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這才是我與"雨衣"大大想法的最大不同吧,或許他真是一位藥師也不一定,所以很重視用藥的細節。
但我更重視與醫師積極配合,除了配合用藥,更重要的是配合飲食控制,我認為這才是唯一健康之道。不配合飲食控制、只依賴血糖藥的糖尿病人,其實是對自己很不負責任的、很任性的病人。
也因此,我對"雨衣"大大所說:「糖尿病是無法痊癒的,必須終生依賴藥物控制。」的說法很不以為然,不是因為他這些話說得準不準確的問題,而是通篇太過以偏蓋全,又不包容別人可能值得參考的意見,結果是:反而容易誤導人,以為只要按時吃藥就萬事大吉,而這正是我期期以為不可的。
這些糖尿病患基本用藥須知的細節我當然知道,但歸根結底,就我認知,一個糖尿病患必須很清楚的三個基本重點是:一、要依照醫師指示確實服藥、絕不擅自改變劑量,才能確實控制血糖,這是第一要務。二、是要確實配合醫師指示做好飲食控制,身體才有可能重拾健康,這是第二部曲。三、要隨時掌握身體的狀況並記錄下來(主要是飲食內容與身體有任何狀況的時間點紀錄),以便和醫師討論,醫師用藥時會更準確。能做到這三點,才能算是盡到病人的責任了。醫師再優秀,碰到不盡責的病患,也只能喈嘆畢竟身體是你自己的而已。
其實,之前在回答問題時,我還一直很想說的是,經歷了父親的過程後,我深深體會到新陳代謝科醫師是糖尿病患終身最依賴的專業醫師,其他各科醫師的選擇最好都能配合他比較好,所以我很想建議"小咪子":既然有糖尿病的問題了,就慎選一位可靠的好醫師,之後所有的各科就診都以這一家醫院為主,不輕易更換醫院,以保留完整的病歷,日後的就醫過程才會順利配合。
千萬不要像我父親一樣,20年後累積的病例相當可觀,但是,眼科是三總、新陳代謝科在榮總、胸腔內科及骨科在台大,為了一份病歷證明,來回奔波在三個醫院之間不知多少趟,都只能開各自的証明,明明父親已雙目失明、需人全天照料,卻還是沒有一份完整的證明可以請外籍看護,苦頭可就吃大了。
還有就是最後兩年,三天兩頭奔波榮總時,深自慶幸交通還算方便(可以坐捷運),要是在三總,兩年來回內湖的計程車資就是天文數字了,哪裡能撐得過呢?
所以我會建議,醫院從一開始就要慎選,以新陳代謝科醫師為主,選好了就是一輩子的依賴與信賴了。這些話我當時很想說,後來想,人家才剛得一點點病,這樣好像說的太遠了些,有點觸霉頭的嫌疑,所以還是作罷,如果當時寫了,或許就沒有這麼大的誤會了。
另外就是關於飲食控制。記得當時,為了讓父親能比較無拘束的享受鮮奶油咖啡,我開始研究簡單、原味的烹調方式,以免父親的三酸甘油酯升高,所以決定利用美美的西餐排盤方式,中餐全面西吃,讓父親充分享受美食,也讓食物攝取量容易控制。
於是,父親的主食變成新鮮的雞腿排、魚排、豬排、牛排、羊排輪番上陣(每次大約一般份量的一半),完全不用沾醬,只加蒜頭醬油醃漬、或加鹽及迷迭香、巴西里等香草料粉,只要煎烤的火侯到位,一樣是美味滿點,搭配一份完全不用澱粉芶芡的蘑菇濃湯、一份生菜沙拉(用自己做的優格調淋醬或用橄欖油醋汁)、各種蒸煮的蔬菜、一點開胃小菜(可以過過口)、一小球馬鈴薯泥或一小塊起士烤南瓜,再外加一杯無糖鮮奶油咖啡,只要把握三口蔬菜一口肉的原則,再偶而變換一些排餐以外的菜色,飲食控制就變得容易多了。
另外,雖然很注意熬燉骨頭湯補充鈣質,但怕膠原蛋白攝取不夠,骨髓未必補得到,所以每天的一個蛋,就做成膠原蛋白好吸收的海參蒸蛋,在每天早上吃,為父親補充膠原蛋白,以避免骨質疏鬆,父親也很愛吃,據他說,早上吃了一碗海參蒸蛋後,比較不會有飢餓感喔。
其實我自己也開始吃海參蒸蛋了,除了保養身體、避免骨質疏鬆,也因為最近流行膠原蛋白,再加上愛美。吃了真還蠻受用的,值得推薦,比起一般坊間膠原蛋白飲品或水解膠原蛋白之類的東西,要新鮮天然、實際的多了。雖然每天做蒸蛋是有一些些小麻煩,蠻值得的。
關於煎烤牛排可以參考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00803794
關於蘑菇濃湯的作法可以參考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6021205927
最後我要給"雨衣"大大一個建議:知識+是大家的園地,你分享你的知識,而在其他領域,你也正分享著別人的知識,何必太斤斤計較點數得失,沒有人是不需要別人協助的,何妨活得更自在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