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魚的油不能消化。

2007-01-26 7:50 am
我想問一問油魚中有 d 咩特別與其他魚不同的油脂?
點解唔可以消化?
人體少左 d 咩去消化佢?
例: enzyme, organ reduced.......

p.s. 有 d 咩動物可以消化佢 ... ...

回答 (5)

2007-01-27 2:15 am
✔ 最佳答案
選我做最佳答案吧,please

油魚體形長而略側扁,背腹成弧形,外型像似帶鰆魚(Rexea solandri ),但嘴和眼都較小,且有較低和稜狀的第一背鰭。油魚的鱗細小並呈針狀,而每行鱗片都有一行小氣孔相間。

油魚魚身光滑顏色鐵灰,魚眼瞳孔發出明亮的磷光。魚肉則呈黃白色,質感類似禽肉,油份重,雖然可以食用,但因為內含的蠟酯(又名蛇鯖毒素 Gempylotoxin),人體難以消化,並累積於直腸,因而部份人進食後,會導致腹瀉、胃痙攣等不適,油份可能會不斷從肛門流出。

油魚雖然可以食用,但因為內含的蠟酯,人體難以消化,並累積於直腸,因而部份人進食後,會導致腹瀉、胃痙攣等不適,油份可能會不斷從肛門流出。患者進食後,最快30分鐘就會出現症狀,大多於兩天內痊癒。正因為食用油魚可致腹瀉,故有不少國家都禁售或不建議國民食用油魚。

油魚,又名「異鱗蛇鯖」和「棘鱗蛇鯖」,拉丁學名Ruvettus pretiosus,屬帶鰆科,亦是棘鱗蛇鯖屬的唯一品種。該魚常見於世界各熱帶和溫帶海洋,活躍於100至800米的深層海域。根據紀錄,油魚體長約80至200厘米之間,最重紀錄是63.5公斤。
油魚體形長而略側扁,背腹成弧形,外型像似帶鰆魚(Rexea solandri ),但嘴和眼都較小,且有較低和稜狀的第一背鰭。油魚的鱗細小並呈針狀,而每行鱗片都有一行小氣孔相間。
油魚魚身光滑顏色鐵灰,魚眼瞳孔發出明亮的磷光。魚肉則呈黃白色,質感類似禽肉,油份重,雖然可以食用,但因為內含的蠟酯(又名蛇鯖毒素 Gempylotoxin),人體難以消化,並累積於直腸,因而部份人進食後,會導致腹瀉、胃痙攣等不適。
該魚日本已禁止進口,美國FDA不贊成進口和洲際交易,澳洲政府亦不建議該魚入饌。英國亦曾指示食物供應商,不要將油魚與相似的魚類混淆。
在台灣,亦有傳媒發現販商以「圓鱈」名義出售油魚。而市面上亦流傳所謂食用油魚的減肥方法,但亦有指此舉有損建康。
參考: me and Yahoo
2007-01-31 6:20 pm
不對題,,,=0=
2007-01-27 5:25 am
人體內沒有消化蠟酯的酶,蠟酯得不到分解,便會刺激腸臟.
-----------------------------------------------------------------------------------------------
鍾國昌解釋,油魚在水深二百至四百米的深海生活。因為深海的水壓大,不利魚類通過調節魚鰾的大小或鰾內的氣壓來控制身體的浮力,某些魚類如油魚等便透過增加體內油脂含量,以增加浮力。因為油脂比水輕,魚類體內儲存大量的油脂,可減低魚類的整體比重,以減少游泳時不斷調節魚鰾氣壓所需的氣力。他補充說,

油魚肌肉中的油脂以蠟酯為主,亦有三酸甘油脂和磷脂在肝臟和精巢出現。三酸甘油脂和磷脂可經代謝轉化成能量,但蠟酯難以經代謝轉化,油魚便於肌肉內儲存大量蠟酯,以維持長期穩定的浮力。

港大動物學系系主任李子誠說,油魚與鱈魚的體內都儲有油分,但比例不同,前者的油分與體重比例較高,達百分之二十;蠟酯除了提升浮力,更可作保暖之用,工業上可把蠟酯製造潤滑劑。

蠟酯進入人體中,由於體內沒有消化此物質的酶,蠟酯得不到分解,便刺激腸臟,少量的蠟酯不會造成任何身體不適,但大量則會導致肚瀉。但他表示,蠟酯不會導致人體中毒,只是會帶來不停肚瀉的不愉快經歷,以及令脂溶性的營養物如維他命排走。
2007-01-27 5:10 am
油魚,又名「異鱗蛇鯖」和「棘鱗蛇鯖」[1],拉丁學名Ruvettus pretiosus,屬帶鰆科,亦是棘鱗蛇鯖屬的唯一品種。該魚常見於世界各熱帶和溫帶海洋,活躍於100至800米的深層海域。根據紀錄,油魚體長約80至200厘米之間[2],最重紀錄是63.5公斤。

油魚體形長而略側扁,背腹成弧形,外型像似帶鰆魚(Rexea solandri ),但嘴和眼都較小,且有較低和稜狀的第一背鰭。油魚的鱗細小並呈針狀,而每行鱗片都有一行小氣孔相間。

油魚魚身光滑顏色鐵灰,魚眼瞳孔發出明亮的磷光。魚肉則呈黃白色,質感類似禽肉,油份重,雖然可以食用,但因為內含的蠟酯(又名蛇鯖毒素 Gempylotoxin),人體難以消化,並累積於直腸,因而部份人進食後,會導致腹瀉、胃痙攣等不適。[3]

各地食用油魚的取態和新聞事件
該魚日本已禁止進口,美國FDA亦不贊成進口和洲際交易[4][5],澳洲政府更不建議該魚入饌。英國也曾指示食物供應商,不要將油魚與相似的魚類混淆。[6]

而香港的百佳超級市場,以「藍鱈魚」、「鱈魚(油魚)/ CODFISH(OILFISH)」名義銷售油魚,遭多名消費者投訴,指食用後感到不適。然而百佳指稱,「油魚」為「鱈魚」的一種,事件亦不涉及品質和安全問題。但食物環境衞生署的食物安全中心指出,消費者難以外貌分辨魚類,更指根據文獻記載,「油魚」與「鱈魚」是不同種類,正跟進百佳是否使用失實標籤,違反相關法例。[7]

在台灣,亦有傳媒發現販商以「圓鱈」名義出售油魚[8],市面上亦流傳所謂食用油魚的減肥方法,利用油魚的蠟質阻礙人體吸收營養,從而達到減重目的,但此舉或有損建康。[9]
參考: me
2007-01-26 5:37 pm
油魚,又名「異鱗蛇鯖」和「棘鱗蛇鯖」,拉丁學名Ruvettus pretiosus,屬帶鰆科,亦是棘鱗蛇鯖屬的唯一品種。該魚常見於世界各熱帶和溫帶海洋,活躍於100至800米的深層海域。根據紀錄,油魚體長約80至200厘米之間,最重紀錄是63.5公斤。
油魚體形長而略側扁,背腹成弧形,外型像似帶鰆魚(Rexea solandri ),但嘴和眼都較小,且有較低和稜狀的第一背鰭。油魚的鱗細小並呈針狀,而每行鱗片都有一行小氣孔相間。
油魚魚身光滑顏色鐵灰,魚眼瞳孔發出明亮的磷光。魚肉則呈黃白色,質感類似禽肉,油份重,雖然可以食用,但因為內含的蠟酯(又名蛇鯖毒素 Gempylotoxin),人體難以消化,並累積於直腸,因而部份人進食後,會導致腹瀉、胃痙攣等不適。
該魚日本已禁止進口,美國FDA不贊成進口和洲際交易,澳洲政府亦不建議該魚入饌。英國亦曾指示食物供應商,不要將油魚與相似的魚類混淆。
在台灣,亦有傳媒發現販商以「圓鱈」名義出售油魚。而市面上亦流傳所謂食用油魚的減肥方法,但亦有指此舉有損建康。

參考資料:
http://zh.wikipedia. org/w/index.php?titl e=%E6%B2%B9%E9%AD%9A &variant=zh-hk


收錄日期: 2021-04-12 18:37:2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25000051KK0480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