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80年代電影

2007-01-26 5:36 am
香港80年代和現在電影題材反映了什麼社會狀況?
電影對觀眾的影響。
香港80年代和現在電影題材不同的原因。

唔該幫幫手,10分嫁!!

回答 (3)

2007-01-26 5:46 am
✔ 最佳答案
80年代,香港上映近一千部電影,其中的類別可謂五花百門。
當時,延續著李小龍的功夫片以及當時武俠片的熱潮,80年代流行的電影依然是動作片。

隨著武俠片的淡出,由80年代初的成龍,到80年代中的周潤發,所看見的,都以動作片為主。
到80年代尾,雖然出現了大量喜劇,但當中亦不乏動作元素。


粵語片
粵語片以通俗為主,觀眾多是本地的中低下階層
50年代粵語片的題材雖多,但以喜劇和粵語戲曲片為主


另外,由關德興飾演的 “黃飛鴻”系列電影,亦成為佳話
粵語片的質量
50年代,雖然稱為粵語片的黃金時代,但由於粵語片的觀眾多為低下階層,收入有限;粵語片為了迎合普羅大眾,為市民提供廉價娛樂,故推出不少粗製濫造電影;以劇曲片為例,很多電影只是加入一個簡陋佈景,整套電影均在這佈景前唱戲
你認得這些六十年代的紅星嗎?
陳寶珠 謝賢

60年代粵語片
60年代,粵語片加入青春氣息,影星如陳寶珠,蕭芳芳,呂奇,謝賢等大受歡迎,這是由於60自年代起香港工業發達,工廠聘用大量年輕女工,這些工人的收入亦漸漸增加之故
陳寶珠的電影與當時社會
陳寶珠在多齣電影中飾演工廠妹,這些電影吸引的是哪一類觀眾?
年輕的工廠女工
這反映了當時的什麼經濟情況?
香港的經濟正轉型,工業開始發展
工廠工作很多時由女性擔任

粵語片到60年代末,粗製濫造之風不改,不少影片僅七天便拍完,所以被稱為 “七日鮮”

“七日鮮”漸漸被觀眾唾棄,粵語片的產量亦漸漸下降;1967年,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綫)啟播,向廣大人仕提供免費娛樂,無綫以粵語廣播,進一步打擊粵語片;1972年,這一年粵語片連一部也沒有生產
李小龍電影的影響
1.) 在香港及世界(包括美國)掀起中國功夫片熱潮2.) 在香港中國及外國帶起學習中國功夫的熱潮
粵語片的復興
由於香港新一代的成長及拍摄質量的改善,粵語片在七十年代中期開始復興;較有代表性的電影如許冠文的《鬼馬雙星》、《半斤八兩》等。
另外,武打片亦加入喜劇元素,成龍於70年代的電影即以此為賣點, 如《醉拳》、《蛇形刁手》。



踏入80年代,由於中英香港前途談判、香港土生土長一代長成,及本土意識的形成,出現以國內人士為題材的電影。其中部份以誇張手法,或在劇中大量使用國內的政治詞彙,表達國內人士的土氣,突顯中國和香港人的在文化上的分別。

其中部份以誇張手法,或在劇中大量使用國內的政治詞彙,表達國內人士的土氣,突顯中國和香港人的在文化上的分別。另外,有些電影名稱或電視劇人物更成為國內人士的代名詞,如形容從國內來港、土裡土氣的人為「呀燦」(1979年電視劇 “網中人”的一角);「省港旗兵」(1984年)形容從國內來港犯案的罪犯。

“香港电影金像奖”于1982年由《电影双周刊》创办。这是从《电影双周刊》每年邀请影评人评选十大电影的扩大和延续。1982年与香港电台合作举办第一届的颁奖礼,当时只有十大华语及外语片奖等5个奖项。其后与星岛报业合办第二届与第三届,以后就由《电影双周刊》独力举办。
从第二届起,每年所设奖项略有增加,由第十七届开始,所设奖项有: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新演员、最佳摄影、最佳剪接、最佳美术指导、最佳服装造型设计、最佳动作指导、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及最佳原创电影音响效果等16个固定奖项。 香港金像奖也是香港电影人心中的“奥斯卡”,是香港最具权威性的电影活动。
2007-01-29 11:18 pm
新藝城是承接了新浪潮及舊粵語片的特色,融和為本土的電影
2007-01-26 7:48 pm
若想要比較嚴肅地了解上述問題,在這裏很難得到有價值的回答。建議你到圖書館或電影資料館找。一些非提供娛樂新聞的雜誌﹝如《電影雙週刊》﹞也可能有相關的討論。


收錄日期: 2021-04-15 20:58:0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25000051KK0405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