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資料(超急)

2007-01-28 4:46 am
粵劇資料(超急)
愈多愈好

回答 (2)

2007-01-28 5:20 am
✔ 最佳答案
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揉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最初演出的語言是中原音韻,又稱為戲棚官話。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為了方便宣揚革命而把演唱語言改為粵語,使廣州人更容易明白。粵劇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公佈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


唱做念打:

「唱」是指唱功,配合不同的角色有各自不同演唱的方式,包括平喉及子喉。平喉是平常說話的聲調。子喉是比平喉調子高了八度。大喉是使用粗獷聲音。同時,粵劇也會吸收不同的地方的獨特唱腔,例如來自福建的廣東南音、木魚、廣東的本地民謠粵謳及板眼。

「做」是指做功,即表演。當中包括手勢、臺步、走位、關目、做手、身段、水袖、翎子功、水發、抽象表演和傳統功架等等。

「念」是指念白,即念出台詞。用說話交代情節、人物的思想感情。

「打」是指武打,例如:舞水袖、水髮、玩扇子、武刀弄槍、耍棍揮棒,舞動旗幟等等。


行當:

粵劇的行當原為「末」、「生」、「旦」、「淨」、「丑」、「外」、「小」、「夫」、「貼」、「雜」的十大行當。後來被精簡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幫花旦」、「丑生」、「武生」。

這都是根據角色的年紀、性別、性格、外型等特徵來分類的。「末」代表年老角色。「生」代表男性角色。「旦」代表女性角色。「淨」就是性格剛強暴躁的男性角色。「丑」就是滑稽角色。


化妝:

香港歷史博物館內粵劇後團化妝的場景早期流行濃脂厚粉,但是所用化粧品比較簡單。小生不抹胭脂,最多是劃黑少許眼眉毛,花旦只是塗上粉末。根據行內習慣,所有老倌都是自行照著鏡子化妝。一般舊式化妝是先拉起臉部皮膚,用布條紮著頭髮,用白色顏料畫了個底稿,確定線條對稱公正,然後才正式填上其他鮮豔顏色。對於淨角(例如:張郃)的化妝,行內稱呼為「開面」。先用白色顏料描畫底稿,在眼睛及口部附近塗上黑色,把眉毛畫得長長並向上翹來表現威嚴,在其他的地方塗上紅色,就完成整個「開面」過程。當然不同行當就有其獨特的化妝方式。丑角常有一個大白點在臉的中央。其實化妝顏色以紅、黑、白、藍、黃為主。紅色代表血性忠勇,黑色代表剛耿忠直,白色代表奸惡陰險,藍色代表狂妄兇猛,黃色代表驃悍幹鍊。

到了二十年代,薛覺先把京劇、話劇及電影化妝法和傳統化妝法結合。化妝轉趨輕描淡掃,樸實自然。最常見的化妝就是「紅白臉」,先把整個臉塗上白色粉底,然後圍繞著眼睛及顴骨塗抹紅色胭脂。有時候畫了長長的眉毛,並使用鮮紅色的口紅。


戲服:

粵劇早期服飾主要是模仿明代衣冠式樣,並加以改良為戲服。清朝時期,京劇越來越受歡迎,交流逐漸增多,服裝制度亦漸受京劇影響,而且當時新劇目加入朝廷官員角色,部分戲服也有清朝官服的式樣。傳統京劇服裝可分為:蟒、靠、褶、帔、衣。而然傳統粵劇服裝可分為:

「蟒」:取材自朝廷的官禮服,是劇中王侯將相、后妃大臣於朝會大典穿著。
「靠」:又稱「甲」,即將士用的鎧甲,是劇中武將的戰袍。
「褶子」:又稱「海青」,是劇中廣泛使用的便服。
「開氅」:又稱「海長」,是劇中武將權臣在非禮儀場合穿著的便服。
「官衣」:又稱「圓領」或「補子」,是劇中文武百官辦理公事時穿著的官服。
「帔」:又稱「帔風」,是劇中王侯將相、后妃大臣家居穿著的便服。
「衣」:凡不入以上六類的各式人等穿著的服裝。
材料方面以布質為主,後期增加了膠片或者銅托小鏡點綴戲服。在50-60年代初珠片戲服大行其道。根據《廣東戲劇史略》對服裝的描述:「粵尚顧繡,大率金錢為貴,於是金碧輝煌,勝於京滬所制。自歐美膠片輸入,光耀如鏡,照眼生花。梨園名角,競相採用,奇裝異服,侈言摩登,鬥麗爭妍,漸流詭雜」。可見其瘋魔程度如何如何。到了60年代末,繡花戲服開始受到歡迎,直到今日仍是戲行中的主流。

不同行當需要不同的戲服。例如:小生通常飾演文質彬彬的角色,有時候甩袖,所以長袖稱呼為文袖。小武需要打鬥,短袖才方便演員動作,所以短袖亦稱呼為武袖。因此文武生(小武加小生)的戲服會出現文武袖。


頭飾:

粵劇髮飾之特色主要是片子(女角用)、水紗(男角用)、頭套、髮髻、飾物,女角有系統地上片子、戴頭套及插頭飾飾物。不同種類頭套、髮髻、髮辮、髮包也有自己的特色、用法、製作方式、配戴及保養用具。

基本所有花旦都需要頭飾,其中片子石是花旦必用的。頭飾種類繁多,如大頭、前妝、簪、釵、梅花石、耳邊花、鳳冠(有五鳳冠和金鳳冠等,一般是穿蟒袍或霞帔時用)、正鳳、七星額(花旦穿大靠時必須使用七星額)、文武髻、牛角帶(穿十三妹裝或小打扮時用)、漁家絡(六國大封相的推車女專用)...等,用料也各有不同。不同身份的女角固然使用不同的頭飾,有時同一身份的女角,因應不同場合,也會使用不同的頭飾。上片子需要特殊的用具、基本手法及技巧,並利用片子改善面型及令片子牢固面部的技巧。

男角的頭飾有太子盔(或稱紫金冠或束髮冠)、東坡巾、蝠魚巾、日字巾、紥巾、蓮子帽、帥盔、荷葉盔、紗帽、駙馬盔、平天冠、耳邊花、耳邊球、結子、網巾、水髮、散髮、丫髻(書僮或僮子用)...等。


譜曲詞:

帝女花的工尺譜粵劇的樂譜稱為工尺譜,是粵劇傳統的記譜方式。跟其他地方劇種所用的大同小異,都是利用譜字如合、士、乙、上、尺、工、反、六等代表唱腔裏的樂音,相等於西方音樂的So、La、Te、Do、Re、Me、Fa、So。
2007-01-29 3:18 am
中國 的 戲 劇 , 正 式 形成 於 南 宋 , 稱 為 南 戲 。 南 宋 初 期 ,廣東 是 沒 有 戲 劇 的 。 南 宋 末 期 , 南 戲傳 入 廣 東 , 成 為 最 早的 粵 劇 。 南 戲 是怎 樣 傳 入 廣 東 的 呢 ?

公 元 一 二 七 六 年 間 ,宋 恭 宗 等 為 元兵 追 逼 , 南 遷 廣 東 , 當時 跟 隨 宋 帝 南 遷 的 宋 朝 臣 民 , 數以 十萬 計 , 其 中 有 懂 得 演 戲 的 梨 園 子 弟 ,就 是 這 些 梨 園子 弟 把 南 戲 帶 進 廣 東 ,在 廣 東 演 出 , 在 廣 東 落 籍 , 在 廣東 傳播 , 使 南 戲 成 為 最 早 的 粵 劇 。

由 於 當 時 是 兵 荒 馬 亂之 際 , 南 戲 如何 傳 入 廣 東 的 紀 錄 到 至今 仍 未 發 現 有 文 字 資 科 支 持 , 故此 這段 史 實 只 能 成 為 推 測 。 但 有 一 有 力 物證 , 就 是 佛 山祖 廟 的 石 劇 台 , 這 個 劇台 , 現 仍 存 在 。 佛 山 祖 廟 已 有 八百 年歷 史 , 試 問 如 果 當 時 沒 有 戲 劇 演 出 ,又 怎 會 有 劇 台? 而 且 這 個 劇 台 是 石 做的 , 非 富 貴 人 家 專 用 , 而 是 人 民公 有, 如 果 當 時 的 戲 劇 不 是 已 經 深 入 民 間, 又 怎 會 有 這樣 的 建 築 ?

粵 劇 的 發 源 地 又 在 什麼 地 方 呢 ? 不少 人 以 為 一 定 是 廣 州 ,其 實 不 是 廣 州 而 是 佛 山 。 佛 山 是粵 劇的 發 源 地 , 有 下 列 幾 點 史 實 可 以 證 明: 第 一 點 是 八百 年 前 , 佛 山 已 有 固 定戲 台 的 建 造 和 留 存 。 第 二 點 是 三百 多年 前 , 佛 山 已 有 粵 劇 本 地 班 的 組 成 及第 一 個 粵 劇 伶人 的 團 體 《 瓊 花 會 館 》。 第 三 點 是 百 多 年 前 , 粵 劇 伶 人李 文茂 在 佛 山 附 近 發 動 粵 劇 伶 人 組 成 義 軍, 響 應 太 平 天國 革 命 , 支 持 義 軍 的 人數 以 百 計 , 粵 劇 伶 人 之 多 可 以 想見 。

粵 劇 已 有 數 百 年 歷 史, 由 初 發 軔 以至 於 今 , 其 間 變 遷 很 大, 然 莫 如 近 五 六 十 年 間 , 班 制 改, 人事 更 , 劇 本 場 口 , 一 唱 一 做 , 迥 異 從前 , 以 言 變 遷, 莫 此 為 甚 。

粵 劇 在 半 世 紀 前 , 對角 色 的 忠 奸 ,分 得 很 清 楚 , 正 印 武 生、 小 武 、 小 生 , 例 不 演 奸 戲 , 唱曲 也各 自 有 一 家 , 聽 戲 的 人 , 一 聽 就 知 這是 武 生 喉 、 小武 聲 、 小 生 腔 , 自 從 當年 「 寰 球 樂 」 班 的 朱 次 伯 , 以 小武 而改 用 平 喉 唱 出 , 武 生 和 小 生 也 一 樣 隨之 而 唱 平 喉 ,無 所 謂 武 生 喉 、 小 武 聲、 小 生 腔 。 同 時 朱 次 伯 又 提 倡 「廣 爽」 。 過 去 戲 人 的 曲 白 , 一 律 用 中 州 口音 , 即 俗 稱 「戲 棚 官 話 」 , 朱 次 伯 認為 粵 劇 是 廣 東 人 的 , 應 以 廣 東 口音 唱出 為 準 , 便 在 他 的 首 本 戲 《 夜 吊 白 芙蓉 》 中 , 用 平喉 廣 爽 來 唱 , 因 受 觀 眾接 受 , 使 粵 劇 風 氣 為 之 一 變 , 戲班 裹的 武 生 、 小 武 、 小 生 的 曲 白 , 全 改 用廣 爽 。 由 於 朱次 伯 伶 德 不 修,而 被 人暗 殺 。

粵劇是廣東省境內流行 14 劇種之一,也是全中國境內上演的 350 種地方戲中的一種,由於製作龐丈,粵劇在廣州、澳門及香港通常不及稱為「大戲」。在今天香港,一個中型戲班,為演出一台神功戲,通常聘用二十多名演員、十名伴奏樂手及二十多名工作人員,分別負責佈景、燈光、音響、道具、伙食和雜食。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26:1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27000051KK0417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