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介紹(多字)

2007-01-28 7:16 am
如題............................................................................................................................................................................

回答 (12)

2007-02-03 12:31 am
✔ 最佳答案
(((因4000字所限,生平不作發表了,本人對他的才能與人格是絕不否定的,以前看過一篇幾好的文章,希望可以多些人分享,以下是引用一位師兄的感慨,請細心品嚐~)))

歷來對姜維的北伐貶多褒少,像《三國演義》篇末的長詩就有“姜維獨憑氣力高,九伐中原空勳勞”之說。 而大多數人也認為姜維的北伐極大地消耗了蜀漢的財力物力,致使日後被魏軍一攻即亡。 真的是這樣嗎?

根據《三國志》記載姜維歷次北伐,具體戰績是: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總的來說還是勝多敗少,軍隊損耗也是魏重蜀輕。 而且姜維北伐的基點已經從諸葛亮時秦嶺西縣和子午穀一線推進到西縣以北金城和渭水南岸的芒水一線了。 正是因為姜維多次挫敗曹魏大將曹爽,王經,才使得魏軍一直被卡制在秦嶺一線。土狹民寡僅一州之地的蜀漢竟迫使擁有九州之地的強大的曹魏被迫 採取戰略防守長達三十年,這在中國軍事史上是極為罕見的。至於北伐中的兩次失敗,都是敗在魏將鄧艾手裏,我一向認為鄧艾是魏國最優秀的將領。而且姜維攻,鄧艾守,從兵力和補給上也是魏國占優,姜維敗在他的手裏可謂敗得其所。 說姜維北伐在一定程度上維繫了不斷衰退的蜀漢政權,一點也不過分。

   曾有人說姜維北伐造成了蜀漢“兵困民疲”,這的確是不克避免的,但同樣道理魏國也有損耗啊,而且作為戰敗方的魏國損耗遠比蜀漢來得大,因此我們不妨認為 正是姜維的積極北伐才縮小了蜀魏兩國之間國力的差距啊。

[苦撐危局]

  曾有一種觀點,西川地險民強,易守難攻。只需死守消耗魏軍,不至於過早被滅亡。 這句話從理論上講是不錯,但我也要再者引用著名足球教練遲尚斌的一句話“守是守不住的”。東晉桓溫就憑七千士卒收服了西蜀!

   以攻代守,積極北伐,以漢中為屏障,保衛成都的安全,這個戰略是諸葛亮在世時就定下的,如果說這是錯的話,那麼姜維只是在延續諸葛亮的錯誤而已。 諸葛亮死後,蜀漢的人才衰退的速度也極快,朝中漸漸被奸臣把持。其中尤以最受劉禪寵愛的宦官黃皓最為突出。 董允在世時,每見黃皓必怒斥之,所以黃皓不敢有所作為。董允過世,朝中便無人再能制得住他。姜維曾想出去黃皓,但為劉禪所阻。而黃皓也因此忌恨 姜維,屢屢想奪去姜維的兵權,然後加以謀害。姜維深知其中厲害,所以不敢放棄兵權。而保住兵權的唯一方法就是領兵出戰,不打仗還要你帶兵幹嗎? 這個道理很簡單。設使姜維採取堅壁固守的策略的話,那麼不久他就會被削去兵權,而由黃皓的親信閻宇來替代,請持“堅守論”的朋友們想一下,閻宇帶兵的話 蜀漢能守多久呢?三十年嗎?三年就不錯了!
  到了蜀漢後期,優秀的將領也不多了,稱得上的只有王平,廖化,張翼,以及後來的降將夏侯霸。面對強大的魏軍,姜維一人要擔負起統帥,大將,參謀的全部職責。 稍懂軍事的人可以理解姜維當時作戰的艱難了吧,可是儘管是在這種條件下,姜維仍然能在戰術上不斷取得勝利,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去指責他呢?

[蜀漢最後的奮戰]

  西元263年,鍾會,鄧艾領大軍征蜀。這是二十九年來魏國頭一次主動進攻,時間是在姜維屯田避禍的兩年後。你看,你不攻,對方就來攻了! 姜維採取廖化的建議合兵一處,死守劍閣天險。鍾會十萬大軍在姜維五萬蜀軍的堅守下,寸步難進。就在鍾會幾乎想要撤軍的時候,素有膽略 的鄧艾偷渡陰平得手,直趨成都,在擊敗諸葛瞻的部隊後,順利進至成都城下,怯懦的劉禪當即投降,使得姜維在劍閣死守的努力化為泡影。

  《晉陽秋》的作者孫盛指責姜維應該在鄧艾奇襲綿城,江油的時候迅速回兵成都,保衛成都,不該坐視蜀漢滅亡。我覺得這個指責太過牽強。 熟悉軍事的人都知道大軍回撤只要稍有不慎,被敵軍從後面抄襲的話,損失是很慘重的。隋以百萬大軍攻伐高麗,因補給不上而撤退,途中遭到高麗 軍隊的襲擊,當時高麗舉國之兵不過十萬,而隋軍在撤退的過程中整整損失了三十萬!姜維如果要撤軍,他後面的十萬鍾會大軍豈會坐視不理, 鍾會也是一代奇才,可以說姜維真想回守成都的話,他的五萬蜀軍將一卒不存!

  而我覺得應該受到指責的不是姜維,倒是那個死後贏得忠烈之名的諸葛瞻。諸葛瞻雖然對蜀漢忠心耿耿,但他沒有繼承孔明的謹慎的優點,而且不識兵法。 當時鄧艾攻綿竹不過數萬人,而諸葛瞻手中也有個兩三萬人。當時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據險死守,堅壁清野,根本不該迎戰鄧艾。鄧艾是久經沙場的名將,諸葛瞻 是個從沒正式參戰過的新手,正面應戰豈有不敗之理!人家姜維算的上是久經戰陣吧,還不是選擇死守,看樣學樣也應該會了。只要諸葛瞻據險死守,不出數月鄧艾 補給肯定出現問題。舉個例子東晉的一代豪傑大司馬桓溫,領四萬兵北伐,孤軍深入,兩次擊退前來攔截的前秦軍隊,直逼長安,前秦雄主符健就是採取堅壁清野的策略, 桓溫因軍糧不繼,只得徘徊灞水前,最後前秦徵調三萬精兵,雙方在白鹿原展開激戰,桓溫敗退......現在問題也是一樣,鄧艾孤軍深入西蜀重地,巴不得尋求蜀軍正面對決。 因為是在敵人的國土作戰,士兵的凝固力特別強,因為已經沒有後路可退了,孫子雲:深入則專,就是指這個道理。只要避開這種銳氣,等魏軍補給不繼,再在其回撤時給予致命一擊 或者等鍾會大軍撤退,姜維回撤合兵一處,鄧艾不死也難啊! 所以,在蜀漢最後一戰中應負戰敗全責的不識姜維,而是諸葛瞻,他實在對不起他死去的父親啊!

(((其實諸葛瞻一點我並不認同,又因為4000.......有機會再分享!)))

[士為知己者死]

  蜀漢最後一件大事就是姜維的假投降了。這件事在《漢晉春秋》,《華陽國志》上都有記載,陳壽說姜維“明斷不周,終至隕斃” 就是指的這件事。 姜維的計畫是:先騙取鍾會的信任,再借鍾會之手除去鄧艾,然後策動鍾會謀反,抵抗司馬昭派出的增援部隊,最後除去鍾會,復興蜀漢。 這個計畫及其危險,幾個步驟,只要一個環節出現差錯,就會全盤盡覆,前功盡棄。但姜維顧不得這些,在國破主降的情況下,他唯有利用鄧艾和鍾會不合這個唯一的條件, 來博一下,作為一名智將,來施展他個人舞臺上最後的一次奇謀!

  由於鍾會行事不密,軍士嘩變,被殺死了。而姜維更是死後被剖屍,他的那史書上記載的“大如鬥”的膽被血淋淋地挖出,如此慘死也是蜀漢史上僅有的一位....... 曾有人罵姜維假投降是變節的行為,對此我除了憤怒無話可說。姜維其實可以有許多的選擇,國君都降了,他本來就是魏將,他為什麼不可以降!但姜維沒有降。姜維也可以像 北地王那樣自殺來博個忠烈的名聲。但姜維也沒有那樣作。他恰恰是選擇了最危險,最不合時宜的做法,他自始至終都想維繫蜀漢的存在啊!

  記得有一部動畫片裏有這樣一句話 “比賽只要未到最後一刻,就不能放棄希望,當你放棄希望的時候,也是比賽結束的時候”姜維始終都沒有放棄希望,他奮鬥到了最後一刻,正確地說直到姜維倒下的那一刻,蜀漢 才算是真正滅亡...... 到底是什麼信念支持著姜維至死不渝地維繫蜀漢,我想姜維這樣做不是為別人,正是為報答當時把所有重任委託給他的孔明。姜維是為了報答孔明的知遇之恩而奮戰到最後一刻的 姜維是一個真正的“士”!一個甘“為知己者死”的“士”!

[為了忘卻的記憶]

  先賢已逝,留給我們後人的是無盡的追思。三國因其歷史上的特殊性,造就了無數的英才,當人們在為關張(((仲有趙雲!)))的武勇讚歎不已,為孔明那近似神的業績而感歎,當有人在為魏延鳴不平的時候 卻很少有人提起姜維,即使提到,也是將他和蜀漢的滅亡聯繫在一起,給予的則至多是惋惜和指責。

  後世對姜維的評價是不公正的,姜維因為特殊的歷史情形,註定成為蜀漢滅亡的見證者,殉葬者,註定為蜀漢的滅亡背負上沉重的責任(比他先死的人可以說都逃過此劫,在世的名氣又沒他大)

  但歷史對姜維又是公平的,它給予了姜維廣闊的舞臺讓他得以展現一名智勇雙全的將領的全部潛質,並且忠實地記錄下姜維為蜀漢所作的一切,讓我們後人看到的是一個頂天立地為蜀漢獻出自己畢生才能的男子漢!

  姜維作為一名將領不僅能使用謀略來迷惑敵軍取得勝利,同時他也能憑藉自己的武勇斬殺敵方大將,可以說他同時具備了智將和勇將的素質。沒有人能做到像他那樣來守護衰退的蜀漢,他的才能即使 放到名將如雲的前三國,也絕對是一流的。進前十名肯定沒問題! 或許只差一步姜維就能力挽狂瀾,復興蜀漢了,可政治上那樣腐敗的政權又能維持多久呢?

  往事越千年......

  望著眼前那群被激怒的魏軍士兵,姜維感到希望像一支離弦的箭那樣離他遠去,他拔劍砍翻一個,可突然覺得背後一疼,他中了一劍,姜維怒吼一聲,後面的士兵一呆,頓時半個腦袋被削去,鮮血濺上了姜維的臉龐 雙眼的視線變得模糊。他左臂一痛,又中了一劍。緊接著,身上的傷口越來越多,姜維的意識漸漸模糊,“就只能到這裏了嗎”姜維心裏這麼想,忽然身上的痛不覺得了,他眼前浮現出29年前,祁山大帳裏那個既是他恩師又是他摯友 的人對他的殷殷囑咐......“丞相,對不起了,我沒作好,我不能按先前的約定繼續守護蜀漢了.....”突然,姜維的心口一陣絞痛......

  每次望向西北方,總覺得有一顆星特別明亮,不知那是不是姜維的將星,如果是的話,我會暗暗地祝禱:“伯約,英魂可在,我在此為你遙祭了......"

謹以此文遙祭姜維逝世一千七百三十六年

(((再次感動中.....)))
圖在此http://hk.pg.photos.yahoo.com/ph/chiuwan1981/my_photos
參考: 網上找...
2007-02-07 9:04 pm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人,年少時父親戰死,和寡母相依為命。姜維個性冷刻,頭腦清楚,工作相當認真。史籍上記載,姜維精通鄭玄之儒學,但為人好立功名,善於結交黑白兩道,雖為布衣,在地方上卻擁有相當影響力。不久,便以姜維的父親昔日頗有戰功,且為因公殉職,乃由郡太守賜姜維中郎官,參與郡中軍事。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由於天水太守馬遵疑神疑鬼,逼使姜維不得不投奔諸葛亮。在和諸葛亮深談後,姜維大為感動,決心為光復漢室的大志而努力。

不久,馬謖兵敗街亭,諸葛亮從隴西緊急撤軍,姜維隨軍行動,因而與寡母離散。不久,其母派人送家信要求姜維回到故鄉,姜維卻慨然嘆道:「良田百頃,不在一畝,如今我已立志為光復漢室而效勞,只好移孝作忠,無法遵母命回鄉了。」

諸葛亮聞之非常感動,乃任命姜維為參謀本部的倉曹掾,並加封奉義將軍、當陽亭侯。姜維當年僅二十七歲。

諸葛亮非常喜歡姜維的才氣,他在寫給留府長使張裔和參軍蔣琬的信中表示:「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其人,涼州之上士也。」又稱「姜伯約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不久,又由朝廷加升姜維為中監軍征西將軍。

諸葛亮北征期間,姜維是參謀本部地位僅次於楊儀的要員,由於他文武兼備,在戰術規劃上承擔了更重要的任務。諸葛亮病逝後的撤軍行動中,負責抵擋司馬懿的追兵斷後重任的便是姜維。返回成都後,姜維受任右監軍輔漢將軍,實際統領諸軍,進封為平襄侯。

延熙元年,大將軍蔣琬進駐漢中,姜維隨侍在側,實際指揮軍事作戰,不久,蔣琬升遷大司馬,姜維也以司馬職銜,參與軍政決策,並數度由祈山西戰線,領軍北伐。延熙六年,蔣琬表姜維任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儼然成為蜀漢北伐軍團的總軍頭。這段期間,蔣琬和姜維配合甚佳,也是姜維最得心應手的時刻。

蔣琬去世後,姜維遷升衛將軍,和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姜維連敗汶山平原夷人、魏大將軍郭淮軍團,聲勢大振。但費禕卻以連年征戰,蜀漢國力大損,反對大規模用軍。姜維雖數度計劃由涼州大軍北伐,但費禕常祇批准一萬以下的兵員而已,讓姜維無法發揮實力。

延熙十六年,費禕遇刺逝世,鷹派立刻掌有實權。連續三年,姜維三次對曹魏用兵,雖有小勝,但都因糧食運送困難,不得不撤軍。

十九年,姜維升為大將軍,和鎮西大將軍胡濟會師於上邽,共同北伐。不幸胡濟遲至,致使姜維大軍為魏將鄧艾所敗,死傷慘重,這是姜維北方用兵,首度嚴重挫折。

隔年,姜維趁曹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反叛,由秦川率軍北征響應。曹魏大將軍司馬望和鄧艾聯手對抗,姜維力戰無效,後聞諸葛誕敗亡,乃領軍退回成都。

景耀元年,宦官黃皓專政,朝風敗壞,人人自危。加上經年攻戰,功績不立。黃皓搧動後主劉禪,有意以右大將軍閻宇代替姜維。姜維乃長期駐紮漢中,堅守劍閣,對付曹魏南征軍團的主力鄧艾及鍾會軍團。

景耀六年,鄧艾自陰平越險攻入,擊潰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軍團。劉禪向鄧艾投降,蜀漢至此亡國。

固守劍閣的姜維軍團未受絲毫損傷,聞訊後,立刻由廣漢、郪道南下 ,以探虛實。至涪關時,接到劉禪全軍投降之指令,全軍嘩然,將士咸怒,拔刀砍石。

姜維不得已,率軍向鍾會投降,鍾會以盛禮待之,問道:「將軍為什麼這麼遲才來呢?」姜維正色流涕道:「今天來,已經太早了呀!」鍾會甚其之。

姜維暗中搧動鍾會和鄧艾互鬥,以設法再興漢室,並密書給劉禪表示:「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將可使社稷轉危為安,日月幽而復明也。」

不久,鄧艾果然為鍾會所害,姜維更搧動鍾會以益州牧名義,據守蜀中發動叛變。但曹魏南征軍團不支持,雙方在成都發生爭戰,鍾會和姜維雙雙遇害。據說姜維為亂兵所殺,對方剖解其屍體,見其膽大如「斗」,皆甚奇之。姜維之妻子家人,也同時遇害。

《三國志》上記載,姜維雖貴為首席軍頭,掌有蜀漢軍政大權,但他生活非常儉樸,「宅舍弊薄,資財無餘.......輿馬取備,飲食節制,不奢不約,官給費用,隨手消盡.......並且樂學不倦,清素節約,自一時之儀表也」。
徐庶,字元直,潁州(今河南許昌)人。中國三國時期的人物。
徐庶年少時好任俠劍擊,初平時與石韜一同來到荊州,在荊州時與諸葛亮友善。劉備在新野時,徐庶曾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後來曹操征討荊州,徐庶與劉備一同南下,因其母被曹軍虜獲,徐庶只好向劉備辭別並投靠曹操。徐庶投靠曹操後,黃初時為右中郎將、御史中丞,太和時諸葛亮出兵隴右,知道徐庶仕財如此,曾感嘆地說:「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二人指徐庶與石韜,石韜曾與徐庶一同投靠曹操,黃初時為郡守、典農校尉)」。數年後徐庶病逝。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原為劉備的軍師,助劉備破曹操軍曹仁的八門金鎖陣,及後曹操幕僚程昱獻計,假托徐庶老母筆跡,寫信把徐庶騙到曹操陣營,徐母因痛心徐庶看不通當中詭計而自殺,因此徐庶十分痛恨曹操,終生沒有為曹操設一條計策,民間有「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歇後語。
2007-02-07 6:05 am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人,年少時父親戰死,和寡母相依為命。姜維個性冷刻,頭腦清楚,工作相當認真。史籍上記載,姜維精通鄭玄之儒學,但為人好立功名,善於結交黑白兩道,雖為布衣,在地方上卻擁有相當影響力。不久,便以姜維的父親昔日頗有戰功,且為因公殉職,乃由郡太守賜姜維中郎官,參與郡中軍事。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由於天水太守馬遵疑神疑鬼,逼使姜維不得不投奔諸葛亮。在和諸葛亮深談後,姜維大為感動,決心為光復漢室的大志而努力。

不久,馬謖兵敗街亭,諸葛亮從隴西緊急撤軍,姜維隨軍行動,因而與寡母離散。不久,其母派人送家信要求姜維回到故鄉,姜維卻慨然嘆道:「良田百頃,不在一畝,如今我已立志為光復漢室而效勞,只好移孝作忠,無法遵母命回鄉了。」

諸葛亮聞之非常感動,乃任命姜維為參謀本部的倉曹掾,並加封奉義將軍、當陽亭侯。姜維當年僅二十七歲。

諸葛亮非常喜歡姜維的才氣,他在寫給留府長使張裔和參軍蔣琬的信中表示:「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其人,涼州之上士也。」又稱「姜伯約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不久,又由朝廷加升姜維為中監軍征西將軍。

諸葛亮北征期間,姜維是參謀本部地位僅次於楊儀的要員,由於他文武兼備,在戰術規劃上承擔了更重要的任務。諸葛亮病逝後的撤軍行動中,負責抵擋司馬懿的追兵斷後重任的便是姜維。返回成都後,姜維受任右監軍輔漢將軍,實際統領諸軍,進封為平襄侯。

延熙元年,大將軍蔣琬進駐漢中,姜維隨侍在側,實際指揮軍事作戰,不久,蔣琬升遷大司馬,姜維也以司馬職銜,參與軍政決策,並數度由祈山西戰線,領軍北伐。延熙六年,蔣琬表姜維任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儼然成為蜀漢北伐軍團的總軍頭。這段期間,蔣琬和姜維配合甚佳,也是姜維最得心應手的時刻。

蔣琬去世後,姜維遷升衛將軍,和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姜維連敗汶山平原夷人、魏大將軍郭淮軍團,聲勢大振。但費禕卻以連年征戰,蜀漢國力大損,反對大規模用軍。姜維雖數度計劃由涼州大軍北伐,但費禕常祇批准一萬以下的兵員而已,讓姜維無法發揮實力。

延熙十六年,費禕遇刺逝世,鷹派立刻掌有實權。連續三年,姜維三次對曹魏用兵,雖有小勝,但都因糧食運送困難,不得不撤軍。

十九年,姜維升為大將軍,和鎮西大將軍胡濟會師於上邽,共同北伐。不幸胡濟遲至,致使姜維大軍為魏將鄧艾所敗,死傷慘重,這是姜維北方用兵,首度嚴重挫折。

隔年,姜維趁曹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反叛,由秦川率軍北征響應。曹魏大將軍司馬望和鄧艾聯手對抗,姜維力戰無效,後聞諸葛誕敗亡,乃領軍退回成都。

景耀元年,宦官黃皓專政,朝風敗壞,人人自危。加上經年攻戰,功績不立。黃皓搧動後主劉禪,有意以右大將軍閻宇代替姜維。姜維乃長期駐紮漢中,堅守劍閣,對付曹魏南征軍團的主力鄧艾及鍾會軍團。

景耀六年,鄧艾自陰平越險攻入,擊潰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軍團。劉禪向鄧艾投降,蜀漢至此亡國。

固守劍閣的姜維軍團未受絲毫損傷,聞訊後,立刻由廣漢、郪道南下 ,以探虛實。至涪關時,接到劉禪全軍投降之指令,全軍嘩然,將士咸怒,拔刀砍石。

姜維不得已,率軍向鍾會投降,鍾會以盛禮待之,問道:「將軍為什麼這麼遲才來呢?」姜維正色流涕道:「今天來,已經太早了呀!」鍾會甚其之。

姜維暗中搧動鍾會和鄧艾互鬥,以設法再興漢室,並密書給劉禪表示:「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將可使社稷轉危為安,日月幽而復明也。」

不久,鄧艾果然為鍾會所害,姜維更搧動鍾會以益州牧名義,據守蜀中發動叛變。但曹魏南征軍團不支持,雙方在成都發生爭戰,鍾會和姜維雙雙遇害。據說姜維為亂兵所殺,對方剖解其屍體,見其膽大如「斗」,皆甚奇之。姜維之妻子家人,也同時遇害。

《三國志》上記載,姜維雖貴為首席軍頭,掌有蜀漢軍政大權,但他生活非常儉樸,「宅舍弊薄,資財無餘.......輿馬取備,飲食節制,不奢不約,官給費用,隨手消盡.......並且樂學不倦,清素節約,自一時之儀表也」。
2007-02-02 4:03 am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人,年少時父親戰死,和寡母相依為命。姜維個性冷刻,頭腦清楚,工作相當認真。史籍上記載,姜維精通鄭玄之儒學,但為人好立功名,善於結交黑白兩道,雖為布衣,在地方上卻擁有相當影響力。不久,便以姜維的父親昔日頗有戰功,且為因公殉職,乃由郡太守賜姜維中郎官,參與郡中軍事。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由於天水太守馬遵疑神疑鬼,逼使姜維不得不投奔諸葛亮。在和諸葛亮深談後,姜維大為感動,決心為光復漢室的大志而努力。

不久,馬謖兵敗街亭,諸葛亮從隴西緊急撤軍,姜維隨軍行動,因而與寡母離散。不久,其母派人送家信要求姜維回到故鄉,姜維卻慨然嘆道:「良田百頃,不在一畝,如今我已立志為光復漢室而效勞,只好移孝作忠,無法遵母命回鄉了。」

諸葛亮聞之非常感動,乃任命姜維為參謀本部的倉曹掾,並加封奉義將軍、當陽亭侯。姜維當年僅二十七歲。

諸葛亮非常喜歡姜維的才氣,他在寫給留府長使張裔和參軍蔣琬的信中表示:「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其人,涼州之上士也。」又稱「姜伯約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不久,又由朝廷加升姜維為中監軍征西將軍。

諸葛亮北征期間,姜維是參謀本部地位僅次於楊儀的要員,由於他文武兼備,在戰術規劃上承擔了更重要的任務。諸葛亮病逝後的撤軍行動中,負責抵擋司馬懿的追兵斷後重任的便是姜維。返回成都後,姜維受任右監軍輔漢將軍,實際統領諸軍,進封為平襄侯。

延熙元年,大將軍蔣琬進駐漢中,姜維隨侍在側,實際指揮軍事作戰,不久,蔣琬升遷大司馬,姜維也以司馬職銜,參與軍政決策,並數度由祈山西戰線,領軍北伐。延熙六年,蔣琬表姜維任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儼然成為蜀漢北伐軍團的總軍頭。這段期間,蔣琬和姜維配合甚佳,也是姜維最得心應手的時刻。

蔣琬去世後,姜維遷升衛將軍,和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姜維連敗汶山平原夷人、魏大將軍郭淮軍團,聲勢大振。但費禕卻以連年征戰,蜀漢國力大損,反對大規模用軍。姜維雖數度計劃由涼州大軍北伐,但費禕常祇批准一萬以下的兵員而已,讓姜維無法發揮實力。

延熙十六年,費禕遇刺逝世,鷹派立刻掌有實權。連續三年,姜維三次對曹魏用兵,雖有小勝,但都因糧食運送困難,不得不撤軍。

十九年,姜維升為大將軍,和鎮西大將軍胡濟會師於上邽,共同北伐。不幸胡濟遲至,致使姜維大軍為魏將鄧艾所敗,死傷慘重,這是姜維北方用兵,首度嚴重挫折。

隔年,姜維趁曹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反叛,由秦川率軍北征響應。曹魏大將軍司馬望和鄧艾聯手對抗,姜維力戰無效,後聞諸葛誕敗亡,乃領軍退回成都。

景耀元年,宦官黃皓專政,朝風敗壞,人人自危。加上經年攻戰,功績不立。黃皓搧動後主劉禪,有意以右大將軍閻宇代替姜維。姜維乃長期駐紮漢中,堅守劍閣,對付曹魏南征軍團的主力鄧艾及鍾會軍團。

景耀六年,鄧艾自陰平越險攻入,擊潰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軍團。劉禪向鄧艾投降,蜀漢至此亡國。

固守劍閣的姜維軍團未受絲毫損傷,聞訊後,立刻由廣漢、郪道南下 ,以探虛實。至涪關時,接到劉禪全軍投降之指令,全軍嘩然,將士咸怒,拔刀砍石。

姜維不得已,率軍向鍾會投降,鍾會以盛禮待之,問道:「將軍為什麼這麼遲才來呢?」姜維正色流涕道:「今天來,已經太早了呀!」鍾會甚其之。

姜維暗中搧動鍾會和鄧艾互鬥,以設法再興漢室,並密書給劉禪表示:「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將可使社稷轉危為安,日月幽而復明也。」

不久,鄧艾果然為鍾會所害,姜維更搧動鍾會以益州牧名義,據守蜀中發動叛變。但曹魏南征軍團不支持,雙方在成都發生爭戰,鍾會和姜維雙雙遇害。據說姜維為亂兵所殺,對方剖解其屍體,見其膽大如「斗」,皆甚奇之。姜維之妻子家人,也同時遇害。

《三國志》上記載,姜維雖貴為首席軍頭,掌有蜀漢軍政大權,但他生活非常儉樸,「宅舍弊薄,資財無餘.......輿馬取備,飲食節制,不奢不約,官給費用,隨手消盡.......並且樂學不倦,清素節約,自一時之儀表也」。





PICTURES:


http://hk.search.yahoo.com/search/images/view?back=http%3A%2F%2Fhk.search.yahoo.com%2Fsearch%2Fimages%3Fp%3D%25E5%25A7%259C%25E7%25B6%25AD%26ei%3DUTF-8%26fr%3DFP-tab-web-t%26x%3Ddrt&w=292&h=500&imgurl=retrue.org%2Fimages%2Fk.jpg&rurl=http%3A%2F%2Fretrue.org%2F%3Fp%3D197&size=44.7kB&name=k.jpg&p=%E5%A7%9C%E7%B6%AD&type=jpeg&no=17&tt=7,175&oid=bb3d091926e3ac7e&ei=UTF-8
參考: Me, websites
2007-01-30 4:06 am
姜維字伯約

原是魏將,後投蜀漢.諸葛亮北伐時,是諸葛亮的得力助手.諸葛亮死後與蔣琬、費禕等成為蜀國的柱石.

諸葛亮北伐時,與曹真對峙了許久,也不能取勝.姜維向諸葛亮獻上一條計策,詐稱投降蜀漢是迫不得已,願和曹真裡應外合.曹真相信姜維,派大將費耀為外合.但可惜,魏兵大敗,將軍費耀身亡.諸葛亮死前,將所編兵書共24編,傳給姜維,希望他可以繼成復興漢室的遺願.

諸葛亮死後,大司馬蔣琬及大將軍費禕一直反對北伐中原.此二人在世時,姜維曾四次北伐,但多無功而回.二人死後至蜀漢滅亡短短十年間,姜維曾五次北伐,使蜀國國力大退.後主投降後,他曾詐降鐘會,希望能復興漢室,但失敗,被亂軍殺死.
參考: 自己
2007-01-28 7:37 pm
姜维
姜维(202-264),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人,三国末期蜀国名将。

姜维自幼少孤,和母亲一起生活。他喜好郑玄的经学,在郡中做上计掾,不久,任州中从事。姜维的父亲姜冏曾为郡中功曹,羌族、戎族叛乱时,他亲自保护郡太守,战死在疆场。因此,魏朝赐姜维中郎,命他参与管理本郡的军事。

建兴六年(魏太和二年,228年)春,蜀丞相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今甘肃东南部山地)。派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占据箕谷(今陕西宝鸡南),佯从斜谷道(今陕西眉县西南)攻郧,以牵制魏军主力。魏明帝曹睿派曹真率关右诸军,在郿重兵设防,诸葛亮却亲率大军攻祁山。时天水太守马遵正带姜维和功曹梁绪、主薄尹赏、主记梁虔等人随雍州刺史郭淮在各地视察。马遵闻蜀军至祁山后,诸县响应,郭淮闻后,决定东行,回上邽守备。马遵疑姜维等人有异心,于是,也乘夜随郭淮至上邽。姜维发现马遵已走,忙追随其后,可惜晚了一步,待姜维等人至上邽,城门已闭,不肯放其入城。姜维等人又返回冀县,冀县也不放姜维等人等进城。姜维等害怕,只好去投诸葛亮。时蜀军先锋马稷因违背诸葛亮的部署,又不听裨将军王平劝阻,擅自放弃街亭,依山立寨,以为据高临下击魏军势如破竹。结果被魏左将军张郃击败,失守战略要地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陇城镇,一说今天水东南)。马稷丧失街亭,使诸葛亮的主力侧翼受威胁,整个作战计划遭到破坏。诸葛亮只好攻克西县,率千余户和姜维等人班师。姜维于是同其母失散。

延熙元年(238年),姜维随大将军蒋琬驻扎汉中。蒋琬升大司马后,任命姜维为司马,多次率领偏师西进。延熙六年(243年),姜维升任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

延熙九年(246年),汶山郡(郡治绵质,今四川汶川西南)平康县(今四川松潘西)的少数民族聚众起事,反抗蜀汉统治。姜维率军征讨,恩威并施,迅速平定。

延熙十年(247年),姜维升任卫将军,与大将军费柿共录尚书事。同年,汶山郡平康县的夷族起事,姜维率兵讨平。不久,雍州(治长安,今西安西北)、凉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等地区的羌胡族人背魏降蜀。姜维率兵出陇右(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接应,与魏雍州刺史郭淮、讨蜀护军夏侯霸战于洮西(洮水以西)。胡族首领白虎文、治无戴等率部降蜀,姜维将其迁至蜀境。未迁走者皆为郭淮击平。

延熙十二年(249年),朝廷授予姜维符节。秋,姜维督军进攻雍州(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依傍曲山(今甘肃岷县东百里)筑两城。姜维熟悉陇西风俗民情,欲诱羌胡归蜀,以控制该地区。派牙门将句安、李歆等人驻守,并联合羌胡人进攻附近各郡。魏军则以征西将军郭淮与雍州刺吏陈泰统兵抵御。郭淮采取围城打援策略,命陈泰讨蜀护军徐质,南安太守邓艾进围曲城(今甘肃岷县东漳南),切断交通及水源,曲城蜀军困窘不堪。姜维被迫领兵救援,进至牛头山(甘肃岷县东南,洮河南岸),为陈泰军所阻。姜维闻郭淮率军进逼洮水,企图切断退路,迅速率军撤回。而句安、李歆等人因孤立无援,最终降魏。郭淮又西击羌人各部,留邓艾屯白水(今甘肃白龙江)北岸,以防蜀军反攻。姜维闻讯后,令廖化驻军白水南岸牵制邓艾,自率重兵奔袭洮城(今甘肃临潭西南)。后为邓艾所识破,并于当夜抢占洮城,姜维只得撤军退走。

延熙十三年(250年)十二月,姜维再次出兵陇右(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联合羌人,攻魏西平未克,俘魏中郎将郭循而还。

姜维认为自己熟悉西部风俗,又依仗才兼文武,想用羌族、胡族为羽翼,并说“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三国志·蜀书·姜维传》)。因此,他常常提出要大举兴兵。费祎多次制止他,拨给他的部队也从未超过万人。

费祎还对姜维说:“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不如且保国治民,谨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为希冀徼幸,决成败于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资治通鉴·卷第七十六》)。

延熙十六年(253年)春,费祎去世,姜维得行其志。三月,吴太傅诸葛恪再次兴师攻魏,发兵20万进攻淮南。姜维也乘机率数万人出石营(今甘肃省西和县西北),经董亭(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包围南安,魏雍州刺史陈泰率军解围,进至洛门(即洛门聚,今甘肃甘谷西)时,姜维因久攻南安不克,军粮已尽,撤围退走。

延熙十七年(254年),姜维主持蜀国内外军事。二月,魏中书令李丰与皇后之父光禄大夫张缉等密谋废易大臣,欲以太常夏侯玄代替司马师为大将军。事泄,司马师杀李丰、夏侯玄等,废张皇后,魏国一时陷于混乱。魏狄道长李简密向蜀汉请降。六月,姜维乘机率军攻魏,李简献城降,姜维占狄道(今甘肃临洮)。十月,姜维率军进围襄武(魏陇西郡治,今甘肃陇西南)。魏将徐质反击,蜀前军荡寇将军张嶷战死。姜维率军继至,击败魏军,斩杀徐质。魏军撤退,姜维乘胜进击,破河关(今甘肃临夏西北)、临洮(今甘肃岷县)等县,并迁河关、临洮、狄道三县民入川,率军撤回。

延熙十八年(255年)七月,蜀卫将军姜维乘魏大将军司马师病亡之际,督车骑将军夏侯霸、征西大将军张翼等数万人攻魏。八月,到达枹罕(今甘肃临夏东北),遂向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魏征西将军陈泰命雍州刺史王经率所部进驻狄道,待他率主力自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到达后,再钳击蜀军。王经不俟陈泰军至即擅击蜀军,姜维率军先后故关(今甘肃临洮北)、洮西大败王经,魏军大部伤亡或逃亡,损兵数万,王经只残部万人还保狄道。姜维乘胜围狄道城。魏大将军司马昭命长水校尉邓艾出任安西将军,与陈泰并力抗击蜀军,并遣太尉司马孚为后援。陈泰与邓艾军会合后,分三路进至陇西,避开蜀军,出其不意地绕过高城岭(今甘肃渭源西北),进至狄道东南山上,燃火击鼓与城内联络,守军见援军至,士气大振。姜维即督军沿山进攻,被魏军击退。这时陈泰扬言截断蜀军退路,姜维遂于九月二十五日撤军退走钟堤(今甘肃临洮南)。

延熙十九年(256年)正月,姜维在驻地被后主封为大将军。六月,姜维与镇西将军胡济约定在上邽(今甘肃天水)会合。七月,姜维率先出兵祁山,闻邓艾有备,乃改从董亭(今甘肃武山南)攻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邓艾军抢占武城山(今甘肃武山西南)据险拒守。姜维见地利已失,强攻难克,乃夜渡渭水东进,沿山进取上邽。两军战于段谷(今甘肃天水西南)。胡济失期未至。蜀军交战不利,士卒溃散,死伤甚众。百姓因此埋怨姜维,而陇山以西的地方也趁机骚乱起来。姜维败归,谢过引责,自请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延熙二十年(257年)五月,魏将诸葛诞联合东吴在淮南起兵反司马昭。司马昭调关中兵力东下讨伐诸葛诞。姜维乘机攻魏秦川(渭水流域)。十二月,姜维率兵数万出骆谷(今陕西周至西南),到达沈岭(今陕西周至南)。当时,魏在长城(今陕西周至南)积存大量军粮,且防守薄弱。闻姜维至,众皆惶惧。魏征西将军司马望和安西将军邓艾恐姜维袭夺长城,立即合军据守。姜维军进至芒水(今陕西周至黑水),依山为营。司马望、邓艾军近水筑寨。蜀军多次挑战,魏军坚守不出,两军长期对峙。景耀元年(258年)三、四月间,姜维闻诸葛诞败亡,遂引军而还。并再次被任命为大将军。
2007-01-28 5:47 pm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人,年少時父親戰死,和寡母相依為命。姜維個性冷刻,頭腦清楚,工作相當認真。史籍上記載,姜維精通鄭玄之儒學,但為人好立功名,善於結交黑白兩道,雖為布衣,在地方上卻擁有相當影響力。不久,便以姜維的父親昔日頗有戰功,且為因公殉職,乃由郡太守賜姜維中郎官,參與郡中軍事。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由於天水太守馬遵疑神疑鬼,逼使姜維不得不投奔諸葛亮。在和諸葛亮深談後,姜維大為感動,決心為光復漢室的大志而努力。

不久,馬謖兵敗街亭,諸葛亮從隴西緊急撤軍,姜維隨軍行動,因而與寡母離散。不久,其母派人送家信要求姜維回到故鄉,姜維卻慨然嘆道:「良田百頃,不在一畝,如今我已立志為光復漢室而效勞,只好移孝作忠,無法遵母命回鄉了。」

諸葛亮聞之非常感動,乃任命姜維為參謀本部的倉曹掾,並加封奉義將軍、當陽亭侯。姜維當年僅二十七歲。

諸葛亮非常喜歡姜維的才氣,他在寫給留府長使張裔和參軍蔣琬的信中表示:「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其人,涼州之上士也。」又稱「姜伯約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不久,又由朝廷加升姜維為中監軍征西將軍。

諸葛亮北征期間,姜維是參謀本部地位僅次於楊儀的要員,由於他文武兼備,在戰術規劃上承擔了更重要的任務。諸葛亮病逝後的撤軍行動中,負責抵擋司馬懿的追兵斷後重任的便是姜維。返回成都後,姜維受任右監軍輔漢將軍,實際統領諸軍,進封為平襄侯。

延熙元年,大將軍蔣琬進駐漢中,姜維隨侍在側,實際指揮軍事作戰,不久,蔣琬升遷大司馬,姜維也以司馬職銜,參與軍政決策,並數度由祈山西戰線,領軍北伐。延熙六年,蔣琬表姜維任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儼然成為蜀漢北伐軍團的總軍頭。這段期間,蔣琬和姜維配合甚佳,也是姜維最得心應手的時刻。

蔣琬去世後,姜維遷升衛將軍,和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姜維連敗汶山平原夷人、魏大將軍郭淮軍團,聲勢大振。但費禕卻以連年征戰,蜀漢國力大損,反對大規模用軍。姜維雖數度計劃由涼州大軍北伐,但費禕常祇批准一萬以下的兵員而已,讓姜維無法發揮實力。

延熙十六年,費禕遇刺逝世,鷹派立刻掌有實權。連續三年,姜維三次對曹魏用兵,雖有小勝,但都因糧食運送困難,不得不撤軍。

十九年,姜維升為大將軍,和鎮西大將軍胡濟會師於上邽,共同北伐。不幸胡濟遲至,致使姜維大軍為魏將鄧艾所敗,死傷慘重,這是姜維北方用兵,首度嚴重挫折。

隔年,姜維趁曹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反叛,由秦川率軍北征響應。曹魏大將軍司馬望和鄧艾聯手對抗,姜維力戰無效,後聞諸葛誕敗亡,乃領軍退回成都。

景耀元年,宦官黃皓專政,朝風敗壞,人人自危。加上經年攻戰,功績不立。黃皓搧動後主劉禪,有意以右大將軍閻宇代替姜維。姜維乃長期駐紮漢中,堅守劍閣,對付曹魏南征軍團的主力鄧艾及鍾會軍團。

景耀六年,鄧艾自陰平越險攻入,擊潰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軍團。劉禪向鄧艾投降,蜀漢至此亡國。

固守劍閣的姜維軍團未受絲毫損傷,聞訊後,立刻由廣漢、郪道南下 ,以探虛實。至涪關時,接到劉禪全軍投降之指令,全軍嘩然,將士咸怒,拔刀砍石。

姜維不得已,率軍向鍾會投降,鍾會以盛禮待之,問道:「將軍為什麼這麼遲才來呢?」姜維正色流涕道:「今天來,已經太早了呀!」鍾會甚其之。

姜維暗中搧動鍾會和鄧艾互鬥,以設法再興漢室,並密書給劉禪表示:「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將可使社稷轉危為安,日月幽而復明也。」

不久,鄧艾果然為鍾會所害,姜維更搧動鍾會以益州牧名義,據守蜀中發動叛變。但曹魏南征軍團不支持,雙方在成都發生爭戰,鍾會和姜維雙雙遇害。據說姜維為亂兵所殺,對方剖解其屍體,見其膽大如「斗」,皆甚奇之。姜維之妻子家人,也同時遇害。

《三國志》上記載,姜維雖貴為首席軍頭,掌有蜀漢軍政大權,但他生活非常儉樸,「宅舍弊薄,資財無餘.......輿馬取備,飲食節制,不奢不約,官給費用,隨手消盡.......並且樂學不倦,清素節約,自一時之儀表也」。
2007-01-28 5:19 pm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三國時代曹魏天水郡中郎將,後降蜀漢官至涼州刺史大將軍,天水郡冀縣(今甘肅甘谷縣)人。

前期
姜維父親早年死於羌﹑戎的叛亂中,與母親相依為命,姜維喜歡漢朝學者鄭玄的學說,時常結交一些豪傑,心中有大志。最初為曹魏將領,建興六年諸葛亮出兵祁山,當時姜維及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正與天水太守馬遵同行,馬遵聽到蜀軍將至且諸縣皆響應蜀軍,懷疑姜維等人皆有異心,遂棄姜維等人自行逃走,姜維等人察覺馬遵已逃走,想回去,但城門已關閉,想回去冀城也被拒於門外,在情勢所逼下投降蜀國(《三國演義》記述姜維曾用計使諸葛亮北伐受挫,然後諸葛亮用計收降姜維)。

姜維投降蜀國後,年僅27歲就封侯拜將,官拜義將軍,封當陽亭侯。諸葛亮對姜維評價很高,曾說:『姜維忠勤時事,思慮精密,我觀察他的才能,李邵、馬良都比不上他,為涼州的上選人才。』又說:『姜維不但在軍事上很有見解,而且為人勇敢大膽,深明義理,深解兵法。更為可貴的是此人心存漢室,我打算讓他一邊操練中虎步兵五六千人,一邊將我平生所學的軍事知識傳授給他,然後就帶他進宮去覲見後主,請後主予以重用。』。

234年諸葛亮死於五丈原後,蜀國後主加封姜維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諸軍,進封平襄侯。238年,隨諸葛亮的後繼者蔣琬(時為大將軍)遷往漢中。蔣琬不久升為大司馬,便以姜維為司馬。243年升為鎮西大將軍,涼州刺史。247年升衛將軍,與費禕共同行使尚書的職權,當年並平定汶山平康蠻人的反叛,以及在隴西﹑南安﹑金城界和魏國將軍郭淮﹑夏侯霸交戰。249年,劉禪授姜維假節,姜維出兵西平,沒有什麼重大戰果就撤兵。費禕還健在的時候,和姜維的戰略相左,主張主動攻擊的姜維每次出兵,費禕只給他一萬人的軍隊,所以也沒有重大戰果。

253年,姜維在費禕死後統領蜀國的軍權,開始大規模的北伐行動,和魏國互有勝敗。但256年和262年兩次大敗給鄧艾,蜀國軍力大傷,種下滅亡的遠因。此後姜維和蜀國宦官黃皓不合,為避禍而在沓中屯田。

263年,魏國將領鄧艾、鍾會進攻蜀國,姜維向朝廷發出警告並提出戰略,但是因為黃皓迷信鬼神,求神問卜之後認為魏國不會入侵,所以便將姜維的奏章壓下來,以致朝廷沒有人知道這個事情。魏軍勢如破竹,最後和蜀國軍隊在劍閣僵持不下,因為補給線太長,鍾會有退兵的意思,但是鄧艾主張冒險一博。鄧艾從陰平繞過劍閣奇襲,破了綿竹,殺死守將諸葛瞻、諸葛尚、黃崇、張遵、李球等,兵臨成都,最後劉禪決定投降。

姜維聽聞鄧艾攻破綿竹關後,又聽到許多關於劉禪的傳言,有說劉禪死守成都,有說劉禪往南中逃亡,又有說往東要投靠東吳,因此便捨棄劍閣往成都方向前進。不久接到後主投降的命令,蜀軍非常憤怒,紛紛拔刀砍石來發洩。於是姜維便決定假降鍾會,挑撥鐘會和鄧艾的關係,慫恿鐘會叛亂,意圖趁亂復興蜀國。但是最後魏軍沒有響應鍾會的叛亂,蜀地的魏軍發生兵變,鍾會、姜維和一些蜀國遺臣在亂軍中被殺。


姜維的評價歷年來頗具爭議,以下列舉正反面的評論。

正面的有三國志郤正說姜維:『位居蜀國上將,群臣之首,但屋宅十分簡陋,也沒有多餘的資財和妾室,家中沒有聲樂娛樂之物,穿衣、出行及日用都很簡樸,飲食上也很節制,薪水也都隨手用光;姜維之所以這樣,並不是刻意的表現的清廉高尚,而是滿足於這樣的待遇,沒有多餘的奢求罷了。評價一個人,如果以『成敗論英雄』,都認為姜維投降蜀國,最後被殺死和家族滅亡是失敗的,而不考慮其他方面,這是有春秋褒貶人物的本義。像姜維這樣好學不倦,樸素清廉的人,實在可以稱得上是三國時期的傑出人物。』。

負面的評價有東晉孫盛:『世人雖然有百種行徑,做萬種不一樣的事,但是忠孝義節卻是百行的冠冕也。姜維是魏國人而外奔蜀朝,違魏君徇私利,不可說是『忠』;捨棄老母,不可說是『孝』;害加舊邦魏國,不可說是『義』;國亡而不死難,不可說是『節』;且沒有德政而疲累地驅馳人民,身負抵禦外侮的任務而使國土失守,又不能說是『智勇』。這六樣美德,姜維一個也沒有。魏的叛臣,又有亡蜀國的亂相,而郤正卻說姜維是人的儀表,真不知道為什麼。縱使姜維好讀書而謙卑,又和強盜分財的義氣,因富貴了而怕死才投降一樣?』
參考: yahoo
2007-01-28 11:28 am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人,年少時父親戰死,和寡母相依為命。姜維個性冷刻,頭腦清楚,工作相當認真。史籍上記載,姜維精通鄭玄之儒學,但為人好立功名,善於結交黑白兩道,雖為布衣,在地方上卻擁有相當影響力。不久,便以姜維的父親昔日頗有戰功,且為因公殉職,乃由郡太守賜姜維中郎官,參與郡中軍事。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由於天水太守馬遵疑神疑鬼,逼使姜維不得不投奔諸葛亮。在和諸葛亮深談後,姜維大為感動,決心為光復漢室的大志而努力。

不久,馬謖兵敗街亭,諸葛亮從隴西緊急撤軍,姜維隨軍行動,因而與寡母離散。不久,其母派人送家信要求姜維回到故鄉,姜維卻慨然嘆道:「良田百頃,不在一畝,如今我已立志為光復漢室而效勞,只好移孝作忠,無法遵母命回鄉了。」

諸葛亮聞之非常感動,乃任命姜維為參謀本部的倉曹掾,並加封奉義將軍、當陽亭侯。姜維當年僅二十七歲。

諸葛亮非常喜歡姜維的才氣,他在寫給留府長使張裔和參軍蔣琬的信中表示:「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其人,涼州之上士也。」又稱「姜伯約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不久,又由朝廷加升姜維為中監軍征西將軍。

諸葛亮北征期間,姜維是參謀本部地位僅次於楊儀的要員,由於他文武兼備,在戰術規劃上承擔了更重要的任務。諸葛亮病逝後的撤軍行動中,負責抵擋司馬懿的追兵斷後重任的便是姜維。返回成都後,姜維受任右監軍輔漢將軍,實際統領諸軍,進封為平襄侯。

延熙元年,大將軍蔣琬進駐漢中,姜維隨侍在側,實際指揮軍事作戰,不久,蔣琬升遷大司馬,姜維也以司馬職銜,參與軍政決策,並數度由祈山西戰線,領軍北伐。延熙六年,蔣琬表姜維任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儼然成為蜀漢北伐軍團的總軍頭。這段期間,蔣琬和姜維配合甚佳,也是姜維最得心應手的時刻。

蔣琬去世後,姜維遷升衛將軍,和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姜維連敗汶山平原夷人、魏大將軍郭淮軍團,聲勢大振。但費禕卻以連年征戰,蜀漢國力大損,反對大規模用軍。姜維雖數度計劃由涼州大軍北伐,但費禕常祇批准一萬以下的兵員而已,讓姜維無法發揮實力。

延熙十六年,費禕遇刺逝世,鷹派立刻掌有實權。連續三年,姜維三次對曹魏用兵,雖有小勝,但都因糧食運送困難,不得不撤軍。

十九年,姜維升為大將軍,和鎮西大將軍胡濟會師於上邽,共同北伐。不幸胡濟遲至,致使姜維大軍為魏將鄧艾所敗,死傷慘重,這是姜維北方用兵,首度嚴重挫折。

隔年,姜維趁曹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反叛,由秦川率軍北征響應。曹魏大將軍司馬望和鄧艾聯手對抗,姜維力戰無效,後聞諸葛誕敗亡,乃領軍退回成都。

景耀元年,宦官黃皓專政,朝風敗壞,人人自危。加上經年攻戰,功績不立。黃皓搧動後主劉禪,有意以右大將軍閻宇代替姜維。姜維乃長期駐紮漢中,堅守劍閣,對付曹魏南征軍團的主力鄧艾及鍾會軍團。

景耀六年,鄧艾自陰平越險攻入,擊潰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軍團。劉禪向鄧艾投降,蜀漢至此亡國。

固守劍閣的姜維軍團未受絲毫損傷,聞訊後,立刻由廣漢、郪道南下 ,以探虛實。至涪關時,接到劉禪全軍投降之指令,全軍嘩然,將士咸怒,拔刀砍石。

姜維不得已,率軍向鍾會投降,鍾會以盛禮待之,問道:「將軍為什麼這麼遲才來呢?」姜維正色流涕道:「今天來,已經太早了呀!」鍾會甚其之。

姜維暗中搧動鍾會和鄧艾互鬥,以設法再興漢室,並密書給劉禪表示:「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將可使社稷轉危為安,日月幽而復明也。」

不久,鄧艾果然為鍾會所害,姜維更搧動鍾會以益州牧名義,據守蜀中發動叛變。但曹魏南征軍團不支持,雙方在成都發生爭戰,鍾會和姜維雙雙遇害。據說姜維為亂兵所殺,對方剖解其屍體,見其膽大如「斗」,皆甚奇之。姜維之妻子家人,也同時遇害。

《三國志》上記載,姜維雖貴為首席軍頭,掌有蜀漢軍政大權,但他生活非常儉樸,「宅舍弊薄,資財無餘.......輿馬取備,飲食節制,不奢不約,官給費用,隨手消盡.......並且樂學不倦,清素節約,自一時之儀表也」。
2007-01-28 8:01 am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人,年少時父親戰死,和寡母相依為命。姜維個性冷刻,頭腦清楚,工作相當認真。史籍上記載,姜維精通鄭玄之儒學,但為人好立功名,善於結交黑白兩道,雖為布衣,在地方上卻擁有相當影響力。不久,便以姜維的父親昔日頗有戰功,且為因公殉職,乃由郡太守賜姜維中郎官,參與郡中軍事。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由於天水太守馬遵疑神疑鬼,逼使姜維不得不投奔諸葛亮。在和諸葛亮深談後,姜維大為感動,決心為光復漢室的大志而努力。

不久,馬謖兵敗街亭,諸葛亮從隴西緊急撤軍,姜維隨軍行動,因而與寡母離散。不久,其母派人送家信要求姜維回到故鄉,姜維卻慨然嘆道:「良田百頃,不在一畝,如今我已立志為光復漢室而效勞,只好移孝作忠,無法遵母命回鄉了。」

諸葛亮聞之非常感動,乃任命姜維為參謀本部的倉曹掾,並加封奉義將軍、當陽亭侯。姜維當年僅二十七歲。

諸葛亮非常喜歡姜維的才氣,他在寫給留府長使張裔和參軍蔣琬的信中表示:「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其人,涼州之上士也。」又稱「姜伯約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不久,又由朝廷加升姜維為中監軍征西將軍。

諸葛亮北征期間,姜維是參謀本部地位僅次於楊儀的要員,由於他文武兼備,在戰術規劃上承擔了更重要的任務。諸葛亮病逝後的撤軍行動中,負責抵擋司馬懿的追兵斷後重任的便是姜維。返回成都後,姜維受任右監軍輔漢將軍,實際統領諸軍,進封為平襄侯。

延熙元年,大將軍蔣琬進駐漢中,姜維隨侍在側,實際指揮軍事作戰,不久,蔣琬升遷大司馬,姜維也以司馬職銜,參與軍政決策,並數度由祈山西戰線,領軍北伐。延熙六年,蔣琬表姜維任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儼然成為蜀漢北伐軍團的總軍頭。這段期間,蔣琬和姜維配合甚佳,也是姜維最得心應手的時刻。

蔣琬去世後,姜維遷升衛將軍,和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姜維連敗汶山平原夷人、魏大將軍郭淮軍團,聲勢大振。但費禕卻以連年征戰,蜀漢國力大損,反對大規模用軍。姜維雖數度計劃由涼州大軍北伐,但費禕常祇批准一萬以下的兵員而已,讓姜維無法發揮實力。

延熙十六年,費禕遇刺逝世,鷹派立刻掌有實權。連續三年,姜維三次對曹魏用兵,雖有小勝,但都因糧食運送困難,不得不撤軍。

十九年,姜維升為大將軍,和鎮西大將軍胡濟會師於上邽,共同北伐。不幸胡濟遲至,致使姜維大軍為魏將鄧艾所敗,死傷慘重,這是姜維北方用兵,首度嚴重挫折。

隔年,姜維趁曹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反叛,由秦川率軍北征響應。曹魏大將軍司馬望和鄧艾聯手對抗,姜維力戰無效,後聞諸葛誕敗亡,乃領軍退回成都。

景耀元年,宦官黃皓專政,朝風敗壞,人人自危。加上經年攻戰,功績不立。黃皓搧動後主劉禪,有意以右大將軍閻宇代替姜維。姜維乃長期駐紮漢中,堅守劍閣,對付曹魏南征軍團的主力鄧艾及鍾會軍團。

景耀六年,鄧艾自陰平越險攻入,擊潰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軍團。劉禪向鄧艾投降,蜀漢至此亡國。

固守劍閣的姜維軍團未受絲毫損傷,聞訊後,立刻由廣漢、郪道南下 ,以探虛實。至涪關時,接到劉禪全軍投降之指令,全軍嘩然,將士咸怒,拔刀砍石。

姜維不得已,率軍向鍾會投降,鍾會以盛禮待之,問道:「將軍為什麼這麼遲才來呢?」姜維正色流涕道:「今天來,已經太早了呀!」鍾會甚其之。

姜維暗中搧動鍾會和鄧艾互鬥,以設法再興漢室,並密書給劉禪表示:「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將可使社稷轉危為安,日月幽而復明也。」

不久,鄧艾果然為鍾會所害,姜維更搧動鍾會以益州牧名義,據守蜀中發動叛變。但曹魏南征軍團不支持,雙方在成都發生爭戰,鍾會和姜維雙雙遇害。據說姜維為亂兵所殺,對方剖解其屍體,見其膽大如「斗」,皆甚奇之。姜維之妻子家人,也同時遇害。

《三國志》上記載,姜維雖貴為首席軍頭,掌有蜀漢軍政大權,但他生活非常儉樸,「宅舍弊薄,資財無餘.......輿馬取備,飲食節制,不奢不約,官給費用,隨手消盡.......並且樂學不倦,清素節約,自一時之儀表也」。
2007-01-28 7:22 am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三國時代曹魏天水郡中郎將,後降蜀漢官至涼州刺史大將軍,天水郡冀縣(今甘肅甘谷縣)人。

前期
姜維父親早年死於羌﹑戎的叛亂中,與母親相依為命,姜維喜歡漢朝學者鄭玄的學說,時常結交一些豪傑,心中有大志。最初為曹魏將領,建興六年諸葛亮出兵祁山,當時姜維及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正與天水太守馬遵同行,馬遵聽到蜀軍將至且諸縣皆響應蜀軍,懷疑姜維等人皆有異心,遂棄姜維等人自行逃走,姜維等人察覺馬遵已逃走,想回去,但城門已關閉,想回去冀城也被拒於門外,在情勢所逼下投降蜀國(《三國演義》記述姜維曾用計使諸葛亮北伐受挫,然後諸葛亮用計收降姜維)。

姜維投降蜀國後,年僅27歲就封侯拜將,官拜義將軍,封當陽亭侯。諸葛亮對姜維評價很高,曾說:『姜維忠勤時事,思慮精密,我觀察他的才能,李邵、馬良都比不上他,為涼州的上選人才。』又說:『姜維不但在軍事上很有見解,而且為人勇敢大膽,深明義理,深解兵法。更為可貴的是此人心存漢室,我打算讓他一邊操練中虎步兵五六千人,一邊將我平生所學的軍事知識傳授給他,然後就帶他進宮去覲見後主,請後主予以重用。』。

234年諸葛亮死於五丈原後,蜀國後主加封姜維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諸軍,進封平襄侯。238年,隨諸葛亮的後繼者蔣琬(時為大將軍)遷往漢中。蔣琬不久升為大司馬,便以姜維為司馬。243年升為鎮西大將軍,涼州刺史。247年升衛將軍,與費禕共同行使尚書的職權,當年並平定汶山平康蠻人的反叛,以及在隴西﹑南安﹑金城界和魏國將軍郭淮﹑夏侯霸交戰。249年,劉禪授姜維假節,姜維出兵西平,沒有什麼重大戰果就撤兵。費禕還健在的時候,和姜維的戰略相左,主張主動攻擊的姜維每次出兵,費禕只給他一萬人的軍隊,所以也沒有重大戰果。

253年,姜維在費禕死後統領蜀國的軍權,開始大規模的北伐行動,和魏國互有勝敗。但256年和262年兩次大敗給鄧艾,蜀國軍力大傷,種下滅亡的遠因。此後姜維和蜀國宦官黃皓不合,為避禍而在沓中屯田。

263年,魏國將領鄧艾、鍾會進攻蜀國,姜維向朝廷發出警告並提出戰略,但是因為黃皓迷信鬼神,求神問卜之後認為魏國不會入侵,所以便將姜維的奏章壓下來,以致朝廷沒有人知道這個事情。魏軍勢如破竹,最後和蜀國軍隊在劍閣僵持不下,因為補給線太長,鍾會有退兵的意思,但是鄧艾主張冒險一博。鄧艾從陰平繞過劍閣奇襲,破了綿竹,殺死守將諸葛瞻、諸葛尚、黃崇、張遵、李球等,兵臨成都,最後劉禪決定投降。

姜維聽聞鄧艾攻破綿竹關後,又聽到許多關於劉禪的傳言,有說劉禪死守成都,有說劉禪往南中逃亡,又有說往東要投靠東吳,因此便捨棄劍閣往成都方向前進。不久接到後主投降的命令,蜀軍非常憤怒,紛紛拔刀砍石來發洩。於是姜維便決定假降鍾會,挑撥鐘會和鄧艾的關係,慫恿鐘會叛亂,意圖趁亂復興蜀國。但是最後魏軍沒有響應鍾會的叛亂,蜀地的魏軍發生兵變,鍾會、姜維和一些蜀國遺臣在亂軍中被殺。


姜維的評價歷年來頗具爭議,以下列舉正反面的評論。

正面的有三國志郤正說姜維:『位居蜀國上將,群臣之首,但屋宅十分簡陋,也沒有多餘的資財和妾室,家中沒有聲樂娛樂之物,穿衣、出行及日用都很簡樸,飲食上也很節制,薪水也都隨手用光;姜維之所以這樣,並不是刻意的表現的清廉高尚,而是滿足於這樣的待遇,沒有多餘的奢求罷了。評價一個人,如果以『成敗論英雄』,都認為姜維投降蜀國,最後被殺死和家族滅亡是失敗的,而不考慮其他方面,這是有春秋褒貶人物的本義。像姜維這樣好學不倦,樸素清廉的人,實在可以稱得上是三國時期的傑出人物。』。

負面的評價有東晉孫盛:『世人雖然有百種行徑,做萬種不一樣的事,但是忠孝義節卻是百行的冠冕也。姜維是魏國人而外奔蜀朝,違魏君徇私利,不可說是『忠』;捨棄老母,不可說是『孝』;害加舊邦魏國,不可說是『義』;國亡而不死難,不可說是『節』;且沒有德政而疲累地驅馳人民,身負抵禦外侮的任務而使國土失守,又不能說是『智勇』。這六樣美德,姜維一個也沒有。魏的叛臣,又有亡蜀國的亂相,而郤正卻說姜維是人的儀表,真不知道為什麼。縱使姜維好讀書而謙卑,又和強盜分財的義氣,因富貴了而怕死才投降一樣?』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04:0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27000051KK0501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