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油魚?能吃的嗎?

2007-01-25 12:52 am
油魚是不是不宜食用的?
如果不是用來食的話,那麼有什麼用途?
不小心吃了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油魚是不是雪魚的一種?
油魚好像是別名,那麼他的真正名稱(或學名)是什麼?

回答 (7)

2007-01-28 12:47 am
✔ 最佳答案
油魚,又名「異鱗蛇鯖」和「棘鱗蛇鯖」[1],拉丁學名Ruvettus pretiosus,屬帶鰆科,亦是棘鱗蛇鯖屬的唯一品種。該魚常見於世界各熱帶和溫帶海洋,活躍於100至800米的深層海域。根據紀錄,油魚體長約80至200厘米之間[2],最重紀錄是63.5公斤。

油魚體形長而略側扁,背腹成弧形,外型像似帶鰆魚(Rexea solandri ),但嘴和眼都較小,且有較低和稜狀的第一背鰭。油魚的鱗細小並呈針狀,而每行鱗片都有一行小氣孔相間。

油魚魚身光滑顏色鐵灰,魚眼瞳孔發出明亮的磷光。魚肉則呈黃白色,質感類似禽肉,油份重,雖然可以食用,但因為內含的蠟酯(又名蛇鯖毒素 Gempylotoxin),人體難以消化,並累積於直腸,因而部份人進食後,會導致腹瀉、胃痙攣等不適。[3]


[编辑] 各地食用油魚的取態和新聞事件
該魚日本已禁止進口,美國FDA亦不贊成進口和洲際交易[4][5],澳洲政府更不建議該魚入饌。英國也曾指示食物供應商,不要將油魚與相似的魚類混淆。[6]

而香港的百佳超級市場,以「藍鱈魚」、「鱈魚(油魚)/ CODFISH(OILFISH)」名義銷售油魚,遭多名消費者投訴,指食用後感到不適,事件獲傳媒廣泛報道。然而百佳指稱,「油魚」為「鱈魚」的一種,事件亦不涉及品質和安全問題。但食物環境衛生署的食物安全中心指出,消費者難以外貌分辨魚類,更指根據文獻記載,「油魚」與「鱈魚」是不同種類,正跟進百佳是否使用失實標籤,違反相關法例。[7]

在台灣,亦有傳媒發現販商以「圓鱈」名義出售油魚[8],市面上亦流傳所謂食用油魚的減肥方法,利用油魚的蠟質阻礙人體吸收營養,從而達到減重目的,但此舉或有損建康。[
2007-01-27 2:17 am
選我做最佳答案吧,please

油魚體形長而略側扁,背腹成弧形,外型像似帶鰆魚(Rexea solandri ),但嘴和眼都較小,且有較低和稜狀的第一背鰭。油魚的鱗細小並呈針狀,而每行鱗片都有一行小氣孔相間。

油魚魚身光滑顏色鐵灰,魚眼瞳孔發出明亮的磷光。魚肉則呈黃白色,質感類似禽肉,油份重,雖然可以食用,但因為內含的蠟酯(又名蛇鯖毒素 Gempylotoxin),人體難以消化,並累積於直腸,因而部份人進食後,會導致腹瀉、胃痙攣等不適,油份可能會不斷從肛門流出。

油魚雖然可以食用,但因為內含的蠟酯,人體難以消化,並累積於直腸,因而部份人進食後,會導致腹瀉、胃痙攣等不適,油份可能會不斷從肛門流出。患者進食後,最快30分鐘就會出現症狀,大多於兩天內痊癒。正因為食用油魚可致腹瀉,故有不少國家都禁售或不建議國民食用油魚。

油魚,又名「異鱗蛇鯖」和「棘鱗蛇鯖」,拉丁學名Ruvettus pretiosus,屬帶鰆科,亦是棘鱗蛇鯖屬的唯一品種。該魚常見於世界各熱帶和溫帶海洋,活躍於100至800米的深層海域。根據紀錄,油魚體長約80至200厘米之間,最重紀錄是63.5公斤。
油魚體形長而略側扁,背腹成弧形,外型像似帶鰆魚(Rexea solandri ),但嘴和眼都較小,且有較低和稜狀的第一背鰭。油魚的鱗細小並呈針狀,而每行鱗片都有一行小氣孔相間。
油魚魚身光滑顏色鐵灰,魚眼瞳孔發出明亮的磷光。魚肉則呈黃白色,質感類似禽肉,油份重,雖然可以食用,但因為內含的蠟酯(又名蛇鯖毒素 Gempylotoxin),人體難以消化,並累積於直腸,因而部份人進食後,會導致腹瀉、胃痙攣等不適。
該魚日本已禁止進口,美國FDA不贊成進口和洲際交易,澳洲政府亦不建議該魚入饌。英國亦曾指示食物供應商,不要將油魚與相似的魚類混淆。
在台灣,亦有傳媒發現販商以「圓鱈」名義出售油魚。而市面上亦流傳所謂食用油魚的減肥方法,但亦有指此舉有損建康。
參考: me and Yahoo
2007-01-26 4:06 am
油魚我在4年前食過一次後,以經唔夠贍再食d平價既乜乜雪魚扒,食左之後會肚屙同埋無意中流出一些金黃色的油,好大既腥臭味
參考: 親身經驗
2007-01-25 1:15 am
新聞已經講咗油魚d油人體消化唔到啦
2007-01-25 12:56 am
「油魚」(學名為「異鱗蛇鯖」及「棘鱗蛇鯖」)含人體不能消化的<蠟酯>,部分人士吃後可出現腹瀉。她呼籲業界進口魚類產品時需核實品種,在出售時清晰標示;市民如進食後感到不適,應立即求診。

<蠟酯>
在油魚內是天然物質,並非添加劑或殘留藥物,故不會禁止油魚進口。

由於部分人食用油魚後肚瀉,署方已建議飲食業不要將油魚列為大型飲宴的菜式,以策安全
2007-01-25 12:55 am
油魚,又名「異鱗蛇鯖」和「棘鱗蛇鯖」[1],拉丁學名Ruvettus pretiosus,屬帶鰆科,亦是棘鱗蛇鯖屬的唯一品種。該魚常見於世界各熱帶和溫帶海洋,活躍於100至800米的深層海域。根據紀錄,油魚體長約80至200厘米之間[2],最重紀錄是63.5公斤。

油魚體形長而略側扁,背腹成弧形,外型像似帶鰆魚(Rexea solandri ),但嘴和眼都較小,且有較低和稜狀的第一背鰭。油魚的鱗細小並呈針狀,而每行鱗片都有一行小氣孔相間。

油魚魚身光滑顏色鐵灰,魚眼瞳孔發出明亮的磷光。魚肉則呈黃白色,質感類似禽肉,油份重,雖然可以食用,但因為內含的蠟酯(又名蛇鯖毒素 Gempylotoxin),人體難以消化,並累積於直腸,因而部份人進食後,會導致腹瀉、胃痙攣等不適。[3]

各地食用油魚的取態和新聞事件
該魚日本已禁止進口,美國FDA亦不贊成進口和洲際交易[4][5],澳洲政府更不建議該魚入饌。英國也曾指示食物供應商,不要將油魚與相似的魚類混淆。[6]

而香港的百佳超級市場,以「藍鱈魚」、「鱈魚(油魚)/ CODFISH(OILFISH)」名義銷售油魚,遭多名消費者投訴,指食用後感到不適。然而百佳指稱,「油魚」為「鱈魚」的一種,事件亦不涉及品質和安全問題。但食物環境衞生署的食物安全中心指出,消費者難以外貌分辨魚類,更指根據文獻記載,「油魚」與「鱈魚」是不同種類,正跟進百佳是否使用失實標籤,違反相關法例。[7]

在台灣,亦有傳媒發現販商以「圓鱈」名義出售油魚[8],市面上亦流傳所謂食用油魚的減肥方法,利用油魚的蠟質阻礙人體吸收營養,從而達到減重目的,但此舉或有損建康。[9]

備注
↑ 註:市面上亦不同別稱,例如「圓雪」或「仿雪魚」等。
↑ 來源:Ruvettus pretiosus - FishBase
↑ 來源:食物安全中心新聞稿 23/1/07
↑ 註:美國曾於90年代禁運該魚,但現已解除。
↑ 來源:Chapter 26: Natural Toxins, Seafood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戴維斯加利福尼亞大學
↑ 來源:專家稱兩者不同種 澳洲籲勿吃油魚, 明報, 24/1/07
↑ 來源:百佳假鱈魚食壞人, 香港蘋果日報,24/1/07, 要聞 A1
↑ 來源:廉價油魚當鱈魚, 東森新聞報, 蕃薯藤 08/10/06
↑ 外部連結參考:[1][2]
其他參考:Collins Guide to the Sea Fishes of New Zealand, Tony Ayling & Geoffrey Cox, William Collins Publishers Ltd, Auckland, New Zealand 1982 ISBN 0-00-216987-8
2007-01-25 12:55 am





編輯油魚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0/Ruvettus_pretiosus_%28oilfish%29.gif/250px-Ruvettus_pretiosus_%28oilfish%29.gif

Ruvettus pretiosus

分类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目:
鱸形目 Perciformes

科:
帶鰆科 Gempylidae





棘鱗蛇鯖屬Ruvettus

油魚,又名「異鱗蛇鯖」和「棘鱗蛇鯖」[1],拉丁學名Ruvettus pretiosus,屬帶鰆科,亦是棘鱗蛇鯖屬的唯一品種。該魚常見於世界各熱帶和溫帶海洋,活躍於100至800米的深層海域。根據紀錄,油魚體長約80至200厘米之間[2],最重紀錄是63.5公斤。
油魚體形長而略側扁,背腹成弧形,外型像似帶鰆魚(Rexea solandri ),但嘴和眼都較小,且有較低和稜狀的第一背鰭。油魚的鱗細小並呈針狀,而每行鱗片都有一行小氣孔相間。
油魚魚身光滑顏色鐵灰,魚眼瞳孔發出明亮的磷光。魚肉則呈黃白色,質感類似禽肉,油份重,雖然可以食用,但因為內含的蠟酯(又名蛇鯖毒素 Gempylotoxin),人體難以消化,並累積於直腸,因而部份人進食後,會導致腹瀉、胃痙攣等不適。[3]

[编辑] 各地食用油魚的取態和新聞事件
該魚日本已禁止進口,美國FDA亦不贊成進口和洲際交易[4][5],澳洲政府更不建議該魚入饌。英國也曾指示食物供應商,不要將油魚與相似的魚類混淆。[6]
而香港的百佳超級市場,以「藍鱈魚」、「鱈魚(油魚)/ CODFISH(OILFISH)」名義銷售油魚,遭多名消費者投訴,指食用後感到不適,事件獲傳媒廣泛報道。然而百佳指稱,「油魚」為「鱈魚」的一種,事件亦不涉及品質和安全問題。但食物環境衛生署的食物安全中心指出,消費者難以外貌分辨魚類,更指根據文獻記載,「油魚」與「鱈魚」是不同種類,正跟進百佳是否使用失實標籤,違反相關法例。[7]
在台灣,亦有傳媒發現販商以「圓鱈」名義出售油魚[8],市面上亦流傳所謂食用油魚的減肥方法,利用油魚的蠟質阻礙人體吸收營養,從而達到減重目的,但此舉或有損建康。[


收錄日期: 2021-04-12 16:12: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24000051KK0188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