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角歷史&旺角街道名稱由來

2007-01-26 2:54 am
旺角街道名稱由來 例如『西洋菜街』等等

『旺角』名稱的歷史&由來



請快回答

回答 (2)

2007-01-26 3:01 am
✔ 最佳答案
旺角英文地名Mongkok的由來:

旺角在很久以前是一條鄉村,名為「芒角村」,所以Mong Kok係譯自芒角,唔係旺角。

介紹「芒角村」:

在芒角村時代,旺角的地勢是有高有低的,低窪地方由於積水,村民夏天就用來種植通菜,而較乾爽的高地旱田,則用來種植時花,而當地的花農又會拿鮮花到此販賣,所以「花園街」和「花墟道」本來大有關連,同是旺角區歷史的見證。後來,港府重新規劃九龍的街道,這個花墟所在的地方,就稱之為「花墟道」,種花的地方就名為「花園街」。
旺角位於香港的油尖旺區,位於九龍半島中部。新舊樓宇林立;舊住宅樓宇地鋪多為商店或餐廳。以彌敦道為界,購物中心集中在東面,住宅區在西面。旺角交通十分發逹,有巴士、東鐵、地鐵,更有專線小巴通宵行駛。假日時彌敦道以東一帶經常水洩不通。

目錄
[隱藏]
1 歷史
2 特色
3 交通
3.1 主要交通幹道
3.2 公共運輸

歷史
旺角古時稱為芒角,因為當地芒草叢生,地形像一隻牛角伸入海裡,該處被稱為芒角咀,而附近的村落便得名芒角村。2004年5月在鬧市通菜街和豉油街交界的一個深度只有2米的渠務地盤裡發掘出大量東漢、晉朝和唐朝陶器和製陶工具,顯示在千多年前,旺角已有人居住。

現今旺角區內本有是一條以種菜、種花、養豬和養雞的鄉村,稱為芒角村,位於今日的洗衣街附近。自1860年起,芒角隨著九龍半島割讓給英國,芒角村的村民於是紛紛把所種的花朵、蔬菜和所養的禽畜運往港島出售。當時,他們多乘坐蜑民的船隻渡海,而由於蜑民呼「芒」為「望」,因此英國人依照蜑民的口音,把芒角叫作Mong Kok。到了1909年,港英政府開始在該帶填海及興建避風塘,而附近亦開始有碼頭和道路。1930年代,芒角被改稱為旺角,取其興旺之意。當時的旺角是個工業區,製煙廠、棉織廠及五金廠林立。不過旺角的英文譯名(Mong Kok)則沒有改變,至今仍有水上人口語上叫旺角為「望角」的。

旺角彌敦道以西都是填海得來的土地。現在的新填地街在1950年代是海邊。時至今日,旺角已成為了一個極為繁盛的購物區和住宅區。

特色
旺角街市,廣東道段,廣州話中「街市」即市場。

園圃街雀鳥公園入口牌坊
旺角的人口密度極高。根據《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旺角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3萬人。

旺角有多條特式街道:

女人街——即通菜街貫穿登打士街至亞皆老街之一段。因售賣服裝、化妝品、擺設等女士用品等而得名。
雀仔街——即康樂街,因擺滿售賣雀鳥的街檔而得名。康樂街於1998年因市區重建而清拆,店主被安排遷至鄰近旺角火車站的園圃街雀鳥花園,原址則興建綜合發展區「朗豪坊」。「朗豪坊」包括5星級的「朗豪酒店」、一幢寫字樓及一個樓高十多層,附設電影院、百貨公司及多間食肆的大型購物商場。
波鞋街——即花園街其中一段,因售賣運動鞋的店鋪林立而得名。
金魚街——通菜街一段,因賣飼養魚的店舖林立而得名。
花墟道——因批發及零售花卉的店舖林立而得名。
西洋菜南街——與女人街並排而立,售賣潮流服飾、電子產品及小食的商舖林立,是深受香港年青人歡迎的消費熱點之一。
登打士街——與女人街及西洋菜街南接壤,滿街都是售賣小食的商舖,是深受香港年青人歡迎的地方之一。
旺角亦有多間商場:

朗豪坊
新世紀廣場
旺角電腦中心
信和中心
好景商場
瓊華中心
先達廣場
旺角中心
Chic之堡
潮流特區
因為旺角區多售賣年青人合用的潮流物品,所以在旺角流連的年青人會被稱為「MK人」,而"MK"即Mong Kok 的簡稱。

交通

旺角朗豪坊的扶手電梯

主要交通幹道
彌敦道
旺角道
亞皆老街
西九龍走廊


公共運輸
地鐵:
觀塘綫及荃灣綫:地鐵旺角站
九廣鐵路
九廣東鐵:東鐵旺角站
巴士:
九巴
新巴
城巴
過海隧道巴士
綠色專線小巴
綠色通宵專線小巴
紅色公共小巴:
參考: 維基百科
2007-01-26 4:43 am
通菜街和花園街是旺角區兩條主要的內街.兩條街平衡地自南向北伸展,都是南起於登打士街,而北段到界限街止,形成一對姊妹式的街道.
通菜街和花園街的英文路名都是照中文路名音譯的.可見是先有中文路名,然後譯成英文.這兩條街道近旺角道的一段,從前芒角村的菜田和花圃.
通菜街在芒角村時代的地勢較低,屬於水田地帶.村民利用低窪地帶種植通菜.
通菜為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通菜不耐寒,因此在夏天生長最茂盛,但到了秋天即告凋謝.農民常將通芓與西洋菜在水田更替種植.秋後水田種植西洋菜,到了替春季之後,改種通菜.
通菜街是將通菜田填平而建成的街道,這是通菜得名的緣由.
通菜街之西的西洋菜街,也是昔日芒角村的水田地帶.由於水田地帶廣闊,開發成兩條街道時,只好將一條命名為通菜街,另一條命名為西洋菜街.其實通菜街昔日一帶並非只種通菜,西洋菜一帶亦非只種西洋菜.
花園街地勢較高,過去屬旱田地帶,舊日芒角村民利用該地種植時花.由於花農習慣將自己的花田稱為花園,當開發該處為街道時,便名花園街.

洗衣街在旺角區,南起豉油街,北至界限街.這條街道在未開發前是芒角村一條主要用於灌溉的小溪.芒角村的菜田和花圃都靠這條小溪灌溉.至於這小溪的發源地,是來自筆架山下的一條大水坑.
二十年代芒角村的田地平整後建築樓宇,這條小溪還未覆蓋於地底,有很多人在這條小溪上洗滌衣物,洗淨的衣物就在溪畔的草地上晾曬.這些洗滌衣物的人並非洗滌自己的衣服,而是替別戈洗滌的.
二十年代找工作不容易,生活艱難,為了維持生活,有些住在這條小溪附近的婦女,上門接洗衣物,價錢比洗衣店便宜,而且方便快捷.每天她們接到衣物回來,就在這條小溪上洗衣,衣物晾乾後,回家用熨斗熨好,晚上將衣物送上門,又接另一批衣物.她們就是靠洗衣維生.因此這條小溪,每隔若干家,便有多位婦女在洗衣.當時附近街坊都叫溪畔的小徑做洗衣街.
三十年代初,當局將流入洗衣街的水源在界限街截斷,裝設地下水渠作為下水道,又將洗衣街的小溪覆蓋地下,闢成街道.由於居民習慣把溪畔的小路稱為洗衣街,在覆蓋小溪,擴闊路面之後,仍稱它為洗衣街.
現時洗衣街近界限街的一段街道,有一條水渠道,英文寫作Nullah Road,就是當時將流入洗衣街小溪的水源在界限街運動場截斷,溪水流入的水渠.

旺角道是指示地區的街道,看到道路名稱,就知道位於旺角區.這條路自西而東,西段自塘尾道起,東至洗衣街止.
旺角道的旺角,英文寫作Mong Kok.其中Mong字,是望字的音譯,這是水上人的口音,至今水上人口語上仍叫旺角為「望角」的.
旺角從前有一條鄉村,名叫芒角村,該村的位置在今日洗衣街附近,村民屬雜姓,以種菜、種花、養豬及養雞為生.香港開埠後,村民將種植的蔬菜和鮮花和飼養的禽畜運到香港出售.他們乘坐蜑民的船隻渡海.絡繹不絕,於蜑民有專門往來港島至芒角的船隻.由於蜑民呼芒為望,英國人依照蜑民的口,將芒角叫作Mong Kok.
一八六一年一月,九龍半島自界限街以南劃歸香港政府管治的時候,由於芒角是一條小鄉村,當時並沒有將旺角視為一個區域.直到九廣鐵路興建時,仍視該區為油麻地區的一部份,因此稱芒角村附近的火車站為油麻地站.這個車站到七十年代才正式改名旺角站.
當該區發展起來的時候,投資地產的發展商以芒角村已經不存,為了希望該區旺盛,故將芒角改寫作旺角.但是英文地名因地政規劃早已用Mong Kok命名,是以沒有追隨中文新名更改.
由於旺角道近洗衣街的一段是從前芒村在地,是以將這條道路命名為旺角道.

圖片參考:http://www.slfc.jp/mat/dot/dot04/052.gif

參考: 九龍街道名命考源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12:4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25000051KK0292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