火、強姦等各種犯罪活動。嘓嚕並無嚴密組織、章程,也無明確政治目標和信仰。

嘉慶年間,四川、湖北等地白蓮教起義時,大批嘓嚕子加入,有的還成為主力和首領。隨著白蓮教起義的失敗,嘓嚕子在各地都遭到鎮壓,但仍然在各地活動,還有不少人滲入到清軍與衙役之中。為了加強他們內部的組織聯繫,提高其生存、發展和與官府對抗的能力,他們逐步大量吸收了早已流傳入川的天地會的組織形式與聯絡辦法,或直接與天地會徒融為一家,在道光年間發展成為幫會組織哥老會。

哥老會成立的標誌的開山堂,即一個哥老會獨立組織的成立儀式。最早在四川的開山堂一般被認為是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永寧(今敘永)郭永泰開藎忠山,始有山水香堂,以延平郡王招討大將軍印信相號召。據後來袍哥首領人物的記述:"會盟者即達四千余人,不久藎忠山哥弟遍及各省,而開山立堂者尤以四川為最。"

哥老會產生之後,在各地迅速發展,南方所有省份和北方部分省份都有它的組織,從總的來看,哥老會的發展有三個特點:1、四川數量最多,力量最大。2、在湘軍等軍營中發展極快。3、哥老會雖然分佈面廣,但仍有很強烈的反清情緒,咸豐年間爆發的歷時6年、以四川為主戰場的李永和、藍朝鼎李藍農民起義的基本力量就是哥老會。以後的歷次以反洋教為中心的反清教案的主力也是哥老會,如"一紳二糧三袍哥",就是四川最大教案大足教案的主力。


[編輯] 成員
最初的袍哥會成員大多是社會底層人員,太平天國運動與李藍起義失敗之後,社會更加動蕩,無錢無勢者當袍哥為了求得結援互助,有錢有勢者當袍哥是為了控制地方,培植羽翼,也積極加入袍哥隊伍。在這種風潮之下,不入袍哥會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


[編輯] 五堂
由於參加人數越來越多,袍哥會在四川的各山堂逐漸形成五個有高低之分的堂口,即仁、義、禮、智、信五個班輩,參加仁字堂者以士紳為多;義字堂以商人為主;禮字堂則較多匪盜、地痞和士兵;智字堂多為貧苦農民、手工業者、船夫、車夫;信字堂人數不多,是下九流者,如賣唱、搓澡之流。


[編輯] 分類
袍哥一般都不以此為職,但也有少數組織者或骨幹以此為職業。還有一部份鄉鎮山區的袍哥會完全就是綠林作風,占山為王,以搶劫為生,這一類被稱為渾水袍哥,另外那些不搞盜、搶等以武力掠奪他人財物的袍哥被稱為清水袍哥。從人數上說清水袍哥占大多數。


[編輯] 規模
從清朝中期開始哥老會在四川開山立堂開始,清朝政府都把它視作反清、反社會團體,嚴加打擊,因此人員並不是很多,到了清朝末期,因社會動蕩且政府對底層的控制力日漸減弱,袍哥會人員迅速增加,最後到了半公開的地步。民國時期,因袍哥會在四川保路運動發揮了積極作用,再加上民國初期,時局混亂,袍哥完全成了公開組織。發展到最後的四十年代末,據估計全川成年男子有30-50%參加了袍哥會(也有人估計70-80%)。
.................
2007-01-30 11:56 pm
袍哥會是清末民國時期四川(包括現在的重慶,以下相同)盛行的一種民間幫會組織名稱,在其他地區被稱為哥老會。袍哥會發源於晚清,盛行於民國時期,與青幫、洪門為當時的三大民間幫會組織。袍哥會在清代的四川曾經是少部分人的秘密組織,在辛亥革命之後,它長期成為四川大多數成年男性都直接加入或間接受其控制的公開性組織。袍哥會對四川社會各方面都有極為重要的影響,甚至在今天也能看到它的很多痕跡。這一特點,是中國其他任何地區都從未有過的。

在四川的哥老會成員被稱為袍哥,有兩種解釋,一說是取《詩經·無衣》:"與子同袍"之義,表示是同一袍色之哥弟;另一說是袍與胞諧音,表示有如同胞之哥弟。兩種解釋大致相同。

產生
清朝乾隆以後在四川社會中出現的以劫奪謀生的異姓結拜團體,被稱為嘓嚕,其成員被稱為嘓嚕子。他們具有分散性,各群之間沒有聯繫,並在陝南、湘鄂西、貴州、雲南等地活動。這些游民團夥平時在各州縣場市,或偏僻的道路地區、或在江、河、湖上,帶刀搶掠民間財物,並從事賭博、殺人、放火、強姦等各種犯罪活動。嘓嚕並無嚴密組織、章程,也無明確政治目標和信仰。

嘉慶年間,四川、湖北等地白蓮教起義時,大批嘓嚕子加入,有的還成為主力和首領。隨著白蓮教起義的失敗,嘓嚕子在各地都遭到鎮壓,但仍然在各地活動,還有不少人滲入到清軍與衙役之中。為了加強他們內部的組織聯繫,提高其生存、發展和與官府對抗的能力,他們逐步大量吸收了早已流傳入川的天地會的組織形式與聯絡辦法,或直接與天地會徒融為一家,在道光年間發展成為幫會組織哥老會。

哥老會成立的標誌的開山堂,即一個哥老會獨立組織的成立儀式。最早在四川的開山堂一般被認為是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永寧(今敘永)郭永泰開藎忠山,始有山水香堂,以延平郡王招討大將軍印信相號召。據後來袍哥首領人物的記述:"會盟者即達四千余人,不久藎忠山哥弟遍及各省,而開山立堂者尤以四川為最。"

哥老會產生之後,在各地迅速發展,南方所有省份和北方部分省份都有它的組織,從總的來看,哥老會的發展有三個特點:1、四川數量最多,力量最大。2、在湘軍等軍營中發展極快。3、哥老會雖然分佈面廣,但仍有很強烈的反清情緒,咸豐年間爆發的歷時6年、以四川為主戰場的李永和、藍朝鼎李藍農民起義的基本力量就是哥老會。以後的歷次以反洋教為中心的反清教案的主力也是哥老會,如"一紳二糧三袍哥",就是四川最大教案大足教案的主力。

成員
最初的袍哥會成員大多是社會底層人員,太平天國運動與李藍起義失敗之後,社會更加動蕩,無錢無勢者當袍哥為了求得結援互助,有錢有勢者當袍哥是為了控制地方,培植羽翼,也積極加入袍哥隊伍。在這種風潮之下,不入袍哥會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

五堂
由於參加人數越來越多,袍哥會在四川的各山堂逐漸形成五個有高低之分的堂口,即仁、義、禮、智、信五個班輩,參加仁字堂者以士紳為多;義字堂以商人為主;禮字堂則較多匪盜、地痞和士兵;智字堂多為貧苦農民、手工業者、船夫、車夫;信字堂人數不多,是下九流者,如賣唱、搓澡之流。

分類
袍哥一般都不以此為職,但也有少數組織者或骨幹以此為職業。還有一部份鄉鎮山區的袍哥會完全就是綠林作風,占山為王,以搶劫為生,這一類被稱為渾水袍哥,另外那些不搞盜、搶等以武力掠奪他人財物的袍哥被稱為清水袍哥。從人數上說清水袍哥占大多數。

規模
從清朝中期開始哥老會在四川開山立堂開始,清朝政府都把它視作反清、反社會團體,嚴加打擊,因此人員並不是很多,到了清朝末期,因社會動蕩且政府對底層的控制力日漸減弱,袍哥會人員迅速增加,最後到了半公開的地步。民國時期,因袍哥會在四川保路運動發揮了積極作用,再加上民國初期,時局混亂,袍哥完全成了公開組織。發展到最後的四十年代末,據估計全川成年男子有30-50%參加了袍哥會(也有人估計70-80%)。


組織形式

稱呼
袍哥會的最初的聯絡的聚點為山頭或香堂,成立一個袍哥會組織就叫開山立堂,山頭和香堂的名稱就作為袍哥會一個組織的稱呼,如蓮花山富貴堂、峨眉山順德堂。後來隨著參加人員的逐步增多,聚會場所的變化,袍哥會的組織又改稱為碼頭、公口、社等。


地位
袍哥會沒有全國性的組織,甚至沒有地區性的組織,每一個袍哥會組織都是獨立存在的,沒有依存、隸屬關係,但會經常有人員聯繫。因此袍哥會的數量眾多,一般一個鄉或城市的一條街道就有一個,甚至還更多,如1949年成都有公口(包括分社、支社)1000多個,重慶有公口300多個。

到了民國後期曾經有些實力較大的袍哥試圖進行合併,達到地區性的統一,如曾由國民政府社會部出面支持,重慶袍哥各界成立了國民自強社,成都相仿成立了國民互助社,但都是只有名義而已,實際仍是獨立存在、活動的。


內部等級
袍哥組織的內部排行分五個等級,分別稱為頭排、三排、五排、六排、十排。

頭排:頭排大哥即舵頭,也稱舵把子、社長。另有閒位大哥,亦如一般社會組織的名譽理事,多為有聲望的人,也有紳、商依靠袍哥關係便於在社會上活動的,他們掛個名,贊助若干錢取得「大爺」資格,俗稱紳夾皮。
三排:又稱三哥、錢糧。掌管一社經濟及經營的商業(如茶館、賭場、棧房)。
五排:又稱五哥、管事、紅旗大管事行交際、執法等職,在袍哥中最有社會力量,不少為職業袍哥,也有紳夾皮五哥、閒五。
六排:副六也可稱五哥,是一般成員。綠林則稱藍旗,是負責巡風探事的小頭領。
十排:統稱老么,有鳳尾老么、執法老么、跑腿老立之分。鳳尾老么是有家資的年輕後生,可「一步登天海大哥」。執法老么多為流氓凶神,袍哥傳堂把守轅門,制裁叛徒充當殺手就是此輩。跑腿老么如茶堂館、賭場雜務均是。一般老么則是新人組織者。
排行中無二、四、七、八、九。二是不敢僭越關羽(關羽民間稱為關二爺)。四是桃園結義如有趙子龍在當為四弟,故虛此席。七據說是叛徒,瓦崗寨的羅成,行七。八、九忌楊家將八姐九妹之稱。

三大會
袍哥一年集會三次:最隆重的一次農曆五月十三的單刀會(祭關羽)。七月稱中元會,為已故弟兄設祭。臘月稱吃團年飯。實則都是為吸收新成員,商談一些有關香堂內部內部及對外事務。新參加袍哥得有人引薦,在香堂上行叩拜禮,聽舵爺賞封「排行座次」,之後就是袍哥了。

歷史事件

保路運動
1911年5月9日,清政府接受盛宣懷的建議,收回地方築路權,宣佈鐵路國有,將集股商辦的川漢鐵路路權拱手讓給外國列強。由於四川人民對於清政府的股權賠償不滿,反清情緒迅速高漲,四川的保路運動在極短期內如火如荼地迅猛展開。兩個月中,全川大多數州縣建立了保路同志會,其中有同盟會,有立憲派,但最主要的力量是各地的袍哥,同盟軍所依靠的力量,也就是袍哥與新軍,四川同盟會負責人熊克武、尹昌衡、楊庶堪、吳玉章等人也都加入了袍哥。1911年8月4日,川西各地袍哥大爺到資州(今資中)羅泉井召開袍哥攢堂大會,商議保路反清事宜,決定將保路同志會改為保路同志軍,在川西地區舉行反清大起義。9月7日成都血案爆發後,以袍哥會為主保路同志軍開始全省武裝起義。11月22日重慶宣佈獨立,成立蜀軍政府,張培爵被推為蜀軍都督,夏之時為副都督。12月8日成都兵變之後,各路同志軍進入成都,尹昌衡改組四川軍政府,由尹昌衡、羅綸分任正副都督,至此,清政府在四川的統治宣告結束。

保路同志軍起事成功後,四川各地成立了大量的袍哥組織,此時的四川,已經成了袍哥的世界。


護國戰爭
清政府被推翻後,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稱帝,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前雲南督軍蔡鍔、雲南將軍唐繼堯於1915年12月25日在昆明宣佈雲南獨立,並即組識約二萬人之護國軍討伐袁世凱,分由蔡鍔、李烈鈞、唐繼堯任一、二、三軍總司令;唐繼堯兼任雲南都督府都督。袁世凱調派八萬人進攻雲南,在四川被蔡鍔大敗。在這此護國戰爭中,同盟會方面又再次拉攏、依靠袍哥,袍哥武裝再次集聚,在各地作戰。四川護國軍司令部就設在溫江、崇州、雙流三縣交界的袍哥碼頭劉家濠,司令、副司令、參謀長都是原同志軍首領、袍哥大爺。

紅色袍哥
按中國共產黨如今的標準,袍哥會最少都要被列為非法組織,甚至是黑社會組織。但民國時期共產黨勢力較弱,加上四川政治舞臺上中央勢力與地方勢力錯綜複雜的矛盾,使得共產黨常常要依靠、利用這類鄉土組織的力量,因此有很多的袍哥頭目與共產黨聯絡緊密,甚至直接為共產黨辦事、提供方便,這些袍哥被共產黨稱為紅色袍哥。如邛州的川軍團長王伯高,二十軍駐成都辦事處少將主任杜重石。

政府的態度

消亡
國共戰爭末期,國民政府希望藉助四川特殊的地形延續政權,就如抗日戰爭時一樣,把首都從南京遷移到成都,後來又遷到西昌,試圖在四川與共產黨部隊抗爭下去。大多數袍哥大爺都參加了國民政府所組織抵抗共產黨武力進攻的部隊,五期"游擊幹部訓練班"的學員大多是袍哥,各地成立的反共救國軍、游擊挺進軍之類基本上全是袍哥武裝。人民解放軍奪下四川之後不久,1950年2月,國民黨殘餘力量在川西各地組織了一次反攻,其主要力量也都是袍哥。後來被共產黨作為典型批判的大地主劉文彩的弟弟劉文輝組織策劃執行了這次反攻,並且拱手交給了共產黨。劉文彩就是當時當地哥老會的主要幹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共政府以土地改革的方式加強對社會基層的控制、取締一切民間幫會組織,並且對抵抗解放軍的武裝袍哥會大肆鎮壓,包括給共產黨提供過幫助的紅色袍哥組織也都迅速瓦解了,其一百多年的歷史就此結束。


收錄日期: 2021-04-12 16:13:2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30000051KK0157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