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香港五大姓氏的資料?

2007-01-30 4:21 am
我想知道香港五大姓氏的資料,
有人可以告訴我嗎?
謝謝!!!!!!!!!!!!!!!

回答 (4)

2007-01-30 4:54 am
✔ 最佳答案
鄧氏

新界鄧氏,原籍江西省吉安府吉水縣白沙村,其祖漢黻公本是北宋承務郎,宦遊入粵,喜粵風俗之淳,在開寶六年 (973) , 卜宅於粵的寶安岑田 (今日錦田) ,立籍居住 (註二) 。至四世祖符公,在神宗熙寧二年 (1069) 登進士第,授陽替令,後來宦遊至本區,因覺風土優美,乃奉三代考妣,遷葬於此,並在圭角山下,創力瀛齋,建書樓,講書講學,其後更置客館書田於里附郭北門之橋,發膏火以資養四方來學之士。因此,符公乃為鄧氏遷居香港新界的始祖。

七世祖鄧銑,字元亮,南宋時為贛縣令。建炎三年 (1129) ,金人南下,銑公起兵勤王,護衛隆知太后等於虔州,獲功勳,並在戰亂中救獲未室皇姬,後來以之許配其子惟汲。惟汲與皇姬隱居岑田莊舍,生四子 : 林、杞、槐、梓。紹興間 (1191-1194 年間) ,惟汲公先卒,皇姬命長子林持手書見光宗,帝追封惟汲為稅院郡馬,賜祭田六頃,以及東莞地區的山場餉渡等,四子皆封國舍。長子林之子孫居粉嶺龍躍頭,三子槐子孫居大頭、黎洞等地,四子梓後人居錦田、廈村、輞井、西山、東頭、元朗、官涌、大嶼山塘福及東涌、上下高莆等地。

鄧銑族兄元禎公在南宋年間自岑田遷居屏山開基,是為屏山房始祖。其後子孫繁衍,遂分建坑尾、坑頭、塘坊、新村、橋頭圍、洪屋、灰沙圍及上章圍等村 (註六)。

鄧氏小史

鄧氏家族在錦田有悠久歷史,當地不少古都與這個家族有關。追溯錦田鄧氏要算到北宋初年,當年鄧氏祖先鄧漢黻由江西省遷居廣東,並於錦田一帶開枝散業。後來,鄧的四世孫鄧符於北宋熙寧二年中進士,授封為陽春縣縣令。而錦田的得名,其實與鄧氏家族甚有淵源,事緣明朝萬曆十五年,新安縣西部發生大旱以至饑荒,其時錦田水尾村的鄧元勳捐出一千石糧食賑災,後來知縣邱體乾得知此事,遂將地方易名為錦田,意為錦繡之鄉的意思。

清康熙九年 (1670) ,原居廣東嘉應州吉梅鄉的鄧君會公,自惠州歸善遷移新安長莆,後來徙青衣立業。其七世的廷桂公,於康熙二十七年 (1688) 遷居錦田橫台山。其後,該族後人繼分遷荃灣,禾塘咀及上下葵涌等地。

文氏

新界文氏,原籍江西省永新北鄉錢市,南宋景定間 (1260 -1264) ,其祖天瑞公隨堂兄璧公赴惠州居住。其後,堂兄文天祥抗元兵敗被執,從容就義,天瑞公則南逃今深圳地,定居三門東清後坑。

天瑞公無子,堂兄璧公以三子京子入繼,其後人孟常公居新田,遂為新田房開基祖:蔭公居屏山,後大埔泮涌村附近,其後人分今泰坑。
文祥:清代洋務派首領之一,盛京(近遼寧瀋陽市)正紅旗人。他曾歷任清朝工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1861年充任總理衙門大臣,參加「祺祥政變」。後官至武英殿大學士、軍機大臣。他奉行奕忻的主張,竭力推行洋務「新政」。

一些人名...

  文廷式:政治名人,江西萍鄉人,光緒進士,曾任翰林院侍讀學士。他贊成光緒親政,支持康有為發起強學會,因而受到慈禧太后的嫉視,被參革職。戊戌變法發生後,東渡日本。他能詩詞,也有慨歎時事之作,著有《雲起軒詩抄》、《聞塵偶記》等。文康:小說家,滿洲鑲紅旗人,曾官徽州知府,後改任駐藏大臣,以病未就任,卒於家中。晚年作有《兒女英雄傳》。

  文徵明:明代書畫家,長洲(今江蘇吳縣)人,詩文書畫皆工,由精於畫。他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名重於時,子弟甚多,人稱「吳門派」 文彭:篆刻家、書畫家,文徵明長子,繼承家學,亦善書畫,而精於篆刻,風格工穩,與何震並稱「文何」。

  文嘉:畫家,文徵名次子,工小楷書,善畫山水,筆墨秀潤,兼能花卉。

  文彥博:北宋宰相,汾州介休(今屬山西)人。他前後任事約50年之久,名聞四夷,後被封為潞國公。文天祥: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1276年任南宋右丞相被派往元軍中談判,後被扣留。脫險後,南下福建與張世傑、陸秀夫聯合抗元。1278年被俘,作《過零丁洋》以明志。後被押送至元大都,幾經威逼利誘,始終不屈。1283年1月9日遇害。

  文種:春秋時楚國人在越國任大夫,輔佐越王勾踐,君臣刻苦圖強,終於滅亡吳國。後勾踐聽信讒言,賜劍命他自殺。五、另根據河南社旗縣文姓後人文武先生收藏的(一九八七年二月修訂的)《文族宗譜》中記載:河南社旗縣文姓是在明朝初期由山西洪桐縣遷居到河南唐河縣李店,後又遷至河南社旗縣朱集鄉文窪村。

廖氏

新界廖氏,原籍福建汀州,其祖仲傑公於元朝末年,居新界境內,初住屯門,再福田,三徙雙魚境內,在元至正十年 (1350) 定居上水。

廖姓源流有下列三大主流的記述
1、廖姓是「顏」姓和「繆」姓二姓合併而更改的「廖」姓 。
顏姓是冠蓋之官,繆姓是居衣裳之職。
商朝末年,殷商紂王暴虐無道,荒淫絕諫,殘殺忠良,朝臣臣民離心。 顏姓和繆姓就放棄官職,隱居起來(在今武威附近)。後來二人恐怕子孫被追蹤受到連累,兩人商量把二姓合併為廖姓,以表示志同道合,留形不忘本源。
2、依據「廖氏源流序」(大清乾院進士翰林院學士裔孫 鴻章字羽明)的另一譜世:
廖氏在商代為子姓,商王封叔安於汝南郡(今河南省汝南縣)叫做飂。
至春秋時將飂姓更改為廖姓,這是廖姓的由來 。(迄今有二千五、六百年的歷史)
3、廖姓的由來出自周朝姬姓,周文王的兒子伯廖的後代子孫,以其名字中的”廖”為氏,望族居住在鉅鹿郡(今河北省平鄉縣)。
廖氏的郡望有武威、汝南及鉅鹿的分別。

侯氏

新界侯氏,原籍廣東番禺。北宋時,侯五郎今上水地區,五傳至仲猷公,才遷居河上鄉。仲猷公生卓峰,卓峰生六子:明初,長二三四子皆居河上鄉。五子遷谷田,清乾隆末年,其後人遷居金錢及燕崗:道光初年,其後人亦有分遷鳳崗。

歷史來源
「侯」源出:

一、出自姬姓。以爵位為氏。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春秋時晉國哀侯及其弟?侯皆被晉武公所殺,子孫逃奔他國,以原封爵位"侯"為氏。魏國侯嬴即為其後裔。

二、出自姒姓。據《姓氏考略》雲:夏後氏之裔,受封于侯國,子孫以為氏。

三、為鮮卑族複姓所改。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複姓侯奴氏、侯伏氏,進入中原後皆改為漢字單姓"侯"氏。

家族名人

侯弘實

唐代人,少年時曾夢見自己變為彩虹,飲水於河。有一僧人給他相面說:"此霓龍也。"成人後,官至節度使。

侯芭

西漢巨鹿人,著名文學家、哲學家揚雄的弟子,學習《太玄》、《法言》。這兩書是揚雄仿造《易經》和《論語》而作。

侯道華

唐代芮城人,好讀子書與經史,手不釋卷。曾在道院中靜養。相傳一天,從市中喝醉歸來,用力砍院前的松枝,說:"不要妨礙我飛到高處去。"七天後,松樹上有雲鶴出現,並傳出笙歌,侯道華飛坐在松頂,揮手成仙而去。

候繼圖

三國時蜀漢人,曾遊覽大慈寺,拾到桐葉一片,上面寫有詩七聯,便藏了起來,後來娶任氏女為妻,方知詩乃出自此婦之手。

侯方域(西元1618-1654年)

字朝宗,明末清初河南郡商邱人,擅長古文與寫詩,效法韓愈、歐陽修。與方以智、冒襄、陳貞慧合稱為四公子。侯方域曾與名妓李香君相愛,權貴田仰迷戀香君的色和藝,欲強娶香君,香君至死不從,血濺扇面。時人楊文驄借血跡繪成桃花。孔尚任根據此故事寫成傳奇《桃花扇》。

地望分佈

河北省西北部

仲猷公四弟仲宴公後人,在元代時開基谷豐嶺:清初,其後人再遷居丙崗。

彭氏

新界彭氏,原籍江西宜春廬陵。北宋年間,彭延年為潮州知事,後居潮州揭陽縣浦口村。北宋末年,金人南侵,延年公六子遂居各地:其五子 遷居廣東東莞,開基立業中公遂為東莞彭氏始祖。

公兩傳至桂公,在南宋年間,攜子 然居新安境內,以稼穡開基,初居龍山,後因鄧氏與其為鄰,並僭龍山地區,故該地彭氏遂徙居樓:明萬曆年間,復徙居粉璧嶺,立圍居住。然 然公生三子,為粉嶺彭氏三大房。

歷史來源 「彭」源出 ;

一﹕以國名為氏,據《元和姓纂》所載,大彭為商代的諸侯,大彭國在江蘇徐州氏。其後有彭氏。一說大彭即為「彭祖」。

二﹕為古代少數民族的姓氏。據《晉書》所載,安定胡水胡有彭氏。又據《姓氏考略》云;西羌,南蠻皆有彭氏。
2007-01-30 4:40 am
陳李張王何
參考: me
2007-01-30 4:26 am
陳李張王何
2007-01-30 4:25 am
有好多...好難答!!!!!


收錄日期: 2021-04-20 23:13:3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29000051KK0344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