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平仄拗救 - 有疑問?

2007-01-26 6:12 pm
我想寫一首七律,首聯的平仄已有疑問,第一句的基本格式本為(平平仄仄仄平平),但因為是地方名稱,而且我想在開首處就點明主題所在,所以我的首句唯有寫成(平仄平仄仄平平)。 第二及三個字平仄都不對了,基於一三五不論,第三個字可以接受,但第二個字則拗了,那該如何拗救呢? 第二句的基本格式應為(仄仄平平仄仄平),請問我以下的拗救方法是否恰當?

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平 - 我是用對句的第二個字(改仄為平)來補救 

除了這個,還有其他的拗救方法嗎? 

回答 (1)

2007-01-26 9:46 pm
✔ 最佳答案
【拗的問題】
題中所說的二位拗,原則上是不允許的,故救無可救。題中所採用對句同位相救的方式,理念不正確,由於拗在雙數位,所以正確方法是要異位相救。對句同位相救,只適用於奇數位的平仄偏差。

律句句式分類,一要看起句平仄,二要看收腳平仄。收腳很容辨別,就是看句腳平仄。但辨別起句句式,是要看第二字的平仄而不是看首字,原因是句首字一般都容許平仄自由(但非絕對),所以判定句式,就要以察看第二字為準。因此,律句的第二字,是定式的依據(即如句腳一樣),是不容許改動的。故無法可救。
若因專有名詞關係,第二字必須用仄,唯一可做是轉用「仄起」的句式,亦即轉用「仄仄平平仄仄平」(若要首句入韻);或「仄仄平平平仄仄」(首句不入韻)為首句句式。

一般來說,雙數位的平仄偏離,只容於四位(五律)、或四六位(七律),而偏離了就必須救,故稱之為拗救。拗而救之,才是合法的拗句。現只談句腳前一位的拗救(即五律的四位及七律的六位):
★甲類:句式:平平平仄仄 變為 平平仄平仄
本格中的第四字,該仄而用了平,可以在第三字改平為仄作補救,屬本句自救,亦即句中(三四字)平仄互調。這種拗體,非常流行,唐詩中俯拾皆是:
例一:張九齡詩:情人怨遙夜(拋句),竟夕起相思。
例二:王維詩:寒山轉蒼翠(拗句),秋水日潺湲。
例三:李白詩:仍憐故鄉水(拗句),萬里送行舟。
例四:杜甫詩:涼風起秋末(拗句),君子意如何。
例五:李商隱詩:芳心向春盡(拗句),所得是霑衣。
這種「平平仄平仄」的拗體,是完全合法可用且相當通行,而當需要的時候,甚至可再改動第一字,由平轉仄而變為「仄平仄平仄」,這樣的變化,雖然不鼓勵,但也是可用的,例子有杜甫詩:“昔聞洞庭水(拗句再變),今上岳陽樓。”

上述五律的基本句式,只要在句首加上「仄仄」就可擴展成為七律句式(仄仄平平平仄仄),而內中拗與救的邏輯都是一樣的。現舉一些例子:
例一:杜甫詩:已忍伶俜十年事(拗句),強移棲息一枝安。
例二:李商隱詩:直道相思了無益(拗句),未妨惆悵是清狂。
例三:秦轁玉詩:苦恨年年壓金線(拗句),為他人作嫁衣裳。
(拗句句尾同為仄平仄的模式, 與五律情況一樣)

★乙類:句式:仄仄仄平平 變為 仄仄平仄平
與上例相同,只是平仄互易而已。拗救的方式,與上例相同,也是句中(三四字)平仄互調。這種拗體,並不流行,雖然合法,但可免則免了。舉孟浩然詩作例:
例一:八月湖水平(拗句),涵虛混太清。
例二:北闕休上書(拗句),南山歸敝廬。
註:仄仄平仄平,是拗體,並沒有犯孤平。句式「仄平仄仄平」才是犯孤平。

以上都是本句中自救。現在研究對句拗救:
★丙類:句式:仄仄平平仄 變為 仄仄平仄仄、甚至 仄仄仄仄仄
這種在第四字拗而未救的情況,是由於句式的先天結構問題,因為本格中三四字是平仄相同的,相同就無法用互調的方法來救了,故要倚靠下句相救。相救的方法就是隔句互調,互調的位置是對句的第三字(不是第四字, 異位相救)。內中的邏輯是這樣的,首先本句的本格是三四兩字相同平仄,那麼對句的三四字必然是兩個平仄相同但與本句恰恰相反的組合,所以構成了隔句互調的基礎(即本句四位與對句三位互調, 也就是異位相救),至於不在本位互調的原因,就是本位(四位)乃拗而必須救之雙數位,若改動對句四位來救,變成因救卻又制造出另一必須救的拗了。這是不合理的。那麼救句的實際平仄是如何安排的呢?由於出句本格是「仄仄平平仄」,對句應該是「平平仄仄平」,若出句第四字改平為仄拗了,那麼對句的第三字就須改仄為平,以作補救,即變成「平平平仄平」,這是基本的救式。試看一些實例:
例一:杜甫詩:遠送徙此別,青山空復晴。(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例二:李商隱詩: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上述五律的基本句式,只要在句首加上「平平」就可擴展為七律的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而內中拗與救的原理都是一樣的。現舉一些例子:
例一:杜牧詩: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例二:王安可詩:十年見子尚短褐,千里隨人今北風。(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例三:王庭堅詩:清談落筆一萬字,白眼舉觴三百杯。(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拗與救的變化很多,以上是一些基本的概念而已,暫時也可用作應付一般情況吧。
參考: 個人理解


收錄日期: 2021-04-12 17:55:2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26000051KK0060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