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其實要睇返當時的情況,1930-1937年是中國當時少有的黃金十年,因為國內大小軍閥,都收入蔣介石名下,由中央政府發軍費,大顆兒就不用再爭地盤及向百姓敲搾軍費,國內情況就變得太平。而上海就發展成為東方之巴黎,鄰近香港的澳門,經濟發展迅速,話說中國第一條由民間集資興建的收費公路,就是當年歧關車路,是由澳門去廣州的,由此可見當時珠江的經濟發展,實際集中在西江一帶,而經濟蓬勃,才容得下一條收費公路。
而當時香港,經濟實際不是那麼好,不過與大陸的關係,就比較密切,當年中港之間,其實是沒有明確邊界,亦沒有關卡、鐵絲網等阻隔,兩地人民都可以自由往來,其實無分彼此。記得看過當年的一些掌故,其中有提及在香港的華人,有些子弟在廣州讀大學,但仍於香港居住,因為當年大學課程,不如今天般緊密,不用天天上堂,有堂上就坐火車到廣州聽課,聽完後就坐火車回來。那時的火車班次雖不密,但卻準時,而且分站不多,又不用過關辦出境手續,所以比現時的方便得多。
而1937-1939年,因為抗戰軍興,香港與大陸的關係就緊密了。因為香港成為國民政府對外國宣傳抗戰,爭取外國支持的基地。而外國支持者,仍是採購軍火案,因為當時中國工業落後,軍事工業產品有限,許多武器彈藥,都要入口,連鋼材也需要入口!而中國沿海城市多落入日軍手中,香港就成了對外軍火貿易的窗口,香港人就不知道,因為當年香港政府禁止香港華人介入中國國內的戰爭中,所以有關的軍火業務就多不公開,武器交收亦不在香港水域內進行。不過付款就會通過香港的銀行做電匯,或者做外匯結算等。因為當時港幣,是以銀本位的,因此就相對其他貨幣穩定及可靠,當年港幣是省港澳通行的貨幣,而國府就可以用港幣做結算,會比老法幣受外商歡迎。
另外自1902年起,英日簽訂同盟,所以英國與日本是盟友關係,因為香港為英國殖民地,所以大家都相信日本不會打香港,所以華南地區的難民及商人,都會來香港避難,使到當時香港的商貿突然繁榮起來。而當時最活躍的商業活動,就是走私了。因為廣州被日軍佔領之後,廣東省各地,仍在國軍控制下,不過國軍軍力有限,所以珠江三角洲一帶就成了無政府狀態,加上珠江河道縱橫交錯,仍是走私貨運的溫床。因為不論和平或打仗,平民都要吃飯幹活,也需要日用品,所以當年走私者,不是甚麼違禁品,而是一般貨物,不過無政府可以報關,就成為私貨。而當年最有名之走私基地,仍今日之東平洲了。東平洲接近南澳,交通方便,仍是外國貨物流入中國國境的主要通道。當年東平洲就成了大貨倉,各類商品以及昂貴的電油,都有大量儲存,以應軍民所需,誠仍抗戰眾生相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