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係幾時興建???

2007-01-25 6:48 am
紫禁城係幾時興建???

回答 (6)

2007-01-25 6:54 am
✔ 最佳答案
紫禁城係幾時興建???
它創建於明永樂四年至十八年,建築面積約十五萬坪方公尺,四周被十公尺高的宮牆和五十二公尺的護城河所環繞,裡面曾經居住過二十四位皇帝。
中國自古就崇神敬天,《易經》裏的天地觀念及星宿排布的方式深植於中國人對方位的理解上,如天空的東方是以青龍為代表,西方以白虎為代表,南方以朱雀為代表,北方以玄武為代表,四個神各執一方,而位居中央的則是以北極星、又稱紫垣為代表。
傳說中,天皇大帝在天空的中央,他居住在地處中心地帶紫微垣的「紫微宮」中;那與天皇相對應視為「天子」皇帝居住的都城,也就成為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了。
皇帝居住的地方稱為「皇宮」,在漢代開始「紫微宮」得名為「紫宮」,由於皇家要地凡人不得自由出入的禁地,所以又稱為「禁地」,到了唐代,皇家建築群就將「紫宮」的「紫」與「禁地」的「禁」連用在一起,「紫禁城」就因而得名。
紫禁城金璧輝煌,各個主要建築名稱也都頗有講究,如易學的說法,「乾」有如像天、像陽、像龍、像君之意,所以皇帝居住的宮殿稱為「乾清宮」,寓意皇天清明浩蕩,而「坤」則像地、像陰、像婦、所以皇后居住的地方稱為「坤寧宮」,寓意大地平靜安寧。
城中七十多座宮殿,紅牆黃瓦,飛簷翹首,富麗堂皇,在顏色的運用上,以紅色象徵著喜慶、吉祥、黃色為「五行」中的黃土之色,那有土才有糧食,所以中國是以農業為主的,所以黃色就成為封建帝王的專用顏色,寓意中心和尊貴。
紫禁城稀世珍藏不盛枚舉,就其中大小房屋據說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大到整體建築格局,小到具體的殿宇,雕朔著各種動物造型如:龍、鳳、獅等都有著文化的積澱,可以說是集中了易學的太極、陰陽、五行、天干、地支等各路思想的精華。
這個昔日被御林軍嚴守的宮殿,於一九二五年正式改為故宮博物舘,自此百姓才能一賭「大內」的風采,追尋其中的奧秘。
2007-01-26 12:59 am
故宮在明清時期,當它作為明清皇帝的皇宮時,稱為紫禁城 。

紫禁城籌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五年(1417年)開始大規模興建,永樂十八年(1420年)基本竣工。從此,紫禁城開始了它作為明清兩代國家政治中樞的歷史。

清宣統三年(1911年),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爆發。宣統皇帝被迫宣告退位。隨著統治中國200多年的清王朝的被推翻,紫禁城作為國家統治中心的歷史亦宣告結束。但據南京臨時政府制定的《清室優特條件》,遜帝溥儀及皇室成員得以暫居紫禁城內廷,直至1924年11月5日,溥儀及其眷屬方被逐出宮,真正結束了清皇室盤踞紫禁城的歷史。從此,紫禁城以「故宮」稱於世。其後,在對清室物品進行清點,並進行了大量的籌備工作之後,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
新中國成立後,故宮的各項工作得到全面加強。1961年,故宮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遺產」。故宮成為舉世聞名的文化古蹟和博物館。
2007-01-25 6:56 am
北京故宮是明清兩朝皇帝的宮殿。從明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起,明成祖集中全國匠師,征調了二、三十萬民工和軍工,經過14年的時間,建成了這組規模宏大的宮殿組群。清朝沿用以後,只是部分經過重建和改建,總體佈局基本上沒有變動。

它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之大成,是中國二千多年專制社會皇權思想的集中體現。 故宮宮牆周長約3000米,佔面積72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屋宇9000多間。宮城平面略呈長方形,東、西、南、北面各有一座高大的城門,宮城四角各矗立一座精美的角樓,城牆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座宏大壯觀,壁壘森嚴的城堡。與中國歷代皇宮一樣,故宮的總體規劃和建築形制完全服從並體現了古代宗法禮制的要求,突出了至高無上的帝王權威。全部宮殿分"外朝"和"內延"兩部分。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殿為主,前面有太和門,兩側又有文華、武英兩組宮殿。 從建築的功能來看,外朝是皇帝辦理政務,舉行朝會的地方,自然在紫禁城的前部, 而內延則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宁宮為主,在明朝是帝後居住的地方並位於紫禁城的後部。

這組的殿的兩側有居住用的東西六宮和寧壽宮、慈寧宮等;最後還有一座御花園。宮城內還有禁軍的值房和一些服務性建築以及太監、宮女居住的矮小房屋、宮城正門午門至天安門之間,在御路兩側建有朝房。朝房外,東為太廟、西為社稷壇。宮城北部的景山則是附屬於宮殿的另一組建築群。
2007-01-25 6:56 am
自古以來,中國的皇宮不是一姐孤立的建築群,它是連同整個首都城市規劃而一起考慮的,至今為至,世界上沒有一類建築物能與它相比。至於其他同時代同類的建築物,相較之下,都為之失色。宮殿是整個城市中最美的建築物,因它是當時最權威的人物----皇帝的住所,它是用最上等的建築材料和最優秀的工匠所建出來的。不斷地被維修,重建和改建,故所花費的不僅是人力﹑物力,還有財力。

由三千年前的商代宮殿,到明清兩代的紫禁城,兩者之間相距數千年,其中改變之大,這裏不能盡錄,故此只能以紫禁城作為中心,把中國古代建築之特點,逐一分析。

現存最完整宮殿就是紫禁城。紫禁城又名紫金城、故宮,即現今的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城的正中心,始建於明朝永樂四年(公元1407年)。故宮之所以定名為紫禁城,是因為以古時的天文學來看,古人應為天上所有星體是以「紫微星」為正中心。而紫禁城就是全國的中樞、北京城的中心,所以取名為「紫禁城」。

整座紫禁城占地面積七十二萬平方米,建築面積有十六萬平方米,南北長九百六十一米,東西寬七百五十三米,城牆高十一米,長三千米,牆外又有寬五十二米、長三千八百米的護城河環繞。據統計,全紫禁城的庭院地面用磚達二千多萬塊,城牆、宮牆及臺基用磚共八千多萬塊,護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多達一百多萬立方米,後來堆成了紫禁城後高達四十九米的景山,房屋多達一千餘幢,九千餘間,有的甚至說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因為古人認為只有天宮才能有一萬間,故此就建設了九千九百九十九間房屋。



建築材料

木材:中國的建築是以木的架構為主,所以就需要大量木材,而且質量需求亦相當高,產地多於浙江、江西、湖南、湖北一帶。從產地運送到北京,就要趁夏天水脹,經由長江轉入運河運至北京,需時大慨需要三、四年之久。北京西城區有一條大木倉胡同,是用來儲存木材的地方,面積相等於當時三千間房屋一樣大。



磚:紫禁城外的城牆、建築物的牆以及地面都是用磚,所以磚的需求也很多,質量亦很高,例如用作宮殿地面的磚稱為「金磚」,是由一種質量非常之高的泥土燒成的。產地主要在江蘇蘇州一帶,由於蘇州地區河床的泥土含有多種礦物,膠質多,顆粒細,是製磚極好的原料。製作磚經過了很多工序,對於這樣精心製作的磚還要經過篩選,把外形有缺角殘邊的,顏色不正和敲之聲響有異的(表示磚心不實有孔,磚質不夠堅硬)剔除在外,合格的磚才可運至北京。這種磚因質地堅實,敲之有金屬聲故稱金磚。而且在鼓樓附近有一條方磚胡同,就是用來存放方磚的所在地。


瓦:建造房屋當然需要建造瓦頂,而宮殿建築是要用最高級別的琉璃瓦。為了避遠就近,所以燒製琉璃瓦的場就設於北京附近,現在北京的琉璃廠和門頭溝的琉璃渠都是當年的琉璃址。











石料:建築的臺基、欄杆,橋等都是用石頭建造的,亦為了避遠就近,所以就盡量在北京附近取材,如房山、曲陽等地。雖然距離是近,但由於紫禁城內的石雕是需要一些原整的石頭,而且體積非常之大,有的重達二百噸,要移動亦相當難,何況是要運到紫禁城現場?但當時的工匠卻想出了辦法,就是趁冬天時在採石場至紫禁城現場的一段路上用水把路結成冰道,再滑行到紫禁城現場。花了很多的時間才把它建成。

規劃紫禁城,首先就是按照皇帝工作、生活、遊樂等各方面的需求,畢竟皇帝也是凡人,皇帝亦要休息、飲食,才能理政務治天下。其次就是要在這些建築上營造出「唯天子獨尊」的氣勢。



建築功能方面:

紫禁城就承襲了周代「前朝後寢」的規制,即前部分是皇帝上朝理政的地方,而後部分就是皇帝休息的地點。前朝部分主要是太和殿、中和殿以及保和殿這三座大殿,它們是皇帝登位、完婚、立皇后、命將出征、御試和在每年新年、冬至、皇帝做壽等節日召見文武百官,舉行盛大禮儀的地方。這裏不但需要大殿和容納眾多番臣、儀仗舉行儀式的廣場庭院,而且還要有相應的配殿作各項準備和平時儲藏之用。

後寢部分主要是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這三宮,它們供皇帝、皇后生活起居和處理日常政務,舉行內朝小禮之用。在它們的西面有供太后、太妃居住的西六宮,東面有供皇妃居住的東六宮,還有供皇太子居住的東西五所。此外一些供宗教活動和祭祀用的殿堂,供皇帝休息遊樂的御花園以及大量的服務性建築也都散布在後宮部分。這眾多的建築在前朝後寢兩個區裏,各自按照不同的性質和功能分別組成一個個院落,各設院門,前後左右並列在一起,相互之間用通道相隔,組成龐大的建築群體。



禮制秩序方面:

在封建社會中,建築的形式必定會受到禮制的影響。無論是城門的大小、宮殿的規模、臺基的高低等,都是依照禮制的規定。好像上面提及的「前朝後寢」,就是一個禮制的好例子。而且《禮記》由還規定「楹,天子丹、諸侯黝、大夫蒼、士蘳」,所以紫禁城的建築是用紅色的柱子,門、窗、牆也是用紅色,此外還有很多這類的古制:

「三朝五門」:這同樣是承襲自周朝,「三朝」就是紫禁城中的前朝三大殿,而「五門」即是說要到達紫禁城的核心,首先必須經過五重門。在北京城的規劃中,這五重門分別是大清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及太和門。

「左祖右社」:與「前朝後寢」、「三朝五門」一樣同是承襲自周朝,是指在宮城的左面是祖廟,右面是社稷壇。當然,紫禁城外也有這兩組建築。

「門闕合一」:這就是承襲自漢朝,是指將城門和闕樓二合為一,而成為門闕,是大門形中最高等級。以午門為例,而闕樓就是指左右兩邊共四座的方形建築。



除了這些古制外,還有很多等級上的規制。如午門,是整座宮城的大門,地位非常重要,城樓上採用了門闕的形式,大殿用屋頂中最高級別的重檐廡殿頂。而宮城的北門神武門,地位不如午門,所以沒有採用了闕門的形式,大殿的屋頂用次一等的重檐歇山頂。又例如前朝三大殿,這三大殿的地位是非常重要,所以同建於三層漢白石的臺基上,而且用須彌座式,突顯其貴。

而且,在紫禁城中,重要的建築是位於中軸線上,如午門、前朝三大殿、後三宮等都是位於同一直線上。這樣就能營造出「唯天子獨尊」的氣勢。






陰陽五行方面:

陰陽五行、風水等學說在紫禁城的規劃中都有影響。據《易經》所記載「天下萬物,皆由陰陽」,古人認為天地萬物皆分陰陽,好像天地、日月、晝夜。那麼前為陽,後為陰,所以皇帝理政的外朝在前,居住的內寢於在後,而且單為陽,雙為陰,所以前朝設三殿,後寢建二宮(原本只有乾清宮和坤寧宮,交泰殿是後來加建的)。

五行是五種構成萬物的原素,即金、木、水、火、土。而這些原素又分別代表了各種不同的東西,如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等,而「中」這個方位五行中是屬「土」,顏色屬「黃」,由於三大殿的方位是位於紫禁城中心,所以它們建於「土」字形的臺基上,瓦頂是用黃色琉璃瓦。



風水格局方面:

在風水方面,本來紫禁城的建址並沒有金水河、景山,沒有天然就得要人為,於是前面用人工挖成了一條金水河,後面又用護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成了景山,營造了一個「背山面水」的風水形勢。據建築史學者付熹年教授對紫禁城的詳細分析,太和殿是位於前朝院落的中心,而乾清宮是位於後宮院落的中心。前朝三大殿共處於一個土字形大台基之上,這個台基的尺寸經測量南北長二三二米,東西寬一三十米,二者之比為九比五。按陰陽之說,單數為陽數,九為陽數之尊,五屬陽數之中,因此古代常以九、五象徵帝王之數,故有「九五之尊」說,所以設計者在這座重要的台基上採用這些尺寸當不是偶然的。付教授認為,中國封建王朝的建立,對皇家來說是「化家為國」,所以以皇帝的家即後兩宮為模數,來規劃宮殿的前三殿及其他建築群,這是可以理解而並不奇怪的。
2007-01-25 6:54 am
故宮在明清時期,當它作為明清皇帝的皇宮時,稱為紫禁城 。

紫禁城籌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五年(1417年)開始大規模興建,永樂十八年(1420年)基本竣工。從此,紫禁城開始了它作為明清兩代國家政治中樞的歷史。

清宣統三年(1911年),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爆發。宣統皇帝被迫宣告退位。隨著統治中國200多年的清王朝的被推翻,紫禁城作為國家統治中心的歷史亦宣告結束。但據南京臨時政府制定的《清室優特條件》,遜帝溥儀及皇室成員得以暫居紫禁城內廷,直至1924年11月5日,溥儀及其眷屬方被逐出宮,真正結束了清皇室盤踞紫禁城的歷史。從此,紫禁城以「故宮」稱於世。其後,在對清室物品進行清點,並進行了大量的籌備工作之後,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
新中國成立後,故宮的各項工作得到全面加強。1961年,故宮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遺產」。故宮成為舉世聞名的文化古蹟和博物館。
2007-01-25 6:53 am
AD 1420


收錄日期: 2021-04-16 14:15:2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24000051KK0437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