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留耕堂面積達3300平方米,為磚石木結構,平面呈南北長條形,主要建築有:山門、儀宮、釣魚台、享殿、寢殿、東西兩廊和村祠。
以蠔殼為材料修建而成的殼花墻。CZWELL攝
漫步于古村悠長的巷道,時間仿佛都停滯不前了。孺子攝
透著嶺南文化氣息的鑊耳屋。CZWELL攝
古建築上精美的磚雕,見證著歷史的滄桑。CZWELL攝
寢殿是由24根木石柱和托梁金字結構成的,它面闊三間,紀念何氏祖宗1-5世的神主。留耕堂最大的特點是柱子多,共有112條柱子。其裝飾藝術豐富多彩,集元、明、清特色於一體,有木雕、石刻、磚雕、灰塑、鐵鑄等柱子。
留耕堂現存的古蹟或故事很多:正門外面是大池塘;進山門後是第一進,"何氏大宗祠"橫匾高掛,全進共16根木石柱,東西兩側有兩間鼓樓;第二進從儀門開始,儀門牌坊是用石建成的"山字形";有陳白沙的石匾刻字“詩書世澤”。同時,二進儀門的石牌坊,集書法、木雕、石刻、灰塑為一體,並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過了釣魚台,便進入三進享殿。該殿建於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面積達400多平方米。它用4條石柱和24條兩人合抱較粗的木柱支撐,托起由兩座硬山山頂構成的這座建築物的屋頂,這座建築是留耕堂內最雄偉、最有氣派的建築。留耕堂是嶺南地區著名的古代宗祠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