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問題是有得對治的,中峰明本禪師法語:「心不迷不墮生死,業不繫不受形質,愛不重不入娑婆,念不起不生業累。蓋因迷起妄,由妄生執。順其所執,則愛之之念紛然而生,逆其所執,則憎之之習勃然而起。愛憎之情作,則死生之跡動轉遷流。新新不住,念念相續,以至一剎那間具九百生滅。」
若你真的了解佛理就知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世間一切事物都成、住、壞、空。若你能了解事實的真相,便可常用正知正見來觀想。欲念來自對事物表面的迷戀及執取,但若仔細了解一切事物都會變化,不能永留。若欲念起時便要以不淨觀來對治,那是有效的方法,一方面可消減欲望;另一方面可增加正念,減低貪欲、執著。最重要的是常提起心力練習觀想,若能克服自心的欲望,便能令煩惱轉菩提了。
以下引用釋暢懷 法師9種不觀法可參考:
六妙門之第四是「觀」。行者若修習觀門,則能生起九種不淨的觀想。
眾生從無始來,貪著世間色聲香味觸的五欲,以為美妙可愛,耽戀不捨,因而沈淪生死苦海,未能出離。假若人能勤修九種不淨觀法,想念純熟,心不分散,便能成就三昧,欲念除滅,惑業消盡,得證聖果。
行者先觀方死之人,便發現人既已死,追還無路。經云:「諸行無常,是生滅法。」凡有生必有死,乃常作此想,他人既如此,我何獨不然。古德云:「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看臨到我。」即以我所愛的人作此死想,專心一意,觀此死屍,逐漸心生驚畏,能破愛著之心。如果是利根者,用此九種假想觀法,便可成就;若是鈍根者,僅以懸心存想,恐難成就,必須親見死屍僵臥,始有所成。
九想觀法:
一、胖脹想
行者見屍體漸漸膨脹,猶如皮囊盛風,其相已經轉變,此身生時,容貌和悅,眼見耳聞,靈巧活潑,令人一見,心生愛樂,而今則變胖脹,是男是女,尚難辨別,昔之和顏悅色,今在何處?以此回觀我現在所愛之人,等於一塊冰肉,無異木石,何處可愛?又觀自己之身,遲早亦復如是,彼此莫不厭惡,我為甚麼因彼生愛,造諸惡業。如是起觀,便可除愛。
二、青瘀想
觀胖脹已;又觀死屍,皮肉漸變為黃赤瘀色,或變黑青黝色,見其形相,生大怖畏,聞其臭氣,難近難親,生時一面光澤,又如春花,今復何在?我為甚麼愚迷,誑惑彼色,汝身與我,現雖尚存,早晚與此無異。如是思維,則可斷欲。
三、壞想
觀青瘀已;又觀死屍,皮肉裂壞,六分破碎,五臟腐敗,臭穢盈流,惡露已現,我平時所愛的人,即是如此之相,屎囊臭袋,薄皮外裹,汝身與我,現雖未死,遲早與此無異。如此存觀,即可除貪。
四、血塗漫想
既觀壞已;又觀死屍,從頭至足,烕身膿血流溢,我平時所愛的人,即是如此之相,汝身及我,早晚與此無異。如是作觀,即可卻著。
五、膿爛想
觀塗漫已;又觀死屍,九孔蟲膿流出,皮肉爛壞,狼籍在地,好容美貌,今仍在否?我身及汝,皆是如此。如是觀想,則可去愛。
六、蟲噉想
觀膿爛已;又觀死屍,為鳥獸挑破,或為蟲蛆爛,皮肉脫落,骨節解散,從前之盛粧淡飾,威儀端雅,以今觀察,完全假借外飾,虛張姿態,本無有實,以此想彼所愛,及與自己,有何差別?如是思維,即可除貪。
七、散想
觀蟲瞰已;又觀死屍,為禽獸所食,身形破散,筋銷骨離,頭足交橫,平時我所愛的人相,今在何處?回顧我身與彼,不久與此無異。如是體察,則可除愛。
八、骨想
既觀散已;又觀死屍,形骸暴露,皮肉已盡,但見白骨,狼籍於地,或為膏血染污,或白如珂貝,我平時所愛的人,是柔骜溫煖,其觸可樂,今唯存髑髏,與木石並無有異,見則甚可怖畏,觸則令人嘔吐,汝之骨相,本自如此,我何愚昧,戀戀不捨?自念我身,亦復如是,有何可愛?如是觀察,則可斷愛。
九、燒想
既觀骨已;又觀死屍,為火所燒,或以埋葬,火燒薪盡,則形同灰土,埋葬則肉腐骨銷,汝之平日沐浴香熏,華粉嚴飾,令人迷惑,今皆磨滅,我及與汝,莫不如此。常作此觀,可了生死。
須知道父母未生之前既無此身,而今亦畢竟無有此體,其身不過是從妄而生,從妄而死,生滅如空花水月,求實了不可得。
永嘉大師云:「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迷則有人生世界,悟則依正二報皆空。既然一切均為幻妄,又何必於妄上起貪生愛,造諸惡業,隨其業力,墮諸惡趣。
古德說:「貪瞋愛欲,能潤其身,身為苦本。」
所以欲想脫離痛苦,必定無身;欲想無身,必求無生;欲求無生,首斷其愛;欲斷其愛,必修九想觀法。九想觀法修成,便能轉凡成聖。
若真能看破、放下,一切便自在無礙了。人本來就有欲望,那是不能制止,但可以用般若智慧轉化為積極正面的,將這自私自利的念頭轉為利樂有情、慈悲濟世的胸襟,那才真是學佛的方向。
希望可以幫到你。阿彌陀佛。
(在佛法中,一切事物的問題都有解決的方法,若能多看佛理便會找到答案了,那是十分奇妙而吸引人的。)
參考資料:
http://www.bya.org.hk/life/medit/index.html
希望可以幫到你,阿隬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