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生平

2007-01-28 6:52 am
求蒲松齡生平

回答 (3)

2007-01-28 6:55 am
✔ 最佳答案
蒲松齡( 1640-1715 ),清初傑出的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市)人。他出身於一個世代書香的沒落家庭。從小就熱衷功名利祿,但屢試不第,直到七十二歲始成貢生。除中年一度在寶應、高郵作幕賓外,長期在家鄉為塾師。蒲松齡一生窮困潦倒,《聊齋誌異》是他在教書期間陸續寫下的,是他數十年心血的結晶,也是他的代表作。他還寫了不少詩文、俚曲,唱出了災荒年月中人民的悲苦聲音。

《聊齋誌異》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蒲松齡雖然寫鬼、寫狐,實際上寫的是當時的社會和人。當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送對聯..趣事
蒲松齡從三十三歲起,直到七十一歲都在西鋪華家尚書府教書。
尚書在朝裡是個很大的官兒,當年華家尚書府整整占了西鋪半個莊子。最使他醉心的,還是華家的[藏書樓]。俗話說:河裡無水難留魚,蒲松齡能夠在華家教工二十多年書,真正牽住其心的,還是藏書樓裡的萬卷藏書。藏書樓離綽然堂很近,說藏書萬卷可一點也不過份。一卷、一卷的書,都是用綢子包著,要是把它堆成塊,那會比小山還高呢!.
蒲松齡在華家,布袍素食地過了三十多年滑苦的墊師生活。他除了教書、寫文章,那真是讀了一輩子的書。你想想:要不是他讀了萬卷樓的萬卷書又怎麼能把(聊齋誌異》寫得那樣情文並茂、感動人心,還流傳萬代呢?
那時蒲松齡常到這裡的王村集上去聽故事。有一次.他看到許多人愁眉苦臉的,一問原來是奸臣李化西要給自己過生日慶壽,叫莊戶人都給他送禮。蒲松齡心計過人.回到綽然堂提筆就寫了一副對聯。在奸臣做壽的那天找人送去了!八李化西一陣高興,連忙吩咐人把對聯在壽堂裡掛了起碼吋
聽說是蒲松齡寫的,看的人還會少了嗎?只見那對聯上寫著: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禮義廉
李化西看了,不禁心裡一陣嘀咕。人說蒲松齡是聰明人、有學問,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自古以來這八字都是連在一起用,他怎麼只寫了七個字?這不是蹊蹺事嗎?還沒等他琢磨透時,有人就奉承起來,說蒲松齡這副對聯寫得好,讚揚了李府的德行。
這話李化西自然聽得入耳,也就不再猜疑,把對聯整整掛了一天。可是,明眼人一看便知道,這是蒲松齡在戲弄他。上聯忘了寫八,忘和王同音,隱著[王八]。下聯沒有恥,隱著[無恥],轉著花兒罵了李化西這個奸臣[王八無恥]。儘管李化西第二天就把對聯撤去了,可是這樁事情,還是一傳十、十傳百,傳得東西南北都知道啦!.
俗話說:[打人莫打臉,罵人不揭短。]蒲松齡才是清水、渾水分得清哩!.就這樣,蒲松齡揭了奸臣的短,比打在奸臣臉上還叫他痛!.
2007-01-28 6:58 am
蒲松齡(一六四○ -- 一七一五),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是清代著名的小說家。他誕生在一個沒落的科甲相繼的世家。在他祖父的時代,家庭已開始衰落。他就是在貧困的家庭中長大的。從幼年起,他受家庭影響,羨慕功名,醉心科舉。十九歲初應童子試,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名振一時。此後屢試不第。


從20歲起,蒲松齡開始收集素材,鄒濤的《三借廬筆談》記載,蒲松齡作此書時,常設茶煙於道旁,「見行者過,必強與語,搜奇說異,隨人所知」,「偶聞一事,歸而粉飾之」,魯迅以為未必可信。蒲松齡40歲時完成志怪小說《聊齋誌異》,該書共有十二卷,四百九十余篇。同鄉好友王士禎則為《聊齋誌異》題詩:「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士禎對《聊齋誌異》甚為喜愛,給予極高評價,並為其作評點,甚至想以五百兩黃金欲購《聊齋誌異》之手稿而不可得。蒲松齡還為此立下家規:「餘生平惡筆一切遺稿不許閱諸他人。」,手稿由長子世代傳存,八世孫蒲英灝遺失下半部,今存上半部,收藏於遼寧圖書館,是中國古典小說唯一存世的手稿。除此之外,蒲松齡還創作了詩、詞、散文、俚曲等,還有一篇長篇白話小說《醒世姻緣傳》(《醒世姻緣傳》作者西周生,一般以為即《聊齋誌異》作者蒲松齡,但不少學者對此說持異議)。


三十一歲,迫於家貧,應聘任江蘇寶應縣知縣的幕僚,次年辭職回鄉。此後一直在鄉紳家設帳教學,有機會時仍應考。四十五歲,在濟南應試,因病沒有終場。四十八歲,再游濟南,仍未考中。


七十一歲,始成貢生,四年後逝世。他一生科舉不得意,長期過著貧困的墊師生活;他的大部分活動在淄邑和濟南之間,但接觸的人物卻非常廣泛,上至統治階層人物,下至農夫村婦、僧道術士。他同情農民疾苦,不滿現實,但又始終不忘進取功名,他既收集過民間的故事傳說,又有豐富的生活閱歷,為他的創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他的《聊齋誌異》,在二十歲左右開始創作,四十歲前後成書,其後不斷增補,五十歲才寫定。此外,又著有《聊齋文集》、《詩集》等。他在中國文學界得享盛名,就是由於《聊齋誌異》一書。


蒲松齡生活在明末清初,出身小地主小商人家庭。19歲時參加縣府的考試,奪得第一名,取中秀才。然而他在之後科舉場中很不得意,滿腹實學,屢不中舉,到了71歲,才考得了貢生。


康熙九年(1671年),蒲松齡在江蘇省寶應縣為同鄉進士孫蕙做幕僚,後隨往高郵,一年後回家鄉,在一個姓畢的人家做私塾老師,教學近40年,直到71歲歸家。康熙五十四年病逝,一生頗不得意。
2007-01-28 6:58 am
蒲松齡生平

在十八世紀初,中國出
圖片參考: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chinaabc/chapter15/images/pusonglin.jpg
現了一部十分有名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以獨特的筆法在書中描繪了一大批狐怪的故事。
  蒲松齡(1640-1715年)是中國清朝文學家。他出身於商人家庭,一生以教書為業。蒲松齡一生創作多部文學作品,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是他的代表作。

  《聊齋志異》共有四百三十一篇,其中短的三兩百字,長的數千字。全書以講狐說鬼的獨特手法,抨擊封建禮教的束縛、科舉制度的腐朽以及封建禮教的僵化,主張個性自由。書中描寫愛情的作品最為讀者喜愛。這些愛情故事多為人與狐鬼相戀,表現青年男女衝破封建禮教束縛的願望。

  《聊齋志異》中的狐狸大都以美麗善良的少女出現,其中尤以《小翠》中的小翠最有光彩。這篇小說情節曲折,引人入勝,作者以高超的技法塑造了一個清純、善良、機智、特別惹人喜愛的少女形象。作家只在結尾處點明小翠本來是一隻小狐狸,因為它的母親在王太常家避過難,所以化作人形來報答王家。

  同樣是寫狐狸,在《狐嫁女》中,蒲松齡描寫了狐狸一家嫁女時的溫馨場面。狐狸一家溫文爾雅,把闖入它們中的人類視為友好的貴賓熱情款待,使讀者忘卻了現實生活中的種種不幸與坎坷。

  除了美麗的狐狸,《聊齋志異》中也有醜陋而性情善良的狐狸。《醜狐》講一隻醜陋的狐狸,看到一個書生非常貧窮,於是資助他一家的生活。等到自己有了漂亮的衣服、舒適的房子之後,這個書生卻請來一位術士,要術士把醜狐趕走。醜狐對書生的忘恩負義非常氣憤,不僅索回了給予書生的一切,還用怪物懲罰了他。作者藉以表達對人類某些惡行的譴責。

  《聊齋志異》中也有貌美而殘忍的狐狸。《畫皮》中的狐狸披著一張漂亮的人皮,以吸人血為生,當然這只狐狸最後被人殺死。

  總的說來,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描繪了許多名義上是“狐狸”的女性形象,在她們身上寄託了一些人類不具有的優良品質。

  《聊齋志異》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不朽之作。二百多年以來被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流傳。其中的不少篇目還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廣受人們喜愛。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chinaabc/chapter15/chapter150301.htm
參考: hk.chiculture.net/etv.php?id=106705


收錄日期: 2021-04-27 21:18:5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27000051KK0488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