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澤有甚麼生物

2007-01-26 12:07 am
沼澤有甚麼生物 ??????????????????

回答 (4)

2007-01-26 12:10 am
✔ 最佳答案
水分狀況是沼澤形成與發展的主要因素。氣候和地貌條件直接或間接決定了地表水的數量和分布。年降水量大於蒸發量的地區﹐空氣濕度大﹐於是在一些平坦的低地上和第四紀冰川作用形成的湖區(如北美﹑北歐﹑西歐)和低地或新構造運動緩慢沉降區﹑凍土區﹐由於排水不暢﹐地表可常年處於過濕狀態。這種過濕狀態改變了土壤通氣狀況﹐抑制了土壤動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動能力﹐破壞了土壤和大氣﹑植物之間的正常物質交換﹐使得在這種缺氧條件下﹐土壤中礦物質的潛育化過程和有機物質的泥炭化過程得到發展﹐因而形成了沼澤。熱帶地區氣溫高﹐植物殘體分解快﹐不利於泥炭的積累。但在雨量多﹑濕度大﹑植物的生產量高﹑常年積水的低窪地也能形成泥炭。因此﹐水分條件是形成沼澤的首要條件﹐地貌是形成沼澤的基礎。沼澤化過程包括﹕

1.水體沼澤化 一般發生在風浪小的淺水湖泊和流速緩慢的小河中。從叢生植物開始﹐其形成過程有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植物呈帶狀從湖岸向湖心侵移﹐這種沼澤化過程發生在淺水湖或河道中。初期在湖底有藻類和浮游生物的殘體與泥沙一起沉積在湖底形成腐泥。腐泥不斷加厚使湖泊漸淺﹐帶狀分布的高等植物也依次從湖岸向湖心推進。大量的植物殘體積聚在湖底﹐在水下缺氧條件下﹐形成了泥炭。泥炭一層層增厚﹐湖水變得更淺﹐最後整個湖盆變成沼澤。另一種方式是植物呈浮毯狀從湖岸向湖水面蔓延﹐這種情況常發生在風平浪靜的陡岸湖泊或流速緩慢的河流。在湖岸或湖底生長著浮水植物﹐如睡菜﹑毛果苔草等等。


2.森林沼澤化 林區的河谷和緩坡山麓或平緩的分水嶺,常有潛水以泉或慢流方式滲出,造成地表過濕。其上生長苔草等喜濕植物﹐隨後地面枯枝落葉和草丘欄截並保持大量地面徑流﹐水分下滲﹐致使鉀﹑氮﹑鈣﹑鎂等元素被淋溶而鉛﹑鐵﹑錳物質在土層下積聚﹐形成不透水層﹐造成土壤過濕﹐植物殘體在缺氧條件下﹐形成泥炭﹐發育為沼澤。森林附近的湖泊沼澤化或草甸沼澤化過程擴大了地表積水面積或抬高了林地地下水位﹐使土壤過濕﹔在地形平坦的採伐跡地或火燒跡地﹐由於森林被毀而蒸騰減少﹐破壞了土壤和水分平衡﹐造成地表積水﹔這些都會引起森林沼澤化。

3.草甸沼澤化 關於草甸沼澤化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是植被的天然演替(由禾本科的根狀莖植物經過疏叢型植物到密叢型苔草)的必然結果﹔另一種認為是土壤缺氧條件造成的。地表常年過濕﹐是草甸形成沼澤的必備條件。由於地表過濕﹐大量的植物殘體得不到充分分解。植物殘體和腐殖質阻塞了土壤孔隙﹐缺氧的土壤條件導致泥炭的形成。禾本科植物逐漸被密叢型苔草所代替﹐於是出現了沼澤。

4.由湖泊形成的沼澤演替 初期一般為富養苔草沼澤或蘆葦沼澤。隨著沼澤的進一步發育,泥炭蘚侵入,形成中養苔草﹑泥炭蘚沼澤。此時﹐沼澤化湖泊尚有靜水層。待沼澤湖泊消失堆滿泥炭﹐脫離地下水補給後﹐營養貧乏﹐泥炭蘚得以進一步發展﹐形成蘚丘﹐演變為貧養沼澤。泥炭蘚丘的水文網呈放射狀﹐水從蘚丘頂部向四周低處流動。蘚丘表面較乾﹐通氣稍好。如果此時附近有森林,則常有木本植物侵入,最後形成森林沼澤。

5.由森林形成的沼澤演替 森林沼澤形成後﹐由於泥炭的持水量大﹐土壤和空氣的濕度增加﹐苔蘚植物金發蘚和泥炭蘚相繼侵入﹐進一步增加了土壤的濕度和酸度﹐為喜濕耐酸的貧養植物的侵入創造了條件。於是苔草被棉花莎草代替。泥炭蘚大量發展﹐並在草丘之間形成地被層。同時生長有小灌木越橘屬和杜香屬﹐發展為中養沼澤。泥炭蘚的透明細胞(死細胞)有很強的吸水和持水能力。持水量可達1600~3000%﹐為自身重量的19~31倍﹐而且莖的頂端有每年自腋生枝條向上生長的能力﹐因而不斷增加蘚層的厚度﹐這種不斷生長的能力促進了泥炭蘚自身生長﹐抑制了高等植物的生長。泥炭蘚在沼澤中大量發展的結果,形成蘚丘﹐並掩蓋草丘,使沼澤表面昇高﹐脫離地下水補給﹐營養貧乏,酸性強,演替為貧養沼澤。此時﹐沼澤中的樹木發育不良﹐表現為“小老樹”﹐蓋度一般小於40%﹐形成疏林或無林的泥炭蘚沼澤。此種沼澤不利於灌木生長﹐只有小灌木發育尚好﹐伏於蘚丘表面。最後小灌木也很稀少﹑泥炭蘚佔絕對優勢。丘上常有地衣﹐丘間常有捕蟲植物。上述演替過程可從泥炭層的植物殘體組成的垂直變化得到證明。



6.由草甸形成的沼澤演替 草甸形成沼澤後﹐由於泥炭有大量蓄水能力﹐在空氣濕度大的地區﹐常有泥炭蘚侵入﹐形成中養苔草﹑泥炭蘚沼澤。草本植物中﹐有苔草屬﹑燈心草等。泥炭蘚不斷發展形成蘚丘﹐使沼澤體表面昇高﹐形成貧養泥炭蘚沼澤。
著名的就是以腐爛的有機物為食的招潮蟹,它有一對大鰲,但主要並非用來攻擊、防禦或者打鬥,主要應該是揮大鰲來吸引雌性個體的注意。在此地招潮蟹的種類並不多,但數量相當驚人,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動物也是很常見,那就是胸鰭癒合成吸盤撞,很適合在泥地中活動。當人除了以上兩中生物外,沼澤一般常見的還有沙蠶、和螺類。
2007-01-29 4:56 am
水分狀況是沼澤形成與發展的主要因素。氣候和地貌條件直接或間接決定了地表水的數量和分布。年降水量大於蒸發量的地區﹐空氣濕度大﹐於是在一些平坦的低地上和第四紀冰川作用形成的湖區(如北美﹑北歐﹑西歐)和低地或新構造運動緩慢沉降區﹑凍土區﹐由於排水不暢﹐地表可常年處於過濕狀態。這種過濕狀態改變了土壤通氣狀況﹐抑制了土壤動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動能力﹐破壞了土壤和大氣﹑植物之間的正常物質交換﹐使得在這種缺氧條件下﹐土壤中礦物質的潛育化過程和有機物質的泥炭化過程得到發展﹐因而形成了沼澤。熱帶地區氣溫高﹐植物殘體分解快﹐不利於泥炭的積累。但在雨量多﹑濕度大﹑植物的生產量高﹑常年積水的低窪地也能形成泥炭。因此﹐水分條件是形成沼澤的首要條件﹐地貌是形成沼澤的基礎。

2007-01-28 20:57:05 補充:
沼泽基本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1. 富营养沼泽:地表水和地下水供给充分,泥炭灰分含量超过18%,植物需要的养分充分,莎草科植物占优势; 2. 贫营养沼泽:泥炭层发育隆起,地下水无法供给,只依靠降水,植物需要的营养贫乏,泥炭灰分含量低于4%,以泥炭藓等贫营养植物为主; 3. 中营养沼泽: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參考: me
2007-01-26 1:53 am
沼澤溫暖, 潮濕,是動植物生存的好溫床。水份緊緊鎖緊在泥土中,適宜樹木像柏樹、紫樹特別是紅樹林的生長 。
一些動物居住在低含氧量的水中(某一種小魚如泥魚、 小龍蝦、 蝦、蝌蚪、昆蟲幼蟲等)。一些動物住在水的表面(像鱷魚、凱門鱷等)。 一些動物居住在水之上(像鳥、昆蟲、青蛙等)。 並且其它動物居住在圍攏沼澤的區域(北美區域有像浣熊、鹿、蚯蚓等物) 。所以它是維持生態平衡的其中一個重要區域。
香港的沼澤區是米埔沼澤區,軟體動物是區內紅樹林裡最大的動物類群,約佔 2/5 。主要的無脊椎動物有15科23種,另有研究顯示物種數目可比此數目還要多,單在米埔中也發現81種(不計算昆蟲)。其中著名的有孤邊招潮蟹(Uca arcuata)、米埔相手蟹(Chiromanthes maipoensis)、鋸緣青蟹 (Sculla serrata) 等,還有常年棲息於紅樹林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各種底棲動物,其中以腹足類(gastropod) 最常見,如 沼螺(Assiminea)、雙殼貝嚼肌蛤(Musculista senhausia)、鴨背蛤(Laternula truncata)等。
紅樹林中另一常見的動物是鳥類,在其中棲息生活的主要鳥類約有17科45種,終年居於紅樹林內的則不多,僅有夜鷺(Nycticorax nycticoras)、灰頭鷦鶯(Prinia flaviventris)、褐頭鷦鶯(Prinia subflava)、綠鷺 (Butorides stiriatus)等,它們或是築巢於紅樹林中或是白天歇息而黃昏則覓食於紅樹林間;但是在香港紅樹林及其附近沼澤海灣過冬、覓食或作為遷徒中途站的鳥類卻多達250種,每年春秋兩季南下過冬,或是北上繁殖旅途中在此逗留一段時間,利用紅樹林及其附近沼澤海灣內豐富的生物資源為生,並貯存養分,以備日後飛行,牠們大都集中在米埔沼澤區內覓食。
棲息於紅樹林內的脊椎動物並不很多,常見的僅有廣東彈塗魚(Periophthalmus cantonensis)和黑斑水蛇(Enhyaris bennetti)等。據不完全統計,在香港紅樹林(米埔)有記錄的昆蟲400多種,海洋無脊椎動物90多種,蝶類50多種等。
2007-01-26 12:17 am
其實, 沼澤也是濕地的一種:

濕地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沼澤地,每年都有若干時間是乾燥的,其他時間則是潮濕的;沼澤地上通常長有一些樹木,如落羽杉、大紫樹、櫟樹、赤楊和柳樹等。沼澤地潮濕時,這些樹木多處於休眠狀態。

濕地的第二種類型被稱為沼澤,終年潮濕,多半沒有樹木而只有青草、香蒲、燈心草、睡蓮及類似植物。

泥塘是淡水濕地的第三種類型,通常沒有積水,或者只有很淺的可見水層,不過土壤鬆軟多孔呈海綿狀,濕潤而飽含水份;地表由一種植物泥炭蘚覆蓋著,這種植物可以當作泥炭收集起來,用作肥料或者燃料。

濕地為野生生物和整個環境提供了必需的生態學資源。它是許多魚類、貝類、兩棲動物、雁鴨、哺乳動物和無數其他動物的繁殖區。上述動物中的許多種,以及許多不同種類的植物,都以它作為長期居留地。要是沒有了這些濕地,很多鳴禽和水鳥就無法生存。 但是,濕地在自然界中擔當的可遠不止繁殖場和棲息地這兩個角色。它還可以儲存大量淡水,既能防止洪水泛濫,又能在旱季保持較高的地下水位。它又可以濾掉污染物質,起著天然濾水器的作用。

本港著名的濕地有后海灣濕地、大澳濕地、塱原濕地及米埔濕地。

from:http://hk.geocities.com/environment2001hk/wetland.html

==============================================================


沼澤是一種特殊的自然體系,也屬於一種濕地,但有其獨特的特徵。

沼澤必須具有三個相互制約的特徵:

地表要有薄層積水或經常過濕;
土層有泥炭的形成或積累;
地表上要生長濕生植物或沼澤植物。
沼澤基本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

富營養沼澤:地表水和地下水供給充分,泥炭灰分含量超過18%,植物需要的養分充分,莎草科植物占優勢;
貧營養沼澤:泥炭層發育隆起,地下水無法供給,只依靠降水,植物需要的營養貧乏,泥炭灰分含量低於4%,以泥炭蘚等貧營養植物為主;
中營養沼澤:介於上述兩者之間。
沼澤處於植物生態演替過程中間,是從水體向陸地進化的中間階段,當溫度合適,植物大量生長,但分解速度不快時就促使沼澤發育,植物遺骸不斷堆積,形成泥炭,最終沼澤退化,變成草原。


from: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2%BC%E6%B3%BD
參考: 希望可以為您解答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46:1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25000051KK0185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