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燕詩-白居易
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 泥銜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 索食聲孜孜 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嘴爪雖欲弊,心力不知疲 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卻入空 巢裡,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反自思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語釋
樑上有雌雄而隻燕子,很輕快地飛來飛去。牠們把泥土銜到兩條椽的中間,築起巢來,跟著孵了四隻小燕子。四隻小燕子一天一天地長大,不停地發出吱吱的討食物的聲音。要捉青蟲可不容易啊,但是那些嫩黃的小口總是張開著,像從沒有飽的日子。雌雄燕子的嘴和爪都快要破損了,但從沒想過飢餓。這樣辛苦勞碌地過了三十天,母燕子瘦了,小燕子一天天胖起來。跟著,母燕子便喃喃地教小燕子說話,又為牠們逐一洗刷羽毛,終於到了一天,小燕子羽毛豐富了,翅膀長得強壯了,母燕子帶牠們到高樹上學習飛行,那些小燕子們拍翅膀,隨著風四處飛去,不再回來了,任憑雌雄隻燕在空中大聲呼叫,叫至聲也發不出來,也叫不回牠們,這隻燕子只有退回空洞洞的巢裏,整個冕上不停地哭著,燕子啊!燕子啊!請你不要悲傷,你應反過來想一想,當你自己還是小燕子,高高地飛,離開母親的時候,當時父母思念你們的心情,現在你應該很明白了。
杜甫《客至》
舍南舍北怕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餐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語釋
草堂的南北漲滿了春水,只見鷗群日日結隊飛來。老夫不曾為客掃過花徑,這柴門今天才為您打開。離市太遠盤中沒好肴菜,家底大薄只有陳酒招待。若肯邀請鄰翁一同對飲,隔著籬笆喚來喝盡餘杯!
七 步 詩 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語釋
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卻在熱鍋中哭泣。我倆本是同一條根上長出來的,何必這樣相互折磨呢?
從軍行七首(其二) 王昌齡
向夕臨大荒,朔風軫歸慮。平沙萬里餘,飛鳥宿何處?虜騎獵長原,翩翩傍河去。邊聲搖白草,海氣生黃霧。百戰苦風塵,十年履霜露。雖投定遠筆,未坐將軍樹。早知行路難,悔不理章句。瑟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彈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雁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琵琶起舞換新聲”。隨舞蹈的變換,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調,詩境就在一片樂聲中展開。這些器樂,對征戍者來說,帶著異或情調,容易喚起強烈感觸。既然是“換新聲”,總能給人以一些新的情趣、新的感受吧?
“總是關山舊別情”。邊地音樂主要內容,可以一言以蔽之,“舊別情”而已。因為藝術反映實際生活,征戍者誰個不是離鄉背井乃至別婦拋雛?“別情”實在是最普遍、最深厚的感情和創作素材。所以,琵琶盡可換新曲調,卻換不了歌詞包含的情感內容
此句的“舊”對應上句的“新”,成為詩意的一次波折,造成抗墜揚抑的音情,特別是以“總是”作有力轉接,效果尤顯。次句既然強調別情之“舊”,那麼,這樂曲是否太乏味呢?
“撩亂邊愁聽不盡”,那曲調無論什麼時候,總能擾得人心煩亂不寧。所以那奏不完、“聽不盡”的曲調,實叫人又怕聽,又愛聽,永遠動情。這是詩中又一次波折,又一次音情的抑揚。“聽不盡”三字,是怨?是歎?是贊?意味深長。作“奏不完”解,自然是偏於怨歎。然作“聽不夠”講,則又含有讚美了。所以這句提到的“邊愁”既是久戍思歸的苦情,又未嘗沒有更多的意味。
詩前三句均就樂聲抒情,說到“邊愁”用了“聽不盡”三字,那末結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盡此“不盡”就最見功力。詩人這裏輕輕宕開一筆,以景結情。仿佛在軍中置酒飲樂的場面之後,忽然出現一個月照長城的莽莽蒼蒼的景象:古老雄偉的長城綿亙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壯闊而悲涼。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語釋
青翠的山脈橫臥在城北外,清澈的溪水自城東流繞而過。在此分別後,你就要像那無根的飛蓬般,獨自飄泊到萬里外了。
遊子的心意,有如天上的浮雲,流連不忍離去;而朋友分別的情懷,更有如日落西山,既令人感傷,卻又挽留不住。
我們在此分手作別。你走了,只聽見馬兒仍不斷悲傷的嘶鳴著。