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反智行為? 思想?

2007-01-27 3:47 pm
請舉幾個例.

回答 (1)

2007-01-27 5:57 pm
✔ 最佳答案
在西方哲學中時常使用“反智論”此名詞,反智是應用智力的相反意義。人們對事情的判斷本來應該其於智力,基於真理以判斷。例如外出要不要帶雨傘,是由天氣狀況加以判斷決定。如果出門是否帶雨傘,不是以下雨與否做判別,而是以個人情緒,以某些信仰、以偏見或是以謠言為判別標準,這即是反智現象。與反智相反是以理性行事。科技研究中,自理論推導、數據收集分析與得到結論,自基本研究至應用研究都必須客觀與嚴謹,所得到的技術再轉移為產業所利用。在政策擬定中,需要收集可靠的資訊,對於未來發展的目標加以評估分析,再訂出合理的政策。農業科技研究與農業政策也應該是如此。最典型的反智現象則是“專業無用”、“技術無用”。
今年9月到比利時出席國際會議,其中一項主題“溫室系統工程”幾乎是荷蘭學術界的天下。台灣農業以荷蘭為典範,兩國農業人口、耕作面積等基本條件都相近。然而荷蘭農業產品已雄霸天下,台灣農業產品有能力外銷的項目反而是屈指可數。台灣農業問題是什麼?荷蘭只有一家大學從事農業研究,台灣有五家國立大學設立農學院,加上私立學校等,每年師生如此眾多,但是台灣農業研究水準在國際舞台上都是節節敗退。這些基本問題出在那裡?台灣人智商並未低於荷蘭人。由此次大會中,看到了荷蘭農業研究的強大,也感受其學術領導產業的力量,相對更能烘托出台灣農業在官方、在學術界與產業界存在多年的反智現象。
荷蘭溫室工業在2010年有個目標:能源的利用為1980年代的65﹪,化學品用量為1980年代的50﹪,因此對於環境的保護更為徹底。為了達到“節省能源”與“減少化學物”,溫室的研究開始朝向新結構、新環控設備、新栽培技術與新品種篩選等多方面研究。新結構除了改變為双層Z型屋頂披覆材料,而且不再有天窗,成為全部密閉的溫室。因為此溫室結構的改變,白日溫度將高於原來具有天窗可進行自然通風的溫室。夜間的溫度為節省能源,設定將更低。以此日夜大溫差的溫室環境,適用的品種需要重新篩選,栽培技術要重新建立。為了減少化學品施用,所有養液要回收再利用,而更增多生物防治的項目。為了在2010年達到預設目標,荷蘭研究人員以團隊合作方式訂出研究項目,分年分階段的實施。自基礎研究到溫室內部大規模試驗,一個階段又一個階段的進行。由此看到荷蘭農業人員如何以專業能力依循其農業政策領導著其農業生產。在荷蘭農業的主體人物:研究人員與農民,至少尚未看到此“反智現象”。
台灣農業是否是官學硏人員所自稱的天下第一。看看以下兩項指標:
一、台灣農業研究在國際上保持領先是那些技術?這些領先技術是研究人員所發展,還是農民多年辛勤經驗的累積?
二、台灣農業產品可以外銷,可以有國際競爭性是那些產品?外銷產品是否是每年特定時間、為特定國家代工生產的廉價品?
台灣農業的“反智現象”,在蘭花產業中個人的感受最為深刻,反智現象包
括官、學、硏的鐵三角結合體,也包括從事蘭花栽培的農民。
官方開始將蘭花研究提昇為顯學,開始提供大筆經費。面對此產業卻不願意花費精神加以深入瞭解。例如為促銷蘭花,則透過外貿人員在國外租下昂貴辦公室展出蘭花,而完全不瞭解蝴蝶蘭的外銷是大苗而不是開花株。而面對媒體的訪問,除了爭相攬功之外,也發表一些難以置信的談話,例如聲稱國內蝴蝶蘭成本十餘元台幣而外銷可售出200台幣的神話。自2003年,台灣蝴蝶蘭外銷量已開始遞減,而官員則宣稱此產業其前程大好,對於蘭業面對的真正問題完全缺乏瞭解。台南蘭花生技園區的工地,如今雜草已不知有多高?官方的介入已扭曲了此產業的發展。對研究界而言,只要有大筆經費出現,就可速成多少蘭花專家。一個作物要經過多少年研究才能入門,才有具備經驗,才能有所成就,而台灣學術在近年內即如同雨後春筍迅速冒出一堆蘭學專家。
媒體的反智行為在蘭花產業更是常見。近幾年來,被報章、雜誌報導愈多次的蘭花公司,競爭力則是更差,也關閉的愈快速。其產品的水準也是更無競爭能力。媒體人員對蘭花產業的描述可以比喻成一本“天方夜譚”。
在蘭界的栽培者,也存在此反智現象。但是此種反智現象並不是栽培者的過錯,而是對研究人員失去信任後長期下累積的現象。栽培者何以失掉了對研究人員的信任?研究人員可以只以一個品種進行研究,就將此品種的研究結論放大宣稱可推廣適用所有品種。在實驗室固定條件下完成的試驗,在未經過田間試驗,即大肆宣傳其神效。民間產業已成為實際應用的技術,研究界才開始進行研究。這些種種奇怪現象不是短暫,不是一時現象,而是逐漸地累積而成,也因此蘭界栽培者不信任研究界。蘭界以經驗累積方式建立自己的技術。以長久的時間,在固定的地點,針對特定的品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觀察,而由此累積經驗,歸納出對於此品種的特定栽培方式。因此蘭花栽培不論是溫度與光量調節、水分與肥培施用、病蟲害防治至開花處理,每人每家蘭園都有其獨到之處。但是此種方式是時間累積而成,每一新的品種則必須再以時間累積另一次經驗,而且以經驗得到的技術,不一定適合其他蘭園、其他地區。由此可知“反智現象”也存在於蘭界。以經驗得到的技術本身並不是無智的行為。但是將特定時空建立的經驗推衍至其他品種、其他地點,則是一種反智現象。國內蘭園將大苗售出至海外,也熱心教導海外生產者如何栽培其蘭花,但是由於大氣環境的不同,造成台灣經驗無法直接應用海外。
荷蘭農業的成功發展,其中的主因是研究人員領導著技術,其研究完成的技術也得到農民的信任與採用。在21世紀的國際競爭,學術研究已是一個產業的命脈,農業更是不能脫離。今年9月的溫室系統工程國際會議中,看到了一場精采的討論。中國大陸將荷蘭Venlo溫室引進於上海,期望解決夏季栽培問題。依荷蘭的配合研究,此型溫室的天窗面積必須加大3倍,才有足夠的自然通風量。如果天窗加裝防蟲網,天窗面積必須加大5倍,對此溫室結構而言,已是不可行的方式。但是縱然有足夠自然通風量,溫室內部溫度仍然高於大氣溫度。因此此型溫室在上海地區無法全年使用。產品生產成本的高昂更使此溫室無使用價值。大陸付出昂貴成本而盲目的引進各型溫室,由於缺乏學術能力,因此無法建立自己的溫室栽培技術,只有成為世界各種溫室的展示場。台灣二十年前走過的路、發生的事,此劇本如今在大陸一次又一次重演:“盲目引入外國溫室,而不知此溫室為何不適用”。一個國家學術不強,如何促使其產業進步?
台灣亞熱帶溫室技術的成功並不是偶然,而是工程人員一次又一次的試驗,一篇又一篇的論文,與業界配合一步又一步的累積而成。但是農業界對此溫室工程技術可以避而不談、可視而不見,持續花大錢引入各種溫室。在表層原因是因為科系不同、學術領域不同因此不相往來,而真正的原因是“反智現象”。不是依真理、依學理進行判別、進行選擇,而是以學門的私心,立山頭、搶地盤。蘭花產業已有基礎,也有經驗,更有機會擴展市場,但已存在著轉型的危機。面對著荷蘭、韓國等國的競爭,蘭花雖然已成為顯學,然而官界可以道聽塗說,可以信口開河。學硏界可以自稱專家,可以競逐計劃。此種“反智現象”正是成為當下流行的態度。“專業”、“真理”似乎只是一件可笑、無用的觀念。
台灣農業的問題是什麼?蘭花產業的問題在那裡?在從事研究與推廣工作多年後,發現真正的問題不僅只在於技術研發,深層的問題是農業界此種普遍流行的反智觀念。在台灣農業界“認真做事”,“努力研究”,“好好做人”,為何如此困難?

西方人觀念work hard、 play hard,東方人似乎 work hard、don’t play。當東方社會一進入經濟不景期,危期感便從與生俱來之觀念釋出反智行為,人人都不敢準時下班,老闆或經理不動身,沒有人敢動,奴才思想佔據了整個辦公室,主子不動奴才不敢動。雖則人浮於事,找工作不易的時期,想逆大流挺身維護合約上上下班時間者,必身首異處,沒有人會支持你的”合約精神”堅持。就是這樣香港在90年代迄今淪落成一天工作十多小時的國際都市。



收錄日期: 2021-04-13 18:59:3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27000051KK0054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