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輸入法法明者朱邦復資料呀!!!!

2007-01-26 2:48 am
朱邦復資料,如:出生日期等......

回答 (2)

2007-01-26 4:29 am
✔ 最佳答案
朱邦復先生是偉大倉頡中文輸入法的發明家,現今仍在中國大陸埋頭苦幹研究,期盼以中文為基礎研究人工智能等的技術,終有一日使我們炎黃子孫能在電腦科技领域上吐氣揚眉!(個人意見)

朱邦復先生生平簡略
1) 我生於1937年,湖北黃岡,母親是第三房,飽受大家族之苦楚,她常年卧病。
2)父懷冰,自辛亥革命起獻身黨國,禀性剛直,不羣不阿,以致终生有權而無勢,加以清廉耿六,家無恆產,所幸窮而不困,得免於饑寒。
3) 初中就讀師大附中32班,第一天上英文課,老師黃培根說:湖北人分不出 L 及 N 兩個音,我不服。老師寫出 Line 及 Nine,我果然不會,惱羞之下,遷怒於英文,抗拒不習,致一生遭遇都深受影響。
4) 在就讀成功中學高三上,奉父命轉學台中一中,面對茫然的未來,我决定投身音樂、藝術。聯考前夕,為父所悉,堅時要我考理工,最後折衷下,得進台中農學院廝混了四年。
5)兵役畢,又因就業與先父意見不合,遂於63年移民巴西,我下定决心,如--果--找--不--到---真---理---的---道---路,就絕不隨波逐流,去爭奪那人人視為至寶的權勢和名利。
6) 65年,換了10多種不職業後,仍難忘情音樂,考入音樂學院,主修理論作曲。但卻抵受不物質的引誘。
7) 67年,先父病危,兼程返台,父見我後,未發一言,暝目而逝,人---的---存---在只是為了傳宗接代嗎?.....難道人不能利用他的智慧,跳出小我的桎梏?
8) 72年6月,考進聖保羅市一家南美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公司,每週出版近百種各式刋物。身經歷,一份急件限一天晚上將一本約卅萬字的小說出版上市。心想如果國內知識傳播有這樣效率,國民教育水準提高的速度才能趕上時代的需求。只要這樣,國家才有希望。
9) 73年回台灣,只得以謀生之餘力,默默耕耘。
10) 77年完成形意檢字法索引系統,並出版中文輸入研究一書,奠定了中文字母輸入方法的基礎。

*************************************************************************

附加的參考:
(1) 朱邦復----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C%B1%E9%82%A6%E5%BE%A9

朱邦復(1937年—),為中文終端機、倉頡輸入法、漢卡的發明人。由於其對中文電腦發展的眾多貢獻,台灣及香港地區的華人譽其為「中文電腦之父」[1]、「中文電腦瘋子」[2]。

朱邦復除了從事中文電腦研究,也致力於研究中國文化哲理,著作等身,其中以漢字基因理論最為顯著。

中年以前
朱邦復生於1937年10月中國湖北省黃岡縣。父親朱萬蔭,字懷冰。母親為汪禪那,江蘇溧陽人。

幼年時期,經歷中國戰火,輾轉遷移,最後於中學入學年齡,落居台灣。中學求學階段,母親因病過逝,而父親原係軍人出身,個性爆烈,促使其埋首小說、音樂等中,養成思考習慣,求學至省立台灣農學院農藝系(現國立中興大學)畢業止。退伍後,曾在花蓮農校,短暫從事中學教職,後赴巴西發展,於巴西國立巴伊亞音樂學院專攻理論作曲。

之後停留在美國一段時間,後來因父喪回台。接著復返巴西進行投資,還過了一段時間的嬉皮生活,最後在當地一間出版社工作。


[編輯] 研究中文電腦的起因
在巴西四月文化出版社工作時,朱邦復已屆中年,在其37歲時,某日,目睹了一本書的出版過程,這對他成很大的震撼:當年的鉛字排版下,該英文書從原稿送進工作間,從打字、校對、完稿、印刷到送到市面上銷售,共只花了十二個小時。相較之下,由於朱邦復在台灣時曾涉獵出版業,知悉一本中文書通常至少要半年的時間,才能排印完成。在徹底研究出版的流程後,發現中文的瓶頸,完全在於文字的檢索系統上——中文根本沒有序位的觀念;即中文字典採用的檢索方式,依部首及筆劃數方式,無法提供序位,如英語字母ABCD的排序。

其結論為中文的印刷技術過於落後,因漢字古來沒有排序的作法,也還無法像西文字母,做到只用少數字母組成所有字。故其立志改良中文的印刷技刷,第一步為分析漢字組字,研究能用少數字母,而拼出文字的作法。為此,他開始一段剪貼字典的日子,以分析漢字,其後回台灣繼續研究。

(附註:當時對於中文排版的改良,台港是堅持正體字(所謂繁體字),所以排版耗月費日,時有全面擇英棄漢字之論,大陸的話,則是推動所謂簡化字、甚至拉丁化,逐年減少且限制鉛字數量,使印刷成本大幅降低,但表示文意的效率也跟著減低,同時破壞了中國的書寫文化,無利於教育與文化傳承)


(2) 朱邦復工作室 (著作下載)
http://www.cbflabs.com/
參考: 博愛中文資訊手册----朱邦復先生自序
2007-01-26 3:05 am
朱邦復(1937年—),為中文終端機、倉頡輸入法、漢卡的發明人。由於其對中文電腦發展的眾多貢獻,台灣及香港地區的華人譽其為「中文電腦之父」[1]、「中文電腦瘋子」[2]。

朱邦復除了從事中文電腦研究,也致力於研究中國文化哲理,著作等身,其中以漢字基因理論最為顯著。

簡歷

中年以前
朱邦復生於1937年10月中國湖北省黃岡縣。父親朱萬蔭,字懷冰。母親為汪禪那,江蘇溧陽人。

幼年時期,經歷中國戰火,輾轉遷移,最後於中學入學年齡,落居台灣。中學求學階段,母親因病過逝,而父親原係軍人出身,個性爆烈,促使其埋首小說、音樂等中,養成思考習慣,求學至省立台灣農學院農藝系(現國立中興大學)畢業止。退伍後,曾在花蓮農校,短暫從事中學教職,後赴巴西發展,於巴西國立巴伊亞音樂學院專攻理論作曲。

之後停留在美國一段時間,後來因父喪回台。接著復返巴西進行投資,還過了一段時間的嬉皮生活,最後在當地一間出版社工作。

研究中文電腦的起因
在巴西四月文化出版社工作時,朱邦復已屆中年,在其37歲時,某日,目睹了一本書的出版過程,這對他成很大的震撼:當年的鉛字排版下,該英文書從原稿送進工作間,從打字、校對、完稿、印刷到送到市面上銷售,共只花了十二個小時。相較之下,由於朱邦復在台灣時曾涉獵出版業,知悉一本中文書通常至少要半年的時間,才能排印完成。在徹底研究出版的流程後,發現中文的瓶頸,完全在於文字的檢索系統上——中文根本沒有序位的觀念;即中文字典採用的檢索方式,依部首及筆劃數方式,無法提供序位,如英語字母ABCD的排序。

其結論為中文的印刷技術過於落後,因漢字古來沒有排序的作法,也還無法像西文字母,做到只用少數字母組成所有字。故其立志改良中文的印刷技刷,第一步為分析漢字組字,研究能用少數字母,而拼出文字的作法。為此,他開始一段剪貼字典的日子,以分析漢字,其後回台灣繼續研究。

(附註:當時對於中文排版的改良,台港是堅持正體字(所謂繁體字),所以排版耗月費日,時有全面擇英棄漢字之論,大陸的話,則是推動所謂簡化字、甚至拉丁化,逐年減少且限制鉛字數量,使印刷成本大幅降低,但表示文意的效率也跟著減低,同時破壞了中國的書寫文化,無利於教育與文化傳承)

發明倉頡輸入法
1973年春回台後,原意為改良中文印刷技術,以中文打字機為實踐目標,發展中文檢索方式。刻苦生活數年,加上畢業於臺大中文系之沈紅蓮女士協助,於1976年底發表中文形意檢字法,用52個字母作為檢索鍵。其後,三軍大學需要無給職人員,以發展中文通訊系統,四十歲的朱邦復雖不懂電腦,但接受此一職務。朱邦復成功發表中文通訊方式,並學習電腦程式語言,而朱邦復的形意檢字法,獲蔣緯國將軍更名為倉頡輸入法。

發展天龍中文電腦
因當時無中文終端機(當時流行大型電腦,個人電腦尚不普及也不實用),故朱邦復及沈紅蓮女士決定為實踐檢索系統於電腦上,並使英文終端機能處理中文字。此後,社會上有很多負面聲浪,商界不看好中文電腦巿場,不願投資;學界(科技人員)鼓吹趁此時淘汰中文,當面嘲諷。兩人在孤立無援下,仍堅持理念,一、兩年後,在友人之助下,成立一電腦公司。後來得宏碁電腦施振榮先生的技術支援,一同發展中文電腦,於1980年,與宏碁公司共同發表世上首部具有「中文操作系統、中文程式語言、中文套裝軟體」之中文電腦—天龍中文電腦,售價75萬元新台幣。次年,又發展出中文終端機;中文處理的速度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境界,也因此,台、港華人譽其為「中文電腦之父」。其後,朱邦復成立零壹電腦公司,低價為廠商提供電腦中文化服務,後來朱邦復為使中文電腦更普及,登報聲明放棄倉頡輸入法的專利權,希望國人一同研究,此舉使倉頡輸入法流行於台、港地區。

設計漢卡
雖然朱邦復催生出中文電腦,但售價畢竟太高,難以普及。為了提供社會更廉價的中文電腦,朱邦復利用當時Apple II電腦(先IBM PC一步流行起來的個人電腦)熱潮,研發該機之中文介面——「漢卡」,售價新台幣一千五,使得華人利用電腦處理中文的成本更低了。

中文碼之爭
而為發揮中文資訊潛力,朱邦復宣佈願意把全部技術公開,折價新台幣一千萬元,且將零壹公司股份賣出,以便能全心為中文電腦服務。此提議得台灣資訊會相關人員認同,並委託王安、宏碁、神通三家公司之技術人員,至零壹公司詳細鑑定,並由朱邦復公開在資訊會講解,獲果芸執行長及黃惟德副執行長保證,在呈報上級裁決後,於1983年3月初以前,肯定答覆政府收購案之最後結果。但在當時,台灣正在規劃中文標準,朱邦復提可容納五萬多字的中文系統計劃,而資策會提出一萬三千字的標準(即現時的大五碼)。為了中文電腦的長遠前途,朱邦復大力反對,但被人污陷為共產黨員(當時臺海仍處對峙狀態,台灣還在戒嚴時代)。因此1983年3月,朱邦復受迫離開台灣,並把零壹公司所有權全部轉移給員工。之後獨沈紅蓮女士隨其至美國,繼續中文資訊事業。

中文電腦的困境
在1983年朱邦復離台後,施振榮提供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收購零壹,但遭零壹員工們拒絕。而朱邦復流亡美國後,中文電腦的發展就完全牽就賣方巿場,漸漸遠離朱邦復中文資訊的理想—全面性處理中文的資訊系統:漢字六大功能的處理(字碼、字形、字序、字音、字義、字辨)。所以,中文電腦處理的中文字依舊沒有序位(至今即使unicode依舊)觀念;中文電腦處理書籍時,依舊缺字連連,且由於一字一碼,所以電腦上輸入漢字必須受限;雖有千百種中文輸入法,但都僅以一萬三千字為取碼對象,無法解決全部的漢字輸入。

研發聚珍中文整合系統
接著其在美國工作近五年,先後發展「中文之星」系統、「東方書籍排版系統」等。此間,朱邦復開始研究中文自然語言。1988年,朱邦復受深圳科技工業園之邀,到大陸工作,任職於兩儀文化科技,組織一群開發者,發展聚珍中文整合系統(已有動態組字能力)。朱邦復在完成聚珍初步成品後,其在《熱訊》雜誌上,公開聚珍之字型產生器及中文輸入處理技術。後因兩儀組織內因素,致使其去職,而兩儀也無力繼續發展、維護聚珍。

Windows 3.0中文化
台灣解嚴後,朱邦復在1990年回台,先後設工作室於台東以及楊梅。此期間與資策會合作,成功把Windows 3.0中文化。微軟公司當時遂提出收購中文化技術,朱邦復開價六千萬美金,微軟沒接受。爾後,微軟採用日本漢字技術,推出新版Windows,並停止資策會視窗授權;在微軟後續行銷下,資策會版的Windows 3.0遂失去市場。事後,朱邦復選擇帶幾個弟子,在台歸隱。「微軟中文系統」與「聚珍整合系統」同為處理漢字,而比較兩者的中文資訊處理機制,微軟系統明顯不足:微軟系統處理漢字時,缺乏漢字整體字形、字碼、字音、字義、字序、字辨相關處理方式,比如聚珍支援六萬多字之字碼輸入、字形顯示,且依倉頡碼排序,而微軟中文系統僅支援大五碼的標準一萬三千字。及後雖然從Windows 2000開始因著Unicode 2.1的方案而使支援的漢字增加至2萬多字,但仍欠缺漢字排序能力。雖然在當時聚珍是個技術優異的產品,但是不敵微軟的高度行銷化的商品。

經歷
年份 履歷
1967年 台灣電視台影片編譯
1971年 巴西四月文化公司任美工完稿
1973年 台灣中華電視台影片編譯
1979年 台灣零壹科技公司總經理
1984年 美國博愛電腦公司總經理
1987年 深圳科技園,兩儀文化科技公司總經理
1990年 台灣智能科技公司總經理
1996年 台灣文芯文化科技公司總經理
1999年 香港文化傳信集團副主席
2006年 澳門幻廬藝坊負責人

著作
年份 書名 出版社 ISBN
1974年 巴西狂歡節的迷惘 道聲出版社
1980年 倉頡輸入法手冊 零壹科技公司
1980年 中文電腦漫談 全華圖書出版
1980年 中文程式語言 全華圖書出版
1981年 中文資訊碼 全華圖書出版
1984年 博愛中文電腦手冊 美國博愛公司
1989年 聚珍中文電腦手冊 深圳科技工業園
1989年 組合語言的藝術 博碩文化 ISBN 957-527-932-8
1993年 老子止笑譚 時報文化 ISBN 957-13-0976-1
1994年 易經明道錄 時報文化 ISBN 957-13-1674-1
1994年 易理探微 時報文化 ISBN 957-13-1674-1
1995年 巴西狂歡節 時報文化 ISBN 957-13-1696-2
1995年 東尼!東尼! 時報文化 ISBN 957-13-1697-0
1996年 智慧之旅(全四冊)(朱邦復之自傳) 時報文化
1998年 智慧學九論 臺灣商務印書館 ISBN 957-05-1482-5
1999年 第五代倉頡輸入法手冊 文化傳信有限公司 ISBN 962-500-121-2
1999年 智慧之旅(全八集) 文化傳信有限公司
1999年 宇宙浪子(一至五集) 文化傳信有限公司
2002年 宇宙浪子(一至十二集)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02年 宇宙浪子(一至十二集)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簡體版)


注釋
↑ 《人民網》:〈把中國古老文字轉化成現代科技資訊文字的人〉
↑ 2003年10月27日《聯合報》〈一板在手 知識帶著走〉:「中文電書是由『中文電腦瘋子』朱邦復領軍,由中港台企業界投入。」


收錄日期: 2021-04-19 00:34:3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25000051KK0289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