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油魚(又名異鱗蛇鯖、棘鱗蛇鯖;學名:Ruvettus pretiosus)[1]屬帶鰆科,亦是棘鱗蛇鯖屬的唯一品種。該魚常見於世界各熱帶和溫帶海洋,活躍於100至800米的深層海域。根據紀錄,油魚體長約80至200厘米之間[2],最重紀錄是63.5公斤。
油魚體形長而略側扁,背腹成弧形,外型像似帶鰆魚(Rexea solandri ),但嘴和眼都較小,且有較低和稜狀的第一背鰭。另外,油魚瞳孔能發出明亮的磷光,魚身光滑顏色鐵灰,鱗片細小呈針狀,而且每行都有一行小氣孔相間。魚肉則呈黃白色,質感類似禽肉。
油魚含大量油脂,佔體重的約18%至21%,尤以肌肉、骨骼中的「蠟酯」(又名蛇鯖毒素 Gempylotoxin)為主,其次在肝臟和精巢亦能發現三酸甘油脂和磷脂。由於深海的水壓較大,魚類難以利用魚鰾的氣壓來調節的浮力,但油脂比水為輕,所以油魚能調節體內的油脂含量,來控制浮沉。亦因為三酸甘油脂和磷脂都可被身體吸收,故此油魚主要儲存難以消化的蠟酯,以維持浮力,並能保暖。在工業用途上,油魚的蠟酯更能提煉成機油和潤滑劑。
Photo :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0/Ruvettus_pretiosus_%28oilfish%29.gif/250px-Ruvettus_pretiosus_%28oilfish%29.gif
太平洋鱈魚(鱈魚科)Gadous macroceph
形態特徵:體延長,稍側扁,尾部向後漸細一般作長25~40厘米,體重300~750克。頭大,口大,上頜略長於下頜,頸部有一觸鬚,須長等於或略長於眼徑。兩頜及犁骨均具絨毛狀牙。體被細小圓鱗易脫落,側線明顯、背鰭3個,臀鰭2個,各鰭均無硬棘,完全由鰭條組成。頭、背及體側為灰褐色,並具不規則深褐色斑紋,腹面為灰白色。胸絡淺黃色,其他各鱔均為灰色。 分佈於北太平洋。
Photo :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3/Atlantic_cod.jpg/250px-Atlantic_cod.jpg
鱘科生活在海洋和大的河流、湖泊中,體長最大的可達5米,有報導捕獲7米長的。
鱘科的魚口前有四須和口排長一橫列,生活在海中的一般春季向大江河中洄游產卵。性成熟較遲,卵可製作魚子醬,是相當名貴的食品,比鮭魚子製作的魚子醬要名貴的多。肉可食用,因為被人類捕獲的多,面臨絕種的危險,現在許多國家都加以保護。
Photo :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2/Sturgeon2.jpg/250px-Sturgeon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