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在中港兩地,就算是從未上過正規經濟學課程的普羅大眾,也不會對張五常的名字感到陌生。無他,作為新制度經濟學奠基者之一的張五常,過去20多年發表了上千篇以中文撰寫的「經濟散文」,將不少重要的經濟學概念,以深入淺出的文字推而廣之,在內地更引發了所謂「張五常熱」的現象。
張五常的「經濟散文」有其重要價值,但正如張言,他少以英語發表文章,給朋友「罵」了數十年,而在英語仍然主導學術世界的今日,以中文下筆寫作經濟文章,固可令10億以上的華人更易接觸,但對於鞏固其「學術地位」,卻也多少會有所吃虧。未知是否心有不甘,張五常趁其剛屆七十之年,將過往數十年寫就的30多篇英語文章結集成書﹕《Economic Explanation﹕Selected Papers of Steven N.S.Cheung》(張五常英語論文選),卻也洋洋大觀,當中雖有部分文章早有中譯文本,但能讀英語原文,自然更「原汁原味」,且可免卻讀上一些翻譯水準差劣文章時所面對的「苦痛」。
張五常先生的作品
期油研究報告
解釋投機套戥
除了「舊文」以外,《論文選》最叫人驚喜的是包括了兩篇從未發表的「新作」。其一是張五常一直提及、20多年前替石油公司作顧問時寫下了的研究報告,因合約所限不能將文稿發表,最後只容許張保留一篇「提綱式」小文章的發表權。該篇小文章解釋了一般商品期貨巿場和原油期貨交易的分別所在——原油期貨在付運和交收時因測量技術和成本問題,遠較一般商品困難,令到石油期貨巿場在當時難以持續運作。當然,今時今日石油期貨已大行其道,但這文章有價值之處,是解釋了一般商品期貨巿場為何可以運作,以及「投機」和「套戥」如何產生及兩者在期貨巿場的功能——將不同人士對於資訊的獲得和理解,變演為可以承擔的風險和價格變化。
執行專利制度
「交易成本」重要
論文集的另一篇「新作」(其實早已寫好,不過從未發表)嘗試說明產權和發明的關係。張氏在這篇文章的貢獻,是指出過往經濟學家就探討專利權制度利弊而出現的混亂,主要是未能分清發明者對發明品的權利(right to an invention),及對發明品進一步改進、創新、增值等的權利(right to invent),由此而令執行專利制度容易產生爭拗,忽略了「交易成本」在執行專利制度的重要性。
綜合張氏和過往經濟學家的意見,專利制度固因保障了發明者的利益而有刺激發明意欲的正面意義,但執行專利制度涉及「成本」,如成本過高則又容易「得不償失」,窒礙了將已有發明作進一步改進和創新。
《論文選》30多篇文章涉及的研究範圍廣闊,對於一般非從事經濟學研究人士,要在書中吸收的並非是每個研究題目的結論,而是學習張氏的思考和推論方法。正如張五常在書中自序提及他在1982年發表的《中國會走向資本主義的道路嗎﹖》(收在書中「Will China go Capitalist﹖」一文),該文最重要的地方,不是作出準確的推論,而是提供了一個理論架構,可以以之作為基礎,繼續觀察及分析中國的發展。
張氏的推論可簡化為︰中國政府於文革後痛定思痛,在鄧小平領導下確定了以開放經濟、保持政治穩定和提升生產力為三大政策方向,如此只有在能確立私有產權下,方可減低交易成本達致政策的目的。既然要確立私有產權,共產主義自然便只有名存實亡一途。
其實石油期貨也好、發明創新也好、一個國家的經濟制度也好,從「成本」架構進行分析,任何巿場或制度的出現,都要服膺「適者生存」的規則──向降低成本(以最低成本產生最大經濟效益)的方向演進,否則便只有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