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大熊貓 (雖然資料是取自 wwf 中國網站, 但我是經過思考才抽取有用資料作答的, 希望你看得出箇中分別)
作為熊科動物的一員,大熊貓 (Ailuropoda melanoleuca) 擁有食肉動物的消化系統,但它們卻罕見地適應了素食,以竹子為主食。竹子幾乎不含什麼營養,因此大熊貓必須每天要吃12~38公斤的竹子才能滿足自身的需求。失去竹林對它們來說是極大的危險,這是它們生存面臨的最大威脅。
大熊貓曾經廣泛分佈在中國的南部和東部,以及毗鄰的緬甸和越南北部。 隨著人類的擴張和發展,這個種群的棲息地已經被縮減到四川、甘肅和陝西省大約20個孤立的山林地區中。
導致大熊貓棲息地減少和破碎化的主要原因:
1. 森林和農業區域的變更 - 伐木/農業/薪柴/不斷增長的人口所需要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力發電
2. 中醫藥材的採集 - 採集活動破壞了大熊貓的棲息地,還導致了當地一些植物物種的滅絕。
3. 竹子的採摘
4. 偷獵 - 不少盜獵者並不是有意去盜獵大熊貓,但是他們獵取麝鹿、黑熊等動物的陷阱會傷害甚至殺死大熊貓。
5. 大規模開發活動,例如道路建設, 水力發電開發和採礦業
6. 非法野生物貿易和竹子死亡等自然現象也是大熊貓生存面臨的威脅之一 - 由於大熊貓無法在大範圍的棲息地間進行遷移, 因此,在週期性的竹子死亡期間,,它們很難找到新的食物補給區。而竹子的週期性生長是自然現象,根據種類的不同,一般每隔15年到120年死亡一次。
7. 由於不斷增長的人口數量和群居的生活方式, 許多熊貓的種群被隔離到不足1.2公里的竹林地區。 不僅如此, 人類向山脈斜坡地區遷移使大熊貓的棲息地日趨減少。
解決辦法
從1980年開始,WWF已經積極參與到大熊貓的保護中,同時WWF也是第一家獲中國政府邀請進入中國開展工作的國際非政府環保組織。 早期的大熊貓保護工作是對大熊貓生態學以及其行為舉止領域上的第一次廣泛且深入的研究。當前大熊貓保護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四川和甘肅的岷山以及陝西省的秦嶺地區。 這些地區的解決方案包括:
1. 增加自然保護區 - 大熊猫可以利用走廊,更容易找到食物和配偶。
2. 建立綠色走廊來連接被隔離的大熊貓群體 - 建立生態走廊把以上地區連接起來,現存的野生大熊貓的活動範圍將擴大,從而可以找到更多的食物和其他同類進行繁殖,基因組也將得到優化。
3. 加強巡護,防止偷獵和非法砍伐行為
4. 提高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的能力建設和業務水平,並長期對大熊貓進行監測和巡護 - 教當地居民可持續的伐木方法,引入生態旅遊等新的創收途經,提高當地人的環保意識,來實現在不損害居民自身經濟生活的條件下,保護大熊貓棲息地。
通過滿足當地居民的生活需要,鼓勵他們實施可持續的生活方式,才能使大熊貓生存下去。 WWF同四川、甘肅和陝西三省省政府已經在岷山地區和秦嶺山區開展了社區發展項目。
社區發展專案包括:
1. 為當地村莊提供替代生計項目來保證他們的收入,並且通過減少偷獵、伐木等對大熊貓棲息地有負面影響的行為。
2. 為當地村莊提供沼氣等的清潔能源,以及用來做飯和供暖的節能灶,為他們節省了很多原先花在砍柴生活上的時間。
3. 針對當地社區和政府工作人員進行環境問題方面的培訓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