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顏東渡,自刎烏江”的是誰

2007-01-26 1:00 am
無顏東渡,自刎烏江”的是誰

回答 (4)

2007-01-26 1:03 am
✔ 最佳答案
項羽(西楚霸王)
2007-01-26 1:18 am
係西楚霸王項羽
2007-01-26 1:04 am
西楚霸王項羽
2007-01-26 1:03 am
西楚霸王項羽
項羽(前二三二──前二0二),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人。楚國將門後裔。楚亡後,他隨叔父項梁流亡吳中(今江蘇蘇州)。年少時曾學習書法不成,又學劍,仍不成。立志要學「萬人敵」(就是能抵擋一萬人的本領),於是從叔父學兵法。但僅「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項羽身高八尺,力能舉鼎,年青時志向遠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錢塘江)時,項羽見其車馬儀仗威風凜凜,便脫口而上:「彼可取而代也。」秦二世元年(前二0九),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項羽隨項梁在吳中舉兵響應。二十四歲的項羽,被人民起義的急風暴雨推上了歷史舞古。
項梁起義後,徵集精兵八千,項羽做了牌將(副將)。為了便於號召,採納謀士範增建議,立前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王,建都於盱眙,仍稱楚懷王。項梁率義軍在和秦軍戰鬥中接連取勝,產生了驕傲輕敵思想。結果在定陶(今山東定陶縣西北)被秦軍章邯指揮的軍隊打敗,項梁戰死。
定陶之戰後,秦軍北渡黃河,攻打起義抗秦的趙王歇和張耳,將趙軍圍困於巨鹿(今河北平鄉)。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項羽為次將,率兵救援。宋義率軍到達安陽(今河南安陽南),便畏縮不前,屯兵四十六天。當時,陰雨連綿,起義軍缺衣少糧,處於困境之中。項羽當機立斷,殺了宋義,迫使楚懷王任他為上將軍,並命他立即揮師北上救趙。
項羽率車進抵漳河南岸與秦軍隔岸對峙。他先派英布、蒲將軍帶領二萬精兵渡河,切斷秦軍運糧通道。隨後親率主力渡河,鑿沉船隻,毀壞炊具,燒掉營舍,每人只帶三天口糧,這就是著名成語「破釜沉舟」的由來。一到戰場,楚軍便以雷霆萬鈞之勢,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動,把秦軍包圍起來。項羽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楚軍個個勇猛殺敵,一以當十,九戰九捷,大敗秦軍,俘獲秦將王離,殺死秦副將蘇角,迫使秦副將涉間自殺,解了巨鹿之圍。在項羽軍與秦軍激戰時,各路諸侯援軍卻縮在壁壘上觀看,不敢參戰。戰鬥結束後,項羽召集援軍將領,他們「入轅門,皆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成了諸侯軍的統帥。
巨鹿戰後,項羽乘勝追擊,秦軍節節敗退,軍心渙散。章邯見大勢已去,率二十萬秦軍投降了項羽。項羽卻在西進途中,在新安城(今河南繩池東)下令將這二十萬降卒全部坑殺。這時,另一路起義軍劉邦乘秦軍主力被項羽牽制在巨鹿,關中空虛,占領了鹹陽。
項羽大為不滿,率軍破關而入,進駐鴻門(今陜西臨潼東北)。當時項羽軍四十萬,劉邦軍不足十萬,雙方力量懸殊。劉邦自度力量不敵項羽,便採納張良計策,拉攏項羽叔父項

伯,親自到鴻門請罪。鴻門宴上,觥籌交錯中閃爍著刀光劍影。項羽的謀士範增幾次舉起所帶玉塊,暗示項羽殺死劉邦,項羽卻優柔寡斯,被劉邦藉故逃脫。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鴻門宴」的故事。項羽依靠強大兵力,暫時壓制劉邦。引兵進入鹹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史記‧項羽本紀)。項羽挾其軍事上的餘威,以諸侯上將軍自居,發號施令。他自立為西楚霸王,取梁、楚之地九郡(佔有今江蘇、安徽、山東、河南部分地區),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同時又割地封王,分封了十八個諸侯。封劉邦為漢王,王漢中、巴蜀,企圖限制劉邦勢力的發展,使其不得東進。結果養虎貽患,導致漢軍勢力日後捲土重來。
由於項羽分封不公,引起諸侯和功臣不滿。先是田榮據齊反楚,項羽急忙率軍討伐,劉邦便乘隙東進。西元前二0八年八月,漢軍從漢中潛出故道,打敗項羽所分封的秦地三王,迅速東進,直抵陽夏(今河南太康)。接著,又乘項羽與齊軍交戰之際,一舉攻入楚都彭城,羽急忙率三萬精兵還救彭城。
此時,劉邦仗恃兵多將廣,麻痹輕敵。項羽軍則收復失地心切,鬥志旺盛。三萬楚軍在項羽率領下,出山東經胡陵(今山東魚台東南)趨蕭(今江蘇簫縣西北),直抵彭城漢軍側背。戰鬥從拂曉開始,楚軍勇猛頑強,邊打邊衝。到了午時,已將漢軍打得大敗。楚軍追到彭城東北的泗水,漢軍紛紛落水,死者十餘萬。漢軍向南方山地潰逃,楚軍追擊至靈壁(在今安徽省)以東的睢水上,又殲滅數十萬人。劉邦只率數十騎逃出重圍,連妻子呂雉和父親太公都作了項羽的俘虜。彭城一戰,項羽決策果斷,迅速率精兵回救彭城,出敵不意,擊潰漢軍數十萬之眾,是戰史上以少勝多的範例。
彭城之役後,項羽乘勝進軍,在京邑、索亭間(滎陽西、南)同劉邦打了一仗,結果被阻於滎陽以東。雙方在成皋一帶相持兩年之久。這期間,劉邦採取了正確的作戰指導,扼守成皋,在持久戰中消耗對方實力,伺機反擊;項羽找劉邦決戰,又急攻不下。雙方力量對此發生了根本變化,漢軍由弱變強,項羽由強變弱。漢高帝五年(前二0二),劉邦發兵向項羽發動總攻,在垓下把項羽軍團團包圍。此時,十萬楚軍已兵疲糧盡,士氣低落。夜間又聽到漢軍在四面唱起了楚歌。項羽大為吃鶭,便借酒澆愁,慷慨悲涼地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幹,虞兮虞兮若奈何﹖」唱罷飛身上馬,帶領八百騎突圍南去。來到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只剩二十八人。他想東渡烏江重整旗鼓,又覺無顏見江東父老,奮力拚殺一陣,遂橫劍自刎而死。

項羽是一位超群的軍事統帥。他能征善戰,戰場上豪氣蓋世,叱吒風雲。巨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以寡擊眾,全殲秦軍主力,客觀上為劉邦進入鹹陽,推翻秦朝創造了條件。楚漢戰爭中,破田榮,救彭成,救滎陽,奪成皋,一生大戰數十次,多獲勝利。所以,古人稱他「有百戰百勝之才」(蘇洵嘉祐集‧項籍)。
然而,項羽又是一位悲劇式的人物。秦朝滅亡後,他自稱霸王,忙於分封諸侯,扶持六國貴族的殘餘勢力,違背了人民要求統一的願望,造成了混亂割據的局面。他行為殘暴,坑殺秦降卒二十萬餘。入關後,火燒秦宮,大火三月不息。他燒殺虜掠的暴行,違背了人民的意志,是他戰敗的根本原因。項羽自恃武功以威懾諸侯,缺乏遠見,不爭取同盟。又妒賢嫉能,不能用人,招致眾叛親進,軍心渙散。軍事上,他缺少戰略家的眼光,剛愎自用,不納頁良。以致屢失戰機,沒有鞏固的後方基地,沒有充足的糧餉和兵源,雖然屢戰屢勝,反而由盛而衰。所以,雖然項羽具有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最終也難以避免失敗。

http://seehi.fayay.com/phparticle/article.php/109

漢高祖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他的成功曾經讓當時許多人跌破眼鏡,他
登上九五之尊之意義,也令後人討論不已。這位地方小混混,竟然在秦末大亂的天
下中,與諸英雄豪傑爭強鬥勝。他打敗了有史以來最為強悍勇猛的對手項羽,逼得
項羽因無顏再見江東父老而自刎烏江。一個每戰必敗、攻無有克的軟腳蝦,憑什麼
打敗蛟龍稱王?處於弱勢的可憐蟲又是如何抬頭挺胸變成大丈夫?這些問題實在引
起我們的好奇:他是怎麼變成“弱勢大贏家”的?
民國初年的一代奇人李宗吾,曾拈出“厚黑學”一詞,並鄭重介紹“厚黑學”
代表人物“劉邦”。他認為劉邦的成功就在於他臉皮夠厚心夠黑,不只“厚黑”而
且徹底,不像項羽似厚不厚要黑不黑,終究導致失敗。
“臉厚心黑”或許是許多成功人物的寫照,但卻總缺乏那麼點溫柔敦厚的感覺。
歷來批評家們總認為劉邦所以能夠獲得勝利,主要是因為劉邦知人善任,寬宏
大量,寧願鬥智而不鬥力。這正是劉邦能夠從風起雲湧、詭橘多變的時代裏脫穎而
出的原因。知人善任,所以擁有優秀的將領和一流的幕僚人才,鞏固了領導中心;
寬宏大量,所以能夠散發領袖魁力,使屬下心說誠服;寧願鬥智而不鬥力,所以能
殘存喘息,絕地逢生,培養實力。這就是劉邦能夠變成“弱勢大贏家”的理由。由
於居於弱勢,他樂於與眾人分享,終成強者。而成為當代無人能敵的強者之後,由
弱勢轉強勢的劉邦卻開始走下坡。過去,他尚在草莽時,可以率性坦誠以待人,登
上王位後畢竟“高處不勝寒”,又畏懼後代子孫遭受功臣壓迫,便開始有計劃地鏟
除功臣,所謂“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的白馬之盟,只是說明其“家天下”
的私欲而已。任何可以影響“家天下”的因素,都得不留情面地拔除。
當劉邦與日後進行殺戮功臣的“大業”時,劉邦這個“大贏家”開始失去了他
的籌碼。
在劉邦去世之半年前,他曾衣錦還鄉回到沛縣,並唱了一首悲壯的《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風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風歌》的開頭充滿著雄心壯志,結尾卻語調悲涼。人到晚年的劉邦,或許
正後悔著殺害功臣名將的事情,為著大漢帝國的前途茫茫而不得不悲傷感慨。創業
雖然維艱,守成卻更是不易啊!
陳文德先生所著的《劉邦大傳——弱勢大贏家》正剖析著由弱而強、由強轉弱
的經營轉折,我們可以清楚地看見劉邦邁向成功之路的關鍵,也可以檢討出劉邦走
下坡的原因。陳文德先生從秦王朝興衰,一路檢討到呂後掌權的“後劉邦時代”,
從老子治術的方法,切入現代企業之經營策略,使得《劉邦大傳——弱勢大贏家》
呈現另一個嶄新開闊的視野。
劉邦登上帝位之後所做的“家天下”努力,也給予我們許多反思的空間。從企
業經營的觀點而言,劉邦所暴露的正是家族企業的危機。在爭奪帝王之前的劉邦是
開闊的、有創意的群體領導者,繼登龍位寶座後,反而思路蔽塞、眼界窄化,一心
只想建立家族企業。然而,家族企業是否能保有永續經營的優勢?依歷史、經驗與
實戰綜合觀察,家族企業實是最危險的經營。因此讀《劉邦大傳

收錄日期: 2021-04-23 19:17:3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25000051KK0215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