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既歷史人物

2007-01-26 3:43 am
如題 中等長度 plz 有幾多個要幾多個

回答 (2)

2007-01-26 3:56 am
✔ 最佳答案
廣東歷史人物很多,包括洪秀全 康有為 梁啟超 黃遵憲 吳趼人 伍廷芳 容閎 詹天佑 馮如 馬應彪 蔡昌 鐘榮光 孫中山 胡漢民 汪精衛 陳濟棠 葉劍英 許廣平 高劍父 潘達 劉紀文 許崇智 馬思聰 冼星海 蔡楚生 黃飛鴻 吳耀宗 紅線女 薛覺先 關山月 蔣光鼐 袁崇煥 陳鏡開

特舉數個比較出名的:
袁崇煥(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字元素,號自如(或又字自如),廣東東莞桑園客家人,廣西梧州藤縣籍。明朝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學家。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原名洪仁坤、洪火秀,客家人,清嘉慶十八年生於廣東花縣(今花都區)福源水村,後來移居到官祿土布村。洪秀全是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領袖,建立太平天國,稱「天王」,1853年以南京作為首都,改名天京,1864年在天京病逝,太平天國在他死後不久滅亡。

康有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又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中國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廣東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學說,並致力於將儒家學說改造為可以適應現代社會的國教,曾擔任孔教會會長;慈禧太后稱康有為為妖人。

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任甫,號任公、飲冰子,別署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活動家、學者,戊戌變法領袖之一。

伍廷芳(本名敘,字文爵,又名伍才,號秩庸,1842年-1923年6月23日),祖籍廣東新會。清末民初傑出外交家、書法家。香港首名華人大律師、首名華人立法局非官守議員。之後往中國從政,是中國近代首名外交家。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 –1919年4月24日)(英文譯名:Jeme Tien Yow),字眷誠,廣東南海人,祖籍江西婺源,是中國首位鐵路工程師,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

孫文(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字逸仙,是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國民黨總理,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人;孫文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後人慣以中山先生相稱。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讚揚孫氏「倡導國民革命,手創中華民國,更新政體,永奠邦基,謀世界之大同,求國際之平等」,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被中國國民黨尊為「永遠的總理」;中國共產黨則稱他為「革命先行者」。在中國大陸也有人稱他為「現代中國之父」。

汪兆銘(1883年5月4日—1944年11月10日),字季新,號精衛,歷史上多以「汪精衛」稱呼。祖籍浙江山陰(今紹興),出生於廣東三水(現屬佛山市),有人把他稱為民國四大美男子之一。他早年是革命分子,在中日戰爭期間因有與日本合作的事實,被多數中國人視為漢奸。

黃飛鴻(1847年─1924年),原名黃錫祥,字達雲,廣東佛山南海人,是嶺南武術宗師及名醫。真正的黃飛鴻黃飛鴻生於中國廣東佛山,其父黃麒英為廣東十虎之一。黃飛鴻自五歲習武,得家技真傳,又拜鐡橋三傳人林福成為師,學得鐵線拳;從宋輝鏜處又學得無影腳。黃飛鴻年輕時曾在佛山、廣州一帶賣武,之後設館授徒,曾為銅、鐵行,果、菜、魚欄工人武術教練。黃曾經為黑旗軍首領劉永福任醫官及軍中技擊教練,更隨劉赴台抗擊日軍,之後又任廣東民團總教練。黃飛鴻的絶技有:雙飛鉈、子母刀、羅漢袍、無影腳、鐡線拳、單雙虎爪、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羅漢金錢鏢、四象標龍棍等。此外,黃飛鴻亦善於舞獅,有廣州獅王之稱。

薛覺先(1904年-1956年),原名薛作梅,字平愷,廣東順德人,著名粵劇老倌,四大天王之一。薛覺先出身於粵劇世家,十兄弟中排行第五,二姊薛覺芳,三姊薛覺非及九弟薛覺明三人,也先後作了粵劇演員。

字數和分數所限不能全部列舉,有興趣可慢慢細查。^^
2007-01-27 3:57 am
歷史人物

孫武的祖先叫媯滿,被周朝天子冊封為陳國國君(陳國在今河南東部和安徽一部分,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陽)。後來由於陳國內部發生政變,孫武的直繫遠祖媯完便攜家帶口,逃到齊國,投奔齊桓公。媯完受到齊桓公的賞識,被任命為負責管理百工之事的工正。媯完在齊國定居以後改姓田,故他又被稱為田完。

一百多年後,田氏家族成為齊國國內後起的一大家族,地位越來越顯赫,在齊國的領地也越來越擴大。田完的五世孫田書,做了齊國的大夫,很有軍事才幹,因為領兵伐莒(今山東莒縣)有功,齊景公在樂安封給他一塊采地(諸侯封賜給所屬卿、大夫作為世祿的田邑,又稱“采邑”或“食邑”),並賜姓孫氏。困此,田書又被稱為孫書。孫書的兒子孫憑,做了齊國的卿,成為齊國君主以下的最高一級官員。孫憑就是孫武的父親。

孫武出身於將門之家,父、祖都是大將,從小接受軍事思想的熏陶,年青時就重視軍事、善於擊劍。但孫武生活的齊國,內部矛盾重重,危機四伏。齊景公初年,左相慶封滅掉了右相崔杼。接著田、鮑、欒、高等四大家族又聯合起來,趕走了慶封。後來,內亂日甚一日,齊國公室同四大家族的矛盾,四大家族相互之間爭權奪利的鬥爭,愈演愈烈。孫武擔心一旦族人失勢,會殃及自己,便離開齊國來到吳國,隱居在一個偏遠的山村。約於公元前512年,經伍子胥的推薦,被吳王闔閭重用為將。孫武一生事業就在吳國展開,死後亦葬在吳國,因此《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就把孫武稱為“吳人”。

他上任後,立即顯示出了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與伍子胥一起先後滅掉徐國和鐘吾。公元前506年,吳王以孫武為主將,伍子胥為副將,率領全國3萬兵馬出師伐楚。在這場戰爭中,孫武指揮吳軍逆淮水西進,在唐、蔡小國軍隊的引導和協助下,長驅千餘裡,打敗了楚國的20萬大軍,一直打到楚國的都城郢。從此,吳國名聲大振。闔閭在伐越時受傷過世,其子夫差繼位。夫差繼位後,他協助夫差伐越,迫使越王句踐求和,報了父仇。之後聯合魯國攻齊,北上會盟諸侯,與晉國爭霸。司馬遷在《史記》裡這樣評說:“吳西被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

隨著吳國霸業的蒸蒸日上,夫差漸漸自以為是,不納忠言。伍子胥認為:勾踐被迫求和,一定還會想辦法到以後報復,故必須徹底滅掉越國,絕不能姑息奸,留下後患。但夫差聽了奸臣的挑撥,不僅不理睬伍子胥的苦諫,反而制造借口,逼其自盡,甚至命人將伍子胥的尸體裝在一隻皮袋裡,扔到江中,不給安葬。孫武深知“飛鳥絕,良弓藏;狐兔盡,走狗烹”的道理,對伍子胥慘死的一幕十分寒心,於是便悄然歸隱,息影深山,根據自己訓練軍隊、指揮作戰的經驗,修訂其兵法13篇,使其更臻完善。

不出伍子胥所料,越王勾踐屈辱求和後,臥薪嘗膽,立志報復。他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使越國富足,越軍精悍。公元前482年,越軍乘吳軍主力聚集黃池與中原諸侯盟會、吳國國內兵力空虛之際,發兵襲擊吳國,攻入吳國國都,吳國遭此動難,便一蹶不振,由盛轉衰,延至公元前473年,正式被越國滅亡,夫差愧恨交加,自刎而死。
  
《孫子兵法》是世界公認的現存最古老的軍事理論著作,被譽為“兵經”、“兵學鼻祖”。書中幾乎涉及了軍事理論的各個門類,諸如軍事戰略學、軍事經濟學、軍事運籌學、軍事心理學、軍事氣像學、軍事地形學等各個分支學科,以及政治、經濟、歷史、哲學、文學和自然科學等廣博的知識結構體係,因此問世以後,不僅受到我國歷代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和文學家們的重視。而且也極受外國人重視。早在唐代即已傳至日本,1772年巴黎也翻譯出版法文《孫子十三篇》。1910年,德國出版了《孫子兵法》德譯本。1973年,希伯萊文的《孫子》在耶路撒冷出版。其中論述的基本理論和思想還被運用到了現代經營決策和社會管理方面。


收錄日期: 2021-04-23 20:24:1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25000051KK0328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