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早期的女性使用海中的海棉當作吸收經血的用品,中國古代的婦女使用長布條,放在下體吸收血液,再用清水加明礬清洗後再使用。非洲某些地方的婦女有使用鬆軟的羽毛和布片墊在下體,並將使用後的羽毛和布片收集於小木桶內。
1921年,世界上的第一片拋棄式衛生棉來自美國金百利--克拉克公司(Kimberly-Clark,靠得住Kotex總公司),1927年嬌生公司也推出了一個衛生棉品牌--摩黛絲(Modess)。
特別知識
衛生棉的構造可分為表層、內層、側邊和背膠。
表層是直接與肌膚接觸的部分,其材質必需要柔軟,表面的織法和壓痕決定經血的吸收不回滲的效果。PE表層和棉質表層是最常用的兩種材質,PE表層加上微孔設計,能讓經血不易回滲,讓使用者有乾爽的感覺,但是材質較硬,部分使用者會引起過敏反應;由於棉質吸收力設計改善,2001年後的市場佔有率逐漸高於PE表層的衛生棉。
內層的主要是棉、不織布、紙漿或以上材質複合物所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和高分子聚合物複合紙,用來吸收流出的經血。側邊的設計主要用來防止側漏,因為使用時會和衛生棉本體呈現某個角度,更容易和鼠蹊部流生摩擦,因此使用柔軟材質的側邊的衛生棉較受女性青睞。衛生棉的背膠是不透水材質,可將經血保留在衛生棉中, 在70-80年代發展出自黏式背膠,便於將衛生棉固定在底褲上。
自衛生棉發展以來,為了適應使用者的需要,其型態主要發展成兩種,一種是基本型(兩端裁圓的長形),另外發展出具側翼的衛生棉。側翼又稱作蝶翼,又因為這類衛生棉在台灣開始發展時,在廣告詞中用了「翅膀」形容,因此翅膀也變成一種常用的說法,其形狀各家廠牌有所不同,有半圓形和小方形等設計。
側翼的主要目的是吸收因月經流量大,或因活動而引起月經側漏而設計。其設計又有分直接吸收和防漏側邊不同的設計。直接吸收的側翼材質,大部分和衛生棉本體相同,可以將側漏的經血吸收; 防漏側邊的設計,則是利用側翼反折時,立起衛生棉本體兩側特殊車縫設計(主要材質為不織布)阻擋經血滲出。
為了因應不同月經流量的需求,又發展出加長型、夜用型......等類型,和基本型(約20-23公分)主要的差別,除了長度(約28-30公分)之外,夜用型的衛生棉的尾端較寬。還有孕婦生產完後專用的衛生棉,為了吸收產後的惡露,這類的衛生棉較一般月經用的衛生棉來得厚。
另外還有薄型的衛生棉,是為了方便女性在月經來時,不會因為衛生棉的厚度影響行動。
衛生棉條約在1933年問世,其形狀類似一枚子彈,尾端附有棉線,也有依月經流量不同,分有不同吸收量的衛生棉條。
女性在月經來潮前,常有陰部分泌物增加的問題,因此有衛生棉公司推出了護墊商品,體積較衛生棉更薄,長度約15公分左右,還有有一種較普通護墊窄很多的產品來適應T形內褲的形狀。另外還有解決女性漏尿問題的護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